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调剂必看

记得在去年3月中旬到4月底,我经历了研究生调剂过程中的那种迷茫、失落、无奈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可以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一直想把自己在那段时间的亲身体会与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觉得这时候在这里是个不错的机会。 如果能够给那些在今年打算调剂的兄弟姐妹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帮助,也算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记得是去年3月4号早晨,还没有起床,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说我报考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考研成绩可以查询了。很自然地,怀着与大家当时一样多少有些紧张的心态,我没有自己查,而是让别人帮我查一下,很快,手机里面收到一个让自己多少有些失望的数字——328,根据去年考研的整体成绩以及我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年分数线的调查,感觉从总分上讲,参加复试应该没问题,但最让我担心的是英语成绩——44(工科),觉得这个成绩过国家线都成问题,更别说哈工大的自主招生线了,我这颗心悬起来了。

在那种焦虑中煎熬了几天,终于看到哈工大的复试线,工科英语——47,那时候那种心情,我不想多说,相信大家也能够想象的到。过了两天的一个下午,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一个电话,问我是不是少数民族的,在得到我的否定回答后,那个老师说了一句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清楚的话:“如果你是少数民族的,我们可以在政策上给你一些支持,但我们现在也无能为力,只能为你表示遗憾,欢迎你明年再报考我们学校我们学院。”听着电话那头的盲音,多少有些无奈,但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让我去抱怨什么民族之间的不公平,这不是一个男人该做的事情;再去考一年,感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允许我这么做。可能是作为一个工科男生那种典型的理智,那时候很清晰的感觉到自己需要赶紧去做的是下一件事情——调剂。

也就是从去年这个时候(3月中旬)开始,我成天泡在网上,在不断地搜索那些最新公布的调剂信息的同时,还在不断地进行着另外一件事情:对于那些非34所自主招生且未公布调剂信息的“211”理工类院校(那时候他们一般还在等国家线),主动跟他们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联系,问一下他们的生源状况以及他们接收调剂的可能性。事实证明,这样做比那样消极等待网上公布调剂信息的效果要好得多。记得那段时间,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联系了多少学校,只知道电话打了不少,E-mail、传真也发了不少,经验表明:最后自己可能进行调剂的那几所院校都是没有在网上公布调剂信息而是我自己主动与他们联系的院校。 刚开始与那些学校联系,由于国家线还没有出来,通常情况下别人学校不会也不可能直接表态,一般是将的个人信息和考试成绩记录下来,或者让你们去他们学校的网站填一张专门的调剂申请表,或者让你给他们发一份传真,这些铺设性的事情该做的必须要在做,而且还有一个原则——在同等条件下,越早越好。 记得在3月24号,国家线出来之前,南昌大学(犹豫了一下,本打算将自己将要提到的几所学校用A、B、C、D等表示的,但想想也没什么,说出来也无妨,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表示可以接收我,让我准备参加复试,并提出要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调我的个人考试档案(就是一份盖有你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红章的考试信息表原件,有法律效力的)。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调这份档案需要两份文件,一份是学生个人的调剂申请书(简要说明即可,不用太详尽,记得我那时候就三行大字),另一份是拟接收学校的调档函(如果别人学校同意接收你,这个当然就不用你操心了)。

他们提出让我把个人调剂申请书传真给他们,然后他们去给我从哈工大调档。老实说,南昌大学是我在不经意中联系的一个学校,在加上南昌这个地方对

我也没太大的吸引力,直接点说——不太想去(没什么别的意思,只是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接,希望南昌大学或者报考南昌大学的同学看到这不要有什么过多的想法)。当然也不可能之间拒绝他们,不然那样做事情也太没风格了。

