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控制

总22卷 第2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2月   Journal of S 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 22No. 2Feb. 2001

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控制

郭 娅

(西南民族学院社科部, 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 从其产生的主观、客观因素加以分析, 提出了对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控制矫正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不良行为; 控制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2—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意志、, 他们的各方面行为活动都是在有秩序的控制和管理中进行的, 可以说, 大学生行为活动的主流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 在某些大学生的某些行为方面, 也还存在着失控现象, 大学生的犯罪行为逐年增多, 不良行为表现突出等。本文试从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产生原因及其控制、矫正等方面作一些初步地探讨。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行为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 是人们的自然需要尤其是社会需要引起的, 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有计划的活动。人是社会的成员, 人在社会中生活, 人的行为必定要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 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所以, 一定的社会规范就成为衡量人们行为良莠的准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行为规范,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必须为每个社会成员所遵守。在这个意义上, 凡是违反社会主义行为规范的行为, 均为不良行为。

近几年高等学校大学生的现状表明,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面在扩大, 不良程度在加深, 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其性质、危害和影响程

  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郭娅, 女, 西南民族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 :

1、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杀人、

贩毒、高科技犯罪等等, 这类行为虽然在大学生中是极少数的, 但却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不良行为。

2、违反一般法律规范的行为。如偷盗、斗殴伤

人、聚众闹事等, 这类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 但其情节还不够严重、危害不大尚未构成犯罪。这是在青年大学生中时有发生的不良行为。

3、违反校纪校规和有关社会治安规定的行为。

如旷课、酗酒、打架斗殴、损坏公物、小偷小摸等行为, 在一部分大学生中表现相当突出,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

4

、违反一般社会规范的行为。如纪律松懈, 迟

到早退, 不讲文明礼貌, 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关心集体和他人, 损人利己, 行为粗野, 语言污秽; 生活上挥霍浪费, 追求低级趣味, 进行不良交往以及不正当的异性交往, 参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 看黄色低级的电视录像和书刊; 在恋爱中采取欺骗手段, 强行发生性行为; 在家庭中不尊敬长辈, 不爱护关心弟妹等等。有这类不良行为的大学生面较大。

大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其危害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恶化了校园环境, 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才的培养, 它还对人们的社会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败坏社会风气, 降低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和人才素质的消极作

 第2期              郭 娅 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控制181

用。

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个体在环境的刺激下为了满足自身一定的需要而做出的一种适应反应。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正是在受一定客观环境的影响和不良主观因素支配下而产生的行为活动。

(一) 个体的内部矛盾是导致不良行为的主观因素。大学生已进入人生发展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他们的主观心理状态和客观现实之间, 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 以及个体内部心理结构之间必然产生极为错综复杂的矛盾, 这些矛盾处理的好, 大学生就能顺利、健康地发展; 处理的不好, 就可能导致不良心理而产生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 几种情况:

1、, 但这个意向的发展, , 极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如果过多强调独立性和自主性,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 就容易发生错误判断和认识偏差, 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引导不好或受不良因素的侵蚀, 就容易造成心理缺陷, 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2、不警惕、不控制冲动情绪。大学时期是社会

烈的个人需要同客观现实和内部结构之间、心理和

生理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 从而可能导致大学生为满足个人欲望和需要产生不良行为, 目前高校中偷盗行为有所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4、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信念与现实的矛盾。大学时期是个体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青年大学生在这个时期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内心生活, 而且绝大多数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 去不断认识、发展自己。他们关心人生问题, 热烈追求美好的未来, 但对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付出的艰苦劳动很少考虑, 缺乏对困难、; 他们富于理想, 但又缺乏实际行动; , 但判断, ; 对, 思想单纯, , 如果他们不, 那么, 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后就容易一蹶不振, 丧失信心和勇气, 甚至丧失理想和信念, 他们的行为活动就可能背离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规范。

总之, 大学阶段是个体需要与认识, 特殊需要与社会地位, 依赖性与独立性, 幼稚性与自觉性矛盾斗争的复杂时期。而且, 每个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变化, 知识经验的不同, 个体的差异, 心理发展层次的区别, 都会引起他们不同的反应, 产生不同的行为活动。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提高他们思想认识水平, 必须结合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苦恼, 心理上的矛盾, 生活上的困难和客观现实问题等因素来进行。如果忽略了这一点, 就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潜因。

