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基本原则

美术时空

ART E DUCATI ON RE SE ARCH

浅谈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基本原则

□胡宁

就构图而言,中国山水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通过对诸多优秀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理和作品精神的阐述,以此来加强我们对风景写生构图的认识。

二、整体性

构图是体现形式美的手段之一,而整体结构与诸要素之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完整性,却又是构图的终点。构图如何才能做到整体呢?武松的浓眉不属于林黛玉的脸,红黄蓝摆在一起未必会美,灰色和黑色并不艳丽妖娆,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却能显示出高雅端庄之美,这个“一定条件下”就是协调,就是整体。法国雕塑家罗丹做“巴尔扎克”雕像时,因学生惊呼“绝!绝!绝!那双手做得太完美了”,罗丹挥起斧头砍掉了雕像那双精妙绝伦的手,并对学生说这双手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可见,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懂得整体,才是一个画家真正成熟的开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们在写生观看对象时尽可能地放弃细节,做到在外形上求概括,在形体内部求变化,如同瓮中装满泥鳅,里面纵横交错却被大盆所控。其次是提炼外轮廓和边线的大走向,好似日出时所看到的逆光效果,我们把这时所看到的形称为剪影,中国水墨画正是剪影造型的高手。有个特殊的单词——“开合”,其准确地指出了构图在整体上的要求。开,即是开放、起手、陈势、制造矛盾。山水画中在边角立一块坡石或画一组树,就是一个物象的起手势,其起伏的形态便打破了原有画面的平衡关系,这样的“造倚”就使画面有了开的关系。但如何将这个“倚”险复归于“平”,就得依靠其他物象来解决矛盾,这个过程即是“合”。一幅之间有开合,一段之间有开合,一笔之间亦有开合。当然,我们这里重点要讲的就是一幅之间的开合。以黄宾虹山水画为例,我们知道宾虹山水在构图上变化多端,结构严整,但通过解析,其就是一个大“开”大“合”的关系。由此可见,中国山水这种画大结构的开合意识,对于我们风景写生时常受制于对对象细枝末节的观察习惯来讲,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次分明、层次清晰。构图中的物象包括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曲直、简繁、正负、疏密、刚柔、强弱、厚薄、枯湿、点线……这些矛盾对立的两端可以被概括为虚与实的两面,一般来说,有为实无为虚,强为实弱为虚,前为实后为虚,清晰为实模糊为虚。总之,实的物象醒目突出,虚的后退隐晦。虚实在自然界无处不在,空间距离、光影变幻都是我们绘画的依据,不仅如此,虚实对比可以说是任何画种乃至任何艺术门类所追求的目标,比如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虚实对比的画面。笔直的狼烟冉冉上升,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圆圆的落日,在形状上既有点线又有曲直的对比。落实到绘画构图中,就上升为有景、有情、有意、有显露、有含蓄,显时,景实情虚,藏时,景虚情实,虚中见实,实中有虚,正所谓“虚实相生,变化也”。可见,构图中的虚实对比就是画面的节奏韵律,可以说它是形式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主宾取舍

风景画写生取景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有主次,有取舍。中国画有“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宋代李成)之说。也就是说,在构图分布上须有主次之分,故而在面对景物写生的时候,要多注意观察,取其有代表性、有特点的,把最主要的、适合画面的部分移到画面上,不能贪大图全,画面不需要的,景物再好,也要舍弃。难怪山水大家黄宾虹说“取难,舍更难”。然而,初学者往往一接触美景,就立即着迷于眼前的每一个出彩的地方,无论是建筑、山石、树木、溪水,还是造型、色彩,恨不得把所有鲜奇的对象都纳入画中。他们一旦拿起画笔,不是去考虑如何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而是被各种细节所诱惑,结果导致在取景上往往种类繁多,主次不分,各色块面积相当,最后溃不成调。

其实,一处风景有无限种主宾经营的可能性,虽然取景范围可大可小、可宽可窄、可横可竖、可上可下、可远可近,但是在取舍对象时,原则上应当让某一物种或同一类色占据画面2/3的面积或更多,让其充当画面的主角,并引导、支配宾角的发挥。譬如最常见的三段式风景:红路、绿树、天空所构成的实景图,我们分别截取不同的面积作为例子。第一,选取树为主,山、路为宾,这时就需要把镜头拉近,让树占据画面的绝对面积,同时有效控制路与天空及远景几者间的各自比例,正由于树在色块上的主角地位,褐绿色调自然统治了画面;第二,选取路为主,树和山为宾,这时就需把镜头推远并压低视线,让路和周边暖色块取得面积优势,暖红色调也就应运而生。由此可见,主角的认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决定了本幅色彩写生作品的色调方向。因此,取景在主宾上的经营,是构成色调重要的有利因素之一。

