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知识点归纳

弹力知点归纳

一.弹力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想要恢复原状而对迫使它发生

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具体说来:(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

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其弹力可为拉力,可为

压力;对弹簧秤只为拉力。

(2)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即只为拉力。

(3)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

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

(4)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5)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

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 6)球与球相接触的弹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垂直于

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7)轻杆的弹力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杆可提

供拉力也可提供压力,这一点跟绳是不同的。

(8)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动力学规律判断.

说明: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若

是曲面则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

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

向。

③杆既可产生拉力,也可产生压力,而且能产

生不同方向的力。这是杆的受力特点。杆

一端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4、弹力的大小:

①弹簧、橡皮条类:它们的形变可视为弹性形变。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 F=kX

上式中k叫弹簧劲度系数,单位:N/m,跟弹簧的材料、粗细,直径及原长都有关系;

X是弹簧的形变量(拉伸或压缩量)切不可认为是弹簧的原长。

二.【重难点突破】

1、弹力有无判断

(1)拆除法

即解除所研究处的接触,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

改变。若不变,则说明无弹力;若改变,则说明有弹力。

(2)假设法

(3)根据运动状态运用牛顿运运定律判断

2、弹力方向判定

(1)点与面、面与面接触,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垂直。

接触面是曲面的情况,要先画出通过接触点的切面,弹力就跟切面垂直。

(2)对于杆的弹力方向问题,要特别注意不一定沿杆,

沿杆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当杆与物体接触处情况不易确定时,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来判断。

摩擦力知识归纳

一.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

(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

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趋势)。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最大静摩擦力:使物体运动所需的最小外力

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

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

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

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物体给接触面的压力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

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

关。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5、重要说明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练习 1.如右图4所示,三个物体叠放在一起在受到Fb = 5N,Fc = 10N的力的作用下静止,则AB间的摩擦力是多少?BC间的摩擦力是多少?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多少?

2. 如上图5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

在10N水平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

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AB可能是怎样的?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B又是怎样的?

弹力知点归纳

一.弹力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想要恢复原状而对迫使它发生

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具体说来:(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

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其弹力可为拉力,可为

压力;对弹簧秤只为拉力。

(2)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即只为拉力。

(3)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

面(或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而指向受力物体。

(4)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5)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

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 6)球与球相接触的弹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垂直于

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7)轻杆的弹力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杆可提

供拉力也可提供压力,这一点跟绳是不同的。

(8)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动力学规律判断.

说明: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若

是曲面则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

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

向。

③杆既可产生拉力,也可产生压力,而且能产

生不同方向的力。这是杆的受力特点。杆

一端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4、弹力的大小:

①弹簧、橡皮条类:它们的形变可视为弹性形变。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 F=kX

上式中k叫弹簧劲度系数,单位:N/m,跟弹簧的材料、粗细,直径及原长都有关系;

X是弹簧的形变量(拉伸或压缩量)切不可认为是弹簧的原长。

二.【重难点突破】

1、弹力有无判断

(1)拆除法

即解除所研究处的接触,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

改变。若不变,则说明无弹力;若改变,则说明有弹力。

(2)假设法

(3)根据运动状态运用牛顿运运定律判断

2、弹力方向判定

(1)点与面、面与面接触,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垂直。

接触面是曲面的情况,要先画出通过接触点的切面,弹力就跟切面垂直。

(2)对于杆的弹力方向问题,要特别注意不一定沿杆,

沿杆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当杆与物体接触处情况不易确定时,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来判断。

摩擦力知识归纳

一.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

(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

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趋势)。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最大静摩擦力:使物体运动所需的最小外力

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

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

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

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物体给接触面的压力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

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

关。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5、重要说明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练习 1.如右图4所示,三个物体叠放在一起在受到Fb = 5N,Fc = 10N的力的作用下静止,则AB间的摩擦力是多少?BC间的摩擦力是多少?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多少?

2. 如上图5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

在10N水平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

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AB可能是怎样的?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B又是怎样的?


相关文章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弹力 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说课稿§3.2:弹力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特点分析 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它在力学分析中有着举足经重的作用,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好本节内容是决定学生以 ...查看


  • 弹力说课稿.2
  • <弹力>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分析 弹力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而且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 ...查看


  • 高中物理说课稿(共7篇)
  • 篇一: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 好学教育: 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节,下面我对这节课分六部分进行说 ...查看


  •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平均速度V 平=s/t(定义式) 2. 有用推论Vt2-Vo2=2as 3. 中间时刻速度Vt/2=V 平=(Vt+Vo)/2 4.末速度Vt =Vo ...查看


  •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查看


  • 教学设计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 教学设计 --探索"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广州七中物理科 刘贻嫦 指导思想 探索弹力和弹簧关系这一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既不同于研究性课题,也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实验. 研究性课题主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综合运用所学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弹簧测力计
  • 课题: 弹力 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学习重.难点]通过实验,感悟弹力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学习方法]:观察.实验.探究 [实验 ...查看


  • 高一物理功和能教案1
  • 功和能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 ...查看


  •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归纳
  •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归纳 一.功和功率 1.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和 2. 计算功的公式是 此公式的使用条件是 正负功的判定方法是 正负功物理意义是 3.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为或4. 5.t2以后汽车做 运动 7.计算功的方法 ⑴按照定义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