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人文地理概况

东亚2

下面是乌兰巴托、平壤、东京三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后回答问题。

(1)A 城市名称是 ,

B 城市名称是 , C 城市名称是 。

(2)城市A 的气候类型是 ,其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说明该地气候受 的影响较大。 (3)城市B 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的成因是 。

(4)城市C 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温的年较差最 ,降水量最 ,说明该地的气候受 的影响较大。

(5)从城市A 经城市B 到城市C ,其气候具有从 性向 性过渡的特点。

(1)东京 平壤 乌兰巴托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洋 (3)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形成西北季风;夏季形成东南季风。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 小 大陆(5)海洋 大陆 思考,这样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思考,从A 到B 到C 三地自然带有什么变化?

读东亚气候类型图分析东亚自然带与土壤

我国东北沼泽的沼泽土、温带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棕色森林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雨林带—砖红壤化红壤,(南北向,纬度地带性);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棕色森林土、温带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草原—黑钙土和栗钙土、半干旱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干旱荒漠—荒漠土和灰钙土(东西向,从沿海向内陆); 高寒荒漠—寒漠土;(地形) 人口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 人口稠密、黄色人种, 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读图(地图册P95东亚人口分布)思考,为什么东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读地图册P95,东亚各国概况 农业

读东亚地形图,分析东亚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读东亚地形图,结合东亚人口及气候状况,分析东亚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工业

东亚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较落后

东部交通 ,且多优良 ,科技先进,对外贸易条件优越,工业以 型为主 西部内陆地区, 资源丰富,以 型工业为主 讨论下图产业转移中产业的类型以及发生转移的原因

类型: 指向型 原因:

对比分析东亚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

读日本图回答

1. 读图识记(填图) (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 (2).经纬度 (3).关东平原、富士山; (4).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硅岛、筑波。

2. 位置范围:日本领土主要由﹍﹍、 ﹍﹍ 、 ﹍﹍和﹍﹍四个大岛组成;日本东部濒临﹍﹍洋,西北部隔﹍﹍海与﹍﹍、 ﹍﹍﹍、 ﹍﹍及韩国等四国相望; 130 °E 与30 °N ,135 °E 与35 °N ,140 °E 与45 °N 的交点大致分别在﹍﹍﹍﹍ ,东京的经纬度大致是﹍ 3.地形地质:日本地形以﹍﹍和﹍﹍为主,平原狭小, ﹍﹍平原最大;最高山是﹍﹍山;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因处于大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多次(即天约4次)。 解释日本列岛的形成

4. 气 候—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气候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试结合日本地形和季风知识分析比较日本东西海岸冬、夏季降水差异及原因: .简述日本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 5. 人多地狭的岛国

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斯所占。面积狭小(37.78万km ),人口超亿的国家,2006年达1.27亿人,(2006年3月31日,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1亿2705万5025人)。人口稠密,平均密度达336人/km。(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40多人/km)。

6. 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7. 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森林、水力资源较多。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 较高的科技水平; 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发展策略(措施)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加工一贸易型”经济发展之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目前中国在进口、出口和贸易总额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神户

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日本的工业地带 工业分布:

①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

海沿岸

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新兴工业向国土两端发展,如﹍﹍岛中南部大力建设飞机场和高速公路,发展新兴工业,成为“硅岛”。 ②主要工业区有:

京滨工业区(工业中心是东京和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濑户内海沿岸、 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 ③格局类型——临海型

原因是对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依赖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亚洲、西欧, 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皈、神户、北九州,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除了传统工业以外,日本还发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故九州岛有“硅岛”之称。

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

2

2

2

2

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时速200千米)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

筑波——科学城 种子岛——宇航中心

硅岛——九州岛,电子工业中心 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

. 例:读“日本四大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介于32°N--46°N ,129°E--146°E 之间,地跨亚热带和温带,属中纬度地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海岸,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

2) 阐述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国土面积狭小,原燃料资源(矿产资源) 缺乏;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发达;国内市场小,工业品出口占比重大

3) 简述我国与日本城市化特点。

日本: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中国:起步晚;发展快;水平较低

8. 农业和渔业, 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 ,日本的耕地很少,人均耕地不到0.l 公顷,同时由于耕地的地块小,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

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稻米产量达到自给。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但仍需大量进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原因?)