这个时候注意了,如果有学校同意接收你并提出调档,但你对别人学校没有太大的兴趣或者是觉得自己可能还有更合适的调剂机会,那么你最好不要把你的个人调档申请书发给同意接收你的学校,更不要同意别人代写。因为如果别人学校一旦把你的个人考试档案从你报考的学校成功调出(同一学校不同院系之间的调剂除外),那么你到时候不去也不行了,如果以后出现更好的调剂机会你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与你擦肩而过。这个时候,你应该注意自己说话的表达方式。 当时我不是很想去南昌大学,同时我又很想把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的那份个人考试档案拿到手,那样在以后的调剂过程中会主动得多,当然你不应该让自己这种想法过于明显地表现出来。那时候我很直接地跟南昌大学那边说(得注意语气与方式):“我很直接地问你一个问题:那份档案对我个人的重要性你们肯定也清楚,如果我我让你们去调,你们能不能保证不出丝毫差错,能不能保证我到你们学校复试能让我看到我那份档案,你们能不能负折这个责?”那边犹豫了一会说:“你是什么意思?”我直接表态:“你们把调档函传真给我,我自己去调,如果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自己负责,等我拿到档案,到你们学校去复试的时候一起带过去。”那边同意了。在收到他们传真给我的调档函后,我马上让我在哈工大的同学帮我把那份档案调出来用EMS发给我(这个东西不能传真的,传真的东西就不是原件了),等我拿到这份档案后,跟南昌大学那边,我是能拖就拖(不要怀疑我的人格,毕竟调剂这个事情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 4月2号,国家线出来,英语——44(工科),我刚好压线,有一种虎口逃生的感觉。鉴于去年考研工科的整体状况,感觉自己有一定的调剂空间,同时也为自己没有让南昌大学把档案调走感到一丝庆幸。

4月5号,并没有公布调剂信息而是我自己主动联系的太原理工给我打电话,表示同意接收并提出调档,在得知档案就在我手上后让我在10号之前把档案带过去并参加复试,鉴于调剂本来就是一个买方市场(可能不太好听),本来就是供学校选择的,于是6号去买了一张8号从汉口去太原的火车票。7号下午接到西南交通大学(也是自己主动联系的,他们也没公布调剂信息)的一个电话,在核实了我的个人信息和考试成绩后,表示了他们接收我的初步意向,让我等两天。我很坦诚地跟他们讲我已经买好第二天去太原的火车票,不过如果他们能够给我一个机会,我肯定会选择他们。毕竟西南交大以及成都这个地方相对太原对我的吸引力更大。在他们讨论20分钟后给我回电话直接表态:如果我愿意去,他们可以接收我。真的整个人一下子感觉轻松许多,真的是一种峰回路转的饿感觉。当天下午我就跑到汉口火车站去把到太原的火车票退了,然后拉上一个同学跑到汉口的堤角去啃牛骨头,很辣,感觉很不错。

第二天(8号)上午,接到我们自己学校(武汉理工)研究生院的一个电话表示同意接收我,感觉多少有些意外,毕竟我们学校最近几年来还从没有接收报考外校的考生的调剂,还是因为去年考研整体工科生源不理想的缘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与权衡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武汉。到此,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多月的调剂划上了一个句号。

写到在这里,回到写这些东西的主题上来,对于那些今年打算调剂的兄弟姐妹,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几点建议:

1.随时把握网上公布的最新的调剂信息,如果感觉有合适的就主动去联系,不要怕多,不要怕杂,更不要嫌麻烦。这不是病急滥投医,说句不好听的话,撒的网越多,选择的空间越大,机会越多。

2.对于与那些自己报考专业相关非34所自主招生的院校,他们一般不公布调剂信息,不过大家可以积极主动地去与他们联系。如果能让他们记下年个人的信息与考试成绩就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经验表明,这种方式在调剂的联系方式中效果是非常好的。

3.对于那些A类地区的考生,如果与国家线存在不大的差距,也不要轻易放弃,可以联系一下B类或者C类地区,一般存在2到4分的差距,说不定在这几分的差距中就有你的空间。对于各类地区的具体划分,大家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很方便的。

4.在联系接收调剂学校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积极主动。我一个同学在联系西南师范大学后,由于专业不合适的问题,学校的犹豫后准备放弃她,但她从武汉直接跑到成都找到学校相关学院的招生负责人,最后别人说了一句话:“是你的诚意打动了我们!”

