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宽广的自由思考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做一位宽广的自由思考者

作者:何怀宏

来源:《读书》2013年第07期

读到韩乾《声西击东》这部书稿让我颇有些吃惊,作者虽然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但他的哲学素养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西方政治哲学的了解相当深入,还有分析问题和写作表达的能力,都远超大学哲学本科生的一般水平。除了青春的锐气,我还很欣赏作者的思想力,对概念的把握能力。我们还看得出他阅读的宽广和深入,他不仅对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自由主义,而且对保守主义、社群主义、激进主义或一些不宜归类的思想家也都有较深的了解,他对中国现代历史也相当关注,而且始终是秉持一种自由思考和独立批评的精神。

不过,作者的观点也是相当清晰的,他谈到他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乃至“对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 ,还有译为„自由至上主义‟,我更倾向于译为„自由优先主义‟)抱有相当的亲切感”,“对科学沙文主义和民粹倾向的非精英民主”也“怀有敏锐的警惕”,而从中国现代思想的谱系看,他也是赞成“五四”的启蒙,认为其方向还是我们有待争取的未来。他主张限制政治权力,包括缩小政治领域,对中国现代史的理解也相当别致,认为中国现代史“首先应该被理解为政党力量逐步支配社会的历史”。谈到现代中国的历史逻辑是“狭义的政治吞噬了广义的政治,也即,现实主义的政治吞噬了作为公共生活的政治”。“政党组织,其首要任务即是争取实质权力;因此,它们先天就趋向于以严密替代松散、以单一替代多元”,而当其兴起壮大之后,社会力量也的确难与之抗衡。

作者在《正义战争与政治虚无主义》中写道:“我们想必都会认同„正常社会‟这一概念。它表明,存在着某些共同而普遍的律则,当一个社会违反这些底线时,便不能被称为„正常的‟,其政治也不能被认可为正义的。这一标准即是:社会能否为个人选择与多元文化共存提供足够大的空间,个人能否有足够的自由选择他/她所期望的生活,以及诸种文化、诸种价值观是否可以得到公正的对待,是否得以免遭政治权力的干涉。换句话说,当政治能够为上述标准提供保障时,才是正义的。”亦即作者认为自由多元的价值共存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政治制度应当是保护这一基本特征的,为此,就应当将政制与善观念进行分离,即现代政制不应再是促成某一种善的(价值)观念实现的手段,这也应该被理解为“现代性的核心取向”。

在我看来,作者的这些思想特质都是相当宝贵的:他的哲学分析的能力,他对历史的关照,以及他明显表露的西方学术的视野和深藏于心中的对于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怀。我自然也看好他的思想潜力和未来发展。但是,在此我也愿意就他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有些可能是引申或强调,有些也可能是批评或希望。

强调现代政制与善观念的分离,或者说政治与单独一种广泛完备的价值理论或观念体系的分离,以及政教分离,并不意味着对制度的正义或者说制度伦理、乃至也包括对所有个人行为的“正当”的道德评价的缺席。使“正当”(right )独立于“善”(good ),乃至优先于“善”,从而使政治与某一种“善”的观念脱钩,恰恰是现代道德的“正当”或“正义”在政治领域的一个首要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做一位宽广的自由思考者

作者:何怀宏

来源:《读书》2013年第07期

读到韩乾《声西击东》这部书稿让我颇有些吃惊,作者虽然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但他的哲学素养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西方政治哲学的了解相当深入,还有分析问题和写作表达的能力,都远超大学哲学本科生的一般水平。除了青春的锐气,我还很欣赏作者的思想力,对概念的把握能力。我们还看得出他阅读的宽广和深入,他不仅对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自由主义,而且对保守主义、社群主义、激进主义或一些不宜归类的思想家也都有较深的了解,他对中国现代历史也相当关注,而且始终是秉持一种自由思考和独立批评的精神。

