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了申请去美国,英语是第一重要的:一旦成功移民,英语就成为鸡肋。
在加利福尼亚清晨的街头,你会听到各种问安的声音,西班牙语、中文、韩语、俄语。刹那间,你甚至会觉得时空转换,怀疑自己不是在闹市,要不是操这些口音的人衣着随便、睡眼惺忪,你还真的差点以为自己是在联合国的会议室里呢。
日前,美国的一项语言调查佐证了你的感觉,在拉斯维加斯,53%的人在家从来不说英语。整个美国情况也差不多,43%的人在家说自己的母语,而非英语。美国最大的移民群是西班牙人,而在加利福尼亚,你可以听到形形色色的语种。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从世界各地移民到美国的人,在自己的家里说自己从小就说的语言,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只不过,这次调查再次在加利福尼亚掀起不小的争论,比如,要不要用外语标选票、要不要实行双语教学、在商务场合是不是要规定只能用英语。现在,移民已经成了加利福尼亚语言多样性的驱动因素了。专家说,这里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说英语。因为大部分外国移民还是很乐意和家乡的人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
30岁的雅德瑞,宽扎达洛杉矶工作,正在经营着一个家教和学生托管项引主要是照顾放学后没地方去的小学生。工作场合,她大部分都在说英语,可在家她和丈夫就只说西班牙语。他们不想让他们的四个孩子忘记西班牙语,也不想让他们说西班牙语像个“老外”。“要是他们说英语,我们就假装听不懂。”为了让孩子在家说西班牙语,雅德瑞不得不使点小手段,“我们会说‘不许说英语”’。在选择了这样的双语生活后(在工作和学校用英语,在家用西班牙语),有时候她也会觉得会有点问题。比如,经常需要很快从两种语言变来变去,前一秒还在和家人用西班牙语谈晚上吃什么,后一秒,见到同事,就赶紧用英语谈公事,这让她养成了“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想同一个问题”的习惯。
由于加利福尼亚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联系很紧密,一些语言专家认为这些移民对自己的母语如此执着对加利福尼亚的发展倒是大有好处。总部在华盛顿的美国智库都市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助理兰迪,卡彭斯说“(这么多人说外语)代表着加利福尼亚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会有很大的优势”。不好的一面就是大多在家不说英语的人因为总没机会练习英语,就总也找不到薪水相对比较好的工作,那么他们也就没有机会搬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在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美国外来移民中,有56%的人在家只说母语。拉斯维加斯大学亚裔美国人研究部主席雷恩,赫拉巴雅斯说选择在家说英语“反映了他们还是断不了和家乡的联系,而且这也意味着他们人为地切断了和周围的联系,并没办法利用身边的机会。这样,被孤立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同样感觉被孤立的还有生活在那里的只会说英语的人。39岁的牙医米娅,邦纳维塔最近就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她刚从圣地亚哥搬到蒙特雷公园附近,而这里的商铺大多都是中国人在经营,因为不会汉语,她一直没办法揽到生意,“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外来者一样,一直没办法融入他们的生活”。
在加利福尼亚南部,移民基本上自发组成了自己的小社会,很多人甚至觉得不会英语也没关系,58岁的麦考,杨1984年从台湾来到美国,现在他还基本上不怎么会说英语。去年,他报了一个英语班,但很快就退学了,因为其他学员的年龄还不到他的1/3。因为不会说英语,他只能在有中国人的地方活动。杨开了一家音像店,店里到处都是中国的流行歌曲带。经常光顾他店的也只有中国人,吃饭、买东西,他都只去中国人开的商店或中文网站订购,每天读的报纸也是中文的。
当然,也有些人利用了这一局面,尽可能地去多学几门外语。42岁的格伦代尔饭店的主厨阿多,耶布瑞尔1994年从伊朗移民到美国时就下决心要学好英语,现在他不仅很流利,而且可以说叙利亚语,略通日语,目前他在学西班牙语,他说学这么多语言,就是因为“叙利亚语和英语对幽默的表达都不一样。现在买东西、朋友聊天用叙利亚语,而工作、打电话和朋友说话就用英语”。尽管格伦代尔饭店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但大家都习惯了说美语。所以工作时不说一句母语都没关系,这样,也就不会感觉到有文化冲突了。
在这次的调查中,2006年,20%五岁以下的美国人在家不说英语。在加利福尼亚南部的一些小社区,不说英语的孩子的比率更高:洛杉矶东部(91%)、艾尔蒙(83%)、圣塔安那(83%)、奥克斯纳德(67%)、嘉顿格罗夫(67%)。
60岁的丽莎,杨生在中国大陆,长在台湾,1969年移民美国,说英语像说母语一样流利。现在在竞选蒙特利公园市参议员,虽然当选的机会并不大,但她还是竭力在争取当地的中国人支持她。她把女儿茉丽莎送到当地的一个寺庙中学汉语,即使在女儿上斯坦佛大学的暑假。茉丽莎刚开始并不觉得学汉语有什么用,但自从妈妈嫁给一个完全不懂英语的台湾人,她就开始庆幸自己能说中文了。“本来我想着将来会有用,但没想到现在就开始用了”。
编辑:王 晔