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人多地少,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养殖和捕捞技术发达。

9. 填海造陆和地下街道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填海造陆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京、大饭、名古屋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土地极为紧张。为了解决建设工厂、车站、码头等用地不足问题,日本采取填海办法,人工造陆1600多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地区还向地下发展,兴建了地下街道、商店和铁路。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 练习:

读“东亚局部地区气候图和日本部分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B 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2)A 、B 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与什么等温线的分布是一致的? 。这条分界线在我国境内所处纬度位置

较 ,在日本境内所处纬度位置较 ,主要原因是

(3)图中三处B 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略有差异,我国境内的B 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日本的B 气候具有 特征,那么朝鲜半岛上的B 气候具有 特征,其气温的 、 、

、及年降水量都介于我国和日本的B 气候类型之间。

(1)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2)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低 高 我国受大陆影响,冬季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的位置偏南;日本受海洋影响较大,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大陆高,因此2. 分析上面图表,回答问题

(1)一艘巨型油轮于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5日18时由科威特的迈哈迈油港(东三区)出发,航行一周后到达图中的城市③,到达时当地的区时为 ;在航行途中,沿途风向及主要洋流对航行有何影响?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的位置偏北(3)海洋性 过渡性 最高值 最低值 年较差 1. 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邻国,但是近现代的两国关系却充满着荆棘、曲折,甚至血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 (1)描述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分布特征: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日本海沿岸向高纬度凸出;中部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南北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达16度。

影响因素:东部: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

西部:洋流的影响

中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 南北相差较大:纬度因素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4分)

答案: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1370

1400

图例

0—200米

200—1000米 1000—2000米

平 2000米以上 350N

火山 洋

城市

(2)根据图表资料,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①、②两城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何优势与不足。

参考答案:(1)2005年1月1日24时(2日0时) 途经印度洋,逆风逆流;途经太平洋,逆风顺流。(2)

差异:冬季①城降水多于②城,夏季②城降水多于①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冬季该地盛行西北风,西北季风越过海洋(日本海),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在①城形成地形雨,而②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夏季该地盛行东南季风受山地抬升在②城形成地形雨,而①城处于背风坡。(3)优势: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小;不足:地形崎岖,山地广。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亚局部图

(1)图中A 地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 地,而B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 地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A 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强,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B 地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冬季降水较多,且西北风把A 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 地;酸雨危害较重。

(2)C 国在经济发展中积极东进,A 国却大力开发西部,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俄罗斯人口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西部(欧洲)地区,而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落后的东部地区;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俄罗斯的东进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都是为了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的发展。

3

东亚2

下面是乌兰巴托、平壤、东京三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后回答问题。

(1)A 城市名称是 ,

B 城市名称是 , C 城市名称是 。

(2)城市A 的气候类型是 ,其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说明该地气候受 的影响较大。 (3)城市B 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的成因是 。

(4)城市C 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温的年较差最 ,降水量最 ,说明该地的气候受 的影响较大。

(5)从城市A 经城市B 到城市C ,其气候具有从 性向 性过渡的特点。

(1)东京 平壤 乌兰巴托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洋 (3)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形成西北季风;夏季形成东南季风。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 小 大陆(5)海洋 大陆 思考,这样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思考,从A 到B 到C 三地自然带有什么变化?

