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建立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迫切性、必要性,探讨了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思想精髓、程序和特点,论证了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需要的条件, 分析 了我国引入风
险型审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注册 会计 师 审计风险 规避风险 知识 经济 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使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加快, 企业 、政府和公众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特别是需
要及时提供更多的新形式的会计服务,这对审计准则、标准和技术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特性 当今世界,风险无时不在,竞争的压力、经营的变数、利益的驱使,容易诱发企业管理层舞弊的动因。这种情形下,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执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从高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的环境因素, 科学 运用风险导向型审计。具体而言,就是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 现代 审计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或者,通过内部控制测试等 方法 ,确定风险最高的环节与部门,以便重点审计。但是,给定利己经济人假设与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风险导向型审计很容易走向极端性 应用 ,那就是:审计师只要经过测试认为其风险可接受,即便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一些不符合会计准则的现象,且这一现象也为审计师所知晓,审计师也可以签发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而 目前 企业发生的大多数欺诈舞弊的案件是管理层的舞弊,内部控制无效,这也就给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要了解企业各个方面的情况。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程序及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重视审计战略的选择,既注重降低审计风险,又注重节省审计成本。在选择审计战略时,注重在审计效果和效率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该种模式的主要程序是:实施分析性程序。确定重要性标准,初步评价可接受审计风险和固有风险,了解内部控制结构和评价控制风险;依据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水平,制定审计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如果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则实施控制测试,依据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是否扩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如果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高,则应直接转入交易的实质性测试,评价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实施分析性程序和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在该种模式下,除采用账项导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方法外,还大量采用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如: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绝对额比较法、垂直分析法等。
内容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建立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迫切性、必要性,探讨了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思想精髓、程序和特点,论证了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需要的条件, 分析 了我国引入风
险型审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注册 会计 师 审计风险 规避风险 知识 经济 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使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加快, 企业 、政府和公众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特别是需
要及时提供更多的新形式的会计服务,这对审计准则、标准和技术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特性 当今世界,风险无时不在,竞争的压力、经营的变数、利益的驱使,容易诱发企业管理层舞弊的动因。这种情形下,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执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从高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的环境因素, 科学 运用风险导向型审计。具体而言,就是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 现代 审计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或者,通过内部控制测试等 方法 ,确定风险最高的环节与部门,以便重点审计。但是,给定利己经济人假设与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风险导向型审计很容易走向极端性 应用 ,那就是:审计师只要经过测试认为其风险可接受,即便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一些不符合会计准则的现象,且这一现象也为审计师所知晓,审计师也可以签发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而 目前 企业发生的大多数欺诈舞弊的案件是管理层的舞弊,内部控制无效,这也就给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要了解企业各个方面的情况。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程序及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重视审计战略的选择,既注重降低审计风险,又注重节省审计成本。在选择审计战略时,注重在审计效果和效率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该种模式的主要程序是:实施分析性程序。确定重要性标准,初步评价可接受审计风险和固有风险,了解内部控制结构和评价控制风险;依据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水平,制定审计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如果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则实施控制测试,依据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是否扩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如果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高,则应直接转入交易的实质性测试,评价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实施分析性程序和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在该种模式下,除采用账项导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方法外,还大量采用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如: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绝对额比较法、垂直分析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