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最真实的感恩
张明申,64岁,是一位退休民警,2007年自愿成为“遗体捐献”宣传志愿者,至今已行走十几万公里,他的下一站是东北三省。多年前,他的大哥病故前,提出希望能捐献遗体,很多思想传统的亲友很不理解,但他却被打动了,从此他成为了一名遗体捐献的志愿者。这些年,一辆折叠式自行车、一个小型手提包,一面红旗和一沓宣传画,开始陪伴张明申行走大江南北。 捐献遗体是高尚的义举,无私的奉献,高远的人生境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事,更有益于我国发展医学教育,提高医生技能,推动医学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我国遗体捐献进展艰难,加之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导致现在遗体捐献发展缓慢。
生命是宝贵的,是唯一的,是短暂的,但志愿捐献遗体的人们在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躯体,使生命的价值得到升华,使生命的意义获得永恒。虽然“路程遥远,路途艰辛”,但我们相信“一花引来万花开”,遗体捐献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会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而张明申就是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将遗体捐献的宣传,坚持了整整8年。
对社会最真实的感恩
张明申,64岁,是一位退休民警,2007年自愿成为“遗体捐献”宣传志愿者,至今已行走十几万公里,他的下一站是东北三省。多年前,他的大哥病故前,提出希望能捐献遗体,很多思想传统的亲友很不理解,但他却被打动了,从此他成为了一名遗体捐献的志愿者。这些年,一辆折叠式自行车、一个小型手提包,一面红旗和一沓宣传画,开始陪伴张明申行走大江南北。 捐献遗体是高尚的义举,无私的奉献,高远的人生境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事,更有益于我国发展医学教育,提高医生技能,推动医学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我国遗体捐献进展艰难,加之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导致现在遗体捐献发展缓慢。
生命是宝贵的,是唯一的,是短暂的,但志愿捐献遗体的人们在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躯体,使生命的价值得到升华,使生命的意义获得永恒。虽然“路程遥远,路途艰辛”,但我们相信“一花引来万花开”,遗体捐献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会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而张明申就是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将遗体捐献的宣传,坚持了整整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