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财政收入总论
一、填空题
1、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社会物质财富是财政收入的实质内容,在商品货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以前,财政收入主要以 和 的形态存在。在现代社会,财政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 收入。
2、按照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财政收入可划分为 、 、 和 ;债务收入不再列入预算收入,而是主要表现为用来 。
3、财政收入按管理要求不同可分为 和 二种。
4、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的 , 相对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 的集中程度,一般用各级政府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5、政府取得财政收入主要凭借 ,包括 、 、 等。其中 是取得财政收入 的形式。
6、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 和 。
7、国有资产收益按来源不同可分为 和 、 和 形式.国家集中的国有资产收益是 的重要来源,应纳入 。
8、在一般的农业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由农业部门等 提供,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财政收入主要由工业部门等 提供,在工业化走向现代化以后,财政收入主要由商业服务业等 提供。
二、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 )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E、国有资产收益
2、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 (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E、其他收入
3、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 (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E、采掘业
4、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 )
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V+M部分 E、C+V+M部分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发展趋势是( )
A、持续增长 B、持续下降 C、首先持续增长,然后持续下降
D、首先持续下降,然后持续增长 E、无规律可循
6、提高折旧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 )
A、减少财政收入 B、增加财政收入 C、财政收入不变 D、无法确定
7、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专项收入 E、公共收费
8、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比发展中国家( )
A、高 B、低 C、相等 D、无法判断
9、作为财政收入核心依据的是 ( )
A.政治管理权 B.公共资产所有权 C.固有资产所有权 D.公共信用权
10、各级政府按照市场等价交换原则获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有( )
A、税收收入 B、公共收费 C、公债收入 D、国有资产收益 E、其他收入
11、财政收入中,来源于M的收入,是通过( )来实现的。
A、发行公债 B、征税 C、上交利润 D、罚没收入 E、公共收费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
C、价格变动 D、政府的职能及范围 E、技术进步
2、无偿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 (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分配
C、罚没收入 D、各种借款收入 E、公共收费收入
3、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具体包括 ( )
A、流通部门 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 C、工业部门 D、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 E、为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按照部门结构划分,上交财政收入的部门有 ( )
A、农业 B、工业 C、建筑业 D、交通运输业 E、商业及服务业
5、下列关于财政收入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B、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C、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D、无偿收入和有偿收入 E、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6、财政收入中直接来自农业的收入比例较小,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负担重 B、农业结构单一化 C、农业的投资收益率低
D、长期稳定的负担政策 E、农产品价格偏低
7、财政收入的数量和规模失当,其不良影响表现为( )
A、收入规模过大,影响市场机制的良性循环 B、收入规模过小,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
C、收入规模过小,影响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 D、收入规模过大,容易产生腐败 E、收入规模过小,影响政府的效率
8、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经济体制 B、分配制度及政策 C、价格变动 D、生产技术水平 E、经济发展水平
9、来自必要劳动产品价值V的财政收入有 ( )
A.个人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C.居民购买的国库券 D.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 E.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部分收入
10、下列不属于国有资产收益的是( )
A、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B、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股权的收益
C、国有企业使用权转让收入 D、所得税 E、企业发行债券
四、判断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 )
2、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为一定的条件下,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关键是国家的需要。( )
3、由于财政财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的价值,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剩余产品价值率的提高,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一定会提高。( )
4、从国际比较看,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0%以上,居于主要地位。( )
5、社会主义国家行使财政权力,既凭借政治权力,也凭借财产权力,两者并重。( )
6、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唯一形式。( )
五、简释题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收入结构
六、简答题
1、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2、如何分析技术进步与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
七、论述题
1、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试从财政收入结构的角度探讨提高中国财政收入水平的途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税收;社会物质财富;劳役; 实物;货币2、税收收入;公共收费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其他收入;弥补预算赤字。3、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4、财政总收入;社会产品价值总量;预算内财政总收入。5、公共权力;政治管理权;公共资产所有或占有权;公共信用权;政治管理权;的最主要和最基本。工业部门。6、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7、国有企业和国有股权的资产收益;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其他国有资产收益形式;国家财政资金;政府预算。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D 6A 7C 8A 9A 10B 11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DE 4ABCDE 5BCDE 6CDE 7ABC 8ABCDE 9ADE 10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五、简释题(略)
六、简答题