(二)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产生不良行为的客观原因。社会由人创造的, 人生活在社会中, 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

[1]

一起发展起来的。”在社会环境这个大系统中, 既有着政治、

法律、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宏观环境, 又有着家庭、学校、群体等微观社会环境。而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学的日益进步, 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成长, 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行为活动。

1、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行为活动, 既有积极影响, 也有消极影响。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市场经济正在建立而尚未完全规范的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扩大, 导致人们在职业、经济地位和思想观念上

人情体验最多、情绪波动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的

大学生活泼、热情, 但缺乏情感的控制力, 容易冲动、急躁和感情用事, 激情常常象暴风雨一样突然产生而转瞬即逝。同时, 他们又常常受到不同的赞誉、讥嘲、怨恨、悲叹等情绪的刺激而成为“情感激射的最集中的靶子”。这就需要他们去抗奋、去挣脱, 以减少情绪的波动和精神的压抑。但是, 他们尚缺乏成熟的意志品质, 容易被心境所左右和接受暗示, 不能驾驭自己的不良情绪。如果不加以警惕, 不努力控制, 那么任何冲动情绪的发展, 都可能导致超越社会规范的不良行为产生。

3、不善于调节不现实的强烈而广泛的需要。青年期是人生中需要最强烈的时期。在生活上有恋爱、交际的需要; 在物质上有着吃、穿、用、住、行的广泛需要; 在精神上有理解、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在客观上, 无论家庭、学校或社会, 都难以充分满足他们的日益增长的欲望和需要, 加上他们自控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局限, 就构成了大学生强

182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2卷 

从同质向异质的变化, 人际关系从垂直的、从属的,

向横向的、多方面的关系发展, 人生观由政治为上变为经济、文化、政治、情感并重, 传统的观念受到了冲击, 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在改革的幅射下, 人们正经历一个分化、协调、整合的社会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的分析、承受、判断等能力与新的社会步伐难免出现在某些方面不能同步的偏差, 不适应行为必然有所增多。另一方面, 随着对外开放, 不可避免传入西方的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 部分大学生受其消极影响, 不良行为必然增多。

2、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不容忽视的原因。家庭在一切社会中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家庭教育是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基础。目前, 了变化, 女家庭, , 、训练。不少家庭或者是缺乏对子女的正常教育, 或者是放弃对子女的教育, 或者采取不当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 有的过分溺爱, 有的管教过严, 有的放任不管; 这些都势必使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受到影响, 形成娇弱、傲慢、内向、冷漠、孤僻, 或自私、任性、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不尊重他人等不良人格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 这些特征就会转化为不良行为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当前大学生中的浪费、贪图享乐等不良行为习惯就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3、学校教育中的弊端使学校不能很好地向学生实施全面教育,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是大学生不良行为存在发展和未能及时纠正的原因之一。学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但是, 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贯彻不好, 重视智育而放松德育教育, 对后进生“、双差生”和不良行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教育不当, 仅以行政处分代替思想教育; 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和需要, 课余时间安排不妥, 学生自学能力欠缺得不到应有指导, 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解;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简单化, 脱离现实, 存在着以管代教的倾向, 使学生不能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品质, 言行脱节现象普遍存在。为此, 大学生不良行为得以存在发展未能及时

纠正, 不能不说与学校教育上的缺陷有着较大的关系。

4、大学生不良的交往互动对其产生不良行为有

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青年阶段, 是人际交往的高峰期, 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由于身心的急剧变化, 不仅对异性表现出新的兴趣, 而且对同性、同龄人也表现出较大的交往热情。他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社会活动范围和人际交往圈层, 逐渐将原有的上下人际交往关系转为平行人际交往关系, 从亲缘交往为主转向以社会交往为主, 如大学生中自发形成的各种兴趣小组, 跨系、

跨校的。显然, 这种转, 。但是, , , 形, 容易交叉、行为, 以至于形成劣迹群体, 、违反社会规范和国家法纪, 败坏社会道德、风尚的事情, 如近年来大学生中形成的跨系、跨校的盗窃团伙, 赌博团伙等。

