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区划
二00九年一月十四日
目 录
1 指导思想与原则 ................................................................................................. 1
1.1 区划的指导思想 ................................................................................................................... 1
1.2 区划的基本原则 ................................................................................................................... 1
2 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 3
2.1 自然环境概况 ....................................................................................................................... 3
2.2 社会经济概况 ....................................................................................................................... 8
3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 ....................................................................................... 10
3.1 分区等级 ............................................................................................................................. 10
3.2 分区依据 ............................................................................................................................. 10
3.3 生态经济区划结果 ............................................................................................................. 11
3.4 生态经济区分区概述 ......................................................................................................... 12
1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为切实加强我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经济区划的通知》(晋政办函〔2006〕44号)、省环保局关于印发《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方案》和《生态经济区划工作方案》(晋环发〔2006〕300号)的通知精神,朔州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开展了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工作。
1.1区划的指导思想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统一区划,严格监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2区划的基本原则
朔州市各个县区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以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归类及各分区的命名,便于生态经济活动的宏观调节和控制,朔州市进行生态经济区划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遵循生态学原理。
分区要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和稳定,又要促进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并结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多因素综合分区。
2. 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进行区域功能定位原则。
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按生态功能的保护要求,确定经济功能区定位,划分经济布局区域。
3. 以功能区定位,确定产业布局方向原则。
按功能区定位来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一是不同的区域功能定位有不同的布局方向;二是即使是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也有个发展什么,限制什么的问题。要以环境容量许可为前提,并以不影响其他功能区环境功能的保持和实现为
前提,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包括地下水、土地、森林、草原、农田、居民区的影响,提出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方向。
4. 产业布局要与定位功能区当地实际相结合原则。
产业方向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不可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地域功能环境要求和产业环境影响差异,合理布局产业,实行互补互利原则。
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有不同的环境要求,其对环境的承载力、环境容量有大有小,不同的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小之分。要按照以大补小,以小补大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5. 在不危害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经济发展空间的原则。
要从朔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双向互补,合理布局,尽可能提供发展空间,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6. 区域划分范围适宜原则。
要在大区域生态区划的基础上,与行政区划相衔接,进行生态经济区划,便于各市县(市)进行把握和安排经济活动。区域划分不能过大,过大了产业布局会影响环境,特别是水源地,居民居住区域;太小了,重点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实际上已连成了一片,就失去了区划的意义。
7. 行政区域完整性和地域连续性原则。
为利于区域生态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整,利于落实规划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分区要在地域上连片并保持行政县范围的完整性。
2 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大同盆地南端,介于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部及南部与山西省忻州地区毗邻,北部及东部与大同市相邻。境域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内长城由南向东北延伸,偏关、宁武关、雁门关为其边界险要。全境沿北同蒲铁路两侧平坦开阔,呈走廊形地带,市府所在地距省会太原226公里,距北方重镇大同129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是内蒙通往太原的咽喉,也是北京和华北平原的侧背。
2.1.2地质构造
朔州市位于山西台背斜北中部,东南部为恒山隆起,西北面是洪涛山隆起,其间为北东-南西向断陷盆地。就大地构造而言,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冀反射弧和新华夏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是在燕山运动褶皱隆起的基础上,形成的次一级断陷盆地。由于经历多次构造变动,形成了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
1.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为本市的主要构造体系。构造主要展布于盆地边缘及恒山一带,其单个构造形迹断距及走向长度不大,但总体规模较大,破碎带宽。
2. 新华夏构造体系形迹在本市比较明显。燕山运动产生的自东向西的水平压力所形成的纬向构造应力场,使山西台背斜发生褶皱,发育了中北部的多字型构造体系,也使本市的构造进一步发生变化,扭断并产生了一系列南北向的向斜、背斜及断裂。
3. 新地质构造在本区活动比较强烈。在新生代中期以垂直升降为主的喜马拉雅运动进一步加强和改造了本区的构造轮廓,使燕山运动形成的新华夏系构造体系进一步加深、加大,祁吕构造体系也再度活动,产生一系列深大断裂及呈雁行式排列的新生代断陷盆地,且形成许多岩溶大泉。大同盆地(朔州市盆地)、神头泉等都是由于喜马拉雅运动而形成。
4. 弧形构造。在本市主要有下水头、黑驼山、陶村一带向南凸出的褶皱构造和平
鲁弧形构造。前者发育于古生代地层,后者由少量压扭性断裂组成。
5. 云冈-平鲁盆地形成于侏罗纪,由两个复合关系向斜构成,较大的一个为平鲁向斜。
2.1.3地形地貌
朔州市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呈倒“V”字结构。全市地貌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单元。山地面积为28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5%;丘陵面积36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3%;平原面积41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2%。其地貌特征为:南部雄踞恒山,西部矗立管涔山,中部延绵阴山(洪涛山),中部属大同盆地,整个地形大致分为南部土石山区,西北部丘陵区,中、东部平川三个部分。
地势形态:朔州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是洪涛山山脉,主峰大贝山海拔1947米;西南是管涔山山脉,主峰黑驼山海拔2147米;东南为恒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展布,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为本市最高峰)。朔州盆地属大同盆地,为一东北-西南向的长条状半封闭盆地,地形较平坦开阔。盆地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低点桑干河出界处(怀仁吉家庄一带)高程为970米。山区和盆地的相对高差约1000米左右。
地貌类型:根据成因及现代形态,自山区到盆地依次划为:构造剥蚀(灰岩)中高山区、构造剥蚀(沙页岩)及溶蚀(灰岩)低山丘陵、冲洪积扇裙倾斜平原区和冲湖积平原区。
2.1.4水文特征
朔州市境内河流比较发育,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以儿女山、黄坡山、虎头山、黑驼山、两狼山为界,以西为黄河流域,以东为海河流域。黄河水系分布于境内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有沧头河及其支流、关河、汤溪河等六条河流。流域面积约295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7%。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是本市的主要水系,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主要有桑干河及其支流、恢河、七里河、歇马关河、元子河、黄水河、木瓜界河、浑河、口泉河、大峪河、鹅毛河、水峪河等二十条河流,
流域面积约76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2.3%。
2.1.5土壤分布
朔州市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多,平川盆地较少,地势起伏大,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而形成多样化、复杂的土壤类型。根据其成因, 可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土壤类型主要分为七种,即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及风砂土等。
山地草甸土:面积有53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1%。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顶平台和缓坡处。主要在平鲁区的虎头山,朔城区的黑驼山、紫金山,山阴县的大贝山、硫璃山、了高山、宝峰山,怀仁县的洪涛山,右玉县的红山、曹山,应县的卧羊场、油篓梁、跑马梁、板铺梁等地。
灰褐土:地带性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平鲁和朔城区西部,海拔1700-18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即朔城区儿女山、黄土坡一线以西的利民、暖崖一带,平鲁区下水头、下母角、向阳堡、井坪、东太平、陶村、下面高、花圪坨、榆林、西水界、骆驼山以及应县南部山区分水岭以南等地。总面积68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6.4%。本土类分布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且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在1%左右。
栗钙土:是本区分布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地带性土壤。分布面积5804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54.6%。主要分布在六区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河流二级阶地和二级以上阶地以及低山丘陵,即朔城区儿女山、黄土坡一线以东,平鲁区虎头山以东、人马山以北,应县南山分水岭以北即怀仁、山阴县、右玉县的大部分地区。
草甸土:是朔州市隐域性土类之一。主要分布在桑干河、七里河、元子河、黄水河、木瓜河等河流的一级、二级阶地以及山前交接洼地。总面积299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8.2%。
盐土:分布范围常与草甸土相伴,呈复域分布。自然植被以耐盐植物如盐吸、隐花草、碱蓬、蒿类为主。分布面积62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9%。
沼泽土:是朔州市分布面积最小的隐域性土类。主要分布在山阴苑家辛庄乡山前交接洼地地下水露头之处。分布面积有1198亩,占国土面积的0.01%。
风砂土:主要分布在平鲁区下水头、郑家营、井坪镇小白羊洼与阳堡乡铺上即朔
城区南山沙楞河一带,海拔1100-1200米之间。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
2.1.6植被
朔州境内的植物,受复杂的地形、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形部位,分别组成不同的植物群落,与环境构成统一体。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个别山地保存有少量天然次生植被外,其余绝大部分为1949年以后人工营造的林木、种植的牧草和农作物。
朔州的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域,其南接森林草原带,本身属黄土高原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境内有微管植物920多种,隶属105科,425属,其中:蕨类植物8科10属13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被子植物93科407属892种。在自然植被的组成中,以菊科、禾本科占优势。主要植被类型有森林植被、灌丛植被、灌草丛植被、草原植被、草甸植被、栽培植被等。
木本植物: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区保存有天然次生林、多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有小叶杨、落叶松、油松、旱柳、刺槐等,部分山区为人工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群众杨、合众杨、新疆杨等,部分杨树由于干旱现已形成“小老树”。在木本植物群落内出现了许多林内草地,着生具有耐寒抗旱为特征的醋柳、白草、兰花棘豆等草类植被。
草灌植物: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丘陵区。主要生长醋柳、胡枝子、杜鹃、黄刺梅、虎榛子、绣线菊等灌木植物和白草、铁杆蒿、柴胡、甘草等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平川、阶地附近。主要生长有青蒿、披碱草、碱蓬、车前、苔草等耐温植物和百里香、狗尾草、铁杆蒿、适志、甘草、针茅、羊胡子草、柴胡等旱生植物。
2.1.7动物
按全国动物地理区划,朔州市属古北界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区的最北部与蒙古新区相连接。在山西省内的动物地理区划属晋北—晋西北温带干草原动物地理带,大同盆地栽培植物动物大区的山阴-朔城区-应县平原栽培植物、动物地理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有黑鹳,主要分布在桑干河流域的山阴、朔城区、怀仁、应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兽类为豹,主要分布于朔城区莲花山一带。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有天鹅、金雕、大鸨、灰鹤、雀鹰、白尾鹞、火狂、毛脚狂、红脚隼、猪隼、短耳鸮、红纹腹小鸮、雕饕蓑羽鹤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的有石貂、大鸨。鸟类有鹊鹞、苍鹰、灰背隼、燕隼、大鸨等。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在境内约有50多种。如黑鹳、天鹅、燕隼、大雁、赤颈鸭、瑟嘴鸭、普通秋沙鸭、鹌鹑、小田鸡、凤头麦鸡、普通燕鸥、大杜鹃、普通夜鹰、家燕、太平鸟、小太平鸟、虎纹伯劳、红尾伯劳、黄鹂、寒鸦、斑鸠、大尾莺、黄眉姬翁、燕雀、黄雀、朱雀、黑尾腊嘴鹊、白头鸥、黄胸鸥、灰头鸥、田鸥、小鸥、白眉、铁爪等。
2.1.8矿产资源
朔州市地层出露较为齐全,主要为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局部可见元古界地层,储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初步探明有各类矿产30余种,主要有煤炭、石灰岩、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白云岩、铝土矿、铁矾矿、高岭土、铁矿、硫铁矿、钾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石墨、玄武岩、金刚石、沸石、硅石等。其中煤、石灰岩、粘土资源最为丰富,储量大、工业价值高,是朔州市矿产资源的优势矿种。
煤炭资源:朔州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较好,分布广泛,地跨大同和宁武两大煤田。以洪涛山为界,其北部山阴、怀仁、右玉县境内煤炭属于大同煤田。其南部平鲁、朔城区境内煤炭属宁武煤田。据已探明的资料和对远景区的可靠测算,煤系地层含煤面积为164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5%。煤炭探明储量为493亿吨,占探明储量2608亿吨的18.9%,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9543.94亿吨的5.2%,且煤层厚,埋藏浅,便于开采,是较为理想的动力煤。朔州为全国重点产煤市。年生产能力1530万吨的亚洲最大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就在朔州境内。2000年又有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特大型露天煤矿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运营投产。