5.最后还是一点老生常谈,在调剂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挫折,有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低素质的人(毕竟是少数)那恶劣的态度,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也没什么,人之常情。重要的是鼓起勇气,坚持下去,坚持,坚持,在坚持一下,你的结局会圆满的。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自己去年的切身感触与心得。需要说明以下的是,今年和去年的考研生源状况有些区别,大家在调剂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分寸。希望我的这些心得能够在大家在调剂的过程中给点参考性的建议,如果能够给大家带来些帮助,我真的很欣慰。

最后想说点题外话,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感觉很奇怪,就是心中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可能是脑海中哈尔滨这个城市那种“冷”与“冰”的特质与自己个人的性格很吻合,在加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文、历史与学术底蕴,我从高中开始就对这所学校情有独钟。2001年高考,我本来可以去但我没敢报,去年又是失之交臂,感觉多少有些遗憾,但现在想想也没什么,毕竟心中有个梦想也不是坏事,再说我明年年底还有机会。那些现在需要调剂的同学们,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与遗憾,也没什么,我一直认为,只要是抬头从研究生考场上走下来就是一种成功。记得我去年刚走出考场,就将自己手机的问候语改成:“走过考研,我无怨无悔”,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声音。任何失落与遗憾甚至迷茫都是暂时的,马上就会过去,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继续前进! 如果大家在调剂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体会或心得可以与我交流,我的Email:[email protected],我将尽我所了解与知道的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记得在去年3月中旬到4月底,我经历了研究生调剂过程中的那种迷茫、失落、无奈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可以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一直想把自己在那段时间的亲身体会与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觉得这时候在这里是个不错的机会。 如果能够给那些在今年打算调剂的兄弟姐妹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帮助,也算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记得是去年3月4号早晨,还没有起床,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说我报考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考研成绩可以查询了。很自然地,怀着与大家当时一样多少有些紧张的心态,我没有自己查,而是让别人帮我查一下,很快,手机里面收到一个让自己多少有些失望的数字——328,根据去年考研的整体成绩以及我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年分数线的调查,感觉从总分上讲,参加复试应该没问题,但最让我担心的是英语成绩——44(工科),觉得这个成绩过国家线都成问题,更别说哈工大的自主招生线了,我这颗心悬起来了。

在那种焦虑中煎熬了几天,终于看到哈工大的复试线,工科英语——47,那时候那种心情,我不想多说,相信大家也能够想象的到。过了两天的一个下午,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一个电话,问我是不是少数民族的,在得到我的否定回答后,那个老师说了一句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清楚的话:“如果你是少数民族的,我们可以在政策上给你一些支持,但我们现在也无能为力,只能为你表示遗憾,欢迎你明年再报考我们学校我们学院。”听着电话那头的盲音,多少有些无奈,但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让我去抱怨什么民族之间的不公平,这不是一个男人该做的事情;再去考一年,感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允许我这么做。可能是作为一个工科男生那种典型的理智,那时候很清晰的感觉到自己需要赶紧去做的是下一件事情——调剂。

也就是从去年这个时候(3月中旬)开始,我成天泡在网上,在不断地搜索那些最新公布的调剂信息的同时,还在不断地进行着另外一件事情:对于那些非34所自主招生且未公布调剂信息的“211”理工类院校(那时候他们一般还在等国家线),主动跟他们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联系,问一下他们的生源状况以及他们接收调剂的可能性。事实证明,这样做比那样消极等待网上公布调剂信息的效果要好得多。记得那段时间,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联系了多少学校,只知道电话打了不少,E-mail、传真也发了不少,经验表明:最后自己可能进行调剂的那几所院校都是没有在网上公布调剂信息而是我自己主动与他们联系的院校。 刚开始与那些学校联系,由于国家线还没有出来,通常情况下别人学校不会也不可能直接表态,一般是将的个人信息和考试成绩记录下来,或者让你们去他们学校的网站填一张专门的调剂申请表,或者让你给他们发一份传真,这些铺设性的事情该做的必须要在做,而且还有一个原则——在同等条件下,越早越好。 记得在3月24号,国家线出来之前,南昌大学(犹豫了一下,本打算将自己将要提到的几所学校用A、B、C、D等表示的,但想想也没什么,说出来也无妨,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表示可以接收我,让我准备参加复试,并提出要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调我的个人考试档案(就是一份盖有你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红章的考试信息表原件,有法律效力的)。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调这份档案需要两份文件,一份是学生个人的调剂申请书(简要说明即可,不用太详尽,记得我那时候就三行大字),另一份是拟接收学校的调档函(如果别人学校同意接收你,这个当然就不用你操心了)。