不过,作者的观点也是相当清晰的,他谈到他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乃至“对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 ,还有译为„自由至上主义‟,我更倾向于译为„自由优先主义‟)抱有相当的亲切感”,“对科学沙文主义和民粹倾向的非精英民主”也“怀有敏锐的警惕”,而从中国现代思想的谱系看,他也是赞成“五四”的启蒙,认为其方向还是我们有待争取的未来。他主张限制政治权力,包括缩小政治领域,对中国现代史的理解也相当别致,认为中国现代史“首先应该被理解为政党力量逐步支配社会的历史”。谈到现代中国的历史逻辑是“狭义的政治吞噬了广义的政治,也即,现实主义的政治吞噬了作为公共生活的政治”。“政党组织,其首要任务即是争取实质权力;因此,它们先天就趋向于以严密替代松散、以单一替代多元”,而当其兴起壮大之后,社会力量也的确难与之抗衡。

作者在《正义战争与政治虚无主义》中写道:“我们想必都会认同„正常社会‟这一概念。它表明,存在着某些共同而普遍的律则,当一个社会违反这些底线时,便不能被称为„正常的‟,其政治也不能被认可为正义的。这一标准即是:社会能否为个人选择与多元文化共存提供足够大的空间,个人能否有足够的自由选择他/她所期望的生活,以及诸种文化、诸种价值观是否可以得到公正的对待,是否得以免遭政治权力的干涉。换句话说,当政治能够为上述标准提供保障时,才是正义的。”亦即作者认为自由多元的价值共存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政治制度应当是保护这一基本特征的,为此,就应当将政制与善观念进行分离,即现代政制不应再是促成某一种善的(价值)观念实现的手段,这也应该被理解为“现代性的核心取向”。

在我看来,作者的这些思想特质都是相当宝贵的:他的哲学分析的能力,他对历史的关照,以及他明显表露的西方学术的视野和深藏于心中的对于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怀。我自然也看好他的思想潜力和未来发展。但是,在此我也愿意就他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有些可能是引申或强调,有些也可能是批评或希望。

强调现代政制与善观念的分离,或者说政治与单独一种广泛完备的价值理论或观念体系的分离,以及政教分离,并不意味着对制度的正义或者说制度伦理、乃至也包括对所有个人行为的“正当”的道德评价的缺席。使“正当”(right )独立于“善”(good ),乃至优先于“善”,从而使政治与某一种“善”的观念脱钩,恰恰是现代道德的“正当”或“正义”在政治领域的一个首要要


相关文章

  • 热带观赏鱼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 ...查看


  • 甜甜的泥土教案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悉文本,能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妙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情是永远不老的话题,一个失去母爱滋润的孩子会有怎样令人心酸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泥土>,去倾听王小亮的心声吧 ...查看


  •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 教学内容:第10课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5个生字,学会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萧伯纳的谦逊自律,胸怀宽广,并向萧伯纳学习. 3.在自 ...查看


  • 法学学生必读书籍
  • 大学一年级可读书目: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 ...查看


  • 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 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到作品所塑造的草原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获得愉悦的情绪,继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与追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提高学生对 ...查看


  • 日久弥新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讲
  • 日久弥新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讲 读到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我不得不仰慕蔡元培先生的高风亮节,他并非眼高手低的教育官员,而是一个扎根于学校基础,活跃于学生思想的教育家!而他的眼光之毒辣,见解之深刻,使这篇演讲中的思想延续到今时今日,也不得不 ...查看


  •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 青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石可厚[教学分析]本诗写于1921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此时的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感 ...查看


  • 文字·记忆·思考
  • 闲暇的时候喜欢看看自己写的一些文字,给自己一份感触,因为常写,所以累积下不也较多了,随写本更是一本一本的买. 有一本本子是哪甘碧玉一起买的,我们俩每人一本,她是我迄今最要好的朋友,我很珍惜我们的这段友谊.当然我也很珍惜这本本子,很长一段时间 ...查看


  • 构建教育新模式读后感
  • 构建教育新模式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的精神气质 当前的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信息技术走进学校,大概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走进课堂,也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