1、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 生产力发展水平。(二) 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三) 政府的职能范围。(四) 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五) 价格因素。(六)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
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如在发生内外战争时,国家必须动员各种财力以稳固政权或维护国家利益,因而财政收入规模会急剧扩大。
2、如何分析技术进步与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
(一)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总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
七、论述题
1、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的绝对额都是逐年递增的,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但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跌宕起伏。财政收入的相对额,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或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
(一) 放权让利阶段的财政收入(1979年—1993年)
在纵向上,从1978年开始,政府多次对企业进行了放权让利改革,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方面,向企业倾斜。但由于国有企业运行状况不佳,微观效益不理想,而不得不加大放权让利的力度,以激励企业行为。这使得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可避免地呈直线下降趋势。
在横向上,通过改革经济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体制,扩大了部门财务自主权,把一些本应纳入国家预算内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交给各个部门,实行自收自支,形成了大量的预算外管理资金,调动了各部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预算外资金挤占了预算内收入,肢解了财政预算,分散了国家财力,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
放权让利造成了财政预算内收入的下降。因此,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预算内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逐年递增,但其增长速度显然不及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改革初期,财政收入对国民收入的弹性值平均为0.067。也就是说,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增长未能赶上经济增长的步伐,结果造成了财政预算内收入相对规模的持续下降。致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中央宏观调控不力。
对1979—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因素的测算表明,技术进步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15%左右。1979—1987年间,中国财政收入绝对额增加1115亿元,其中来自技术进步等集约性因素所得为350亿元,约占31.4%,来自其他因素变化(资金和劳动投入)所得为370亿元,占34.1%,来自价格上涨所得占33.2%。也就是说,尽管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低,但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据粗略测算,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是其他因素的2.8倍。
(二) 转制阶段的财政收入(1994年至今)
1994年,中国进行了根本性的税收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公共收入体系,有效地阻止了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滑的势头。财政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值也有所回升,1995年为0.6。1996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
这一时期,中国统计指标体系也逐渐由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过渡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财政收入的口径与国外有一定差异,现行的财政收入仅指预算内收入,不包括预算外收入和所谓的体制外收入,预算外资金主要由收费和基金构成,体制外收入主要包括非规范收费和摊派,而这些收入均属于政府收入或公共收入。如按调整口径粗略地测算,1995年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致可调整为17.8%。
1995年起,国家逐步实行“费改税”试点工作和清理整顿各种基金和收费项目。
1996年又进一步强化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将一批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和基金转化税收征收,纳入预算内管理。
1997年政府将13项基金和附加纳入预算内管理,减缓了预算外资金绝对规模的增长。 199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完善,经济秩序逐渐好转,同时加强税收征管,规范了政府行为,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整个“九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000多亿元。1997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改革前十年财政收入之和。
(三)点评
财政收入既是一定量的资金,也是财政分配的一个过程;既可以作为一项政策来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制度存在。抛开财政收入的其他属性,单独来谈财政收入是没有意义的。 由于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降低,经济效益越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比例就越大,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就越多。因此,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有较为直接和明显的影响作用。但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技术进步占了较高比重,其中在美国和日本等国高达80%左右。因此,今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的经济效益是增加中国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尽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了回升的局面,但中国目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是较低的,这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规范政府分配行为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尽快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统一和规范财政收入体系,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的有关法律法规,逐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所有的公共收入纳入预算内统一管理,从而规范政府行为,解决公共收入体系的离散性问题。 从中国财政收入的历史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转换、分配政策和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
2、试从财政收入结构的角度探讨提高中国财政收入水平的途径。
(一)财政收入形式
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可分为税收和非税收两大类,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非税收入指企业收入、费用收入、公债收入等。
财政收入方式是和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密不可分的。一般说来,国有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收入中的国有财产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较多。联邦制国家的政府收入中,税收收入占绝大多数,扣除债务收入后,一般税收收入占到政府收入总额的90%以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方式的结构变化,是和经济体制的变化相一致的。在进行了两次利改税和1994年的新税制改革后,税收已在中国财政收入中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今后在严格国债风险规律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国债这一收入形式的比重。
