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吕叔湘先生的分词连写思想
作者:陈永舜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3期
汉字“象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受东汉佛经梵汉对译的启发,发明了两个汉字的“反切”。清末的“切音字”还坚持声、韵两分,不过用“字母”了。辛亥革命以后的注音字母从声韵二分发展到声介韵三分。国语罗马字引进拉丁字母,按照音位原理把下降的复合韵母都用字母,从而把汉字的音节四分。拉丁化新文字比国语罗马字简单易学,推行面也广,持续到1949年。新中国在政府组织下集中音路历程的精华,1958年2月11日,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至此,中华民族求汉字表音的愿望实现了。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首先是一串声音,文字是用来撰写语音的。汉字的特殊形式掩盖了这一基本事实,造成一种假象,仿佛先有文字,一个字有音有义,语音变成附着于文字的东西。”[1]“汉语拼音”把汉语的音表面化,可以“因音得其义”。“语音学之于语言,犹数学之于天文物理。”[2]文字如果传达语音信息,语义就表达出来了。
信息化大潮,几乎把《汉语拼音方案》普及到全民。多少亿人发“短信”但发过短信的人都感到拼写汉字的困难。为什么每个汉字都要按照它声母、韵母所需要的“字母”输入,相当于写楷书汉字的“笔画”,远离了“汉语”“音”“拼音”,稍有疏忽就得推倒重来?《汉语拼音方案》落实成这个样子,是历史的笑话!
汉字记录汉语,总是一连串地写,可谁也不会一连串读。几千年来汉字记录的汉语一直是扭曲的,一直到双音节、多音节词为主的现代汉语都是如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引进西方的“标点符号”,才在生理限制的地方停一下。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吕叔湘先生语法研究的结晶,也是对近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总结。[3]陈亚川、郑懿德两位1981年开始撰写,1997年完稿,17年间三易其稿写成《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4]。《助读》认为《分析》“包含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几乎所有重要的问题”,“受篇幅所限,许多问题未能充分展开。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较少的人,要真正读懂它,弄明白书中的微言大义并不容易”。 所以“选择其中的300多个问题,逐一加以注释、说明和解答”[5]。吕先生在《分析》的序言中表示“所希望得到的反映,不是简单的„这个我赞成‟,„那个我不同意‟,而是„原来这里边还大有讲究‟,因而引起研究的兴趣。”本人通读《助读》,发现特别需要得到帮助的地方或者著墨不多或被忽略了。因此从兴趣出发,试解吕著《分析》附注[21]的“微言大义”, 也许狗尾续貂,欢迎批评,以正视听。
吕认为:除了词汇的词和语法的词之外还有书写的词即正字法的词。汉语目前还是用汉字书写,“字”和“词”不一致已经到了非用两个不同的名称不可的程度。(用不同的名称是为了避免混淆,但是在对语文问题不怎么注意的人中间,二者还是常常混为一谈的。)即使将来改为拼音文字,能否使书写的词和词汇的词完全一致,也还要等实践来解决。用拼音文字的语言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吕叔湘先生的分词连写思想
作者:陈永舜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3期
汉字“象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受东汉佛经梵汉对译的启发,发明了两个汉字的“反切”。清末的“切音字”还坚持声、韵两分,不过用“字母”了。辛亥革命以后的注音字母从声韵二分发展到声介韵三分。国语罗马字引进拉丁字母,按照音位原理把下降的复合韵母都用字母,从而把汉字的音节四分。拉丁化新文字比国语罗马字简单易学,推行面也广,持续到1949年。新中国在政府组织下集中音路历程的精华,1958年2月11日,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至此,中华民族求汉字表音的愿望实现了。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首先是一串声音,文字是用来撰写语音的。汉字的特殊形式掩盖了这一基本事实,造成一种假象,仿佛先有文字,一个字有音有义,语音变成附着于文字的东西。”[1]“汉语拼音”把汉语的音表面化,可以“因音得其义”。“语音学之于语言,犹数学之于天文物理。”[2]文字如果传达语音信息,语义就表达出来了。
信息化大潮,几乎把《汉语拼音方案》普及到全民。多少亿人发“短信”但发过短信的人都感到拼写汉字的困难。为什么每个汉字都要按照它声母、韵母所需要的“字母”输入,相当于写楷书汉字的“笔画”,远离了“汉语”“音”“拼音”,稍有疏忽就得推倒重来?《汉语拼音方案》落实成这个样子,是历史的笑话!
汉字记录汉语,总是一连串地写,可谁也不会一连串读。几千年来汉字记录的汉语一直是扭曲的,一直到双音节、多音节词为主的现代汉语都是如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引进西方的“标点符号”,才在生理限制的地方停一下。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吕叔湘先生语法研究的结晶,也是对近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总结。[3]陈亚川、郑懿德两位1981年开始撰写,1997年完稿,17年间三易其稿写成《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助读》[4]。《助读》认为《分析》“包含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几乎所有重要的问题”,“受篇幅所限,许多问题未能充分展开。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较少的人,要真正读懂它,弄明白书中的微言大义并不容易”。 所以“选择其中的300多个问题,逐一加以注释、说明和解答”[5]。吕先生在《分析》的序言中表示“所希望得到的反映,不是简单的„这个我赞成‟,„那个我不同意‟,而是„原来这里边还大有讲究‟,因而引起研究的兴趣。”本人通读《助读》,发现特别需要得到帮助的地方或者著墨不多或被忽略了。因此从兴趣出发,试解吕著《分析》附注[21]的“微言大义”, 也许狗尾续貂,欢迎批评,以正视听。
吕认为:除了词汇的词和语法的词之外还有书写的词即正字法的词。汉语目前还是用汉字书写,“字”和“词”不一致已经到了非用两个不同的名称不可的程度。(用不同的名称是为了避免混淆,但是在对语文问题不怎么注意的人中间,二者还是常常混为一谈的。)即使将来改为拼音文字,能否使书写的词和词汇的词完全一致,也还要等实践来解决。用拼音文字的语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