读东亚气候类型图分析东亚自然带与土壤

我国东北沼泽的沼泽土、温带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棕色森林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雨林带—砖红壤化红壤,(南北向,纬度地带性);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棕色森林土、温带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草原—黑钙土和栗钙土、半干旱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干旱荒漠—荒漠土和灰钙土(东西向,从沿海向内陆); 高寒荒漠—寒漠土;(地形) 人口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 人口稠密、黄色人种, 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读图(地图册P95东亚人口分布)思考,为什么东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读地图册P95,东亚各国概况 农业

读东亚地形图,分析东亚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读东亚地形图,结合东亚人口及气候状况,分析东亚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工业

东亚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较落后

东部交通 ,且多优良 ,科技先进,对外贸易条件优越,工业以 型为主 西部内陆地区, 资源丰富,以 型工业为主 讨论下图产业转移中产业的类型以及发生转移的原因

类型: 指向型 原因:

对比分析东亚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

读日本图回答

1. 读图识记(填图) (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 (2).经纬度 (3).关东平原、富士山; (4).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硅岛、筑波。

2. 位置范围:日本领土主要由﹍﹍、 ﹍﹍ 、 ﹍﹍和﹍﹍四个大岛组成;日本东部濒临﹍﹍洋,西北部隔﹍﹍海与﹍﹍、 ﹍﹍﹍、 ﹍﹍及韩国等四国相望; 130 °E 与30 °N ,135 °E 与35 °N ,140 °E 与45 °N 的交点大致分别在﹍﹍﹍﹍ ,东京的经纬度大致是﹍ 3.地形地质:日本地形以﹍﹍和﹍﹍为主,平原狭小, ﹍﹍平原最大;最高山是﹍﹍山;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因处于大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多次(即天约4次)。 解释日本列岛的形成

4. 气 候—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日本位于温带,气候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试结合日本地形和季风知识分析比较日本东西海岸冬、夏季降水差异及原因: .简述日本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 5. 人多地狭的岛国

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斯所占。面积狭小(37.78万km ),人口超亿的国家,2006年达1.27亿人,(2006年3月31日,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1亿2705万5025人)。人口稠密,平均密度达336人/km。(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40多人/km)。

6. 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7. 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森林、水力资源较多。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 较高的科技水平; 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发展策略(措施)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加工一贸易型”经济发展之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目前中国在进口、出口和贸易总额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神户

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日本的工业地带 工业分布:

①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

海沿岸

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新兴工业向国土两端发展,如﹍﹍岛中南部大力建设飞机场和高速公路,发展新兴工业,成为“硅岛”。 ②主要工业区有:

京滨工业区(工业中心是东京和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濑户内海沿岸、 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 ③格局类型——临海型

原因是对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依赖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亚洲、西欧, 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皈、神户、北九州,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除了传统工业以外,日本还发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故九州岛有“硅岛”之称。

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

2

2

2

2

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时速200千米)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

筑波——科学城 种子岛——宇航中心

硅岛——九州岛,电子工业中心 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

. 例:读“日本四大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介于32°N--46°N ,129°E--146°E 之间,地跨亚热带和温带,属中纬度地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海岸,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

2) 阐述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国土面积狭小,原燃料资源(矿产资源) 缺乏;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发达;国内市场小,工业品出口占比重大

3) 简述我国与日本城市化特点。

日本: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中国:起步晚;发展快;水平较低

8. 农业和渔业, 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 ,日本的耕地很少,人均耕地不到0.l 公顷,同时由于耕地的地块小,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

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稻米产量达到自给。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但仍需大量进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原因?)

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人多地少,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养殖和捕捞技术发达。

9. 填海造陆和地下街道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填海造陆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京、大饭、名古屋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土地极为紧张。为了解决建设工厂、车站、码头等用地不足问题,日本采取填海办法,人工造陆1600多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地区还向地下发展,兴建了地下街道、商店和铁路。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 练习:

读“东亚局部地区气候图和日本部分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B 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2)A 、B 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与什么等温线的分布是一致的? 。这条分界线在我国境内所处纬度位置

