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1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编写人:朱本艳 审核人:备课组 编写时间:2015-11-20

高一( )班 学习小组编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重点难点】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法、探究法、鉴赏法

【知识链接】

一、《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并非一人一时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作品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收了含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二、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四、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一、导入新课: 世界总会有痛苦的感情,在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河里漂流,我们今天就要去聆听一段忧伤的吟唱,那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声叹息,是一朵忧郁的苦痛的花朵。

二、揭题,介绍作品及作者。

《古诗十九首》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

言之冠冕”。

思想内容: 1、表达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揭露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抒发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第 1 页 共 5 页

三、目标呈现。

四、新课学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读顺畅,通大意.

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在课本上划分节奏。 2、有感情朗读古诗,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遗( wèi ) 赠送

2、诵读古诗,结合课下注解,用尽量准确而又优美的语言描绘这首诗歌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二)找诗眼,抓主旨;

1、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其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也就是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解析:“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我们仿佛看见这样的画面: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双方都茫然相望,层层叠叠的山峦,浩浩荡荡的江河,谁也看不见谁。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天各一方,忧思难忘,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其目的是什么?

事件: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解析: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第 2 页 共 5 页

(三)依景情,析手法

1、 结合下列诗句,欣赏诗中的两幅图画,分析诗歌艺术手法。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身在“远道”的游子。四处张望着,看着回家的路无边无际,忧愁不已。

解析: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一边是脑海中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也是采莲好时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倘若倾耳细听,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因一声叹息改变。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主客移位的方法“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虚实结合的手法,从对方写起,抒情主人公所想。这种手法也称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例如: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 3 页 共 5 页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2、写法总结:

(1)、虚实结合

(2)、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3、诵读回味。

二、合作探究

1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怀远。

解析: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主客移位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2、归纳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归纳小结】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易错点拨】作用不能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

第 4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作者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学习反思】

第 5 页 共 5 页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编写人:朱本艳 审核人:备课组 编写时间:2015-11-20

高一( )班 学习小组编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重点难点】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法、探究法、鉴赏法

【知识链接】

一、《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并非一人一时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作品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收了含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二、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四、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一、导入新课: 世界总会有痛苦的感情,在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河里漂流,我们今天就要去聆听一段忧伤的吟唱,那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一声叹息,是一朵忧郁的苦痛的花朵。

二、揭题,介绍作品及作者。

《古诗十九首》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

言之冠冕”。

思想内容: 1、表达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揭露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抒发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第 1 页 共 5 页

三、目标呈现。

四、新课学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读顺畅,通大意.

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在课本上划分节奏。 2、有感情朗读古诗,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遗( wèi ) 赠送

2、诵读古诗,结合课下注解,用尽量准确而又优美的语言描绘这首诗歌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二)找诗眼,抓主旨;

1、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其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也就是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解析:“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我们仿佛看见这样的画面: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双方都茫然相望,层层叠叠的山峦,浩浩荡荡的江河,谁也看不见谁。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天各一方,忧思难忘,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其目的是什么?

事件: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解析: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第 2 页 共 5 页

(三)依景情,析手法

1、 结合下列诗句,欣赏诗中的两幅图画,分析诗歌艺术手法。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身在“远道”的游子。四处张望着,看着回家的路无边无际,忧愁不已。

解析: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一边是脑海中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也是采莲好时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倘若倾耳细听,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因一声叹息改变。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主客移位的方法“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虚实结合的手法,从对方写起,抒情主人公所想。这种手法也称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例如: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 3 页 共 5 页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2、写法总结:

(1)、虚实结合

(2)、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3、诵读回味。

二、合作探究

1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怀远。

解析: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主客移位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2、归纳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

【归纳小结】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易错点拨】作用不能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

第 4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作者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学习反思】

第 5 页 共 5 页


相关文章

  • 涉江采芙蓉 2
  •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六首. 初读此诗,年少的心灵又一次体会到一脉相承下来的古老中国那份清淡冲远的诗意.那时候的我在煞有 ...查看


  • 逆风亦飞扬
  • 2008年,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漫延到中国,而且它的影响也不再仅仅局限在金融行业.由于贷款大幅减少.市场逐渐萎缩,这场危机从金融行业开始漫延到房地产.汽车制造.餐饮.烟酒等各个行业,进而对整个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并直接导致 ...查看


  • 真假芙蓉镇
  • 1.湘南永顺芙蓉镇--王村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永顺县因以此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而得名.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 ...查看


  • 最新发布 | 小编精选!长沙市芙蓉区芙蓉广场十大花店上榜名单
  • 大家是否为了生活中的一些事而绞尽脑汁?憋捉急,作为一名热心的.负责的.有经验的小编,您想要的,小编都想到啦~~~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地方不太起眼但是又必不可少,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不可少&q ...查看


  • 芙蓉姐姐给财务总监带来的遐想
  • 财务总监怎么 芙蓉姐姐产生兴趣,并且 个年届不惑 财务总监. 不 怎么 无法 芙蓉姐姐 个财务总监联系 起啊.最近 几位年轻朋友闲聊时 们问 :最近注意芙蓉姐姐 吗, 怎么看待 评价芙蓉姐姐这种现象啊. 确 网络 处充斥着芙蓉姐姐 字眼, ...查看


  • 10个木芙蓉品种在南宁的引种试验
  • 第37卷 第4期Vol137 No14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08年12月JournalofWestChinaForestryScienceDec12008 10个木芙蓉品种在南宁的引种试验 唐玉贵,陈 尔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查看


  • 芙蓉鸟的喂养
  • 芙蓉鸟也叫金丝雀.芙蓉.白玉鸟.白玉.白燕.玉鸟等.原产于加那利群岛.经人工饲养出现了黄色.白色.灰色.绿色.橘红色.古铜色.桂皮色.花色等羽色.其体型和姿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人工培育出现了不同的品系.近年来培育出的直立型.大弯月型.直 ...查看


  • 木芙蓉花的养殖方法
  • 木芙蓉花的养殖方法 时间:2012-12-05 16:05:34 来源:www.huawawa.com 作者:admin 人气:207 芙蓉花,又叫木芙蓉,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长江以南地区.芙蓉性喜温暖.湿润环境,不 ...查看


  • 芙蓉姐姐表白遭拒差点轻生 痛断肠时谁人怜
  • 新华图片首页 最新 时政 国际 社会 军事 体育 娱乐 时尚 科教 人物 趣图 奇闻 图表 画刊 摄影频道 新华网 >> 图片频道 >> 正文 芙蓉姐姐表白遭拒差点轻生 痛断肠时谁人怜 2012年09月24日 14: ...查看


  • "木芙蓉"栽培技术
  • 木芙蓉,别名拒霜花,与木槿.扶桑是近亲,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乔灌木.其花形似牡丹,凌霜绽放,极为美观. 我国是木芙蓉的故乡,除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有其分布,尤以湖南.四川最盛.人们多将其植于池畔.水滨,形成"木芙蓉照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