5、封建的、资产阶级的社会文化影响与大学生

的不良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总是在创造并享有某种独特的文化。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的人可以获得的其他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它向人们传授着前人的经验、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影响着人们个性的形成, 对人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既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 又残存着封建主义腐朽落后的文化, 还从西方涌进了大量资本主义的文化思潮, 既有主体性文化, 也有着大量的与主体文化不同的亚文化。这些文化思潮中, 既有积极的, 也在消极的。一些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潮, 一些粗俗的、情趣低级的、宣传色情、暴力的小说、电影、电视录像、电子游戏、网络文化等有害的精神产品的广泛传播, 旧中国的种种社会弊病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而猛烈复发, 在社会生活中蔓延, 加上近几年腐败现象严重, 社会风气不正, 人们的道德观念、公德水平有所下降, 使一部分身心发展不成熟、免疫力、辨别力差的青年大学生受到了污染, 产生了不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活动。如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拜金主义”思潮, 使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物质欲、金钱欲、享受欲, 并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和手段来满足其欲望。

由此可见, 青年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需要作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第2期              郭 娅 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控制183

一切人类行为, 除少数条件反射的本能动作外, 都是后天习得的, 因而也是可以控制和矫正的。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必然是可以控制和矫正的, 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应有功能, 调动大学生的内部自我控制机制。思想教育既是一项培养人、教育人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工程, 又是社会控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要素。要使思想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就必须根据青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多渠道、多途径地、生动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触动他们的心灵, 激发他们的热情, 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规范观念, 不断提高能力, 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内部自我控制机制, 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 行为, (二) , ,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 其心理健康问题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 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适应状况和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因此, 在环境与挫折的反应上, 较多地表现为消极性的适应或不适应的倾向, 在行为上则表现为缺乏自律性。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保健等工作, 及时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应当作为高等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

(三) 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亚文化群体的正确引导, 不断消除大学生在社会互动中的消极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和良好的交往, 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很有必要的, 坏的同伴和不良交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着左右行为的作用, 尤其是同龄、同性别、接触频繁的大学生更容易彼此影响, 相互感染思想病毒, 传习不良行径。他们一旦形成不良群体, 就交叉影响, 产生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有的甚至形成犯罪团伙。因此, 应当积极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亚文化群体的正确引导。如果引导不力甚至放弃引导, 就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

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活动, 努力满足他们的各种正当、合理的需要,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大学生正处于精力、体力最充沛的时期, 也是需求最多的时期。学校应当努力创造条件, 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理想、道德情操, 使他们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讲演活动、知识竞赛、读书活动, 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 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 这些都可能、, , 无疑与校园生活, 加强法制教育, 运用行政手段, 控制和矫正不良行为。校纪校规和行政手段, 是

注重于外在力量作用于大学生的一种钢性控制要素, 具有一定的强制力。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法规, 不断加强法制和纪律观念; 另一方面, 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分, 以保证法规和纪律的效力, 矫正不良行为。目前, 高等学校控制不良行为的行政措施尚不够完善, 或是奖惩不力, 或是重处分轻教育, 这都是亟待改进的。

总之, 对不良行为的控制和矫正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而又宏大的系统工程, 在整个控制过程中, 既要控制不良行为产生、存在的极其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原因, 又要调节个体产生不良行为的主观因素; 既要以教育为主, 又要辅之以行政和道德手段; 既要加强外部控制, 又要提高大学生的内部自我控制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协调控制各要素的功能, 才能实现对大学生动机、观念、意识和行为的控制和矫正, 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道义感和创新精神的更高素质水平的四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p. 74.

(责任编辑 吴定勇)

总22卷 第2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2月   Journal of S 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 22No. 2Feb. 2001

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控制

郭 娅

(西南民族学院社科部, 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 从其产生的主观、客观因素加以分析, 提出了对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控制矫正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不良行为; 控制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2—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意志、, 他们的各方面行为活动都是在有秩序的控制和管理中进行的, 可以说, 大学生行为活动的主流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 在某些大学生的某些行为方面, 也还存在着失控现象, 大学生的犯罪行为逐年增多, 不良行为表现突出等。本文试从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产生原因及其控制、矫正等方面作一些初步地探讨。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行为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 是人们的自然需要尤其是社会需要引起的, 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有计划的活动。人是社会的成员, 人在社会中生活, 人的行为必定要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 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所以, 一定的社会规范就成为衡量人们行为良莠的准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行为规范,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必须为每个社会成员所遵守。在这个意义上, 凡是违反社会主义行为规范的行为, 均为不良行为。

