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
由于各国的文化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无论是表层的语言、礼仪,还是中层次的建筑、饮食、礼仪或者处于核心层次的民族价值观、思维等等。这就决定我们在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时候会遇到障碍和冲突,如何能有效地跨文化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时候存在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文化差异层面的有
1. 价值取向.2. 思维模式.3. 社会规范;另外也取决于沟通双方是否有培养文化差异的意识。 具体来说,可以用文化维度这个概念对跨文化进行分析,它主要有以下5个维度: 第一维度,个人身份的认同,具体来说就可以分为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两大类。个人主义文化的主要特征有:1. 关键单位是个人。个人主义文化重视个人自由。2. 对物体空间和隐私有更高的要求。3. 沟通倾向于直接、明确和个人化。4. 商业看作是一种竞争性的交易。集体主义的特征有1. 关键的单位是集体。个人的行动和决策的起点是群体。2. 空间和私隐都没有关系重要。3. 沟通时直觉式的、复杂的和根据印象进行的。4. 商业是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认为促成结果的是关系而不是合同。以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为例,美国文化是具有典型的个人主义色彩,中国文化具有典型的个人主义色彩。
第二维度,权威指数,指国家或社会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具体来说就是高权距离文化和低权距离文化。高权文化往往会导致沟通受到各种限制,因为高权力距离文化倾向于具有严格的层级权力文化结构,下级往上沟通会严重受阻,著名的“玻璃天花板”现象描述的就是在高权距离文化的影响下,组织对外国工作者的排斥。相反,在低权力距离文化影响的组织中,有权力和没权力的人之间的距离更短,沟通可以向上进行叶可以向下进行,更倾向于扁平化、和更民主的层级结构。低权力距离文化正趋于发展的趋势。
第三维度,性别角色权利。具体来说就性别角色在事业、控制和权力的控制程度。 第四维度,对时间的态度,这侧重于区分对目标的长期投入或短期投入。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喜欢把经商比喻为“打猎”,日本则把经商比喻为“种植水稻”。这可以看出,美国侧重于短期投入要立竿见影的效果,日本则侧重于长期的投资来获取长线的发展。 第五维度,对不确定性的指数。不确定性指数高的国家对含蓄和不确定性因素的接受和容忍程度高,具体体现在法律发条的伸展度等地方。不确定性指数低的国家,对事物的要求高度精确,喜好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法律。
在现实交流中,这五个维度往往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交叉混合,这也和文化的一体性和交融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合的来说,我们常遇到跨文化沟通障碍有以下几种:
1.自我文化中心主义。这种障碍原因在于,在与人沟通时,习惯性的从自我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体系作标准来看待他人的行为。这种障碍通常会造成漠不关心距离,例如对沟通对方的要求(如特殊的节假日不工作)不加理睬;回避距离,例如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礼仪而回避与沟通对方的交流;蔑视距离,例如因不了解对方的宗教生活而对他的行为就行无理干预与批评。
2.文化霸权主义。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沟通双方的地位往往不平等。处
于优势一方,往往容易把自己的一套文化准则强加在弱者一方的身上,并强行地要求对方遵循。处于劣势一方往往会有文化自卑感,在沟通时消极的应对。与之相反的是,劣势方会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在沟通中会阻挠沟通的进程或者破坏双方建立的关系。
3.语言冒犯。跨文化沟通中,语言是首要的工具。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深厚文化背景。同一句话语,在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声调下的意思可以相差甚远(这点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还包括同音异义、同义异音词等等。在专业的翻译师眼中,准确的翻译对方的言语也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事,更不用说在沟通中我们往往不是专业的翻译师。
4.非语言的冒犯。非语言在沟通中的地位丝毫不逊于语言。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十分的丰
富,例如有肢体语言(例如眼神、手势、站姿)、服饰(例如有些服饰是只允许特定身份或者特定时间、场合穿着)。举一个例子,例如在中国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然而在某些国家的严重这是典型的侮辱的手势。
5.核心文化的冲突,在跨文化的冲突中,核心文化的冲突最不容易被发现,但往往是破坏力最强。典型的核心文化是宗教信仰,在信仰者的眼中,宗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侵犯沟通双方的信仰无疑是为沟通埋下一颗重磅炸弹,而且这种冲突时最不容易被化解的。 那如何通过对文化维度的加深了解,在跨文化沟通察觉到文化的冲突的意象,及时的消除文化的障碍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1.培养跨文化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导入要进行跨文化沟通对象的文化要素,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在有了这个意识的基础上,要主动地学习对方的语言、句式、文化,联系听说能力,以便更好地与对方进行沟通。有了语言的基础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比较沟通对象的文化与自己母文化的差异,提高对异文化差异的察觉。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通常可以与熟悉目标文化的人员进行拍档),加强语言实践,强化文化差异性的适应能力。