他们提出让我把个人调剂申请书传真给他们,然后他们去给我从哈工大调档。老实说,南昌大学是我在不经意中联系的一个学校,在加上南昌这个地方对

我也没太大的吸引力,直接点说——不太想去(没什么别的意思,只是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接,希望南昌大学或者报考南昌大学的同学看到这不要有什么过多的想法)。当然也不可能之间拒绝他们,不然那样做事情也太没风格了。

这个时候注意了,如果有学校同意接收你并提出调档,但你对别人学校没有太大的兴趣或者是觉得自己可能还有更合适的调剂机会,那么你最好不要把你的个人调档申请书发给同意接收你的学校,更不要同意别人代写。因为如果别人学校一旦把你的个人考试档案从你报考的学校成功调出(同一学校不同院系之间的调剂除外),那么你到时候不去也不行了,如果以后出现更好的调剂机会你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与你擦肩而过。这个时候,你应该注意自己说话的表达方式。 当时我不是很想去南昌大学,同时我又很想把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的那份个人考试档案拿到手,那样在以后的调剂过程中会主动得多,当然你不应该让自己这种想法过于明显地表现出来。那时候我很直接地跟南昌大学那边说(得注意语气与方式):“我很直接地问你一个问题:那份档案对我个人的重要性你们肯定也清楚,如果我我让你们去调,你们能不能保证不出丝毫差错,能不能保证我到你们学校复试能让我看到我那份档案,你们能不能负折这个责?”那边犹豫了一会说:“你是什么意思?”我直接表态:“你们把调档函传真给我,我自己去调,如果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自己负责,等我拿到档案,到你们学校去复试的时候一起带过去。”那边同意了。在收到他们传真给我的调档函后,我马上让我在哈工大的同学帮我把那份档案调出来用EMS发给我(这个东西不能传真的,传真的东西就不是原件了),等我拿到这份档案后,跟南昌大学那边,我是能拖就拖(不要怀疑我的人格,毕竟调剂这个事情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 4月2号,国家线出来,英语——44(工科),我刚好压线,有一种虎口逃生的感觉。鉴于去年考研工科的整体状况,感觉自己有一定的调剂空间,同时也为自己没有让南昌大学把档案调走感到一丝庆幸。

4月5号,并没有公布调剂信息而是我自己主动联系的太原理工给我打电话,表示同意接收并提出调档,在得知档案就在我手上后让我在10号之前把档案带过去并参加复试,鉴于调剂本来就是一个买方市场(可能不太好听),本来就是供学校选择的,于是6号去买了一张8号从汉口去太原的火车票。7号下午接到西南交通大学(也是自己主动联系的,他们也没公布调剂信息)的一个电话,在核实了我的个人信息和考试成绩后,表示了他们接收我的初步意向,让我等两天。我很坦诚地跟他们讲我已经买好第二天去太原的火车票,不过如果他们能够给我一个机会,我肯定会选择他们。毕竟西南交大以及成都这个地方相对太原对我的吸引力更大。在他们讨论20分钟后给我回电话直接表态:如果我愿意去,他们可以接收我。真的整个人一下子感觉轻松许多,真的是一种峰回路转的饿感觉。当天下午我就跑到汉口火车站去把到太原的火车票退了,然后拉上一个同学跑到汉口的堤角去啃牛骨头,很辣,感觉很不错。

第二天(8号)上午,接到我们自己学校(武汉理工)研究生院的一个电话表示同意接收我,感觉多少有些意外,毕竟我们学校最近几年来还从没有接收报考外校的考生的调剂,还是因为去年考研整体工科生源不理想的缘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与权衡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武汉。到此,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多月的调剂划上了一个句号。

写到在这里,回到写这些东西的主题上来,对于那些今年打算调剂的兄弟姐妹,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几点建议:

1.随时把握网上公布的最新的调剂信息,如果感觉有合适的就主动去联系,不要怕多,不要怕杂,更不要嫌麻烦。这不是病急滥投医,说句不好听的话,撒的网越多,选择的空间越大,机会越多。

2.对于与那些自己报考专业相关非34所自主招生的院校,他们一般不公布调剂信息,不过大家可以积极主动地去与他们联系。如果能让他们记下年个人的信息与考试成绩就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经验表明,这种方式在调剂的联系方式中效果是非常好的。

3.对于那些A类地区的考生,如果与国家线存在不大的差距,也不要轻易放弃,可以联系一下B类或者C类地区,一般存在2到4分的差距,说不定在这几分的差距中就有你的空间。对于各类地区的具体划分,大家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很方便的。

4.在联系接收调剂学校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积极主动。我一个同学在联系西南师范大学后,由于专业不合适的问题,学校的犹豫后准备放弃她,但她从武汉直接跑到成都找到学校相关学院的招生负责人,最后别人说了一句话:“是你的诚意打动了我们!”