近几年高等学校大学生的现状表明,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面在扩大, 不良程度在加深, 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其性质、危害和影响程

  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郭娅, 女, 西南民族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 :

1、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杀人、

贩毒、高科技犯罪等等, 这类行为虽然在大学生中是极少数的, 但却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不良行为。

2、违反一般法律规范的行为。如偷盗、斗殴伤

人、聚众闹事等, 这类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 但其情节还不够严重、危害不大尚未构成犯罪。这是在青年大学生中时有发生的不良行为。

3、违反校纪校规和有关社会治安规定的行为。

如旷课、酗酒、打架斗殴、损坏公物、小偷小摸等行为, 在一部分大学生中表现相当突出,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

4

、违反一般社会规范的行为。如纪律松懈, 迟

到早退, 不讲文明礼貌, 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关心集体和他人, 损人利己, 行为粗野, 语言污秽; 生活上挥霍浪费, 追求低级趣味, 进行不良交往以及不正当的异性交往, 参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 看黄色低级的电视录像和书刊; 在恋爱中采取欺骗手段, 强行发生性行为; 在家庭中不尊敬长辈, 不爱护关心弟妹等等。有这类不良行为的大学生面较大。

大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其危害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恶化了校园环境, 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才的培养, 它还对人们的社会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败坏社会风气, 降低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和人才素质的消极作

 第2期              郭 娅 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控制181

用。

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个体在环境的刺激下为了满足自身一定的需要而做出的一种适应反应。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正是在受一定客观环境的影响和不良主观因素支配下而产生的行为活动。

(一) 个体的内部矛盾是导致不良行为的主观因素。大学生已进入人生发展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他们的主观心理状态和客观现实之间, 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 以及个体内部心理结构之间必然产生极为错综复杂的矛盾, 这些矛盾处理的好, 大学生就能顺利、健康地发展; 处理的不好, 就可能导致不良心理而产生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 几种情况:

1、, 但这个意向的发展, , 极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如果过多强调独立性和自主性,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 就容易发生错误判断和认识偏差, 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引导不好或受不良因素的侵蚀, 就容易造成心理缺陷, 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2、不警惕、不控制冲动情绪。大学时期是社会

烈的个人需要同客观现实和内部结构之间、心理和

生理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 从而可能导致大学生为满足个人欲望和需要产生不良行为, 目前高校中偷盗行为有所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4、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信念与现实的矛盾。大学时期是个体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青年大学生在这个时期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内心生活, 而且绝大多数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 去不断认识、发展自己。他们关心人生问题, 热烈追求美好的未来, 但对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付出的艰苦劳动很少考虑, 缺乏对困难、; 他们富于理想, 但又缺乏实际行动; , 但判断, ; 对, 思想单纯, , 如果他们不, 那么, 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后就容易一蹶不振, 丧失信心和勇气, 甚至丧失理想和信念, 他们的行为活动就可能背离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规范。

总之, 大学阶段是个体需要与认识, 特殊需要与社会地位, 依赖性与独立性, 幼稚性与自觉性矛盾斗争的复杂时期。而且, 每个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变化, 知识经验的不同, 个体的差异, 心理发展层次的区别, 都会引起他们不同的反应, 产生不同的行为活动。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提高他们思想认识水平, 必须结合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苦恼, 心理上的矛盾, 生活上的困难和客观现实问题等因素来进行。如果忽略了这一点, 就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潜因。

(二)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产生不良行为的客观原因。社会由人创造的, 人生活在社会中, 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

[1]

一起发展起来的。”在社会环境这个大系统中, 既有着政治、

法律、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宏观环境, 又有着家庭、学校、群体等微观社会环境。而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学的日益进步, 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成长, 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行为活动。

1、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行为活动, 既有积极影响, 也有消极影响。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市场经济正在建立而尚未完全规范的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扩大, 导致人们在职业、经济地位和思想观念上

人情体验最多、情绪波动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的

大学生活泼、热情, 但缺乏情感的控制力, 容易冲动、急躁和感情用事, 激情常常象暴风雨一样突然产生而转瞬即逝。同时, 他们又常常受到不同的赞誉、讥嘲、怨恨、悲叹等情绪的刺激而成为“情感激射的最集中的靶子”。这就需要他们去抗奋、去挣脱, 以减少情绪的波动和精神的压抑。但是, 他们尚缺乏成熟的意志品质, 容易被心境所左右和接受暗示, 不能驾驭自己的不良情绪。如果不加以警惕, 不努力控制, 那么任何冲动情绪的发展, 都可能导致超越社会规范的不良行为产生。

