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慧芳(1981—),女,湖北赤壁人,湖北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倡导主流政治文化、引导政治亚文化、抑制政治反文化,促进大学生对主导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微观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能力,规范调控大学生的政治行为,促进大学生个体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政治互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大学生对主导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大学生政治文化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产品及自身的政治价值等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倾向,包括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理念、政治道德、政治技能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对主导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主流政治文化 主流政治文化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凭借其特殊的公共权力推行其所信奉的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并使整个社会都接受的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政治文化遗产、为人民当家作主服务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主流政治文化是我国社会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因素,也是保证和促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获得成功的强大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和弘扬政治主文化的有效渠道,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主文化和弘扬主旋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功能。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趋向也日益复杂化,这些往往会对社会主流政治文化形成一种挑战。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文化,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生所内化。 (二)引导政治亚文化 政治亚文化是相对于政治主文化而言的次级政治价值与政治观念体系,是由一个社会政治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在与政治主文化发生适应与矛盾妥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特定政治价值观的表达方式。政治亚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政治亚文化中的绝大部分与政治主文化在方向上是一致的,有利于维护和改善现有的社会政治秩序,对于这样的政治亚文化,应给予鼓励和扶植,有时 还应吸收为政治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尤其是当政治亚文化多样化模糊甚至淹没了政治主文化或者是诱发了政治反文化恶性膨胀的时候,政治亚文化也会表现出不利于社会政治发展与进步的一面。大学生政治亚文化作为政治亚文化的一种形态,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也同样具有双重性质。因此,我们在保持和促进大学生政治亚文化繁荣的同时,也要正确引导政治亚文化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和引导大学生政治亚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引导大学生对政治亚文化的自觉认知。大学生可能对自己所处的政治亚文化环境有一定认识,但认识的深浅程度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的认识由初级阶段上升到高级阶段,从而把握政治亚文化的内在矛盾,弄清构成政治亚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及各种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引导大学生对政治亚文化进行主动选择。大学生对政治亚文化的选择往往有两种情况:在同一亚文化环境所包含的对立的因素中选择一种因素,接受它的影响,而抵制与此相反的因素;摆脱原来生活的政治亚文化环境,投身于另一个与之对立的政治亚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对政治亚文化进行正确的选择,接受积极因素的影响,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第三,引导大学生对政治亚文化的积极创造。人所面对的政治亚文化虽然是确定的,但是人能凭借既定环境进行实践创造,突破原来环境创造新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纠正某些大学生坐等政治文化环境好转的思想,发动大家积极参与政治文化建设,发扬正气,纠正歪风,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 (三)抑制政治反文化 所谓政治反文化是与政治主文化相背离的,是与社会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敌对阶级所持有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反文化是不利于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政治反文化有着不同的形式,比如残余的封建政治文化、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等。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忽视,而应采取相应的强有力的措施抑制政治反文化的蔓延和泛滥,消除其破坏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批判和抑制政治反文化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抑制和反对政治反文化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主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另一方面也要对一些腐朽的、落后的、反动的政治文化进行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将其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乃至消除其影响。 二、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大学生个体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生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对其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它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能力、政治行为等方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个体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个体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获取政治认知的有效途径 政治认知是人们对政治制度、组织、目的、政策、政治领导等政治体系要素、结构、运行机制以及政治权利和义务的主观反映,它包括政治理解、政治判断、政治比较和政治评价等内容。政治认知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方面,一定的政治认知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系统的、科学的政治知识,并促使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过程,加工、转化所获得的政治信息,逐渐形成全面而完善的政治认知结构。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指大学生对某一政治现象所持有的具有心理准备意义的一种政治评价和行为倾向。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客观政治世界有无正确而积极的态度是直接关系到其政治社会化能否顺利进行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体系,激发和升华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帮助其发展坚强的政治意志、形成强烈坚定的政治信仰、确定崇高科学的政治理想。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能力的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政治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各种政治现象和事实进行感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增加大学生的政治知识,而且表现在培养大学生对政治现象和事实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在分析和概括中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政治认知上。其二是培养大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在政治方面的分析判断能力逐步提高。其次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决策能力。政治决策能力是个体所具备的一种确定政治行动策略的能力。它包括明确政治问题的能力,即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确认政治途径的能力,即衡量何种政治途径最具政治价值,以及分析采取某种途径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能力;还包括政治决策应变能力,即做出政治决策后,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对原来方案进行追踪修正的能力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调控大学生政治行为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个体的政治行为是大学生根据自己对政治活动的认知和兴趣,在一定的动机驱使下,进入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作为独立个体的作用的过程。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是其政治素质的重要外部表现,是大学生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外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体政治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催发大学生个体的政治行为,即当大学生个体的政治行为处于沉寂状态时,思想政治教育会在相应的层面上有效地要求或敦促大学生个体唤醒自己的政治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其次,规范和调节大学生个体的政治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规范和调节大学生个人的政治行为,它可以限定大学生个体政治行为的特征、规则、准允的程度、违规的制约等,内在地控制大学生个体在行为过程中可能的“失范”,有效地调节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强与弱或正常与非正常。 参考文献: [1]刘洪涛,李广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J].兰州学刊,2010(1):146-148. [2]成祖松,宋洪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6-138. [3]张安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简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77-79. [4]章凤红,陈曦.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J].教育文化论坛,2011(2):88-91.