(二)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收入来源分类方式主要是为了体现财政收入从何处取得,反映各种收入来源的经济性质,同时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反映各种收入来源的变化趋势。按这一分类,中国各时期各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如下:
1.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财政收入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是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大体吻合的。建国初期,个体和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来自于两者的财政收入占40%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比重急剧增加。“一五”时期来自国有经济的财政收入达69.4%,来自集体经济的达9.8%,个体和私营经济则退居次要地位,之后的经济体制使国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最高曾达90%以上,80年代初仍达82%。1979年以后,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有了较快的发展,提供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目前国有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50%左右。
2. 财政收入部门构成分析
建国50年来,工业和农业两大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始终占国民收入总额的80%左右,两大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占居较高的比重。但我们应当看到,除工农业以外的其他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近年增长速度很快,目前已占整个财政收入的50%以上。因此,在注重从工农业部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根据有关部门的生产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从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及其他部门筹集财政资金,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财政收入级次结构分析
按财政收入征收的政府级别的不同,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鉴于中国的政权体制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地方又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级市)、县和乡镇四级政府,一般是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财政,因此中国的财政收入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财政中又包括了上述四级。从财政收入的征收级次上看,许多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征集较多份额,然后再拨付给地方政府使用.中国1994年的分税体制也是在朝这方面努力,通过分税制改革,按事权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范围,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形成保证中央收入正常增长的良性机制,从而逐步提高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在空间上可以按照行政区划(各省、市、州等)分类,也可按照区域划分。在中国可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财政收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财政收入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较高比重,并逐年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提供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较低份额。三个区域财政收入呈较大差距是与不同区域客观条件的差别和向东部倾斜的政策环境分不开的。但随着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植中、西部地区的政策的推行,中、西部财政收入比重会有所提高,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不平衡有所改善。
第八章 财政收入总论
一、填空题
1、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社会物质财富是财政收入的实质内容,在商品货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以前,财政收入主要以 和 的形态存在。在现代社会,财政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 收入。
2、按照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财政收入可划分为 、 、 和 ;债务收入不再列入预算收入,而是主要表现为用来 。
3、财政收入按管理要求不同可分为 和 二种。
4、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的 , 相对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 的集中程度,一般用各级政府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
5、政府取得财政收入主要凭借 ,包括 、 、 等。其中 是取得财政收入 的形式。
6、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 和 。
7、国有资产收益按来源不同可分为 和 、 和 形式.国家集中的国有资产收益是 的重要来源,应纳入 。
8、在一般的农业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由农业部门等 提供,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财政收入主要由工业部门等 提供,在工业化走向现代化以后,财政收入主要由商业服务业等 提供。
二、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 )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E、国有资产收益
2、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 (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E、其他收入
3、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 (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E、采掘业
4、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构成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 )
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V+M部分 E、C+V+M部分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发展趋势是( )
A、持续增长 B、持续下降 C、首先持续增长,然后持续下降
D、首先持续下降,然后持续增长 E、无规律可循
6、提高折旧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 )
A、减少财政收入 B、增加财政收入 C、财政收入不变 D、无法确定
7、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专项收入 E、公共收费
8、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比发展中国家( )
A、高 B、低 C、相等 D、无法判断
9、作为财政收入核心依据的是 ( )
A.政治管理权 B.公共资产所有权 C.固有资产所有权 D.公共信用权
10、各级政府按照市场等价交换原则获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有( )
A、税收收入 B、公共收费 C、公债收入 D、国有资产收益 E、其他收入
11、财政收入中,来源于M的收入,是通过( )来实现的。
A、发行公债 B、征税 C、上交利润 D、罚没收入 E、公共收费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
C、价格变动 D、政府的职能及范围 E、技术进步
2、无偿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 (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分配
C、罚没收入 D、各种借款收入 E、公共收费收入
3、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具体包括 ( )
A、流通部门 B、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 C、工业部门 D、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 E、为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按照部门结构划分,上交财政收入的部门有 ( )
A、农业 B、工业 C、建筑业 D、交通运输业 E、商业及服务业