3、不善于调节不现实的强烈而广泛的需要。青年期是人生中需要最强烈的时期。在生活上有恋爱、交际的需要; 在物质上有着吃、穿、用、住、行的广泛需要; 在精神上有理解、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在客观上, 无论家庭、学校或社会, 都难以充分满足他们的日益增长的欲望和需要, 加上他们自控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局限, 就构成了大学生强

182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2卷 

从同质向异质的变化, 人际关系从垂直的、从属的,

向横向的、多方面的关系发展, 人生观由政治为上变为经济、文化、政治、情感并重, 传统的观念受到了冲击, 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在改革的幅射下, 人们正经历一个分化、协调、整合的社会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的分析、承受、判断等能力与新的社会步伐难免出现在某些方面不能同步的偏差, 不适应行为必然有所增多。另一方面, 随着对外开放, 不可避免传入西方的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 部分大学生受其消极影响, 不良行为必然增多。

2、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不容忽视的原因。家庭在一切社会中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家庭教育是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基础。目前, 了变化, 女家庭, , 、训练。不少家庭或者是缺乏对子女的正常教育, 或者是放弃对子女的教育, 或者采取不当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 有的过分溺爱, 有的管教过严, 有的放任不管; 这些都势必使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受到影响, 形成娇弱、傲慢、内向、冷漠、孤僻, 或自私、任性、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不尊重他人等不良人格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 这些特征就会转化为不良行为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当前大学生中的浪费、贪图享乐等不良行为习惯就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3、学校教育中的弊端使学校不能很好地向学生实施全面教育,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是大学生不良行为存在发展和未能及时纠正的原因之一。学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但是, 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贯彻不好, 重视智育而放松德育教育, 对后进生“、双差生”和不良行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教育不当, 仅以行政处分代替思想教育; 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和需要, 课余时间安排不妥, 学生自学能力欠缺得不到应有指导, 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解;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简单化, 脱离现实, 存在着以管代教的倾向, 使学生不能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品质, 言行脱节现象普遍存在。为此, 大学生不良行为得以存在发展未能及时

纠正, 不能不说与学校教育上的缺陷有着较大的关系。

4、大学生不良的交往互动对其产生不良行为有

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青年阶段, 是人际交往的高峰期, 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由于身心的急剧变化, 不仅对异性表现出新的兴趣, 而且对同性、同龄人也表现出较大的交往热情。他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社会活动范围和人际交往圈层, 逐渐将原有的上下人际交往关系转为平行人际交往关系, 从亲缘交往为主转向以社会交往为主, 如大学生中自发形成的各种兴趣小组, 跨系、

跨校的。显然, 这种转, 。但是, , , 形, 容易交叉、行为, 以至于形成劣迹群体, 、违反社会规范和国家法纪, 败坏社会道德、风尚的事情, 如近年来大学生中形成的跨系、跨校的盗窃团伙, 赌博团伙等。

5、封建的、资产阶级的社会文化影响与大学生

的不良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总是在创造并享有某种独特的文化。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的人可以获得的其他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它向人们传授着前人的经验、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影响着人们个性的形成, 对人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既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 又残存着封建主义腐朽落后的文化, 还从西方涌进了大量资本主义的文化思潮, 既有主体性文化, 也有着大量的与主体文化不同的亚文化。这些文化思潮中, 既有积极的, 也在消极的。一些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潮, 一些粗俗的、情趣低级的、宣传色情、暴力的小说、电影、电视录像、电子游戏、网络文化等有害的精神产品的广泛传播, 旧中国的种种社会弊病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而猛烈复发, 在社会生活中蔓延, 加上近几年腐败现象严重, 社会风气不正, 人们的道德观念、公德水平有所下降, 使一部分身心发展不成熟、免疫力、辨别力差的青年大学生受到了污染, 产生了不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活动。如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拜金主义”思潮, 使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物质欲、金钱欲、享受欲, 并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和手段来满足其欲望。

由此可见, 青年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需要作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第2期              郭 娅 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控制183

