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我将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资产阶级维新理论不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继续为中国寻找光明与前途,而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和发展了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更加重要的是,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缓和,三民主义成为大陆与台湾沟通的重要桥梁。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并综合该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这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及实践,认识三民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②了解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和方法:

①组织学生观看“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上的讲话”的视频,再现历史情境,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②结合教师补充的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理论的方法。

③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同时深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确定依据: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映。只有深刻地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才会明白孙中山思想的内涵和孙中山关心民众,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与评价

确定依据:学习思想史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前后的思想。对于这一难点,应当补充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解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学情学法

(一)学情

1.学习基础: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缺乏对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运用自主学习处理以下五个问题: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炼有效的信息,且必修一、二分别讲述了三民主义的背景的相关内容,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基础。

(2)三民主义的内容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教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叙述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再加之学生对三民主义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

(3)三民主义的实践、

设计意图:这目内容在新课导入时已经涉及,故进行略讲,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再次归纳和概括孙中山争取和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史实,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4)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认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最后结局: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才从具有与时俱进精神方面谈孙中山先生的斗争精神,使学生认知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必然。

(5)新三民主义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初中和高中已经学习了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现在再次对这一内容进行回忆,帮助学生认识到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极大地推动着国民革命的不断高涨。

运用合作探究主要处理以下三个问题: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设计意图:关于三民主义的评价,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教师须补充大量的史料指导学生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去评价,学生分小组讨论,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走向集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向,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培养分析史料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问题,使学生了解新三民主义弥补了旧三民主义的不足,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是对旧三民主义的重大发展。

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开放性、发散性题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今天,以史鉴今。

三、教法分析

所以我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采取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胡锦涛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孙中山先生一生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史实。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将指出: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从事了长期大量的实践活动,还在于他提出了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理论“三民主义。由此导入新课

(二)进入自主、探究学习:(将采用合作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一: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思考自主学习问题一:阅读教材P78正文、历史纵横并结合必修1、2的相关内容,谈一谈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然后再让学生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自主学习二:三民主义的内容。多媒体展示视频材料《孙中山》。然后提出自主学习问题二:根据孙中山先生本人对三民主义的阐释,结合教材,说说看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具体分别指什么,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请学生回答这一问题。

三民主义的内涵

内容 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

合作探究一:三民主义的评价。展示《在东京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提出合作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主义”的进步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民权主义”的进步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生主义”的进步性是什么?能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什么?

(4)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是什么关系呢?

三民主义的评价:

自主学习三:三民主义的实践。阅读教材第二个子目,提出自主学习问题: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提出自主学习问题:孙中山在争取和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已失败而告终,孙中山没有放弃,他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东方,继续为中国寻找新途径、新力量。阅读教材,看看这里的新途径、新力量分别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新旧三民主义不同及原因。多媒体展示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表格,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填写表格。在学生正确填写表格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哪些内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明确反帝

民族平等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力 突出权利的广泛性 民生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节制资本

自主学习五:新三民主义的意义。提出自主学习问题:时代赋予了新三民主义新的内容,那么新三民主义在国民革命时期有何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三: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展示图片和材料,提出问题:

(1)从孙中山先生一生中的两次重大转变中,可以看出革命伟人具备了怎样值得我们学习的高贵的品质?

(2)三民主义的精髓对现代社会是否还适用?

(三)课程小结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造性的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合乎了中华民族的需要。在争取和捍卫三民主义的斗争中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实践三民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他以伟人独有的超前意识,毅然选择了与俄国合作的道路,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体现了一位伟人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孙中山先生用毕生的革命实践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今天,三民主义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成为两岸合作的基础。

五、板书设计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①经济②政治③主观因素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二、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意义;局限性

三、三民主义的实践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新发展

3.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五、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我将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资产阶级维新理论不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继续为中国寻找光明与前途,而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和发展了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更加重要的是,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缓和,三民主义成为大陆与台湾沟通的重要桥梁。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并综合该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这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及实践,认识三民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②了解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和方法:

①组织学生观看“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上的讲话”的视频,再现历史情境,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②结合教师补充的史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理论的方法。

③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同时深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确定依据: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映。只有深刻地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才会明白孙中山思想的内涵和孙中山关心民众,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与评价