5、下列关于财政收入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实物收入和货币收入 B、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C、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D、无偿收入和有偿收入 E、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6、财政收入中直接来自农业的收入比例较小,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负担重 B、农业结构单一化 C、农业的投资收益率低
D、长期稳定的负担政策 E、农产品价格偏低
7、财政收入的数量和规模失当,其不良影响表现为( )
A、收入规模过大,影响市场机制的良性循环 B、收入规模过小,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
C、收入规模过小,影响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 D、收入规模过大,容易产生腐败 E、收入规模过小,影响政府的效率
8、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经济体制 B、分配制度及政策 C、价格变动 D、生产技术水平 E、经济发展水平
9、来自必要劳动产品价值V的财政收入有 ( )
A.个人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C.居民购买的国库券 D.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 E.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部分收入
10、下列不属于国有资产收益的是( )
A、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B、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股权的收益
C、国有企业使用权转让收入 D、所得税 E、企业发行债券
四、判断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 )
2、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为一定的条件下,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关键是国家的需要。( )
3、由于财政财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的价值,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剩余产品价值率的提高,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一定会提高。( )
4、从国际比较看,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0%以上,居于主要地位。( )
5、社会主义国家行使财政权力,既凭借政治权力,也凭借财产权力,两者并重。( )
6、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唯一形式。( )
五、简释题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收入结构
六、简答题
1、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2、如何分析技术进步与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
七、论述题
1、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试从财政收入结构的角度探讨提高中国财政收入水平的途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税收;社会物质财富;劳役; 实物;货币2、税收收入;公共收费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其他收入;弥补预算赤字。3、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4、财政总收入;社会产品价值总量;预算内财政总收入。5、公共权力;政治管理权;公共资产所有或占有权;公共信用权;政治管理权;的最主要和最基本。工业部门。6、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7、国有企业和国有股权的资产收益;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其他国有资产收益形式;国家财政资金;政府预算。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D 6A 7C 8A 9A 10B 11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DE 4ABCDE 5BCDE 6CDE 7ABC 8ABCDE 9ADE 10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五、简释题(略)
六、简答题
1、试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 生产力发展水平。(二) 经济管理体制和收入分配政策。(三) 政府的职能范围。(四) 经济周期循环与宏观经济调控。(五) 价格因素。(六)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
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如在发生内外战争时,国家必须动员各种财力以稳固政权或维护国家利益,因而财政收入规模会急剧扩大。
2、如何分析技术进步与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
(一)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总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
七、论述题
1、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的绝对额都是逐年递增的,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但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跌宕起伏。财政收入的相对额,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或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
(一) 放权让利阶段的财政收入(1979年—1993年)
在纵向上,从1978年开始,政府多次对企业进行了放权让利改革,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方面,向企业倾斜。但由于国有企业运行状况不佳,微观效益不理想,而不得不加大放权让利的力度,以激励企业行为。这使得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可避免地呈直线下降趋势。
在横向上,通过改革经济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体制,扩大了部门财务自主权,把一些本应纳入国家预算内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交给各个部门,实行自收自支,形成了大量的预算外管理资金,调动了各部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预算外资金挤占了预算内收入,肢解了财政预算,分散了国家财力,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
放权让利造成了财政预算内收入的下降。因此,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预算内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逐年递增,但其增长速度显然不及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改革初期,财政收入对国民收入的弹性值平均为0.067。也就是说,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增长未能赶上经济增长的步伐,结果造成了财政预算内收入相对规模的持续下降。致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中央宏观调控不力。
对1979—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因素的测算表明,技术进步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15%左右。1979—1987年间,中国财政收入绝对额增加1115亿元,其中来自技术进步等集约性因素所得为350亿元,约占31.4%,来自其他因素变化(资金和劳动投入)所得为370亿元,占34.1%,来自价格上涨所得占33.2%。也就是说,尽管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低,但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据粗略测算,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是其他因素的2.8倍。
(二) 转制阶段的财政收入(1994年至今)
1994年,中国进行了根本性的税收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公共收入体系,有效地阻止了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滑的势头。财政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值也有所回升,1995年为0.6。1996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态势。