较 ,在日本境内所处纬度位置较 ,主要原因是

(3)图中三处B 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略有差异,我国境内的B 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日本的B 气候具有 特征,那么朝鲜半岛上的B 气候具有 特征,其气温的 、 、

、及年降水量都介于我国和日本的B 气候类型之间。

(1)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2)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低 高 我国受大陆影响,冬季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的位置偏南;日本受海洋影响较大,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大陆高,因此2. 分析上面图表,回答问题

(1)一艘巨型油轮于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5日18时由科威特的迈哈迈油港(东三区)出发,航行一周后到达图中的城市③,到达时当地的区时为 ;在航行途中,沿途风向及主要洋流对航行有何影响?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的位置偏北(3)海洋性 过渡性 最高值 最低值 年较差 1. 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邻国,但是近现代的两国关系却充满着荆棘、曲折,甚至血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 (1)描述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分布特征: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日本海沿岸向高纬度凸出;中部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南北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达16度。

影响因素:东部: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

西部:洋流的影响

中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 南北相差较大:纬度因素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4分)

答案: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发达;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1370

1400

图例

0—200米

200—1000米 1000—2000米

平 2000米以上 350N

火山 洋

城市

(2)根据图表资料,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①、②两城冬季和夏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何优势与不足。

参考答案:(1)2005年1月1日24时(2日0时) 途经印度洋,逆风逆流;途经太平洋,逆风顺流。(2)

差异:冬季①城降水多于②城,夏季②城降水多于①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冬季该地盛行西北风,西北季风越过海洋(日本海),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在①城形成地形雨,而②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夏季该地盛行东南季风受山地抬升在②城形成地形雨,而①城处于背风坡。(3)优势: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小;不足:地形崎岖,山地广。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亚局部图

(1)图中A 地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 地,而B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 地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A 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强,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B 地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冬季降水较多,且西北风把A 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 地;酸雨危害较重。

(2)C 国在经济发展中积极东进,A 国却大力开发西部,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俄罗斯人口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西部(欧洲)地区,而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落后的东部地区;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俄罗斯的东进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都是为了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的发展。

3


相关文章

  •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 ...查看


  • [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
  • <客源国概况>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是全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和介绍:1.中国国际旅游业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及趋势:2.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3.中国旅游资源的竞争优势和 ...查看


  • 4世界地理(东亚)--师
  • 东亚 1课时 [课标解读]1 .东亚的位置范围2 .东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 .东亚的东西差异 [自主学案] 位置 与范 围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成因.名称.分布) 纬度位置:800 E -1400E,200N -500N 海陆位置:太 ...查看


  • 东亚知识点
  • 世界地理 分区地理(一)东亚 知识提纲 一.东亚概况 (1)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 , 洋西岸,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 带 (2)主要国家 二.日本 1.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东临 ,西邻 ,与朝鲜半岛相隔 海峡,海岸线 多良港. 经纬度位置: ...查看


  •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2
  •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在亚洲地形图上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2.理解记忆亚洲的地形特点. 3.掌握亚洲主要气候特点及影响. 4.亚洲的河流的共性以及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5.习和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影 ...查看


  • 地理知识速记口诀
  • 地理速记口诀 (陈祖林整理 2012.3.20) 地理速记秘诀顺口溜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自西 ...查看


  • 中国地理知识点整理
  • 中国地理知识点整理 1. 中国的疆域[位置.四至点.行政区划(定位)] 2. 中国的人口及民族 3. 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势特征--三级阶梯概况) 4. 中国地形.地势及其影响(资料P91要点一) 5. 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定位及特征(资料P92 ...查看


  • 2015年上海市中考地理试卷
  •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地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 1.(2015•上海)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 海南岛 B. 台湾岛 C. 崇明岛 D. 钓鱼岛 考点: ...查看


  • 世界区域地理笔记
  • 东亚 一.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带和北温带(4°N-53°N):73°E-145°E(大致)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范围: 蒙古(蒙古族,畜牧业为主).中国(汉族,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日本(大和民族,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