非金属矿产资源:朔州市初步探明储量的冶金辅助原料和建材矿产有溶剂石灰岩、白云岩、玄武岩、高岭土、耐火粘土和铁矾土等。这些矿产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
是发展建材工业、陶瓷工业和冶金辅助材料工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金属矿产资源:朔州市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锰矿、铝土矿和铜矿。铁矿多属贫矿,易开采,仅可供小规模土法开采利用;怀仁县城西北窑子头村一带石炭纪石灰岩层出露处有锰矿,此处锰矿属口泉锰矿区一部分;朔州市铝土矿资源丰富,Al 2O 3含量达50-74%;铜矿主要分布在应县尧峪、小北沟、清佛庵、道回峪、黑土湾。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行政区划和人口
朔州市是198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辖地级市,是我国北方近年来崛起的一座新型能源城市,所辖两区(朔城区、平鲁区)四县(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105个乡镇。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超前发展和市区规划区范围的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数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150.7万人,比2004年增长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3.3万人(包括居住市区的人口21.9万人),乡村人口为8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9‰。
2.2.2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
朔州市是随着煤电能源的开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基地型工业城市,具有能源重型工业结构的特色。建市15年来,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支柱,以建材、运输、陶瓷、乳制品、食品加工等行业辅助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 )共完成14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38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82.9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8.3%。
另外,朔州土地资源丰富,山地、丘陵、平川各占1/3。气候温和,水资源相对充足,发展农、林、牧、渔业皆宜。其中,山阴县、平鲁区油料生产进入全省十强,被评为全省油料生产先进县。山阴县、应县、朔城区、怀仁县成为全省甜菜主产区。
应县成为全国50家粮棉大县之一。
同时,煤炭开采和发电构成了朔州市工业以能源为主的格局。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5亿元,其中工业占76%,而能源工业就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1%。全市六个县除应县外,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和右玉县都是我国的重点产煤县。其中,平鲁区是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产煤大县。朔州市现已基本形成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发电、高耗能产业以及煤化工产业的煤炭产业链发展模式。
3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
3.1分区等级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分为两个等级。
一级分区是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功能的保护要求,进行功能区定位,即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限制开发区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或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峻,或具有较高生态功能价值和食物安全意义的区域。决定限制开发区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生态保障和食物安全。生态保障的关键指标是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重要性,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食物安全的关键性指标是基本农田保护区。
优化开发区指开发密度已经很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这类区域也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是转变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的区域,是需要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区域。大多是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指扩散条件好,环境容量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积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这些区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产业和人口的积聚,从区域整体发展来看,这类区域具备形成经济区的基础条件,能够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
3.2分区依据
生态经济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经济区划单位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态经济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一级生态经济区划分依据: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依据环境承载力的强弱、环境容量的大小、经济开发程度的高低以及社会人文条件的状况进行区域定位。 二级生态经济区划分依据: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从区域的生态及经济实际状况
出发,依据社会经济评价结果划分生态经济区域。
3.3生态经济区划结果
根据上述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分区依据,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生态经济区划方案,应用ArcGIS 生成生态经济分区的边界,实现朔州市生态经济分区。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分为2级4类29个区,见附图。分区系统如下:
Ⅰ 禁止开发区
ⅠA 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B 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C 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D 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E 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Ⅱ 限制开发区
ⅡA 平鲁西部水源涵养生态农业区
ⅡB 平鲁东部水源涵养生态畜牧区
ⅡC 黑驼山南部农牧业生态经济区
ⅡD 桑干河流域北部农贸型生态经济区
ⅡE 怀仁东部水土保持和育林生态经济区
ⅡF 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ⅡG 苍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
ⅡH 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ⅡI 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ⅡJ 山阴中南部农业生态经济区
ⅡK 右玉生态畜牧农业经济区
ⅡL 平鲁北部防风固沙生态畜牧区
ⅡM 山阴南部旅游型生态经济区
Ⅲ 优化开发区
ⅢA 桑干河南岸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ⅢB 平鲁城市生态经济区
ⅢC 平鲁台地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ⅢD 朔城区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ⅢE 洪涛山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ⅢF 山阴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ⅢG 怀仁西部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ⅢH 怀仁县城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Ⅳ 重点开发区
ⅣA 怀仁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ⅣB 右玉元堡子煤电化工能源工业区
ⅣC 古城乳牧加工业生态经济区
3.4生态经济区分区概述
3.4.1禁止开发区
ⅠA 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怀仁县金沙滩镇的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黄花梁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西起山阴县北周庄镇棋道地村,东至应县臧寨水磨村,南至山阴县合盛堡乡陈家岭,北至怀仁县金沙滩镇安町村,总面积为9.36万亩。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人类对自然保护区的压力较大,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区内物种丰富,生境敏感性高。2. 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过度索求,使得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保护措施:①严格按照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②保护国家稀有动植物,严禁乱砍,乱伐,破坏森林生态系统。③采取全封闭措施,进行封山育林,部分地段可进行飞播造林;④加强扩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视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⑤在主要峪口设置保护站,并建设防火林道和防火瞭望台,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ⅠB 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麻家梁核心区及缓冲区,位于朔城区境内,归薛
家庄林场管辖,南起沙塄河镇下沙塄村,北至沙塄河镇一半村,东至沙塄河镇三甲村,西至窑子头镇瓦窑头村,面积共计4.08万亩。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土壤侵蚀为高度敏感,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极敏感程度;2区内物种丰富,生境敏感性大,若不有效控制区域内人类活动,将影响该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保护措施:①严格按照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②宜发展药用、观赏性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培育,尽快实现由利用野外资源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转变。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④宜林荒地进行人工造林,逐步恢复自然植被。⑤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好原有的森林资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增多种类。
ⅠC 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北起朔城区南榆林镇正峪村,西至南榆林镇保全庄村,南与忻州市宁武县接壤,东与山阴县张家庄为邻。其中核心区位于紫金山、莲花山主峰及第一至第六道沟,位于东经112°35′-112°45′,总面积3400公顷,有以天然落叶松与云杉混交林为主的天然次生林1500公顷。缓冲区位
于核心区以北及东西两侧,介于东经112°34′-112°45′,北纬39°09′-39°11′,总面积1700公顷。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土壤侵蚀和土地盐渍化为中度敏感;2. 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生境敏感性大,若不有效控制区域内人类活动,将影响该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保护措施:①严格按照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②宣传教育、封山育林、人工驯养、天敌控制,禁止人为破坏,猎狩捕捉等措施,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存,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③进一步扩大生物种群、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④营造水土保持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视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ⅠD 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其中核心区为典型华北落叶松防护林森林生态区,西起应县下马峪镇木井村,东至应县白马石镇新建坪村,南至应县白马石镇房子沟村,北至应县白马石镇三条岭村。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地形起伏度较大,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为高度敏感,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极敏感程度;2区内物种丰富,生境敏感性大。
保护措施:①严格按照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②要主动把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格局,新农村建设和退耕还林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移民试点,减少认为干扰因素。③进一步搞好封山育林、禁牧、禁猎,努力创优保护环境和发展环境。④宜大力发展药用、观赏性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驯化、培育,尽快实现由利用野生资源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转变,推进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ⅠE 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主要包括:位于右玉县城西部8公里王家堡村正南,共建有3眼水井;位于城区的四个地下水水源地(南磨水源地、耿庄水源地、刘家口水源地和平朔生活区水源地);位于山阴县的一个饮用水水源地(水峪口水源地);位于怀仁县的三个地下水水源地(自来水公司附近的水源地、于家园水源地);位于平鲁区的三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井坪镇水源地、平番镇水源地、白羊洼水源地)和应县的两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义井镇水源地和南河种镇水源地)。
保护措施:①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②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③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他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④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有害废气物,⑤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⑥禁止建设油库,⑦禁止建立墓地。⑧增加库区水源涵养能力,为周边企业提供充足的水源。
3.4.2限制开发区
ⅡA 平鲁西部水源涵养生态农业区
该区位于平鲁的西部,包括下水头乡西部和下木角乡西部,南起下木角乡蒜畔沟村,北至下水头镇祝马会村,东至下水头镇下石窑村,西至下水头镇南辛庄村,主要山峰有管涔山脉的黑驼山、平顶兴山、虎头山、人马山、天门山、窑头山、欠山、大林山、蒿林山。
生态环境问题是:1.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失调;2.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存在水土流失加剧的潜在危险,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4400吨/平方公里;3. 降水少,地表径流滞蓄能力差;4. 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力低而不稳;不合理放牧,草场破坏较甚;5. 西南部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度较大,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土壤侵蚀存在高度敏感。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发展区内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②推广绿色、清洁、生态农业、坚决杜绝使用剧毒农药和高残留化肥,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培养出一批具有朔州市特色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③在治理模式上,治山治水相结合,人工造林、种草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做到“树木上山,坡地种草、牛羊进卷,粮田下川”,形成农、林、木协调发展的格局。④大力培育水源涵养生态林,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⑤发展相关的深加工业,扩大产业链条,使农产品增值;⑥在治理办法上,打破乡村界限,按山系流域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⑦限制煤炭、铝铁、耐材等污染企业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ⅡB 平鲁东部水源涵养生态畜牧区