这一时期,中国统计指标体系也逐渐由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过渡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财政收入的口径与国外有一定差异,现行的财政收入仅指预算内收入,不包括预算外收入和所谓的体制外收入,预算外资金主要由收费和基金构成,体制外收入主要包括非规范收费和摊派,而这些收入均属于政府收入或公共收入。如按调整口径粗略地测算,1995年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致可调整为17.8%。
1995年起,国家逐步实行“费改税”试点工作和清理整顿各种基金和收费项目。
1996年又进一步强化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将一批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和基金转化税收征收,纳入预算内管理。
1997年政府将13项基金和附加纳入预算内管理,减缓了预算外资金绝对规模的增长。 199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完善,经济秩序逐渐好转,同时加强税收征管,规范了政府行为,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整个“九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000多亿元。1997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改革前十年财政收入之和。
(三)点评
财政收入既是一定量的资金,也是财政分配的一个过程;既可以作为一项政策来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制度存在。抛开财政收入的其他属性,单独来谈财政收入是没有意义的。 由于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降低,经济效益越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比例就越大,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就越多。因此,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有较为直接和明显的影响作用。但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技术进步占了较高比重,其中在美国和日本等国高达80%左右。因此,今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的经济效益是增加中国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尽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了回升的局面,但中国目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是较低的,这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规范政府分配行为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尽快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统一和规范财政收入体系,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的有关法律法规,逐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所有的公共收入纳入预算内统一管理,从而规范政府行为,解决公共收入体系的离散性问题。 从中国财政收入的历史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转换、分配政策和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
2、试从财政收入结构的角度探讨提高中国财政收入水平的途径。
(一)财政收入形式
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可分为税收和非税收两大类,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非税收入指企业收入、费用收入、公债收入等。
财政收入方式是和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密不可分的。一般说来,国有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收入中的国有财产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较多。联邦制国家的政府收入中,税收收入占绝大多数,扣除债务收入后,一般税收收入占到政府收入总额的90%以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方式的结构变化,是和经济体制的变化相一致的。在进行了两次利改税和1994年的新税制改革后,税收已在中国财政收入中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今后在严格国债风险规律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国债这一收入形式的比重。
(二)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收入来源分类方式主要是为了体现财政收入从何处取得,反映各种收入来源的经济性质,同时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反映各种收入来源的变化趋势。按这一分类,中国各时期各类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如下:
1.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财政收入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是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大体吻合的。建国初期,个体和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来自于两者的财政收入占40%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比重急剧增加。“一五”时期来自国有经济的财政收入达69.4%,来自集体经济的达9.8%,个体和私营经济则退居次要地位,之后的经济体制使国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最高曾达90%以上,80年代初仍达82%。1979年以后,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有了较快的发展,提供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目前国有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50%左右。
2. 财政收入部门构成分析
建国50年来,工业和农业两大生产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始终占国民收入总额的80%左右,两大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占居较高的比重。但我们应当看到,除工农业以外的其他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近年增长速度很快,目前已占整个财政收入的50%以上。因此,在注重从工农业部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根据有关部门的生产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从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及其他部门筹集财政资金,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财政收入级次结构分析
按财政收入征收的政府级别的不同,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鉴于中国的政权体制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地方又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级市)、县和乡镇四级政府,一般是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财政,因此中国的财政收入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财政中又包括了上述四级。从财政收入的征收级次上看,许多国家都是由中央政府征集较多份额,然后再拨付给地方政府使用.中国1994年的分税体制也是在朝这方面努力,通过分税制改革,按事权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范围,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形成保证中央收入正常增长的良性机制,从而逐步提高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在空间上可以按照行政区划(各省、市、州等)分类,也可按照区域划分。在中国可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财政收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财政收入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较高比重,并逐年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提供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较低份额。三个区域财政收入呈较大差距是与不同区域客观条件的差别和向东部倾斜的政策环境分不开的。但随着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植中、西部地区的政策的推行,中、西部财政收入比重会有所提高,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不平衡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