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摘要: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 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色彩

  

  “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则犹石构之雕饰部分。而屋顶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建筑虽名为多色,但建筑施色却重在有节制的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营造法式》对于中国建筑彩画制度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独树一帜,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早期中国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中国建筑的萌芽虽然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但是直到商周时期中国的建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并且初步形成了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等一些重要的中国建筑艺术特征。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据,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大体可归为以齐、晋为主的中原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后建筑风格才趋于统一,建筑室内墙壁出现了以人物、动物、车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为内容的壁画,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的建筑色彩才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尽管两汉时期中国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日臻完善,中国建筑体系也已大致形成,但汉武帝时,因“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政治思想的提出,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儒学虽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学却由先秦时充满理性、意气风发的思想逐渐蜕变成为一种死气沉沉、埋没人性的哲学,中国人的思维遭到严重的限制,秦朝出现的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艺术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经济强大,数量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使文学艺术得到了解放。正处大发展技艺阶段的中国建筑,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建筑装饰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收了“希腊佛教式”工艺表现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得到了丰富,但建筑色彩的施用仍然不多见,直到隋朝的结束。

  

  

  2 唐代建筑色彩艺术:等级的象征

  

  回溯早期中国建筑色彩艺术,虽然在秦时已经出现,但可见的作品也只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中国建筑色彩以体现自然功能、材料本色为主,没有人工堆砌的建筑施色,建筑装饰淳朴而耐人寻味。真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作装饰直到唐代才出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道劲。由于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所管,因此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采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根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闻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 宋代建筑色彩艺术:主流文化的印证

  

  唐宋建筑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但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规模小,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受唐代建筑的影响,宋代建筑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油漆在这一期开始大量使用,建筑构件也开始趋向标准化,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受儒家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宋代建筑用色

喜用稳重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自唐玄奘在佛庙中引入西藏风格开始,至宋代,印度佛教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文化各个角落,宋代建筑寺塔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苏州的虎丘塔、泉州的仁寿塔便是宋代典经之作,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因而当时建筑给人以柔和而灿烂的印象。宋代建筑的色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并且对后来中国建筑装饰文化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4 元代建筑色彩艺术:宗教文化渗透下,风格秀丽而绚烂

  

  元室以蒙古民族入主中土,建立蒙古政权,并迭西征,以展疆土,形成了地跨亚欧的大国。元朝由于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元代传统建筑艺术在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下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由于蒙古族崛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因此受以北方工匠为主的外来工匠影响,元代建筑结构大胆而粗犷,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最为突出的是宗教建筑,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创作手法。陆续兴建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开始和中国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独立的风格,装饰、色彩也逐步融合起来。与汉族传统风格不同,高浮雕是元代雕刻中的优秀作品。人物姿态、神情十分雄劲,图案生动的气氛热烈,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给予明清建筑艺术不少影响,尤其是对官式建筑影响较大。元大都是元代建筑的点睛之作,《中国建筑史》记载:“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应知其顶坚固可以久存不坏。”可见元代建筑色彩艺术不仅在视觉上有了较大的突破,色彩更为丰富,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较好地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元代宫室建筑在承袭唐宋建筑风格的传统下,建筑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更为精湛,风格秀丽且绚烂。

 5 明代建筑色彩艺术:鼎盛时期的开始,浓重悦目、细致华丽

  

  明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明代手工业的生产,手工业技术突飞猛进。明初立国南京,建筑主要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以南方工匠为主。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

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虽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风,但其根系,实与江南建筑相近。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显得十分雅致。

  明、清时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较完整定性的装饰手法,这就使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结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装饰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教义规定:经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红色,白墙面上用黑色窗框,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上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上重点点缀镏金装饰,或用镏金屋顶。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这类建筑窗户棂条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砖、石膏花饰、彩画和窗户棂条的组合,多种装饰往往综合使用,形成华丽细致的艺术气氛。

  

  6 清代建筑色彩艺术:建筑色彩的颠峰时期,油漆彩画盛行,施色走向复杂化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封建君主制进一步加强,皇权更为巩固。手工业生产水平比明朝有较大提高,规模更加扩大。在此背景下的清代建筑色彩的施用越来越复杂,其色彩功能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的功能演化成装饰。清代后期,等级制度使建筑颜色两极分化,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清代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贱。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简单,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画,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清代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如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