四、均衡与变化

均衡与变化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之一,均衡是画面稳定的基础,而变化则确定了形式美的多样性。我们把画面画上米字形,其中心点就是力感的支撑点,被称为画面的几何中心,中心线则是支撑画面的重心线。同样,画面一端放置一形块,若要使其保持平衡,则需在画的另一端加上与之抗衡的形块。潘天寿曾用中国老秤的原理打比喻,教大家如何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并强调切忌等分和四平八稳的构图,否则平而无奇。

总的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上面讲的是一些规律,但具体的构图,其美感是无法依葫芦画瓢那样去套出来的。常年的写生练习是获取构图经验必不可少的程序,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则是对我们最好的勉励。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编辑伍宝

三、虚实对比

构图的对比主要谈形与质,就是利用不同质的物象的对照,使得形象突出、主

37

美术时空

ART E DUCATI ON RE SE ARCH

浅谈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基本原则

□胡宁

就构图而言,中国山水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通过对诸多优秀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理和作品精神的阐述,以此来加强我们对风景写生构图的认识。

二、整体性

构图是体现形式美的手段之一,而整体结构与诸要素之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完整性,却又是构图的终点。构图如何才能做到整体呢?武松的浓眉不属于林黛玉的脸,红黄蓝摆在一起未必会美,灰色和黑色并不艳丽妖娆,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却能显示出高雅端庄之美,这个“一定条件下”就是协调,就是整体。法国雕塑家罗丹做“巴尔扎克”雕像时,因学生惊呼“绝!绝!绝!那双手做得太完美了”,罗丹挥起斧头砍掉了雕像那双精妙绝伦的手,并对学生说这双手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可见,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懂得整体,才是一个画家真正成熟的开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们在写生观看对象时尽可能地放弃细节,做到在外形上求概括,在形体内部求变化,如同瓮中装满泥鳅,里面纵横交错却被大盆所控。其次是提炼外轮廓和边线的大走向,好似日出时所看到的逆光效果,我们把这时所看到的形称为剪影,中国水墨画正是剪影造型的高手。有个特殊的单词——“开合”,其准确地指出了构图在整体上的要求。开,即是开放、起手、陈势、制造矛盾。山水画中在边角立一块坡石或画一组树,就是一个物象的起手势,其起伏的形态便打破了原有画面的平衡关系,这样的“造倚”就使画面有了开的关系。但如何将这个“倚”险复归于“平”,就得依靠其他物象来解决矛盾,这个过程即是“合”。一幅之间有开合,一段之间有开合,一笔之间亦有开合。当然,我们这里重点要讲的就是一幅之间的开合。以黄宾虹山水画为例,我们知道宾虹山水在构图上变化多端,结构严整,但通过解析,其就是一个大“开”大“合”的关系。由此可见,中国山水这种画大结构的开合意识,对于我们风景写生时常受制于对对象细枝末节的观察习惯来讲,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次分明、层次清晰。构图中的物象包括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曲直、简繁、正负、疏密、刚柔、强弱、厚薄、枯湿、点线……这些矛盾对立的两端可以被概括为虚与实的两面,一般来说,有为实无为虚,强为实弱为虚,前为实后为虚,清晰为实模糊为虚。总之,实的物象醒目突出,虚的后退隐晦。虚实在自然界无处不在,空间距离、光影变幻都是我们绘画的依据,不仅如此,虚实对比可以说是任何画种乃至任何艺术门类所追求的目标,比如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虚实对比的画面。笔直的狼烟冉冉上升,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圆圆的落日,在形状上既有点线又有曲直的对比。落实到绘画构图中,就上升为有景、有情、有意、有显露、有含蓄,显时,景实情虚,藏时,景虚情实,虚中见实,实中有虚,正所谓“虚实相生,变化也”。可见,构图中的虚实对比就是画面的节奏韵律,可以说它是形式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主宾取舍