该区位于平鲁区下面高乡的东部,西起下面高乡李家堡村,东邻山阴县安荣乡,南邻朔城区神头镇,北邻山阴县下喇叭镇,总面积37.15万亩。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植被覆盖率低,人类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中度敏感。2. 水资源较匮乏,生态比较脆弱,如不合理的保护,极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开发林业资源,适当扶持林木加工产业,大力种植山地经济林,加快区内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②要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草场封育轮牧、生态修复、大面积保护等措施;③坚决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有效避免人为破坏,保护植被和生态;④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加速水土保持治理,营造防风固沙林、“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农田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并不断改
善区内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和营造良好的山地生态系统。⑤限制发展煤炭开采、加工及焦化等工矿企业,以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不会遭到污染破坏。
ⅡC 黑驼山南部农牧业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朔城区利民镇的西北部黑驼山地区,面积为:157.98㎞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存在水土流失加剧的潜在危险;2降水少,地表径流滞蓄能力差;3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力低而不稳;不合理放牧,草场破坏较甚;4. 土壤侵蚀存在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5. 生物多样性轻度敏感。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是畜牧业产品。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保护、恢复草地和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和改造退化草地,建立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经济区。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③采取各种措施,扩大草地资源,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改良天然草场,提高产草场载畜量,要加强草场管理,防止过牧滥牧,确保草类的正常生长繁育,防治草场退化;④逐步创造条件,筹建黑驼山田,平整土地,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⑤增加植被和建设基本农田,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扩大森林资源数量。
ⅡD 桑干河流域北部农贸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应县北部桑干河北岸的一级阶地上以及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周围地区,北起怀仁县新家园镇段家堡乡,西至金沙滩镇小东庄,南与山阴县合盛堡乡接壤,东至应县臧寨乡境内桑干河流域。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由于自然条件所致,周围地势较高,盆地和河流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造成盐碱荒滩面积大;2. 环境污染较重,桑干河中段水质污染严重,“三废”排放达标率较低;3. 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差,存在有潜在的风沙威胁,土地沙化有高度敏感区,土壤侵蚀和土地盐渍化为中度敏感。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延伸并拓展农业产业链,使农业产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不断深入,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②限制煤炭、铝铁、耐材等污染企业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③加强水源保护,对沿线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严格监督制度,使污水排水水质符合标准,对于污染严重,短期内难以治理的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关、停、并、转,彻底阻断污染河流的排放源,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外源污染。④该
区盐碱地、盐碱荒滩面积大,因此应采取水利、农业、生物综合措施,加大盐碱荒滩治理和改造。
ⅡE 怀仁东部水土保持和育林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怀仁县河头乡东部,地貌类型为山地,土壤类型为山地栗钙土。植被主要有沙棘、虎榛子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百里香、针茅草等植物群落。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本区受人类放牧,开垦等人为干扰较大,如过度开发,加之地形坡度较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2. 本区灌丛、草地分布广泛,不合理的放牧容易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3. 植被覆盖率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进行育林,以便更好地保护环境,发展特色生态林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限制煤炭开采、火电、化工、冶金等污染型工业的发展;③加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经济林;④抓紧20°以上退耕地的植树造林工作,迅速恢复植被,蓄水保土,改变局部气候状况。⑤宜林荒地进行人工造林,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ⅡF 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该区包括应县南部除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外的土石山区,北邻应县大临河乡,西邻山阴县马营庄乡,南至应县白马石镇三条岭村,东与忻州市繁峙县接壤。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森林破坏较甚,封山育林措施不力,生态系统失调,恢复较慢;2. 草地资源保育差,破坏较甚,退化严重;3. 地形起伏度较大,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为高度敏感,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极敏感程度;4. 生境敏感性大。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大力发展以沙棘、柠条、紫穗槐为主的灌木林,防止水土流失;②保护、恢复草地资源,整治和改造退化草场,建立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区,适当发展农牧业,成为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区;③限制发展采掘、火电、化工、石化、医药等重污染行业;④通过小流域治理方式,进行土地综合治理,适当发展农牧业;⑤积极开展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因子生长规律和北部土石山区森林生态建设模式等项目的研究,推动山西省北部生态建设的步伐。
ⅡG 苍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
该区位于右玉县沧头河流域一二级阶地及其周围地区,北起右玉县北部苍头河流域,西至右玉县丁家窑乡,南至右玉县新城镇,东至右玉县李达窑乡,总面积为199.88㎞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气候寒冷,生长期短,霜冻危害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2. 土壤肥力差,土地生产力低;3. 降水少,水资源贫乏;4. 在地势低洼、地下水积水较多的地区有土壤盐渍化现象;5. 沧头河河流水质有污染现象;6.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广种薄收,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①充分利用本区的丰富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构建特色生态旅游基地,以杀虎口古文化旅游区、小南山森林公园、苍头河生态风景区为载体,全力打造“中国生态旅游黄金线上的新亮点”、“北京周边假日游二环线新视点”,将该区建成山西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基地。②加强水源保护,对沿线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严格监督制度,使污水排水水质符合标准,对于污染严重,短期内难以治理的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关、停、并、转,彻底阻断污染河流的排放源,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外源污染;③生态区建设时,以自然景观的自然美为主体,以人文景观的传统美作陪衬,即突出自然景观,又有重点地恢复人文景观。
ⅡH 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实验区
该区主要位于桑干河河谷,包括朔城区麻家梁实验区的全部以及怀仁县金沙滩实验区的东部地区,总面积32.85万亩。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环境污染较重,桑干河中段水质污染严重,“三废”排放达标率较低;2. 环境敏感性中度敏感,生态重要性较高。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保护核心区及缓冲区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群落,通过实施封禁,扩大其天然更新能力;②在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③保护区内有益鸟类动物,曾较鸟类种群数量,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逐步实现生态平衡。④可适度的进行考察、观光、旅游等活动,合理开发旅游资源;⑤建立繁殖、培育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科研基地、实验基地。⑥采用人工造林扩大植物群落,发展生物多样性环境。
ⅡI 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实验区
该区位于朔城区南榆林乡中部,东经112°32′-112°45′,北纬39°08′-39°13′,总面积6320公顷。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为中度敏感;2. 生境敏感性高度敏感;水土保持较重要地区;3. 区内地下水丰富,但开采困难。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按照环境生态保护学的原理,适当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避免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②建立繁殖、培育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科研基地、实验基地。③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营造良好的山地生态系统;④适当发展农牧业,成为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区。⑤限制发展采掘、火电、化工、石化、医药等重污染行业,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ⅡJ 山阴中南部农业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山阴县马营庄乡的全部以及薛圀圐乡中南部、后所北部和古城镇的南部地区,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水资源比较充足。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水土流失,雨季冲刷作用强烈,易发生涝灾;有的地方侵蚀严重,土壤发育不完全;2. 土地盐渍化危害严重,土地在积盐作用下,土壤表层坚硬,含盐量高,通透性与耕性很差,有机质含量低对农牧业发展都十分不利。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把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做优、做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支持专业化基地建设,完善服务体系。②重点发展经济作物以及经济林的培育,农作物可重点发展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莜麦和马铃薯等,经济林可主要发展林果业,同时辅以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③限制发展煤炭开采、洗选、焦化、冶金等重污染行业;④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积极塑造企业品牌,将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融入市场,提高农民收入。⑤为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措施,通过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城镇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途径,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
ⅡK 右玉生态畜牧农业经济区
该区位于右玉县沧头河河谷平原以外的地区,包括牛心堡、白头里的全部,李达窑、右卫镇、丁家窑大部、杨千河西部、威远镇中南部、新城镇中东部、高家堡西部和元堡子镇北部,面积较大,总面积为1799.54㎞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潜在的风沙危害严重,部分土地沙化,中度敏感;2. 黄土缓坡丘陵区存在有水土流失现象,土壤侵蚀为中度敏感;3. 降水少、水资源贫乏。4. 区内土壤较为贫瘠,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地产量较低;5. 植被稀疏,生长缓慢,覆盖率低。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为生态畜牧经济发展夯实基础;②构建绿色生态畜牧基地,进一步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步伐,依托全县丰富的生态和蓄产品资源优势,以汇源、绿都、玉羊等企业为龙头,以梁威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开发小杂粮、油料、蔬菜、牛羊肉、饮品等无公害绿色产品,树立右玉“绿色品牌”“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将右玉建设成为全省稳定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③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依托首都水资源、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等国家投资项目,完成大片造林、道路绿化等任务;④抓好专业苗圃建设,大力培育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⑤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特色支柱产业,全面推进优质、高产、高效小杂粮基地建设,进行小杂粮深加工,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并依托基地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生态发展模式。⑥限制煤炭、铝铁、耐材等污染企业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ⅡL 平鲁北部防风固沙生态畜牧区
该区包括高石庄乡、凤凰城镇、阻虎乡、双碾乡、西水界乡全部和向阳堡乡的北部,土地总面积177.8万亩,总人口8.4万人,农业人口占多数。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农业结果单一,加上乱垦、滥伐、滥砍,林草资源遭到严重破环,导致植被稀疏,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2. 耕地越种越多,土地越变越薄,收入越来越低,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依托集体土地资源多的优势,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和四荒造林同步规划,草、灌、乔相结合,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②退下低产地,种好梯田地,增加牧草地,靠草灌养蓄,靠养蓄致富,③抓好以柠条为主的饲草灌木林,即增加植被,防止风沙危害,控制水土流失,又增加饲草资源。④限制发展采掘、火电、化工、石化、医药等重污染行业。 ⅡM 山阴南部旅游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张庄乡的全部,后所乡的南部山区。该区域包括两个旅游区:翠微山自
然风景旅游区和广武人文旅游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区内部分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度大,地表切割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2. 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并有恶化的趋势;3. 农田林网化标准不高,抵御灾害能力较低,农业气象灾害较为频繁,旱、涝、风、雹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业发展。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以微翠山自然风景旅游区和广武人文旅游区为核心,大力开发和宣传当地的风景及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基地,并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等,使之构成一个产业链条;②抓好生态农业的发展,限制高污染、破坏大的工业企业的新建,从源头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服务于该区旅游业的发展,使该区成为以特色旅游业为先导,服务与其他清洁产业并存的产业结构体系。③按照环境生态保护学的原理,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避免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4.3优化开发区
ⅢA 桑干河南岸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朔州盆地桑干河南岸的一二级阶地的应县北部,包括镇子梁、大临河镇、下社镇、南河种镇、杏寨乡的全部,以及怀仁县的河头乡中部和应县的义井镇、金城镇、大黄巍镇的大部、下马峪镇北部、南泉镇北部、白马石镇的西北部地区。海拔在1000-1200米左右,总面积为:956.74㎞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水土流失,雨季冲刷作用强烈,易发生涝灾;有的地方侵蚀严重,土壤发育不完全;2. 土地盐渍化危害严重,土地在积盐作用下,土壤表层坚硬,含盐量高,通透性与耕性很差,有机质含量低对农牧业发展都十分不利;3. 土壤侵蚀属于轻度敏感区域。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发展壮大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优势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逐步形成城郊型产业密集带;②努力巩固提高乳业的优势竞争力,发挥农产品资源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基础雄厚等优势,以农牧产品种养及加工、新型建材、旅游为重点;③加快发展卫星城镇,并不断完善其功能,大幅度提高城镇化率,促使二元经济结构日渐融合。④建设高标准农业田林网、培肥地力、科学用水,
