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综述
本试题是七年级历史上册前两单元出的,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是60分钟。试卷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第二部分是填空题,共9小题,共20分;第三部分是材料题,两题,共16分;第四部分问答题,共24分。
二、试卷内容分析
(一)、试卷涉及到的内容
1、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2、我国原始农耕居民住房及作物;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4、禅让制和分封制;
5、夏草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70年属于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6、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7、由我国古代历史的来的成语;
8、灿烂的青铜文明;
9、谁修筑都江堰的;
10、我国有考的文字历史开始于何时及文字演变的过程;
11、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二)试卷的内容评价
1、改试卷相对难题仅有21题、23题,31、32题,但是实际上
都没有什么的难度。
2、本试题没有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涉及的内容相当的广泛;
3、本试卷对本册书的重点把握很好,侧重在商鞅变法上; 4、32问答题,没有体现大题的风格,仅仅是列举的形式出现(学习历史之后所接触的成语)很难培养学生用历史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而且也很难区拉开差距,体现真正的优秀;
5、非选择题21题,很好,培养学生去识图,从历史地理相结合的角度回答问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作答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选择题分析评价
1、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由于难度小,任然很少有学生拿了满分,学生基本得分率是80﹪。
2、存在的问题普遍是,8、17、20题,第8题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困难,而且不会看书造成的;第17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不是很牢固导致的,而且又不会翻书;第20题,学生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对问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才出现错误的。
3、改进措施,今后加大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对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非选择题分析评价
1、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题基本是满分,说明学生的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已经有了,但是学生遇到古文材料理解能力就降低,所
以学生的基本得分率是70﹪。
2、存在的问题是第31学生看待材料不全面,所以导致分析问题不够全面;第32题,学生还是不能理解什么是成语,所以犯下了很多可笑的错误,把焚书坑儒、牧野之战等都当做成语;第33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觉得内容多,只写部分,还有的用„„代替所以普遍的问题是初次接触和懒导致的。
3、改进的措施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大题也就更加全面,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能力,那是历史的依据,也是做题的依据;当这两个能力具备时,更不能少的是读题能力,如果题都不能理解,那么,还有把题作对的可能行吗?
综上所述,教学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试卷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使我们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学生才能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
试卷分析
李秀云
2010、3
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综述
本试题是七年级历史上册前两单元出的,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是60分钟。试卷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第二部分是填空题,共9小题,共20分;第三部分是材料题,两题,共16分;第四部分问答题,共24分。
二、试卷内容分析
(一)、试卷涉及到的内容
1、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2、我国原始农耕居民住房及作物;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4、禅让制和分封制;
5、夏草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70年属于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6、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7、由我国古代历史的来的成语;
8、灿烂的青铜文明;
9、谁修筑都江堰的;
10、我国有考的文字历史开始于何时及文字演变的过程;
11、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二)试卷的内容评价
1、改试卷相对难题仅有21题、23题,31、32题,但是实际上
都没有什么的难度。
2、本试题没有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涉及的内容相当的广泛;
3、本试卷对本册书的重点把握很好,侧重在商鞅变法上; 4、32问答题,没有体现大题的风格,仅仅是列举的形式出现(学习历史之后所接触的成语)很难培养学生用历史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而且也很难区拉开差距,体现真正的优秀;
5、非选择题21题,很好,培养学生去识图,从历史地理相结合的角度回答问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作答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选择题分析评价
1、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由于难度小,任然很少有学生拿了满分,学生基本得分率是80﹪。
2、存在的问题普遍是,8、17、20题,第8题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困难,而且不会看书造成的;第17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不是很牢固导致的,而且又不会翻书;第20题,学生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对问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才出现错误的。
3、改进措施,今后加大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对历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非选择题分析评价
1、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题基本是满分,说明学生的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已经有了,但是学生遇到古文材料理解能力就降低,所
以学生的基本得分率是70﹪。
2、存在的问题是第31学生看待材料不全面,所以导致分析问题不够全面;第32题,学生还是不能理解什么是成语,所以犯下了很多可笑的错误,把焚书坑儒、牧野之战等都当做成语;第33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觉得内容多,只写部分,还有的用„„代替所以普遍的问题是初次接触和懒导致的。
3、改进的措施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大题也就更加全面,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能力,那是历史的依据,也是做题的依据;当这两个能力具备时,更不能少的是读题能力,如果题都不能理解,那么,还有把题作对的可能行吗?
综上所述,教学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试卷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使我们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学生才能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
试卷分析
李秀云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