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健康与疾病

试论基本用药原则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0440754 胡冬)摘要 纵观2011年,安全用药问题反应在很多方面。滥用药依然是用药安全问题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然而,药物的滥用除了医生的水平问题和患者观念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呢?认识清楚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知道基本用药原则,更容易避免用药安全事件。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不良反应 抗生素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中药引起不良反应及其原因

1.1 超量使用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药。实际上,由于超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1.2 个体差异

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其中女性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婴幼儿、老年人不良反应比青壮年多。

1.3 药物自身因素

某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中成药的包装说明不明确,中药被农药污染或变质,假冒伪劣品种的混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1.4 人为因素

如果药不对证,用药就适得其反。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5 剂型因素

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3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2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3 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

试论基本用药原则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0440754 胡冬)摘要 纵观2011年,安全用药问题反应在很多方面。滥用药依然是用药安全问题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然而,药物的滥用除了医生的水平问题和患者观念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呢?认识清楚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知道基本用药原则,更容易避免用药安全事件。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不良反应 抗生素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中药引起不良反应及其原因

1.1 超量使用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药。实际上,由于超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1.2 个体差异

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其中女性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婴幼儿、老年人不良反应比青壮年多。

1.3 药物自身因素

某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中成药的包装说明不明确,中药被农药污染或变质,假冒伪劣品种的混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1.4 人为因素

如果药不对证,用药就适得其反。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5 剂型因素

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3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2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3 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


相关文章

  • 人类生长素--可以帮助恢复和增强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能力)
  • HGH:人类生长素--可以帮助恢复和增强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的能力) (2013-06-10 08:58:45) 自动刷新不刷新1分钟2分钟3分钟5分钟 HGH 可以帮助恢复免疫系统 当人们开始变老的时候,身体就天天衰弱下去,时不时就会得这样 ...查看


  • 重识健康与疾病关系
  • 作者:王红漫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1日 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查看


  •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
  •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专业班级:制药类11班 姓名:甘青玉 学号:20108094 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引起人类疾病也能造福于人类.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 ...查看


  • 人口健康: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态系统途径
  •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3759.htm 人口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都强调在决策时有必要思考长期目标,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人口健康是可持续发展 ...查看


  •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
  •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本 ...查看


  • 环境地质学1论文
  • 环境地质学课程论文 保护地质环境促进人类健康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目 录------------ 摘要...................................................... ...查看


  • 趣味植物学值得一看
  • 浅谈植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 资旅系09级旅游管理一班 龙朴湛 09170115 摘要人类健康与植物多样性乃至生物多样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植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的联系,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外来入侵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三个方面浅析了 ...查看


  • 邹远东论活性多肽与生命健康
  • 邹远东论活性多肽与生命健康 活性多肽.健康长寿是人们的永恒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这种追求的方式从远古时期的对天崇拜,寻访灵丹妙药以求长生不老,演变成了今天必须探索人体奥秘来破解人类健康长寿之谜. 有人说人的身体是大自然最完美的作品,而 ...查看


  • 慢阻肺已成人类健康又一隐患
  • 2016-12-15 09:27 北京晚报 每到换季,医院呼吸科的病人就会骤增.其中,以慢性咳嗽.哮喘.慢阻肺极为常见.慢阻肺这个在许多人看来还仍然非常陌生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环境改变,气候变换.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近年正在悄然蔓延,这是一 ...查看


  • 非传染性疾病
  •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2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青春期高血压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及其预防. 教学重点: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 教学难点: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 教学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