当年为了申请去美国,英语是第一重要的:一旦成功移民,英语就成为鸡肋。
在加利福尼亚清晨的街头,你会听到各种问安的声音,西班牙语、中文、韩语、俄语。刹那间,你甚至会觉得时空转换,怀疑自己不是在闹市,要不是操这些口音的人衣着随便、睡眼惺忪,你还真的差点以为自己是在联合国的会议室里呢。
日前,美国的一项语言调查佐证了你的感觉,在拉斯维加斯,53%的人在家从来不说英语。整个美国情况也差不多,43%的人在家说自己的母语,而非英语。美国最大的移民群是西班牙人,而在加利福尼亚,你可以听到形形色色的语种。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从世界各地移民到美国的人,在自己的家里说自己从小就说的语言,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只不过,这次调查再次在加利福尼亚掀起不小的争论,比如,要不要用外语标选票、要不要实行双语教学、在商务场合是不是要规定只能用英语。现在,移民已经成了加利福尼亚语言多样性的驱动因素了。专家说,这里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说英语。因为大部分外国移民还是很乐意和家乡的人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
30岁的雅德瑞,宽扎达洛杉矶工作,正在经营着一个家教和学生托管项引主要是照顾放学后没地方去的小学生。工作场合,她大部分都在说英语,可在家她和丈夫就只说西班牙语。他们不想让他们的四个孩子忘记西班牙语,也不想让他们说西班牙语像个“老外”。“要是他们说英语,我们就假装听不懂。”为了让孩子在家说西班牙语,雅德瑞不得不使点小手段,“我们会说‘不许说英语”’。在选择了这样的双语生活后(在工作和学校用英语,在家用西班牙语),有时候她也会觉得会有点问题。比如,经常需要很快从两种语言变来变去,前一秒还在和家人用西班牙语谈晚上吃什么,后一秒,见到同事,就赶紧用英语谈公事,这让她养成了“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想同一个问题”的习惯。
由于加利福尼亚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联系很紧密,一些语言专家认为这些移民对自己的母语如此执着对加利福尼亚的发展倒是大有好处。总部在华盛顿的美国智库都市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助理兰迪,卡彭斯说“(这么多人说外语)代表着加利福尼亚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会有很大的优势”。不好的一面就是大多在家不说英语的人因为总没机会练习英语,就总也找不到薪水相对比较好的工作,那么他们也就没有机会搬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在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美国外来移民中,有56%的人在家只说母语。拉斯维加斯大学亚裔美国人研究部主席雷恩,赫拉巴雅斯说选择在家说英语“反映了他们还是断不了和家乡的联系,而且这也意味着他们人为地切断了和周围的联系,并没办法利用身边的机会。这样,被孤立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同样感觉被孤立的还有生活在那里的只会说英语的人。39岁的牙医米娅,邦纳维塔最近就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她刚从圣地亚哥搬到蒙特雷公园附近,而这里的商铺大多都是中国人在经营,因为不会汉语,她一直没办法揽到生意,“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外来者一样,一直没办法融入他们的生活”。
在加利福尼亚南部,移民基本上自发组成了自己的小社会,很多人甚至觉得不会英语也没关系,58岁的麦考,杨1984年从台湾来到美国,现在他还基本上不怎么会说英语。去年,他报了一个英语班,但很快就退学了,因为其他学员的年龄还不到他的1/3。因为不会说英语,他只能在有中国人的地方活动。杨开了一家音像店,店里到处都是中国的流行歌曲带。经常光顾他店的也只有中国人,吃饭、买东西,他都只去中国人开的商店或中文网站订购,每天读的报纸也是中文的。
当然,也有些人利用了这一局面,尽可能地去多学几门外语。42岁的格伦代尔饭店的主厨阿多,耶布瑞尔1994年从伊朗移民到美国时就下决心要学好英语,现在他不仅很流利,而且可以说叙利亚语,略通日语,目前他在学西班牙语,他说学这么多语言,就是因为“叙利亚语和英语对幽默的表达都不一样。现在买东西、朋友聊天用叙利亚语,而工作、打电话和朋友说话就用英语”。尽管格伦代尔饭店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但大家都习惯了说美语。所以工作时不说一句母语都没关系,这样,也就不会感觉到有文化冲突了。
在这次的调查中,2006年,20%五岁以下的美国人在家不说英语。在加利福尼亚南部的一些小社区,不说英语的孩子的比率更高:洛杉矶东部(91%)、艾尔蒙(83%)、圣塔安那(83%)、奥克斯纳德(67%)、嘉顿格罗夫(67%)。
60岁的丽莎,杨生在中国大陆,长在台湾,1969年移民美国,说英语像说母语一样流利。现在在竞选蒙特利公园市参议员,虽然当选的机会并不大,但她还是竭力在争取当地的中国人支持她。她把女儿茉丽莎送到当地的一个寺庙中学汉语,即使在女儿上斯坦佛大学的暑假。茉丽莎刚开始并不觉得学汉语有什么用,但自从妈妈嫁给一个完全不懂英语的台湾人,她就开始庆幸自己能说中文了。“本来我想着将来会有用,但没想到现在就开始用了”。
编辑:王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