逐步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商品化生态农业区;⑤加强植树造林,尤其在荒滩下湿地和“四旁”地广植耐盐树种,通过树木的垂直排盐碱作用,改良盐碱地。
ⅢB 平鲁城市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平鲁区的中南部,范围包括井坪镇西部、白堂乡西部以及下水头镇、下木角乡的东部地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大,土地复垦与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生态功能系统失调;2. 煤炭开采引起地面塌陷,地表植被破坏,对民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该区地表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因素;3.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在推动煤焦铝铁传统工业上档升级、清洁生产的同时,转变观念,跳出传统资源产业抓调产,大力发展非资源产业、清洁产业,发展轻工业、制造业、加工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降低能源原材料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②开展塌陷区和采空区恢复和科学研究,坚持开采许可证制度,合理规划,划定资源开发的开采区、限采区,有计划的科学开采。③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控制结构性污染,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④关停取缔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设施,坚持实施“末尾淘汰”,分行业关一批排在末位的严重污染落后企业。⑤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引导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全面完成对洗煤、采矿、焦化等重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与附加值,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ⅢC 平鲁台地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平鲁区的东南部地区,包括榆岭乡和陶村乡的全部,以及向阳堡乡南部、井坪镇东部、白堂乡东北部、下面高乡西部地区,总面积为:571.43㎞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气候寒冷,作物生长期短,大风日数多,生态环境脆弱;
2. 存在有潜在的风沙危害,沙化中度敏感;3. 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中度敏感;4. 煤炭开采后形成地面塌陷,破坏地表植被及其生态环境,同时造成环境污染;5.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依托煤炭、焦化产业的带动,利用煤矸石、中煤和煤气发展电力产业,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的多元化、高效益、集
约化发展;②优化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增加丘陵经济林的发展和丘陵区杂粮农业的发展,将原来由于煤炭业、铝矿业发展导致的大面积的撂荒耕地得到合理的利用。③大力整治工矿业引起的环境破坏问题,即严格审批矿业开发企业,严禁无证开矿、越权开矿,杜绝对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积极推广安太堡露天煤矿覆土造田经验,在覆土之后大量栽种经济林果,建立果品生产基地;④加强地方、乡镇煤矿的开采管理,控制采矿对地下水的影响,搞好采空区支护,防治地面沉降;⑤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严控制三废排放,减少采矿业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特别要解决好废渣尾矿弃土的堆放、处置问题,改善矿区环境质量。
ⅢD 朔城区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朔城区中东部的平川地区,包括福善庄乡、下团堡乡的全部,神头镇北部、滋润乡中东部、小平易乡北部、贾庄乡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南榆林乡北部、沙楞河乡南部、窑子头乡西部、张蔡庄乡、利民镇东部,总面积为1104.76㎞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工业及“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和处置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突出;2. 人多地少,耕地被占现象严重;
3. 降水少,水资源贫乏,气候干旱、寒冷,土地贫瘠,土壤肥力差,土地生产力低;
4. 局部地区有土地盐渍化现象,土地盐渍化为中度敏感。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是农畜产品生产。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强园区建设,实施污染总量控制,积极推行循环经济,提高清洁生产水平;②加快煤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综合开发加工利用、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增值型转变,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加大土地整理工作,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肥力,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发展马铃薯加工、饲料加工;④发挥高原旱地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农业;⑤保护好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拓展旅游空间,提高中心城区的旅游接待能力;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限制低技术、高污染企业的发展;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增加环保投资,治理污染源,减少“三废”排放;⑦.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加速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
ⅢE 洪涛山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山阴县北部,包括吴马营乡、玉井镇、马营乡、下喇叭乡的全部,该区
是山阴县重要的煤炭开采地区,几乎集中了山阴县全部的煤矿。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大,土地复垦与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生态功能系统失调;2. 煤炭开采引起地面塌陷,地表植被破坏,对民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该区地表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因素;3.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4. 地形较为复杂,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5. 该区偏西北地区风蚀明显,土地沙化严重,局部有风积流沙。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继续发展煤炭开发,并加强煤炭深加工,建立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新体系,使该区域成为重点的煤炭生产基地。②大力发展煤炭加工向清洁化的转变,提升煤炭洗选加工比重,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提高煤炭的经济附加值,发展电厂和煤化工等下游产业;③积极引进并掌握应用煤炭、焦炭、煤化工、冶金、电力等重要支柱产业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加工转化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重点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④在区内实施工业企业园区化,重点建设金海岸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区等几个重要经济增长型工业园区;⑤对区内的资源型产业,坚持“源头监控、调产治本、企业治污,区域综治”的十六字方针,坚决不准再上任何污染项目,并有计划地逐步淘汰和改造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与项目,削减排污量,尽快把排污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之内。⑥在推动煤焦铁传统工业上档升级、清洁生产的同时,要转变观念,跳出传统资源产业抓调产,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清洁产业、发展轻工业、制造业、加工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等各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非资源型项目,逐步降低能源原材料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⑦优化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同时要大搞造林绿化,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和企业绿化,努力营造“大造林、大绿化”的社会氛围。
ⅢF 山阴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北周庄镇全部以及岱岳镇、安荣乡和合盛堡乡的大部分地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工业及“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和处置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突出;2. 人多地少,耕地被占现象严重;3. 区内森林覆盖率低,北部煤矿开采,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地下水紊乱和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也有发生;4. 局部地区有土地盐渍化现象;⑤区内水体受到一定污染。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以中心城区作为核心区,通过点轴扩散来带动整个区域
的发展,形成一个以国家煤电能源基地建设为重点,地方工业为骨干,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全面发展的经济区。②注重运用高新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壮大高原旱地农作物种植及煤炭采掘等优势产业;③加快发展煤炭资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精细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把商贸、科技服务、教育卫生事业作为发展的第三产业,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相互关联配套、集中度较高的规模化产业密集带;④优化经济结构,重点发展城镇工商业和服务业,限制可能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严重的工业产业的发展;⑤积极推广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加强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力发展资源利用率高,生产过程清洁的产业。
ⅢG 怀仁西部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吴家窑镇全部以及云中镇西部、何家堡乡西北部、新家园镇西部和金沙滩镇的西部地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大,开采引起地面塌陷,地表植被破坏,对民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2. 土地复垦和开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生态功能系统失调;
3.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4. 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改造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传统化工,加大力度发展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品;②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改造中小煤矿,实施资源整合,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小煤矿,制止乱采滥挖,无证开采行为;③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与附加值,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④转变观念,跳出传统资源产业抓调产,大力发展非资源产业、清洁产业,发展轻工业、制造业、加工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降低能源原材料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ⅢH 怀仁县城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怀仁县东部云中镇的洪涛山脉,清凉寺峰正东约8公里的方位上,地处大同盆地中部。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产业集聚,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渣问题较严重;2. 工业和生活用水大,地下水超采,加上水质污染,因而水资源胁迫性强。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提高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融资平台,以此吸引资本、技术来本地发展特色产业;②加快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煤炭、陶瓷、冶金、化工、建材、商贸流通等优势产业;③建设以优质绿豆和小茴香为主的小杂粮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名特豆类、黎谷、莜麦以及油料作物;④重点建设南小寒育肥羊养殖加工园、云东奶牛养殖加工园;⑤在中心城镇,重点建设云东工业区、嘉明工业园,加强复合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建设。
3.4.4重点开发区
ⅣA 怀仁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怀仁县中部,包括亲和乡全部,马辛庄乡西部、海北头镇西部、以及新家园镇东部、何家堡乡中东部和金沙滩镇北部的小部分地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水土流失,雨季冲刷作用强烈,易发生涝灾;2. 有的地方侵蚀严重,土壤发育不完全;3. 存在施肥不当问题,重化肥,轻农肥,重用轻养,造成土壤结构劣化,养分失衡;4. 土地盐渍化危害严重,土地在积盐作用下,土壤表层坚硬,含盐量高,通透性与耕性很差,有机质含量低对农牧业发展都十分不利。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重点发展陶瓷、商贸、旅游等优势产业;②加快园区建设,利用丰富的陶瓷原材料重点建设嘉明陶瓷工业园区,同时重视金沙滩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发展第三产业;③加强复合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建设以优质蛋白饲用玉米为主的玉米基地,重点建设金沙滩综合养殖园;④利用便利的交通发展商贸流通等优势产业。⑤结合饮食文化等特点,瞄准不同消费市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餐桌农业。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地区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ⅣB 右玉元堡子煤电化工能源工业区
该区北起右玉县城南李洪河流域,西至高家堡乡,南与山阴县接壤,东与左云县为邻。
生态环境问题:1. 植被覆盖率比较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水资源比较匮乏;2.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3. 由于不合理的开挖矿产,引发诸
多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引进大型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在规划划定的工业区范围内,形成可持续发展高附加值工业群体,实现煤炭规模化开采,适度建设坑口电厂,将右玉建设成新型煤电能源基地。②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煤炭洗选能力,适度建设坑口电厂及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提高煤炭产业附加值。③为了保证生态示范区的绿色农蓄经济、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严格限制煤焦化、煤变油等重污染项目上马。④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ⅣC 古城乳牧加工业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山阴县古城镇的北部地区,以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为特色,形成了山西的乳业基地。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①部分地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②区内处于桑干河一级阶地上的部分,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发展壮大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优势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逐步形成城郊型产业密集带;②巩固提高乳业的优势竞争力,发挥农产品资源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基础雄厚的优势,以农牧产品种养及加工为发展重点,形成以乳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③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特色农业基地、生态畜牧示范基地和乳品加工基地,重点建设山阴古城工业园,进一步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以古城镇作为极点向四周辐射。
生态经济区划
二00九年一月十四日
目 录