5.最后还是一点老生常谈,在调剂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挫折,有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低素质的人(毕竟是少数)那恶劣的态度,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也没什么,人之常情。重要的是鼓起勇气,坚持下去,坚持,坚持,在坚持一下,你的结局会圆满的。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自己去年的切身感触与心得。需要说明以下的是,今年和去年的考研生源状况有些区别,大家在调剂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分寸。希望我的这些心得能够在大家在调剂的过程中给点参考性的建议,如果能够给大家带来些帮助,我真的很欣慰。

最后想说点题外话,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感觉很奇怪,就是心中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可能是脑海中哈尔滨这个城市那种“冷”与“冰”的特质与自己个人的性格很吻合,在加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文、历史与学术底蕴,我从高中开始就对这所学校情有独钟。2001年高考,我本来可以去但我没敢报,去年又是失之交臂,感觉多少有些遗憾,但现在想想也没什么,毕竟心中有个梦想也不是坏事,再说我明年年底还有机会。那些现在需要调剂的同学们,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与遗憾,也没什么,我一直认为,只要是抬头从研究生考场上走下来就是一种成功。记得我去年刚走出考场,就将自己手机的问候语改成:“走过考研,我无怨无悔”,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声音。任何失落与遗憾甚至迷茫都是暂时的,马上就会过去,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继续前进! 如果大家在调剂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体会或心得可以与我交流,我的Email:[email protected],我将尽我所了解与知道的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研究生如何调剂
  • 何谓考研调剂 教育部规定,考生如果符合复试条件而不能在第一志愿院校参加复试的,考生档案应送至第二志愿院校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调剂. 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有些考生虽然达到分数线,但并不能被安排复试或复试后并不能被录取, ...查看


  • 广西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预公告
  • 广西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预公告 各位考生: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已公布,以"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简称国家复试分数线)"C类考生分数线为参照, ...查看


  • 201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要求及程序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
  • 201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要求及程序一.调剂要求 调剂的考生除符合我校2014年硕士招生简章报考条件的同时还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学术型: 1.符合A区分数线: 2.调剂到人文学院.思政部.经管学院各专业的考生须通过CET-6考试且成绩≥42 ...查看


  • 2012年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校内调剂公告
  • 2012年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校内调剂公告 根据<东北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安排意见>(研院字[2012]009号)及<东北大学复试工作日程安排>文件精神,工商管理学院接收校内调剂考 ...查看


  • 201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调剂要求及程序
  • 2013年硕士研究生调剂要求及程序 一.调剂要求 调剂的考生除符合我校2013年硕士招生简章报考条件的同时还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学术型: 1.符合一区分数线: 2.调剂到人文学院.思政部.经管学院各专业的考生须通过CET-6考试且成绩≥4 ...查看


  • 中国石油大学调剂信息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201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调剂事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3-22 阅读次数:1779次 根据我校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实际情况,为提高生源质量,特制定本办法,请各学院(研究院)严格执行.现将调剂事项 ...查看


  • 北京工商大学调剂说明
  • 北京工商大学2012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录取办法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选拔优秀创新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号 ...查看


  • 2016中国石油大学考研内部信息
  • 2016 年中国石油大学考研内部信息一.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 年,学校首 批进入国家"211 工程 ...查看


  • 国家线和学校分数线的区别
  • 国家线和学校分数线的区别? 答:国家线是条基础分数线,要录取必须过了这条线(除了破格录取) .而学校的分数线是各学校在国家线的基础上定的,一般学校直接采用了国家线,较好的学校如北大.清华的分数线要比国家线稍高.今年的国家线将在3月底,4月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