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难忘的事]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徐景忠

一、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阅读训练点是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习作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列提纲、作文,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读写结合,有利于把作文写清楚、写具体。

2.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要“选择生活中的一件难忘的事,先列一个作文的提纲,再把这件事情写下来。”这就告诉我们,我次作文选材的关键是要在生活中寻找一件印象深刻、即使年深月久,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如在目前”的事。要写好这样一个事情必须先列一个作文提纲,以便“思路清晰地”把事情写具体。

二、教学目标

1. 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 学会列提纲写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好作文提纲,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紧扣“难忘”选择材料,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

四、教学准备:

1. 在平进指点学生注意观察、积累素材。通过指点写日记,积累一些难忘的素材。

2. 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等教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习课文,明确作文要求,选好恰当的作文题材。

2. 通过学习例文,懂得作文步骤,帮肋学生列好作文提纲,开始作文。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这个单元,我们要写的一篇作文是:一件难忘的事。(板书、读题)

2. 明确“习作内容”“习作要求”。具体地说,我们要写一篇怎样的作文呢?学生进入作文前自学。

(1) 自学“习人内容”和“习作要求”。

(2) 教师用小黑板或影出示“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让学生讨论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3) 重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恰当的作文内容。

① 理解题意,什么叫“难忘的事?”(生活中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给自己以教育、启发、感受的一件“记忆深刻、难以从脑子中抹去”的事。)

② 概括地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要说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可以采用自己先想想、同桌或前后相互启发议议,再参加全班讨论,师生共同评议,务求选出最当的一件难忘的事作材料。 那么,在选好材料后,我们该如何按照习作要求写好作文呢?

(1) 自学“习作提示”,议议课文提示,我们怎样写好这篇作文。

① 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再按提纲写作文。

② 明确作文重点是“事情的经过”,这部分的提纲要列得具体、明确。

(2) 学习例文《阿姨送我上医院》,按所列习提纲给例文分段,理解提纲与段意的关系。

4. 学生试列提纲,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 交流、讨论、修改作文提纲,注意发现并纠正普遍性的错误。

6. 学生开始作文,教师指点。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继续按纲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2. 选择部分习作或部分习作片断交流、评议。

(二) 教学过程

1. 学生继续作文。教师通过巡回,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点和问题。

2. 教师选择:①典型的优秀作文。②有典型问题的作文。让学生在全班读,师生评议,提出修改意见。重点评改,所写事是否难忘,有没有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按提纲写作。内容有没有写具体。(对学生的作文要肯定成绩,“多就少改”,对后进学生更多加帮助。)

3. 根据评议和修改意见修改作文,教师再巡回指导。注意按不同学生类型作不同指导。

4. 誊抄作文。

徐景忠

一、 教材分析

1. 本单元阅读训练点是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习作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列提纲、作文,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读写结合,有利于把作文写清楚、写具体。

2.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要“选择生活中的一件难忘的事,先列一个作文的提纲,再把这件事情写下来。”这就告诉我们,我次作文选材的关键是要在生活中寻找一件印象深刻、即使年深月久,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如在目前”的事。要写好这样一个事情必须先列一个作文提纲,以便“思路清晰地”把事情写具体。

二、教学目标

1. 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2. 学会列提纲写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好作文提纲,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紧扣“难忘”选择材料,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

四、教学准备:

1. 在平进指点学生注意观察、积累素材。通过指点写日记,积累一些难忘的素材。

2. 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等教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习课文,明确作文要求,选好恰当的作文题材。

2. 通过学习例文,懂得作文步骤,帮肋学生列好作文提纲,开始作文。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这个单元,我们要写的一篇作文是:一件难忘的事。(板书、读题)

2. 明确“习作内容”“习作要求”。具体地说,我们要写一篇怎样的作文呢?学生进入作文前自学。

(1) 自学“习人内容”和“习作要求”。

(2) 教师用小黑板或影出示“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让学生讨论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3) 重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恰当的作文内容。

① 理解题意,什么叫“难忘的事?”(生活中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给自己以教育、启发、感受的一件“记忆深刻、难以从脑子中抹去”的事。)

② 概括地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要说清楚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清楚。可以采用自己先想想、同桌或前后相互启发议议,再参加全班讨论,师生共同评议,务求选出最当的一件难忘的事作材料。 那么,在选好材料后,我们该如何按照习作要求写好作文呢?

(1) 自学“习作提示”,议议课文提示,我们怎样写好这篇作文。

① 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提纲,再按提纲写作文。

② 明确作文重点是“事情的经过”,这部分的提纲要列得具体、明确。

(2) 学习例文《阿姨送我上医院》,按所列习提纲给例文分段,理解提纲与段意的关系。

4. 学生试列提纲,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 交流、讨论、修改作文提纲,注意发现并纠正普遍性的错误。

6. 学生开始作文,教师指点。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继续按纲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2. 选择部分习作或部分习作片断交流、评议。

(二) 教学过程

1. 学生继续作文。教师通过巡回,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点和问题。

2. 教师选择:①典型的优秀作文。②有典型问题的作文。让学生在全班读,师生评议,提出修改意见。重点评改,所写事是否难忘,有没有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按提纲写作。内容有没有写具体。(对学生的作文要肯定成绩,“多就少改”,对后进学生更多加帮助。)

3. 根据评议和修改意见修改作文,教师再巡回指导。注意按不同学生类型作不同指导。

4. 誊抄作文。


相关文章

  •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难忘的一件事
  •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难忘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查看


  • [难忘寄园情]教案1
  • △ 教学设想: 创设气氛,导入课文.从课题入手,步步深入分析. 第一课时,理清写钱先生的五件事.重点分析第一件,文章是怎样写人的?怎样写钱先生,写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二课时,继续分析课文,进一步理清结构,体会最后一段所蕴含的感情,结束全文. ...查看


  • [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之六-教学教案
  • 教学目标: 教养: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的词句. 2.能回答课后的问题,理解文中采用的前后的写作方法. 3.理解"启蒙老师"当时播下的种子和后来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的内容.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育:通过学习课文 ...查看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doc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楼兰的忧郁>读后感"作文指导 设计理念: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qu ...查看


  • 17[难忘的启蒙]-教学教案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 ...查看


  • 8.难忘的一天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
  • 课题 备课人 郭媛媛 8.难忘的一天 执教时间 <难忘的一天> 主要写了"我"为邓小平爷爷做电子计算机表演的事. 这类课文学 教材分析 生非常地不喜欢,课文的意思又很浅显,而有些词语却非常难理解,因此本课教学 ...查看


  •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台湾被侵略的背景知识. 能力目标:认识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真挚的民族自尊精神. 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八> 教案 2.doc <语文园地八> 教案 1.doc <语文园地七> 教案 .doc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教案 3.doc <语文园地六& ...查看


  •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 教材设计说明 <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属于"探究的探究单元",是六年级上学期引导学生系统认识"怎样做科学"的总结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或者一个成功的探究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