作者简介:吴慧芳(1981—),女,湖北赤壁人,湖北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倡导主流政治文化、引导政治亚文化、抑制政治反文化,促进大学生对主导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微观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能力,规范调控大学生的政治行为,促进大学生个体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政治互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大学生对主导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大学生政治文化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产品及自身的政治价值等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倾向,包括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理念、政治道德、政治技能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对主导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主流政治文化 主流政治文化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凭借其特殊的公共权力推行其所信奉的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并使整个社会都接受的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政治文化遗产、为人民当家作主服务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主流政治文化是我国社会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因素,也是保证和促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获得成功的强大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和弘扬政治主文化的有效渠道,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主文化和弘扬主旋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功能。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趋向也日益复杂化,这些往往会对社会主流政治文化形成一种挑战。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文化,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生所内化。 (二)引导政治亚文化 政治亚文化是相对于政治主文化而言的次级政治价值与政治观念体系,是由一个社会政治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在与政治主文化发生适应与矛盾妥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特定政治价值观的表达方式。政治亚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政治亚文化中的绝大部分与政治主文化在方向上是一致的,有利于维护和改善现有的社会政治秩序,对于这样的政治亚文化,应给予鼓励和扶植,有时 还应吸收为政治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尤其是当政治亚文化多样化模糊甚至淹没了政治主文化或者是诱发了政治反文化恶性膨胀的时候,政治亚文化也会表现出不利于社会政治发展与进步的一面。大学生政治亚文化作为政治亚文化的一种形态,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也同样具有双重性质。因此,我们在保持和促进大学生政治亚文化繁荣的同时,也要正确引导政治亚文化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和引导大学生政治亚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引导大学生对政治亚文化的自觉认知。大学生可能对自己所处的政治亚文化环境有一定认识,但认识的深浅程度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的认识由初级阶段上升到高级阶段,从而把握政治亚文化的内在矛盾,弄清构成政治亚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及各种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引导大学生对政治亚文化进行主动选择。大学生对政治亚文化的选择往往有两种情况:在同一亚文化环境所包含的对立的因素中选择一种因素,接受它的影响,而抵制与此相反的因素;摆脱原来生活的政治亚文化环境,投身于另一个与之对立的政治亚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对政治亚文化进行正确的选择,接受积极因素的影响,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第三,引导大学生对政治亚文化的积极创造。人所面对的政治亚文化虽然是确定的,但是人能凭借既定环境进行实践创造,突破原来环境创造新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纠正某些大学生坐等政治文化环境好转的思想,发动大家积极参与政治文化建设,发扬正气,纠正歪风,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 (三)抑制政治反文化 所谓政治反文化是与政治主文化相背离的,是与社会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敌对阶级所持有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反文化是不利于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政治反文化有着不同的形式,比如残余的封建政治文化、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等。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忽视,而应采取相应的强有力的措施抑制政治反文化的蔓延和泛滥,消除其破坏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批判和抑制政治反文化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抑制和反对政治反文化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注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主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另一方面也要对一些腐朽的、落后的、反动的政治文化进行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将其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乃至消除其影响。 二、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大学生个体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生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对其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它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能力、政治行为等方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个体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个体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获取政治认知的有效途径 政治认知是人们对政治制度、组织、目的、政策、政治领导等政治体系要素、结构、运行机制以及政治权利和义务的主观反映,它包括政治理解、政治判断、政治比较和政治评价等内容。政治认知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方面,一定的政治认知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系统的、科学的政治知识,并促使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过程,加工、转化所获得的政治信息,逐渐形成全面而完善的政治认知结构。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指大学生对某一政治现象所持有的具有心理准备意义的一种政治评价和行为倾向。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客观政治世界有无正确而积极的态度是直接关系到其政治社会化能否顺利进行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体系,激发和升华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帮助其发展坚强的政治意志、形成强烈坚定的政治信仰、确定崇高科学的政治理想。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能力的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政治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各种政治现象和事实进行感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增加大学生的政治知识,而且表现在培养大学生对政治现象和事实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在分析和概括中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政治认知上。其二是培养大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在政治方面的分析判断能力逐步提高。其次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决策能力。政治决策能力是个体所具备的一种确定政治行动策略的能力。它包括明确政治问题的能力,即分析政治问题的能力;确认政治途径的能力,即衡量何种政治途径最具政治价值,以及分析采取某种途径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能力;还包括政治决策应变能力,即做出政治决策后,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对原来方案进行追踪修正的能力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调控大学生政治行为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个体的政治行为是大学生根据自己对政治活动的认知和兴趣,在一定的动机驱使下,进入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作为独立个体的作用的过程。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是其政治素质的重要外部表现,是大学生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外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体政治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催发大学生个体的政治行为,即当大学生个体的政治行为处于沉寂状态时,思想政治教育会在相应的层面上有效地要求或敦促大学生个体唤醒自己的政治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其次,规范和调节大学生个体的政治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规范和调节大学生个人的政治行为,它可以限定大学生个体政治行为的特征、规则、准允的程度、违规的制约等,内在地控制大学生个体在行为过程中可能的“失范”,有效地调节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强与弱或正常与非正常。 参考文献: [1]刘洪涛,李广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J].兰州学刊,2010(1):146-148. [2]成祖松,宋洪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6-138. [3]张安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简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77-79. [4]章凤红,陈曦.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J].教育文化论坛,2011(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