一切人类行为, 除少数条件反射的本能动作外, 都是后天习得的, 因而也是可以控制和矫正的。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必然是可以控制和矫正的, 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应有功能, 调动大学生的内部自我控制机制。思想教育既是一项培养人、教育人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工程, 又是社会控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要素。要使思想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就必须根据青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多渠道、多途径地、生动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触动他们的心灵, 激发他们的热情, 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规范观念, 不断提高能力, 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内部自我控制机制, 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 行为, (二) , ,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 其心理健康问题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 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适应状况和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因此, 在环境与挫折的反应上, 较多地表现为消极性的适应或不适应的倾向, 在行为上则表现为缺乏自律性。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保健等工作, 及时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应当作为高等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

(三) 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亚文化群体的正确引导, 不断消除大学生在社会互动中的消极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和良好的交往, 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很有必要的, 坏的同伴和不良交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着左右行为的作用, 尤其是同龄、同性别、接触频繁的大学生更容易彼此影响, 相互感染思想病毒, 传习不良行径。他们一旦形成不良群体, 就交叉影响, 产生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有的甚至形成犯罪团伙。因此, 应当积极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亚文化群体的正确引导。如果引导不力甚至放弃引导, 就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

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活动, 努力满足他们的各种正当、合理的需要,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大学生正处于精力、体力最充沛的时期, 也是需求最多的时期。学校应当努力创造条件, 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理想、道德情操, 使他们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讲演活动、知识竞赛、读书活动, 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 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 这些都可能、, , 无疑与校园生活, 加强法制教育, 运用行政手段, 控制和矫正不良行为。校纪校规和行政手段, 是

注重于外在力量作用于大学生的一种钢性控制要素, 具有一定的强制力。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法规, 不断加强法制和纪律观念; 另一方面, 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分, 以保证法规和纪律的效力, 矫正不良行为。目前, 高等学校控制不良行为的行政措施尚不够完善, 或是奖惩不力, 或是重处分轻教育, 这都是亟待改进的。

总之, 对不良行为的控制和矫正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而又宏大的系统工程, 在整个控制过程中, 既要控制不良行为产生、存在的极其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原因, 又要调节个体产生不良行为的主观因素; 既要以教育为主, 又要辅之以行政和道德手段; 既要加强外部控制, 又要提高大学生的内部自我控制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协调控制各要素的功能, 才能实现对大学生动机、观念、意识和行为的控制和矫正, 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道义感和创新精神的更高素质水平的四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p. 74.

(责任编辑 吴定勇)


相关文章

  • 中小学教师行为不良的现象与本质
  • 中小学教师行为不良的现象与本质 当前,社会变革加剧,科技革命一日千里,来自各方面的新鲜事物也在强有力地冲击着教育领域.学生开始受社会多元化影响,思维方式日趋活跃,个性发展日趋多样,价值体系日趋多元,这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提出 ...查看


  •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鲁教版) 第一单元 让生活充满阳光 第一课 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 1. 常见的第四大情绪:喜 怒 哀 惧(P4)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P5--6) ①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查看


  • 七年级政治防患于未然教案
  • <防患于未然>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 ...查看


  • 七年级政治防患于未然教案 1
  • <防患于未然>教学简案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徐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 ...查看


  • 浅谈如何矫正中学生的不良行为
  •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从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期,在这一关键时期,青少年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但青少年在这一时期也更容易产生一些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如恶作剧.爱骂人.好打架.小偷小摸.逃学等等,这些行为令老 ...查看


  • 2014年学校法制教育讲座稿
  • 布隆吉乡中心小学法制教育讲座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法制教育是我的荣幸,希望你能认真听 ,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和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共 ...查看


  • 教师管理班级的好点子
  • 教师管理班级的好点子 1.注重感情投资.记住这样的名言:"学生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让他们知道你多么关心他们."虽然,你并不需要和他们成为挚友.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多和学生交流,显示出你对他们的生活真正感兴趣.当然,这可能 ...查看


  • 三十个管理班级行为的绝好方法
  • 三十个管理班级行为的绝好方法 管理高考 2013-09-08 08:07 三十个管理班级行为的绝好方法 1.注重感情投资. 记住这样的名言"学生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让他们知道你多么关心他们."虽然,你并不需要和他们成为挚 ...查看


  • 销售绩效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作者:江若尘陈宏军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1年05期 一.引言 销售人员是公司营销人力资本的主力,销售人员的绩效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学者对销售绩效的影响因素已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