1 指导思想与原则 ................................................................................................. 1
1.1 区划的指导思想 ................................................................................................................... 1
1.2 区划的基本原则 ................................................................................................................... 1
2 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 3
2.1 自然环境概况 ....................................................................................................................... 3
2.2 社会经济概况 ....................................................................................................................... 8
3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 ....................................................................................... 10
3.1 分区等级 ............................................................................................................................. 10
3.2 分区依据 ............................................................................................................................. 10
3.3 生态经济区划结果 ............................................................................................................. 11
3.4 生态经济区分区概述 ......................................................................................................... 12
1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为切实加强我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经济区划的通知》(晋政办函〔2006〕44号)、省环保局关于印发《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方案》和《生态经济区划工作方案》(晋环发〔2006〕300号)的通知精神,朔州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开展了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工作。
1.1区划的指导思想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统一区划,严格监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2区划的基本原则
朔州市各个县区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以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归类及各分区的命名,便于生态经济活动的宏观调节和控制,朔州市进行生态经济区划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遵循生态学原理。
分区要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和稳定,又要促进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并结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多因素综合分区。
2. 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进行区域功能定位原则。
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按生态功能的保护要求,确定经济功能区定位,划分经济布局区域。
3. 以功能区定位,确定产业布局方向原则。
按功能区定位来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一是不同的区域功能定位有不同的布局方向;二是即使是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也有个发展什么,限制什么的问题。要以环境容量许可为前提,并以不影响其他功能区环境功能的保持和实现为
前提,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包括地下水、土地、森林、草原、农田、居民区的影响,提出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方向。
4. 产业布局要与定位功能区当地实际相结合原则。
产业方向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不可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地域功能环境要求和产业环境影响差异,合理布局产业,实行互补互利原则。
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有不同的环境要求,其对环境的承载力、环境容量有大有小,不同的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小之分。要按照以大补小,以小补大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5. 在不危害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经济发展空间的原则。
要从朔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双向互补,合理布局,尽可能提供发展空间,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6. 区域划分范围适宜原则。
要在大区域生态区划的基础上,与行政区划相衔接,进行生态经济区划,便于各市县(市)进行把握和安排经济活动。区域划分不能过大,过大了产业布局会影响环境,特别是水源地,居民居住区域;太小了,重点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实际上已连成了一片,就失去了区划的意义。
7. 行政区域完整性和地域连续性原则。
为利于区域生态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整,利于落实规划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分区要在地域上连片并保持行政县范围的完整性。
2 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大同盆地南端,介于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部及南部与山西省忻州地区毗邻,北部及东部与大同市相邻。境域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内长城由南向东北延伸,偏关、宁武关、雁门关为其边界险要。全境沿北同蒲铁路两侧平坦开阔,呈走廊形地带,市府所在地距省会太原226公里,距北方重镇大同129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是内蒙通往太原的咽喉,也是北京和华北平原的侧背。
2.1.2地质构造
朔州市位于山西台背斜北中部,东南部为恒山隆起,西北面是洪涛山隆起,其间为北东-南西向断陷盆地。就大地构造而言,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冀反射弧和新华夏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是在燕山运动褶皱隆起的基础上,形成的次一级断陷盆地。由于经历多次构造变动,形成了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
1.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为本市的主要构造体系。构造主要展布于盆地边缘及恒山一带,其单个构造形迹断距及走向长度不大,但总体规模较大,破碎带宽。
2. 新华夏构造体系形迹在本市比较明显。燕山运动产生的自东向西的水平压力所形成的纬向构造应力场,使山西台背斜发生褶皱,发育了中北部的多字型构造体系,也使本市的构造进一步发生变化,扭断并产生了一系列南北向的向斜、背斜及断裂。
3. 新地质构造在本区活动比较强烈。在新生代中期以垂直升降为主的喜马拉雅运动进一步加强和改造了本区的构造轮廓,使燕山运动形成的新华夏系构造体系进一步加深、加大,祁吕构造体系也再度活动,产生一系列深大断裂及呈雁行式排列的新生代断陷盆地,且形成许多岩溶大泉。大同盆地(朔州市盆地)、神头泉等都是由于喜马拉雅运动而形成。
4. 弧形构造。在本市主要有下水头、黑驼山、陶村一带向南凸出的褶皱构造和平
鲁弧形构造。前者发育于古生代地层,后者由少量压扭性断裂组成。
5. 云冈-平鲁盆地形成于侏罗纪,由两个复合关系向斜构成,较大的一个为平鲁向斜。
2.1.3地形地貌
朔州市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干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呈倒“V”字结构。全市地貌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个单元。山地面积为28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5%;丘陵面积36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3%;平原面积41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2%。其地貌特征为:南部雄踞恒山,西部矗立管涔山,中部延绵阴山(洪涛山),中部属大同盆地,整个地形大致分为南部土石山区,西北部丘陵区,中、东部平川三个部分。
地势形态:朔州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是洪涛山山脉,主峰大贝山海拔1947米;西南是管涔山山脉,主峰黑驼山海拔2147米;东南为恒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展布,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为本市最高峰)。朔州盆地属大同盆地,为一东北-西南向的长条状半封闭盆地,地形较平坦开阔。盆地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低点桑干河出界处(怀仁吉家庄一带)高程为970米。山区和盆地的相对高差约1000米左右。
地貌类型:根据成因及现代形态,自山区到盆地依次划为:构造剥蚀(灰岩)中高山区、构造剥蚀(沙页岩)及溶蚀(灰岩)低山丘陵、冲洪积扇裙倾斜平原区和冲湖积平原区。
2.1.4水文特征
朔州市境内河流比较发育,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以儿女山、黄坡山、虎头山、黑驼山、两狼山为界,以西为黄河流域,以东为海河流域。黄河水系分布于境内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有沧头河及其支流、关河、汤溪河等六条河流。流域面积约295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7%。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是本市的主要水系,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主要有桑干河及其支流、恢河、七里河、歇马关河、元子河、黄水河、木瓜界河、浑河、口泉河、大峪河、鹅毛河、水峪河等二十条河流,
流域面积约76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2.3%。
2.1.5土壤分布
朔州市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多,平川盆地较少,地势起伏大,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而形成多样化、复杂的土壤类型。根据其成因, 可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土壤类型主要分为七种,即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及风砂土等。
山地草甸土:面积有53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1%。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顶平台和缓坡处。主要在平鲁区的虎头山,朔城区的黑驼山、紫金山,山阴县的大贝山、硫璃山、了高山、宝峰山,怀仁县的洪涛山,右玉县的红山、曹山,应县的卧羊场、油篓梁、跑马梁、板铺梁等地。
灰褐土:地带性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平鲁和朔城区西部,海拔1700-18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即朔城区儿女山、黄土坡一线以西的利民、暖崖一带,平鲁区下水头、下母角、向阳堡、井坪、东太平、陶村、下面高、花圪坨、榆林、西水界、骆驼山以及应县南部山区分水岭以南等地。总面积68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6.4%。本土类分布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且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在1%左右。
栗钙土:是本区分布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地带性土壤。分布面积5804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54.6%。主要分布在六区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河流二级阶地和二级以上阶地以及低山丘陵,即朔城区儿女山、黄土坡一线以东,平鲁区虎头山以东、人马山以北,应县南山分水岭以北即怀仁、山阴县、右玉县的大部分地区。
草甸土:是朔州市隐域性土类之一。主要分布在桑干河、七里河、元子河、黄水河、木瓜河等河流的一级、二级阶地以及山前交接洼地。总面积299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8.2%。
盐土:分布范围常与草甸土相伴,呈复域分布。自然植被以耐盐植物如盐吸、隐花草、碱蓬、蒿类为主。分布面积62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9%。
沼泽土:是朔州市分布面积最小的隐域性土类。主要分布在山阴苑家辛庄乡山前交接洼地地下水露头之处。分布面积有1198亩,占国土面积的0.01%。
风砂土:主要分布在平鲁区下水头、郑家营、井坪镇小白羊洼与阳堡乡铺上即朔
城区南山沙楞河一带,海拔1100-1200米之间。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
2.1.6植被
朔州境内的植物,受复杂的地形、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形部位,分别组成不同的植物群落,与环境构成统一体。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个别山地保存有少量天然次生植被外,其余绝大部分为1949年以后人工营造的林木、种植的牧草和农作物。
朔州的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域,其南接森林草原带,本身属黄土高原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境内有微管植物920多种,隶属105科,425属,其中:蕨类植物8科10属13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被子植物93科407属892种。在自然植被的组成中,以菊科、禾本科占优势。主要植被类型有森林植被、灌丛植被、灌草丛植被、草原植被、草甸植被、栽培植被等。
木本植物: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区保存有天然次生林、多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有小叶杨、落叶松、油松、旱柳、刺槐等,部分山区为人工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群众杨、合众杨、新疆杨等,部分杨树由于干旱现已形成“小老树”。在木本植物群落内出现了许多林内草地,着生具有耐寒抗旱为特征的醋柳、白草、兰花棘豆等草类植被。
草灌植物: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丘陵区。主要生长醋柳、胡枝子、杜鹃、黄刺梅、虎榛子、绣线菊等灌木植物和白草、铁杆蒿、柴胡、甘草等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平川、阶地附近。主要生长有青蒿、披碱草、碱蓬、车前、苔草等耐温植物和百里香、狗尾草、铁杆蒿、适志、甘草、针茅、羊胡子草、柴胡等旱生植物。
2.1.7动物
按全国动物地理区划,朔州市属古北界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区的最北部与蒙古新区相连接。在山西省内的动物地理区划属晋北—晋西北温带干草原动物地理带,大同盆地栽培植物动物大区的山阴-朔城区-应县平原栽培植物、动物地理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有黑鹳,主要分布在桑干河流域的山阴、朔城区、怀仁、应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兽类为豹,主要分布于朔城区莲花山一带。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有天鹅、金雕、大鸨、灰鹤、雀鹰、白尾鹞、火狂、毛脚狂、红脚隼、猪隼、短耳鸮、红纹腹小鸮、雕饕蓑羽鹤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的有石貂、大鸨。鸟类有鹊鹞、苍鹰、灰背隼、燕隼、大鸨等。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在境内约有50多种。如黑鹳、天鹅、燕隼、大雁、赤颈鸭、瑟嘴鸭、普通秋沙鸭、鹌鹑、小田鸡、凤头麦鸡、普通燕鸥、大杜鹃、普通夜鹰、家燕、太平鸟、小太平鸟、虎纹伯劳、红尾伯劳、黄鹂、寒鸦、斑鸠、大尾莺、黄眉姬翁、燕雀、黄雀、朱雀、黑尾腊嘴鹊、白头鸥、黄胸鸥、灰头鸥、田鸥、小鸥、白眉、铁爪等。
2.1.8矿产资源
朔州市地层出露较为齐全,主要为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局部可见元古界地层,储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初步探明有各类矿产30余种,主要有煤炭、石灰岩、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白云岩、铝土矿、铁矾矿、高岭土、铁矿、硫铁矿、钾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石墨、玄武岩、金刚石、沸石、硅石等。其中煤、石灰岩、粘土资源最为丰富,储量大、工业价值高,是朔州市矿产资源的优势矿种。
煤炭资源:朔州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较好,分布广泛,地跨大同和宁武两大煤田。以洪涛山为界,其北部山阴、怀仁、右玉县境内煤炭属于大同煤田。其南部平鲁、朔城区境内煤炭属宁武煤田。据已探明的资料和对远景区的可靠测算,煤系地层含煤面积为164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5%。煤炭探明储量为493亿吨,占探明储量2608亿吨的18.9%,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9543.94亿吨的5.2%,且煤层厚,埋藏浅,便于开采,是较为理想的动力煤。朔州为全国重点产煤市。年生产能力1530万吨的亚洲最大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就在朔州境内。2000年又有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特大型露天煤矿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运营投产。