3.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其中包含了两个认知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正确地意识承认有文化差异的存在。第二个层次是正确地对待文化的差异,积极的学习、适应、包容它。这一个过程要注意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既不能有霸权文化意识,也不可以有自卑意识。文化与国家或者地区的强弱并没有必要的联系。
4.熟悉掌握沟通的技巧。在语言沟通中,要注意口语交流和书面沟通的不同层面的不同作用。在与对方进行语言沟通的时候,要给足够停顿的时间给对方和自己进行语言交换。此外还有注意在沟通时,不能先假设对方已经理解,反而应该先假设对方不能理解你的意思,通过不断的检查来估计对方对你的话语的理解能力。
5.培养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在进行跨文化共同的时候应该要留意对方的身体语言。我们可以借助观察对方的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来了解他的意图;另外我们也要熟悉地使用身体语言,一方面可以运用身体语言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思弥补语言沟通的障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有歧义的身体语言的出现造成不必
要的误会,例如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文化沟通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一体化”、“地球村”等概念也在逐渐的实现。在未来我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因此成功的跨文化沟通有着非凡的意义。通过学习跨文化沟通的技巧我们可以培养自身对不同文化保持积极的态度,提高我们的包容能力,改善以自我主义文化意识和霸权文化意识;另外还可以提高我们在进行跨文化接触的时候的适应能力,避免有情绪化障碍的出现,阻碍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提高我们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通过顺利的跨文化沟通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当今社会上,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综合能力的表现。
跨文化沟通的培养途径具有多样性,并不只是上述几种,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会被注入不同的新元素。有效的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关键在于:1. 对异文化的尊重、包容。2. 不断地学习异文化,加深对其了解。3. 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改进、积累。加深对异文化的沉淀积累。篇三:跨文化沟通任务分析角度与方法
跨文化沟通任务分析角度与方法
[提要] 本文总结河南财专外经系的跨文化沟通任务,提出跨文化沟通任务的类型与特征、环境、难度与可完成性、紧急性和重要性、惯例性与非惯例性、文化适应性等几个分析角度,并提出文字描述法、流程图法、表格法和蓝图分析法四种跨文化沟通任务分析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任务分析;方法
本文为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skl-2013-839)
一、河南财专外经系跨文化沟通任务
河南财专外经系有以下跨文化沟通任务:获取外籍教师行程信息;迎接人员在机场到达大厅与外籍教师见面;饭店招待外教过程中的会话;外教在宾馆入住时的会话;外教工作与生活安排的传达;帮助外籍教师核实班机信息并送至登机;接发翻译电子邮件;接外教电话;与外教面对面的谈话;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讲外方专业课;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讲英语语言课;中国老师给中国学生讲外方专业课;维多利亚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的传达;维多利亚大学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学生对外籍教师意见的反馈;外方专业课、英语语言课的考核;维多利亚大学代表团访问河南财专;河南财专领导访问维多利亚大学;河南财专教师赴维多利亚大学进修;河南财专教师申报维多利亚大学或澳大利亚政府科研课题;河南财专教师赴维多利亚大学进行学术研究;河南财专领导与维多利亚大学领导谈判及其翻译;合作办学协议的起草、翻译与签订等。对这些任务进行恰当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制定跨文化沟通的方案。
二、任务分析角度与任务分析方法
任务分析角度是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角度,任务分析角度对任务目标的制定、执行方案的制定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对任务各个角度的分析准确与否,影响着目标的执行和方案的制定效果。对任务各个角度的分析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法、流程图法、图表法等方法。
三、跨文化沟通任务的定义及其特征
跨文化沟通任务是领导布置给下属的与跟工作人员文化背景不一样的对象进行沟通的任务。它有两个特征:语言多样化和文化多样化。跨文化沟通任务的执行人与沟通对象的母语通常是不一样的。例如,河南财专外经系教师的母语是汉语,英语对他们来讲是外语,外教的母语是英语。跨文化沟通任务的执行人与沟通对象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