风景画写生取景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有主次,有取舍。中国画有“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宋代李成)之说。也就是说,在构图分布上须有主次之分,故而在面对景物写生的时候,要多注意观察,取其有代表性、有特点的,把最主要的、适合画面的部分移到画面上,不能贪大图全,画面不需要的,景物再好,也要舍弃。难怪山水大家黄宾虹说“取难,舍更难”。然而,初学者往往一接触美景,就立即着迷于眼前的每一个出彩的地方,无论是建筑、山石、树木、溪水,还是造型、色彩,恨不得把所有鲜奇的对象都纳入画中。他们一旦拿起画笔,不是去考虑如何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而是被各种细节所诱惑,结果导致在取景上往往种类繁多,主次不分,各色块面积相当,最后溃不成调。

其实,一处风景有无限种主宾经营的可能性,虽然取景范围可大可小、可宽可窄、可横可竖、可上可下、可远可近,但是在取舍对象时,原则上应当让某一物种或同一类色占据画面2/3的面积或更多,让其充当画面的主角,并引导、支配宾角的发挥。譬如最常见的三段式风景:红路、绿树、天空所构成的实景图,我们分别截取不同的面积作为例子。第一,选取树为主,山、路为宾,这时就需要把镜头拉近,让树占据画面的绝对面积,同时有效控制路与天空及远景几者间的各自比例,正由于树在色块上的主角地位,褐绿色调自然统治了画面;第二,选取路为主,树和山为宾,这时就需把镜头推远并压低视线,让路和周边暖色块取得面积优势,暖红色调也就应运而生。由此可见,主角的认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决定了本幅色彩写生作品的色调方向。因此,取景在主宾上的经营,是构成色调重要的有利因素之一。

四、均衡与变化

均衡与变化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之一,均衡是画面稳定的基础,而变化则确定了形式美的多样性。我们把画面画上米字形,其中心点就是力感的支撑点,被称为画面的几何中心,中心线则是支撑画面的重心线。同样,画面一端放置一形块,若要使其保持平衡,则需在画的另一端加上与之抗衡的形块。潘天寿曾用中国老秤的原理打比喻,教大家如何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并强调切忌等分和四平八稳的构图,否则平而无奇。

总的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上面讲的是一些规律,但具体的构图,其美感是无法依葫芦画瓢那样去套出来的。常年的写生练习是获取构图经验必不可少的程序,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则是对我们最好的勉励。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编辑伍宝

三、虚实对比

构图的对比主要谈形与质,就是利用不同质的物象的对照,使得形象突出、主

37


相关文章

  • 6.身边的风景教学设计
  • 第6课 身边的风景 课 型:造型. 表现(线描写生练习)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 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查看


  • 风景写生教案
  • 风景写生教案 1.景物写生的任务与意义 景物学生的任务是研究和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景物,从我们选材取景到描绘的全过程都应该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 意义:(1)在客观世界中获取审美理念,培养审美的眼光: (2)借 ...查看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1.未来的中学生活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 ...查看


  • 六年级美术教案 1
  • 六年级美术教案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 ...查看


  • 水彩画:水彩画风景画构图取景知识
  • 风景摄像最重要的是取景,水彩画中的风景画也是如此.取景和构图对水彩画风景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来看看水彩画风景画构图取景知识. 一.风景画构图与景物选择 自然界景物很繁杂 ,但并非到处都很美丽,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入画,必须通过必要的选择, ...查看


  • 建筑色彩写生实习报告
  • 建筑色彩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和任务: 建筑色彩写生实习是建筑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实践环节,目的之一为巩固课堂所学的色彩知识,扩大学生对色彩写生的题材了解,其二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建筑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表现能力.通过建筑写生周,激发学生的审美能 ...查看


  • 水彩画:水彩风景画的构图和取景
  • 水彩风景画,始于德国而成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英国.由于水彩风景画工具简便,携带方便,材料价廉,写生速度快捷,因此发展迅速.对于一幅优秀的水彩风景画来说,构图取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下面来介绍一下水彩风景的构图取景. 一.构图与景物选 ...查看


  • 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 教学总目标 课题名称 学具教具 送给老师的花 彩纸.剪刀 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 提高要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盆花大小.高低.疏密的组合及拼贴 合理选用材料及色彩搭配 用彩纸或花布等材料按照大小. ...查看


  • 水彩画:幼儿水彩画的构图和取景
  • 水彩风景画,始于德国而成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英国.由于水彩风景画工具简便,携带方便,材料价廉,写生速度快捷,因此发展迅速.对于一幅优秀的水彩风景画来说,构图取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下面来介绍一下水彩风景的构图取景. 一.构图与景物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