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

纪念日由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2][1]

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2][1]

主旨与目的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3] 联合国致辞

在危机时刻实现粮食安全(2009年10月16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粮食和营养安全是过上体面生活、获得良好教育以及甚至是实现所有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在过去两年里,粮食价格动荡、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冲突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法获得生活、工作和取得成功所需要的粮食,人数增加幅度非常大,令人无法接受。在人类历史上,饥民人口首次超过了十亿。

在整个发展中世界,粮食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我们必须对饥民的需要作出反应,首先,我们必须保证提供充分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以便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在危机时刻实现粮食安全”是今年世界粮食日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电视粮食集资运动的主题。该主题强调的是,必须作出更大努力,尊重穷人和饥民的人格尊严,向那些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男女人士提供支助。 第二,我们必须在粮食生产和分配方面投资。去年,我设立了全球粮食安全危机高级别工作队。该工作队的《综合行动框架》概述了一项战略,通过该战略,可建立安全网,向小农户提供援助,并且可以从较长远的角度促进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强农业抗灾能力,支持建立社会保护制度,提供进入市场的机会,进行公平贸易。

各国正在进行动员,以便采取行动。7月,26个国家和14个多边组织商定,将在阿奎拉粮食安全倡议框架下共同努力。下个月,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首脑会议将在罗马举行,这次会议将再次提供机会,可重点制定由国家牵头的区域战略,建立国家一级的伙伴关系,增加援助。

必须作出多边承诺,发挥创造力,展现领导能力,以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各项挑战。在这个危机时刻,我鼓励所有国家执行协调和全面战略,促进农业发展,建立有效社会保护制度,使弱者、特别是使妇女和儿童能够得到他们需要的粮食,实现营养安全,确保其福祉。[4]

纪念日意义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现在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

饥饿中的儿童

正变得日益脆弱。

自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1968年,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2][6][5]

我国的情况

我国小学生在世界粮食日体验农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2004年总产量9380亿斤,消费量9978亿斤,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今年“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

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1] [2] 国家粮食局将在当天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

粮食生产影响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1955-1985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但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5%。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须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无几化肥是当今世界粮食增产的只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各种农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50%。过剩的化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 主题确定原因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5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1946年的“第一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

饥饿的灾民

35~1939年的7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90%)为对象,按“每天平均摄取热量低于2250卡界定营养不良,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人口的大约半数处于营养不良状态。1952年的“第二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1948年的70个国家为对象,所得出的结论是:总的营养水平比战前降低,除北美、欧洲、大洋洲外的所有地区均未达到基准水平。1963年的“第三次世界粮食调查”,以1957~1959年的80个国家为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60%的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1977年的第四次世界粮食调查统计分析了1972~1974年的数据,调查范围扩大到162个国家。结论是全世界有4.55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4都属于这个范围,尤其是儿童和妇女的营养不良更加严重。从世界性粮食情况恶化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警告。[11]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

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 关注粮食危机

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1996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同饥饿与营养不良作斗争”,1997年定为“投资粮食安全”,目的是动员世界力量,增加农业投入,增强粮食有效供给能力。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的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和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和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粮食及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发展。[12]

2009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

纪念日由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2][1]

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2][1]

主旨与目的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3] 联合国致辞

在危机时刻实现粮食安全(2009年10月16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粮食和营养安全是过上体面生活、获得良好教育以及甚至是实现所有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在过去两年里,粮食价格动荡、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和冲突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法获得生活、工作和取得成功所需要的粮食,人数增加幅度非常大,令人无法接受。在人类历史上,饥民人口首次超过了十亿。

在整个发展中世界,粮食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我们必须对饥民的需要作出反应,首先,我们必须保证提供充分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以便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在危机时刻实现粮食安全”是今年世界粮食日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电视粮食集资运动的主题。该主题强调的是,必须作出更大努力,尊重穷人和饥民的人格尊严,向那些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男女人士提供支助。 第二,我们必须在粮食生产和分配方面投资。去年,我设立了全球粮食安全危机高级别工作队。该工作队的《综合行动框架》概述了一项战略,通过该战略,可建立安全网,向小农户提供援助,并且可以从较长远的角度促进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强农业抗灾能力,支持建立社会保护制度,提供进入市场的机会,进行公平贸易。