非金属矿产资源:朔州市初步探明储量的冶金辅助原料和建材矿产有溶剂石灰岩、白云岩、玄武岩、高岭土、耐火粘土和铁矾土等。这些矿产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
是发展建材工业、陶瓷工业和冶金辅助材料工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金属矿产资源:朔州市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锰矿、铝土矿和铜矿。铁矿多属贫矿,易开采,仅可供小规模土法开采利用;怀仁县城西北窑子头村一带石炭纪石灰岩层出露处有锰矿,此处锰矿属口泉锰矿区一部分;朔州市铝土矿资源丰富,Al 2O 3含量达50-74%;铜矿主要分布在应县尧峪、小北沟、清佛庵、道回峪、黑土湾。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行政区划和人口
朔州市是198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辖地级市,是我国北方近年来崛起的一座新型能源城市,所辖两区(朔城区、平鲁区)四县(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105个乡镇。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超前发展和市区规划区范围的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数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150.7万人,比2004年增长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3.3万人(包括居住市区的人口21.9万人),乡村人口为8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9‰。
2.2.2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
朔州市是随着煤电能源的开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基地型工业城市,具有能源重型工业结构的特色。建市15年来,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支柱,以建材、运输、陶瓷、乳制品、食品加工等行业辅助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 )共完成14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38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82.9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8.3%。
另外,朔州土地资源丰富,山地、丘陵、平川各占1/3。气候温和,水资源相对充足,发展农、林、牧、渔业皆宜。其中,山阴县、平鲁区油料生产进入全省十强,被评为全省油料生产先进县。山阴县、应县、朔城区、怀仁县成为全省甜菜主产区。
应县成为全国50家粮棉大县之一。
同时,煤炭开采和发电构成了朔州市工业以能源为主的格局。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5亿元,其中工业占76%,而能源工业就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1%。全市六个县除应县外,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怀仁县和右玉县都是我国的重点产煤县。其中,平鲁区是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产煤大县。朔州市现已基本形成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发电、高耗能产业以及煤化工产业的煤炭产业链发展模式。
3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
3.1分区等级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划分为两个等级。
一级分区是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功能的保护要求,进行功能区定位,即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限制开发区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或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峻,或具有较高生态功能价值和食物安全意义的区域。决定限制开发区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生态保障和食物安全。生态保障的关键指标是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重要性,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食物安全的关键性指标是基本农田保护区。
优化开发区指开发密度已经很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这类区域也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是转变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的区域,是需要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区域。大多是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指扩散条件好,环境容量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积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的区域。这些区域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产业和人口的积聚,从区域整体发展来看,这类区域具备形成经济区的基础条件,能够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
3.2分区依据
生态经济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经济区划单位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态经济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一级生态经济区划分依据: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依据环境承载力的强弱、环境容量的大小、经济开发程度的高低以及社会人文条件的状况进行区域定位。 二级生态经济区划分依据: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从区域的生态及经济实际状况
出发,依据社会经济评价结果划分生态经济区域。
3.3生态经济区划结果
根据上述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分区依据,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生态经济区划方案,应用ArcGIS 生成生态经济分区的边界,实现朔州市生态经济分区。 朔州市生态经济区分为2级4类29个区,见附图。分区系统如下:
Ⅰ 禁止开发区
ⅠA 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B 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C 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D 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ⅠE 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Ⅱ 限制开发区
ⅡA 平鲁西部水源涵养生态农业区
ⅡB 平鲁东部水源涵养生态畜牧区
ⅡC 黑驼山南部农牧业生态经济区
ⅡD 桑干河流域北部农贸型生态经济区
ⅡE 怀仁东部水土保持和育林生态经济区
ⅡF 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ⅡG 苍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
ⅡH 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ⅡI 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ⅡJ 山阴中南部农业生态经济区
ⅡK 右玉生态畜牧农业经济区
ⅡL 平鲁北部防风固沙生态畜牧区
ⅡM 山阴南部旅游型生态经济区
Ⅲ 优化开发区
ⅢA 桑干河南岸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ⅢB 平鲁城市生态经济区
ⅢC 平鲁台地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ⅢD 朔城区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ⅢE 洪涛山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ⅢF 山阴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ⅢG 怀仁西部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ⅢH 怀仁县城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Ⅳ 重点开发区
ⅣA 怀仁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ⅣB 右玉元堡子煤电化工能源工业区
ⅣC 古城乳牧加工业生态经济区
3.4生态经济区分区概述
3.4.1禁止开发区
ⅠA 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怀仁县金沙滩镇的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黄花梁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西起山阴县北周庄镇棋道地村,东至应县臧寨水磨村,南至山阴县合盛堡乡陈家岭,北至怀仁县金沙滩镇安町村,总面积为9.36万亩。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人类对自然保护区的压力较大,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区内物种丰富,生境敏感性高。2. 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过度索求,使得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保护措施:①严格按照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②保护国家稀有动植物,严禁乱砍,乱伐,破坏森林生态系统。③采取全封闭措施,进行封山育林,部分地段可进行飞播造林;④加强扩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视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⑤在主要峪口设置保护站,并建设防火林道和防火瞭望台,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ⅠB 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麻家梁核心区及缓冲区,位于朔城区境内,归薛
家庄林场管辖,南起沙塄河镇下沙塄村,北至沙塄河镇一半村,东至沙塄河镇三甲村,西至窑子头镇瓦窑头村,面积共计4.08万亩。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土壤侵蚀为高度敏感,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极敏感程度;2区内物种丰富,生境敏感性大,若不有效控制区域内人类活动,将影响该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保护措施:①严格按照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②宜发展药用、观赏性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培育,尽快实现由利用野外资源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转变。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④宜林荒地进行人工造林,逐步恢复自然植被。⑤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好原有的森林资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增多种类。
ⅠC 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北起朔城区南榆林镇正峪村,西至南榆林镇保全庄村,南与忻州市宁武县接壤,东与山阴县张家庄为邻。其中核心区位于紫金山、莲花山主峰及第一至第六道沟,位于东经112°35′-112°45′,总面积3400公顷,有以天然落叶松与云杉混交林为主的天然次生林1500公顷。缓冲区位
于核心区以北及东西两侧,介于东经112°34′-112°45′,北纬39°09′-39°11′,总面积1700公顷。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土壤侵蚀和土地盐渍化为中度敏感;2. 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生境敏感性大,若不有效控制区域内人类活动,将影响该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保护措施:①严格按照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②宣传教育、封山育林、人工驯养、天敌控制,禁止人为破坏,猎狩捕捉等措施,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存,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③进一步扩大生物种群、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④营造水土保持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视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ⅠD 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包括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其中核心区为典型华北落叶松防护林森林生态区,西起应县下马峪镇木井村,东至应县白马石镇新建坪村,南至应县白马石镇房子沟村,北至应县白马石镇三条岭村。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地形起伏度较大,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为高度敏感,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极敏感程度;2区内物种丰富,生境敏感性大。
保护措施:①严格按照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②要主动把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格局,新农村建设和退耕还林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移民试点,减少认为干扰因素。③进一步搞好封山育林、禁牧、禁猎,努力创优保护环境和发展环境。④宜大力发展药用、观赏性野生植物资源的人工驯化、培育,尽快实现由利用野生资源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转变,推进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ⅠE 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主要包括:位于右玉县城西部8公里王家堡村正南,共建有3眼水井;位于城区的四个地下水水源地(南磨水源地、耿庄水源地、刘家口水源地和平朔生活区水源地);位于山阴县的一个饮用水水源地(水峪口水源地);位于怀仁县的三个地下水水源地(自来水公司附近的水源地、于家园水源地);位于平鲁区的三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井坪镇水源地、平番镇水源地、白羊洼水源地)和应县的两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义井镇水源地和南河种镇水源地)。
保护措施:①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②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③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他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④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有害废气物,⑤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⑥禁止建设油库,⑦禁止建立墓地。⑧增加库区水源涵养能力,为周边企业提供充足的水源。
3.4.2限制开发区
ⅡA 平鲁西部水源涵养生态农业区
该区位于平鲁的西部,包括下水头乡西部和下木角乡西部,南起下木角乡蒜畔沟村,北至下水头镇祝马会村,东至下水头镇下石窑村,西至下水头镇南辛庄村,主要山峰有管涔山脉的黑驼山、平顶兴山、虎头山、人马山、天门山、窑头山、欠山、大林山、蒿林山。
生态环境问题是:1.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失调;2.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存在水土流失加剧的潜在危险,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4400吨/平方公里;3. 降水少,地表径流滞蓄能力差;4. 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力低而不稳;不合理放牧,草场破坏较甚;5. 西南部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度较大,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土壤侵蚀存在高度敏感。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发展区内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②推广绿色、清洁、生态农业、坚决杜绝使用剧毒农药和高残留化肥,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培养出一批具有朔州市特色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③在治理模式上,治山治水相结合,人工造林、种草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做到“树木上山,坡地种草、牛羊进卷,粮田下川”,形成农、林、木协调发展的格局。④大力培育水源涵养生态林,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⑤发展相关的深加工业,扩大产业链条,使农产品增值;⑥在治理办法上,打破乡村界限,按山系流域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⑦限制煤炭、铝铁、耐材等污染企业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ⅡB 平鲁东部水源涵养生态畜牧区