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
由于各国的文化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无论是表层的语言、礼仪,还是中层次的建筑、饮食、礼仪或者处于核心层次的民族价值观、思维等等。这就决定我们在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时候会遇到障碍和冲突,如何能有效地跨文化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时候存在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文化差异层面的有
1. 价值取向.2. 思维模式.3. 社会规范;另外也取决于沟通双方是否有培养文化差异的意识。 具体来说,可以用文化维度这个概念对跨文化进行分析,它主要有以下5个维度: 第一维度,个人身份的认同,具体来说就可以分为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两大类。个人主义文化的主要特征有:1. 关键单位是个人。个人主义文化重视个人自由。2. 对物体空间和隐私有更高的要求。3. 沟通倾向于直接、明确和个人化。4. 商业看作是一种竞争性的交易。集体主义的特征有1. 关键的单位是集体。个人的行动和决策的起点是群体。2. 空间和私隐都没有关系重要。3. 沟通时直觉式的、复杂的和根据印象进行的。4. 商业是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认为促成结果的是关系而不是合同。以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为例,美国文化是具有典型的个人主义色彩,中国文化具有典型的个人主义色彩。
第二维度,权威指数,指国家或社会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具体来说就是高权距离文化和低权距离文化。高权文化往往会导致沟通受到各种限制,因为高权力距离文化倾向于具有严格的层级权力文化结构,下级往上沟通会严重受阻,著名的“玻璃天花板”现象描述的就是在高权距离文化的影响下,组织对外国工作者的排斥。相反,在低权力距离文化影响的组织中,有权力和没权力的人之间的距离更短,沟通可以向上进行叶可以向下进行,更倾向于扁平化、和更民主的层级结构。低权力距离文化正趋于发展的趋势。
第三维度,性别角色权利。具体来说就性别角色在事业、控制和权力的控制程度。 第四维度,对时间的态度,这侧重于区分对目标的长期投入或短期投入。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喜欢把经商比喻为“打猎”,日本则把经商比喻为“种植水稻”。这可以看出,美国侧重于短期投入要立竿见影的效果,日本则侧重于长期的投资来获取长线的发展。 第五维度,对不确定性的指数。不确定性指数高的国家对含蓄和不确定性因素的接受和容忍程度高,具体体现在法律发条的伸展度等地方。不确定性指数低的国家,对事物的要求高度精确,喜好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法律。
在现实交流中,这五个维度往往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交叉混合,这也和文化的一体性和交融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合的来说,我们常遇到跨文化沟通障碍有以下几种:
1.自我文化中心主义。这种障碍原因在于,在与人沟通时,习惯性的从自我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体系作标准来看待他人的行为。这种障碍通常会造成漠不关心距离,例如对沟通对方的要求(如特殊的节假日不工作)不加理睬;回避距离,例如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礼仪而回避与沟通对方的交流;蔑视距离,例如因不了解对方的宗教生活而对他的行为就行无理干预与批评。
2.文化霸权主义。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沟通双方的地位往往不平等。处
于优势一方,往往容易把自己的一套文化准则强加在弱者一方的身上,并强行地要求对方遵循。处于劣势一方往往会有文化自卑感,在沟通时消极的应对。与之相反的是,劣势方会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在沟通中会阻挠沟通的进程或者破坏双方建立的关系。
3.语言冒犯。跨文化沟通中,语言是首要的工具。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深厚文化背景。同一句话语,在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声调下的意思可以相差甚远(这点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还包括同音异义、同义异音词等等。在专业的翻译师眼中,准确的翻译对方的言语也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事,更不用说在沟通中我们往往不是专业的翻译师。
4.非语言的冒犯。非语言在沟通中的地位丝毫不逊于语言。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十分的丰
富,例如有肢体语言(例如眼神、手势、站姿)、服饰(例如有些服饰是只允许特定身份或者特定时间、场合穿着)。举一个例子,例如在中国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然而在某些国家的严重这是典型的侮辱的手势。
5.核心文化的冲突,在跨文化的冲突中,核心文化的冲突最不容易被发现,但往往是破坏力最强。典型的核心文化是宗教信仰,在信仰者的眼中,宗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侵犯沟通双方的信仰无疑是为沟通埋下一颗重磅炸弹,而且这种冲突时最不容易被化解的。 那如何通过对文化维度的加深了解,在跨文化沟通察觉到文化的冲突的意象,及时的消除文化的障碍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1.培养跨文化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导入要进行跨文化沟通对象的文化要素,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在有了这个意识的基础上,要主动地学习对方的语言、句式、文化,联系听说能力,以便更好地与对方进行沟通。有了语言的基础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比较沟通对象的文化与自己母文化的差异,提高对异文化差异的察觉。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通常可以与熟悉目标文化的人员进行拍档),加强语言实践,强化文化差异性的适应能力。