确定依据:学习思想史对学习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前后的思想。对于这一难点,应当补充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解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学情学法

(一)学情

1.学习基础: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缺乏对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运用自主学习处理以下五个问题: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炼有效的信息,且必修一、二分别讲述了三民主义的背景的相关内容,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基础。

(2)三民主义的内容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教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叙述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再加之学生对三民主义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

(3)三民主义的实践、

设计意图:这目内容在新课导入时已经涉及,故进行略讲,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再次归纳和概括孙中山争取和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史实,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4)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认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最后结局: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才从具有与时俱进精神方面谈孙中山先生的斗争精神,使学生认知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必然。

(5)新三民主义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初中和高中已经学习了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现在再次对这一内容进行回忆,帮助学生认识到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极大地推动着国民革命的不断高涨。

运用合作探究主要处理以下三个问题: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设计意图:关于三民主义的评价,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教师须补充大量的史料指导学生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去评价,学生分小组讨论,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走向集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向,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培养分析史料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问题,使学生了解新三民主义弥补了旧三民主义的不足,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是对旧三民主义的重大发展。

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开放性、发散性题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今天,以史鉴今。

三、教法分析

所以我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采取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胡锦涛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孙中山先生一生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史实。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将指出: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从事了长期大量的实践活动,还在于他提出了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理论“三民主义。由此导入新课

(二)进入自主、探究学习:(将采用合作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一: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思考自主学习问题一:阅读教材P78正文、历史纵横并结合必修1、2的相关内容,谈一谈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然后再让学生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自主学习二:三民主义的内容。多媒体展示视频材料《孙中山》。然后提出自主学习问题二:根据孙中山先生本人对三民主义的阐释,结合教材,说说看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具体分别指什么,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请学生回答这一问题。

三民主义的内涵

内容 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

合作探究一:三民主义的评价。展示《在东京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提出合作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主义”的进步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民权主义”的进步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生主义”的进步性是什么?能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什么?

(4)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是什么关系呢?

三民主义的评价:

自主学习三:三民主义的实践。阅读教材第二个子目,提出自主学习问题: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提出自主学习问题:孙中山在争取和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已失败而告终,孙中山没有放弃,他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东方,继续为中国寻找新途径、新力量。阅读教材,看看这里的新途径、新力量分别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新旧三民主义不同及原因。多媒体展示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表格,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填写表格。在学生正确填写表格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哪些内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明确反帝

民族平等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力 突出权利的广泛性 民生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节制资本

自主学习五:新三民主义的意义。提出自主学习问题:时代赋予了新三民主义新的内容,那么新三民主义在国民革命时期有何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三: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展示图片和材料,提出问题:

(1)从孙中山先生一生中的两次重大转变中,可以看出革命伟人具备了怎样值得我们学习的高贵的品质?

(2)三民主义的精髓对现代社会是否还适用?

(三)课程小结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造性的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合乎了中华民族的需要。在争取和捍卫三民主义的斗争中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实践三民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他以伟人独有的超前意识,毅然选择了与俄国合作的道路,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体现了一位伟人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孙中山先生用毕生的革命实践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今天,三民主义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成为两岸合作的基础。

五、板书设计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①经济②政治③主观因素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二、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意义;局限性

三、三民主义的实践

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新发展

3.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五、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
  • 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著名法学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形成的基本问题答问录 2011-03-21 21:40:28作者:佚名来源:北京日报浏览次数:354 网友评论 0 条 特邀嘉宾 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不应把中国特色社 ...查看


  • 高中,世界史
  • 重要知识点:世界近现代的重要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①内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 ②外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加剧了国内危机(直接原因). 2.内容 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 ...查看


  • 201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阶段特征
  • 新人教版201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 (阶段特征)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远古-公元220年)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 ...查看


  •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第十一讲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 核心:帝国主义理论 •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 帝国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 • 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1902年出版的<帝国主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内容标准要求从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从古代 ...查看


  •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 走向整体的世界 导入:在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一个人的去世.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爱迪生. 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电 ...查看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讲义02
  •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标及考点]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没体现) 一.开辟新航路 (一)背景: 1.必要性(原 ...查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 二.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历史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查看


  • 两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
  • 必修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课标要求: 1.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2. 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 3. 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抓主干知识: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 ...查看


  •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