各国正在进行动员,以便采取行动。7月,26个国家和14个多边组织商定,将在阿奎拉粮食安全倡议框架下共同努力。下个月,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首脑会议将在罗马举行,这次会议将再次提供机会,可重点制定由国家牵头的区域战略,建立国家一级的伙伴关系,增加援助。

必须作出多边承诺,发挥创造力,展现领导能力,以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各项挑战。在这个危机时刻,我鼓励所有国家执行协调和全面战略,促进农业发展,建立有效社会保护制度,使弱者、特别是使妇女和儿童能够得到他们需要的粮食,实现营养安全,确保其福祉。[4]

纪念日意义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现在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

饥饿中的儿童

正变得日益脆弱。

自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1968年,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2][6][5]

我国的情况

我国小学生在世界粮食日体验农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2004年总产量9380亿斤,消费量9978亿斤,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今年“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

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1] [2] 国家粮食局将在当天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

粮食生产影响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1955-1985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但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5%。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须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无几化肥是当今世界粮食增产的只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各种农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50%。过剩的化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 主题确定原因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5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1946年的“第一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

饥饿的灾民

35~1939年的7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90%)为对象,按“每天平均摄取热量低于2250卡界定营养不良,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人口的大约半数处于营养不良状态。1952年的“第二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1948年的70个国家为对象,所得出的结论是:总的营养水平比战前降低,除北美、欧洲、大洋洲外的所有地区均未达到基准水平。1963年的“第三次世界粮食调查”,以1957~1959年的80个国家为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60%的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1977年的第四次世界粮食调查统计分析了1972~1974年的数据,调查范围扩大到162个国家。结论是全世界有4.55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4都属于这个范围,尤其是儿童和妇女的营养不良更加严重。从世界性粮食情况恶化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警告。[11]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

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 关注粮食危机

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1996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同饥饿与营养不良作斗争”,1997年定为“投资粮食安全”,目的是动员世界力量,增加农业投入,增强粮食有效供给能力。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的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和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和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促进粮食及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发展。[12]

2009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


相关文章

  • 世界贸易地理论文
  •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存必需品具有无法比拟的社会政治意义.粮食安全超越了一切制度.一切国家.一切社会和一切权利.世界各地因粮食危机而引 ...查看


  • 世界粮食危机给我们的启迪和警示
  • 特别报道 世界粮食危机给我们的启迪和警示 口宋廷明 当前这场世界粮食危机是二战结束6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它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波动幅度大.影响程度深,至今尚未结束.据不完全统计,这次粮食危机涉及到目前世界66亿人口的一半以上,有20多 ...查看


  • 不平等是世界粮食问题的症结所在
  • 作者:石太林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6年03期 1.1798年,马尔萨斯, 这位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发表了一部著作:<人口原理>.当时是匿名出版的,个中原因今人已不再谈论.但这部书提出了一个至今仍然难以摆脱其影响的观点,即世界人 ...查看


  • 世界粮食日宣传标语46条
  • 世界粮食日宣传标语46条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qu ...查看


  • 2017年粮食加工产业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关于粮食危机的探讨
  • 关于粮食危机的探讨 一.粮食危机:推广素食解决粮荒 也许,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世界粮食危机其实跟肉食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世界粮食危机其实跟肉食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界已有确凿的论证,说明集中饲养动物供食用所产生 ...查看


  •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及历年主题
  •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 ...查看


  • 中国经验与中国贡献--写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 中国和联合国合作解决粮食问题成效显著│国际粮食危机下的"中国式从容"│全球1.66亿人面临持久粮食危机│唤醒饥饿的记忆│粮食战争:忧虑VS淡定 中国经验与中国贡献--写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2010年10月16日 16: ...查看


  • 世界产粮大国和粮食出口大国
  • 背景资料:世界产粮大国和粮食出口大国 2010年10月15日 17:49:0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图表:世界产粮大国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阎月凡)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