3.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其中包含了两个认知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正确地意识承认有文化差异的存在。第二个层次是正确地对待文化的差异,积极的学习、适应、包容它。这一个过程要注意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既不能有霸权文化意识,也不可以有自卑意识。文化与国家或者地区的强弱并没有必要的联系。
4.熟悉掌握沟通的技巧。在语言沟通中,要注意口语交流和书面沟通的不同层面的不同作用。在与对方进行语言沟通的时候,要给足够停顿的时间给对方和自己进行语言交换。此外还有注意在沟通时,不能先假设对方已经理解,反而应该先假设对方不能理解你的意思,通过不断的检查来估计对方对你的话语的理解能力。
5.培养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在进行跨文化共同的时候应该要留意对方的身体语言。我们可以借助观察对方的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来了解他的意图;另外我们也要熟悉地使用身体语言,一方面可以运用身体语言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思弥补语言沟通的障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有歧义的身体语言的出现造成不必
要的误会,例如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文化沟通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一体化”、“地球村”等概念也在逐渐的实现。在未来我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因此成功的跨文化沟通有着非凡的意义。通过学习跨文化沟通的技巧我们可以培养自身对不同文化保持积极的态度,提高我们的包容能力,改善以自我主义文化意识和霸权文化意识;另外还可以提高我们在进行跨文化接触的时候的适应能力,避免有情绪化障碍的出现,阻碍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提高我们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通过顺利的跨文化沟通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当今社会上,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综合能力的表现。
跨文化沟通的培养途径具有多样性,并不只是上述几种,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会被注入不同的新元素。有效的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关键在于:1. 对异文化的尊重、包容。2. 不断地学习异文化,加深对其了解。3. 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改进、积累。加深对异文化的沉淀积累。篇三:跨文化沟通任务分析角度与方法
跨文化沟通任务分析角度与方法
[提要] 本文总结河南财专外经系的跨文化沟通任务,提出跨文化沟通任务的类型与特征、环境、难度与可完成性、紧急性和重要性、惯例性与非惯例性、文化适应性等几个分析角度,并提出文字描述法、流程图法、表格法和蓝图分析法四种跨文化沟通任务分析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任务分析;方法
本文为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skl-2013-839)
一、河南财专外经系跨文化沟通任务
河南财专外经系有以下跨文化沟通任务:获取外籍教师行程信息;迎接人员在机场到达大厅与外籍教师见面;饭店招待外教过程中的会话;外教在宾馆入住时的会话;外教工作与生活安排的传达;帮助外籍教师核实班机信息并送至登机;接发翻译电子邮件;接外教电话;与外教面对面的谈话;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讲外方专业课;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讲英语语言课;中国老师给中国学生讲外方专业课;维多利亚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的传达;维多利亚大学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学生对外籍教师意见的反馈;外方专业课、英语语言课的考核;维多利亚大学代表团访问河南财专;河南财专领导访问维多利亚大学;河南财专教师赴维多利亚大学进修;河南财专教师申报维多利亚大学或澳大利亚政府科研课题;河南财专教师赴维多利亚大学进行学术研究;河南财专领导与维多利亚大学领导谈判及其翻译;合作办学协议的起草、翻译与签订等。对这些任务进行恰当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制定跨文化沟通的方案。
二、任务分析角度与任务分析方法
任务分析角度是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角度,任务分析角度对任务目标的制定、执行方案的制定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对任务各个角度的分析准确与否,影响着目标的执行和方案的制定效果。对任务各个角度的分析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法、流程图法、图表法等方法。
三、跨文化沟通任务的定义及其特征
跨文化沟通任务是领导布置给下属的与跟工作人员文化背景不一样的对象进行沟通的任务。它有两个特征:语言多样化和文化多样化。跨文化沟通任务的执行人与沟通对象的母语通常是不一样的。例如,河南财专外经系教师的母语是汉语,英语对他们来讲是外语,外教的母语是英语。跨文化沟通任务的执行人与沟通对象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