该区位于平鲁区下面高乡的东部,西起下面高乡李家堡村,东邻山阴县安荣乡,南邻朔城区神头镇,北邻山阴县下喇叭镇,总面积37.15万亩。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植被覆盖率低,人类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中度敏感。2. 水资源较匮乏,生态比较脆弱,如不合理的保护,极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开发林业资源,适当扶持林木加工产业,大力种植山地经济林,加快区内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②要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草场封育轮牧、生态修复、大面积保护等措施;③坚决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有效避免人为破坏,保护植被和生态;④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加速水土保持治理,营造防风固沙林、“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农田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并不断改
善区内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和营造良好的山地生态系统。⑤限制发展煤炭开采、加工及焦化等工矿企业,以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不会遭到污染破坏。
ⅡC 黑驼山南部农牧业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朔城区利民镇的西北部黑驼山地区,面积为:157.98㎞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存在水土流失加剧的潜在危险;2降水少,地表径流滞蓄能力差;3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力低而不稳;不合理放牧,草场破坏较甚;4. 土壤侵蚀存在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5. 生物多样性轻度敏感。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是畜牧业产品。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保护、恢复草地和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和改造退化草地,建立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经济区。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③采取各种措施,扩大草地资源,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改良天然草场,提高产草场载畜量,要加强草场管理,防止过牧滥牧,确保草类的正常生长繁育,防治草场退化;④逐步创造条件,筹建黑驼山田,平整土地,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⑤增加植被和建设基本农田,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扩大森林资源数量。
ⅡD 桑干河流域北部农贸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应县北部桑干河北岸的一级阶地上以及北部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周围地区,北起怀仁县新家园镇段家堡乡,西至金沙滩镇小东庄,南与山阴县合盛堡乡接壤,东至应县臧寨乡境内桑干河流域。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由于自然条件所致,周围地势较高,盆地和河流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造成盐碱荒滩面积大;2. 环境污染较重,桑干河中段水质污染严重,“三废”排放达标率较低;3. 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差,存在有潜在的风沙威胁,土地沙化有高度敏感区,土壤侵蚀和土地盐渍化为中度敏感。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一体化,延伸并拓展农业产业链,使农业产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不断深入,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②限制煤炭、铝铁、耐材等污染企业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③加强水源保护,对沿线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严格监督制度,使污水排水水质符合标准,对于污染严重,短期内难以治理的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关、停、并、转,彻底阻断污染河流的排放源,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外源污染。④该
区盐碱地、盐碱荒滩面积大,因此应采取水利、农业、生物综合措施,加大盐碱荒滩治理和改造。
ⅡE 怀仁东部水土保持和育林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怀仁县河头乡东部,地貌类型为山地,土壤类型为山地栗钙土。植被主要有沙棘、虎榛子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百里香、针茅草等植物群落。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本区受人类放牧,开垦等人为干扰较大,如过度开发,加之地形坡度较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2. 本区灌丛、草地分布广泛,不合理的放牧容易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3. 植被覆盖率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进行育林,以便更好地保护环境,发展特色生态林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限制煤炭开采、火电、化工、冶金等污染型工业的发展;③加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经济林;④抓紧20°以上退耕地的植树造林工作,迅速恢复植被,蓄水保土,改变局部气候状况。⑤宜林荒地进行人工造林,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ⅡF 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该区包括应县南部除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外的土石山区,北邻应县大临河乡,西邻山阴县马营庄乡,南至应县白马石镇三条岭村,东与忻州市繁峙县接壤。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森林破坏较甚,封山育林措施不力,生态系统失调,恢复较慢;2. 草地资源保育差,破坏较甚,退化严重;3. 地形起伏度较大,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为高度敏感,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极敏感程度;4. 生境敏感性大。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大力发展以沙棘、柠条、紫穗槐为主的灌木林,防止水土流失;②保护、恢复草地资源,整治和改造退化草场,建立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区,适当发展农牧业,成为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区;③限制发展采掘、火电、化工、石化、医药等重污染行业;④通过小流域治理方式,进行土地综合治理,适当发展农牧业;⑤积极开展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因子生长规律和北部土石山区森林生态建设模式等项目的研究,推动山西省北部生态建设的步伐。
ⅡG 苍头河流域生态旅游区
该区位于右玉县沧头河流域一二级阶地及其周围地区,北起右玉县北部苍头河流域,西至右玉县丁家窑乡,南至右玉县新城镇,东至右玉县李达窑乡,总面积为199.88㎞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气候寒冷,生长期短,霜冻危害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2. 土壤肥力差,土地生产力低;3. 降水少,水资源贫乏;4. 在地势低洼、地下水积水较多的地区有土壤盐渍化现象;5. 沧头河河流水质有污染现象;6.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广种薄收,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①充分利用本区的丰富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构建特色生态旅游基地,以杀虎口古文化旅游区、小南山森林公园、苍头河生态风景区为载体,全力打造“中国生态旅游黄金线上的新亮点”、“北京周边假日游二环线新视点”,将该区建成山西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基地。②加强水源保护,对沿线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严格监督制度,使污水排水水质符合标准,对于污染严重,短期内难以治理的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关、停、并、转,彻底阻断污染河流的排放源,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外源污染;③生态区建设时,以自然景观的自然美为主体,以人文景观的传统美作陪衬,即突出自然景观,又有重点地恢复人文景观。
ⅡH 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实验区
该区主要位于桑干河河谷,包括朔城区麻家梁实验区的全部以及怀仁县金沙滩实验区的东部地区,总面积32.85万亩。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环境污染较重,桑干河中段水质污染严重,“三废”排放达标率较低;2. 环境敏感性中度敏感,生态重要性较高。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保护核心区及缓冲区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群落,通过实施封禁,扩大其天然更新能力;②在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③保护区内有益鸟类动物,曾较鸟类种群数量,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逐步实现生态平衡。④可适度的进行考察、观光、旅游等活动,合理开发旅游资源;⑤建立繁殖、培育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科研基地、实验基地。⑥采用人工造林扩大植物群落,发展生物多样性环境。
ⅡI 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实验区
该区位于朔城区南榆林乡中部,东经112°32′-112°45′,北纬39°08′-39°13′,总面积6320公顷。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为中度敏感;2. 生境敏感性高度敏感;水土保持较重要地区;3. 区内地下水丰富,但开采困难。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按照环境生态保护学的原理,适当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避免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②建立繁殖、培育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科研基地、实验基地。③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营造良好的山地生态系统;④适当发展农牧业,成为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区。⑤限制发展采掘、火电、化工、石化、医药等重污染行业,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ⅡJ 山阴中南部农业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山阴县马营庄乡的全部以及薛圀圐乡中南部、后所北部和古城镇的南部地区,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水资源比较充足。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水土流失,雨季冲刷作用强烈,易发生涝灾;有的地方侵蚀严重,土壤发育不完全;2. 土地盐渍化危害严重,土地在积盐作用下,土壤表层坚硬,含盐量高,通透性与耕性很差,有机质含量低对农牧业发展都十分不利。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把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做优、做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支持专业化基地建设,完善服务体系。②重点发展经济作物以及经济林的培育,农作物可重点发展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莜麦和马铃薯等,经济林可主要发展林果业,同时辅以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③限制发展煤炭开采、洗选、焦化、冶金等重污染行业;④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积极塑造企业品牌,将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融入市场,提高农民收入。⑤为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措施,通过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城镇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途径,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
ⅡK 右玉生态畜牧农业经济区
该区位于右玉县沧头河河谷平原以外的地区,包括牛心堡、白头里的全部,李达窑、右卫镇、丁家窑大部、杨千河西部、威远镇中南部、新城镇中东部、高家堡西部和元堡子镇北部,面积较大,总面积为1799.54㎞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潜在的风沙危害严重,部分土地沙化,中度敏感;2. 黄土缓坡丘陵区存在有水土流失现象,土壤侵蚀为中度敏感;3. 降水少、水资源贫乏。4. 区内土壤较为贫瘠,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地产量较低;5. 植被稀疏,生长缓慢,覆盖率低。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为生态畜牧经济发展夯实基础;②构建绿色生态畜牧基地,进一步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步伐,依托全县丰富的生态和蓄产品资源优势,以汇源、绿都、玉羊等企业为龙头,以梁威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开发小杂粮、油料、蔬菜、牛羊肉、饮品等无公害绿色产品,树立右玉“绿色品牌”“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将右玉建设成为全省稳定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③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依托首都水资源、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等国家投资项目,完成大片造林、道路绿化等任务;④抓好专业苗圃建设,大力培育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⑤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特色支柱产业,全面推进优质、高产、高效小杂粮基地建设,进行小杂粮深加工,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并依托基地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生态发展模式。⑥限制煤炭、铝铁、耐材等污染企业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ⅡL 平鲁北部防风固沙生态畜牧区
该区包括高石庄乡、凤凰城镇、阻虎乡、双碾乡、西水界乡全部和向阳堡乡的北部,土地总面积177.8万亩,总人口8.4万人,农业人口占多数。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农业结果单一,加上乱垦、滥伐、滥砍,林草资源遭到严重破环,导致植被稀疏,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2. 耕地越种越多,土地越变越薄,收入越来越低,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依托集体土地资源多的优势,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和四荒造林同步规划,草、灌、乔相结合,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②退下低产地,种好梯田地,增加牧草地,靠草灌养蓄,靠养蓄致富,③抓好以柠条为主的饲草灌木林,即增加植被,防止风沙危害,控制水土流失,又增加饲草资源。④限制发展采掘、火电、化工、石化、医药等重污染行业。 ⅡM 山阴南部旅游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张庄乡的全部,后所乡的南部山区。该区域包括两个旅游区:翠微山自
然风景旅游区和广武人文旅游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区内部分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度大,地表切割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2. 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并有恶化的趋势;3. 农田林网化标准不高,抵御灾害能力较低,农业气象灾害较为频繁,旱、涝、风、雹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业发展。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以微翠山自然风景旅游区和广武人文旅游区为核心,大力开发和宣传当地的风景及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基地,并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等,使之构成一个产业链条;②抓好生态农业的发展,限制高污染、破坏大的工业企业的新建,从源头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服务于该区旅游业的发展,使该区成为以特色旅游业为先导,服务与其他清洁产业并存的产业结构体系。③按照环境生态保护学的原理,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避免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4.3优化开发区
ⅢA 桑干河南岸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朔州盆地桑干河南岸的一二级阶地的应县北部,包括镇子梁、大临河镇、下社镇、南河种镇、杏寨乡的全部,以及怀仁县的河头乡中部和应县的义井镇、金城镇、大黄巍镇的大部、下马峪镇北部、南泉镇北部、白马石镇的西北部地区。海拔在1000-1200米左右,总面积为:956.74㎞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水土流失,雨季冲刷作用强烈,易发生涝灾;有的地方侵蚀严重,土壤发育不完全;2. 土地盐渍化危害严重,土地在积盐作用下,土壤表层坚硬,含盐量高,通透性与耕性很差,有机质含量低对农牧业发展都十分不利;3. 土壤侵蚀属于轻度敏感区域。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发展壮大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优势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逐步形成城郊型产业密集带;②努力巩固提高乳业的优势竞争力,发挥农产品资源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基础雄厚等优势,以农牧产品种养及加工、新型建材、旅游为重点;③加快发展卫星城镇,并不断完善其功能,大幅度提高城镇化率,促使二元经济结构日渐融合。④建设高标准农业田林网、培肥地力、科学用水,
逐步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商品化生态农业区;⑤加强植树造林,尤其在荒滩下湿地和“四旁”地广植耐盐树种,通过树木的垂直排盐碱作用,改良盐碱地。
ⅢB 平鲁城市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平鲁区的中南部,范围包括井坪镇西部、白堂乡西部以及下水头镇、下木角乡的东部地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大,土地复垦与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生态功能系统失调;2. 煤炭开采引起地面塌陷,地表植被破坏,对民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该区地表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因素;3.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在推动煤焦铝铁传统工业上档升级、清洁生产的同时,转变观念,跳出传统资源产业抓调产,大力发展非资源产业、清洁产业,发展轻工业、制造业、加工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降低能源原材料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②开展塌陷区和采空区恢复和科学研究,坚持开采许可证制度,合理规划,划定资源开发的开采区、限采区,有计划的科学开采。③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控制结构性污染,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④关停取缔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设施,坚持实施“末尾淘汰”,分行业关一批排在末位的严重污染落后企业。⑤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引导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全面完成对洗煤、采矿、焦化等重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与附加值,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ⅢC 平鲁台地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平鲁区的东南部地区,包括榆岭乡和陶村乡的全部,以及向阳堡乡南部、井坪镇东部、白堂乡东北部、下面高乡西部地区,总面积为:571.43㎞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气候寒冷,作物生长期短,大风日数多,生态环境脆弱;
2. 存在有潜在的风沙危害,沙化中度敏感;3. 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中度敏感;4. 煤炭开采后形成地面塌陷,破坏地表植被及其生态环境,同时造成环境污染;5.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依托煤炭、焦化产业的带动,利用煤矸石、中煤和煤气发展电力产业,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的多元化、高效益、集
约化发展;②优化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增加丘陵经济林的发展和丘陵区杂粮农业的发展,将原来由于煤炭业、铝矿业发展导致的大面积的撂荒耕地得到合理的利用。③大力整治工矿业引起的环境破坏问题,即严格审批矿业开发企业,严禁无证开矿、越权开矿,杜绝对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积极推广安太堡露天煤矿覆土造田经验,在覆土之后大量栽种经济林果,建立果品生产基地;④加强地方、乡镇煤矿的开采管理,控制采矿对地下水的影响,搞好采空区支护,防治地面沉降;⑤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严控制三废排放,减少采矿业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特别要解决好废渣尾矿弃土的堆放、处置问题,改善矿区环境质量。
ⅢD 朔城区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朔城区中东部的平川地区,包括福善庄乡、下团堡乡的全部,神头镇北部、滋润乡中东部、小平易乡北部、贾庄乡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南榆林乡北部、沙楞河乡南部、窑子头乡西部、张蔡庄乡、利民镇东部,总面积为1104.76㎞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1.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工业及“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和处置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突出;2. 人多地少,耕地被占现象严重;
3. 降水少,水资源贫乏,气候干旱、寒冷,土地贫瘠,土壤肥力差,土地生产力低;
4. 局部地区有土地盐渍化现象,土地盐渍化为中度敏感。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是农畜产品生产。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强园区建设,实施污染总量控制,积极推行循环经济,提高清洁生产水平;②加快煤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综合开发加工利用、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增值型转变,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加大土地整理工作,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肥力,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发展马铃薯加工、饲料加工;④发挥高原旱地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农业;⑤保护好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拓展旅游空间,提高中心城区的旅游接待能力;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限制低技术、高污染企业的发展;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增加环保投资,治理污染源,减少“三废”排放;⑦.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加速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
ⅢE 洪涛山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山阴县北部,包括吴马营乡、玉井镇、马营乡、下喇叭乡的全部,该区
是山阴县重要的煤炭开采地区,几乎集中了山阴县全部的煤矿。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大,土地复垦与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生态功能系统失调;2. 煤炭开采引起地面塌陷,地表植被破坏,对民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该区地表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因素;3.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4. 地形较为复杂,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5. 该区偏西北地区风蚀明显,土地沙化严重,局部有风积流沙。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继续发展煤炭开发,并加强煤炭深加工,建立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新体系,使该区域成为重点的煤炭生产基地。②大力发展煤炭加工向清洁化的转变,提升煤炭洗选加工比重,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提高煤炭的经济附加值,发展电厂和煤化工等下游产业;③积极引进并掌握应用煤炭、焦炭、煤化工、冶金、电力等重要支柱产业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加工转化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重点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④在区内实施工业企业园区化,重点建设金海岸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区等几个重要经济增长型工业园区;⑤对区内的资源型产业,坚持“源头监控、调产治本、企业治污,区域综治”的十六字方针,坚决不准再上任何污染项目,并有计划地逐步淘汰和改造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与项目,削减排污量,尽快把排污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之内。⑥在推动煤焦铁传统工业上档升级、清洁生产的同时,要转变观念,跳出传统资源产业抓调产,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清洁产业、发展轻工业、制造业、加工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等各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非资源型项目,逐步降低能源原材料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⑦优化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同时要大搞造林绿化,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和企业绿化,努力营造“大造林、大绿化”的社会氛围。
ⅢF 山阴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北周庄镇全部以及岱岳镇、安荣乡和合盛堡乡的大部分地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工业及“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和处置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突出;2. 人多地少,耕地被占现象严重;3. 区内森林覆盖率低,北部煤矿开采,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地下水紊乱和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也有发生;4. 局部地区有土地盐渍化现象;⑤区内水体受到一定污染。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以中心城区作为核心区,通过点轴扩散来带动整个区域
的发展,形成一个以国家煤电能源基地建设为重点,地方工业为骨干,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全面发展的经济区。②注重运用高新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壮大高原旱地农作物种植及煤炭采掘等优势产业;③加快发展煤炭资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精细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把商贸、科技服务、教育卫生事业作为发展的第三产业,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相互关联配套、集中度较高的规模化产业密集带;④优化经济结构,重点发展城镇工商业和服务业,限制可能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严重的工业产业的发展;⑤积极推广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加强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大力发展资源利用率高,生产过程清洁的产业。
ⅢG 怀仁西部工矿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包括吴家窑镇全部以及云中镇西部、何家堡乡西北部、新家园镇西部和金沙滩镇的西部地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煤炭资源开采强度大,开采引起地面塌陷,地表植被破坏,对民屋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2. 土地复垦和开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生态功能系统失调;
3.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4. 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改造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传统化工,加大力度发展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品;②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改造中小煤矿,实施资源整合,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小煤矿,制止乱采滥挖,无证开采行为;③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与附加值,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④转变观念,跳出传统资源产业抓调产,大力发展非资源产业、清洁产业,发展轻工业、制造业、加工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降低能源原材料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ⅢH 怀仁县城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怀仁县东部云中镇的洪涛山脉,清凉寺峰正东约8公里的方位上,地处大同盆地中部。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产业集聚,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渣问题较严重;2. 工业和生活用水大,地下水超采,加上水质污染,因而水资源胁迫性强。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提高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融资平台,以此吸引资本、技术来本地发展特色产业;②加快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煤炭、陶瓷、冶金、化工、建材、商贸流通等优势产业;③建设以优质绿豆和小茴香为主的小杂粮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名特豆类、黎谷、莜麦以及油料作物;④重点建设南小寒育肥羊养殖加工园、云东奶牛养殖加工园;⑤在中心城镇,重点建设云东工业区、嘉明工业园,加强复合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建设。
3.4.4重点开发区
ⅣA 怀仁中部综合型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怀仁县中部,包括亲和乡全部,马辛庄乡西部、海北头镇西部、以及新家园镇东部、何家堡乡中东部和金沙滩镇北部的小部分地区。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水土流失,雨季冲刷作用强烈,易发生涝灾;2. 有的地方侵蚀严重,土壤发育不完全;3. 存在施肥不当问题,重化肥,轻农肥,重用轻养,造成土壤结构劣化,养分失衡;4. 土地盐渍化危害严重,土地在积盐作用下,土壤表层坚硬,含盐量高,通透性与耕性很差,有机质含量低对农牧业发展都十分不利。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重点发展陶瓷、商贸、旅游等优势产业;②加快园区建设,利用丰富的陶瓷原材料重点建设嘉明陶瓷工业园区,同时重视金沙滩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发展第三产业;③加强复合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建设以优质蛋白饲用玉米为主的玉米基地,重点建设金沙滩综合养殖园;④利用便利的交通发展商贸流通等优势产业。⑤结合饮食文化等特点,瞄准不同消费市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餐桌农业。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地区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ⅣB 右玉元堡子煤电化工能源工业区
该区北起右玉县城南李洪河流域,西至高家堡乡,南与山阴县接壤,东与左云县为邻。
生态环境问题:1. 植被覆盖率比较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水资源比较匮乏;2. 煤矸石以及弃土废矿随处堆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3. 由于不合理的开挖矿产,引发诸
多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引进大型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在规划划定的工业区范围内,形成可持续发展高附加值工业群体,实现煤炭规模化开采,适度建设坑口电厂,将右玉建设成新型煤电能源基地。②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煤炭洗选能力,适度建设坑口电厂及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提高煤炭产业附加值。③为了保证生态示范区的绿色农蓄经济、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严格限制煤焦化、煤变油等重污染项目上马。④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ⅣC 古城乳牧加工业生态经济区
该区位于山阴县古城镇的北部地区,以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为特色,形成了山西的乳业基地。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①部分地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②区内处于桑干河一级阶地上的部分,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
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①发展壮大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优势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逐步形成城郊型产业密集带;②巩固提高乳业的优势竞争力,发挥农产品资源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基础雄厚的优势,以农牧产品种养及加工为发展重点,形成以乳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③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特色农业基地、生态畜牧示范基地和乳品加工基地,重点建设山阴古城工业园,进一步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以古城镇作为极点向四周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