现绿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清代琉璃瓦的使用极为普遍,黄色最尊,用于皇宫及孔庙;绿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观;蓝色象天,用于天坛;其它红、紫、黑等杂色用于离官别馆。

  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出色。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建筑的装饰图案或彩画生气才开始低落,唐宋装饰的风采已经踪影皆无,由于过分追求细腻而导致了琐碎和缺乏生气的局面。

  

  7 近现代建筑色彩艺术: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复古风行

  

  辛亥革命时期,受西方的影响,建筑系统变了,色彩关系也变了。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租界,在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建筑重新突出材料的本质色彩,建筑颜色衬托了建筑载体的功能。

  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在欧美国家取消建筑装饰的影响下,开始步入了重现代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不重装饰的阶段:装饰性的花纹图案已不多见,建筑装饰除功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外只能在符合功能、技术的门、窗及实墙之中寻找理想的格局

  建国后,“文化大革命”卷袭全国,与中国其他领域所受到的破坏一样,建筑创作也受到了极大摧残,灾难性的政治运动使得中国建筑被极不恰当地要求必须体现某种被歪曲或吹胀了的“政治”概念,于是全国各地所谓的“万岁馆”如雨后春笋、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标志性城市建筑中也出现了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的建筑作品,无原则的模仿北京国庆十大建筑的“创作方法”盛极一时,在混乱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建筑色彩一改往日丰富绚烂的特点,成为了单一而枯燥的东西。在这样的文化浩劫中,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色彩所赋予中国建筑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学意义荡然无存!

  

  8 结语

  

  虽然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经历了从开端、发展到鼎盛,既而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艰辛历程,但是纵观中国古建筑色彩和彩画艺术的发展里程,仍然可见中国建筑色彩艺术极好地诠释了华夏子孙的审美观:一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中国建筑色彩首先表现在建筑登记和内容上,处于至高地位的宫廷建筑色彩最为强烈,坛庙、陵墓、庙宇的色彩较次之,普通居民建筑的色彩则非常单一;二是多样寓于统一。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不论其复杂华丽程度,都会基于一个统一的色调之中,那就是宫廷建筑以红、黄的暖色调为主,天坛以蓝、白色调为主,园林则以灰、绿、棕色作主色调;三是对

比寓于和谐。由于建筑装饰色彩基调的高度统一,中国古建筑不论色彩多么的大胆、明快、强烈,尽管许多的互补色、对比色会在同一座建筑中同时出现,而且对比十分强烈,但这种丰富的建筑施色法不仅没有使中国建筑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使其和谐的基调更加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英国学者P.L.格列高里曾在《视觉心理学》说过:“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曾给人们展示了难以磨灭的视觉空间,面对当前中国建筑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外来建筑文化的洗礼,面对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的日渐飘摇,系统地重拾中国建筑室内传统装饰元素,让日渐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彩装重现,重新赋予人类的情感,让建筑和空间与人交流对话是没一个建筑装饰设计者肩负的责任!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摘要: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 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色彩

  

  “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则犹石构之雕饰部分。而屋顶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建筑虽名为多色,但建筑施色却重在有节制的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营造法式》对于中国建筑彩画制度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独树一帜,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早期中国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中国建筑的萌芽虽然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但是直到商周时期中国的建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并且初步形成了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等一些重要的中国建筑艺术特征。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据,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大体可归为以齐、晋为主的中原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后建筑风格才趋于统一,建筑室内墙壁出现了以人物、动物、车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为内容的壁画,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的建筑色彩才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尽管两汉时期中国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日臻完善,中国建筑体系也已大致形成,但汉武帝时,因“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政治思想的提出,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儒学虽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学却由先秦时充满理性、意气风发的思想逐渐蜕变成为一种死气沉沉、埋没人性的哲学,中国人的思维遭到严重的限制,秦朝出现的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艺术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经济强大,数量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使文学艺术得到了解放。正处大发展技艺阶段的中国建筑,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建筑装饰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收了“希腊佛教式”工艺表现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得到了丰富,但建筑色彩的施用仍然不多见,直到隋朝的结束。

  

  

  2 唐代建筑色彩艺术:等级的象征

  

  回溯早期中国建筑色彩艺术,虽然在秦时已经出现,但可见的作品也只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中国建筑色彩以体现自然功能、材料本色为主,没有人工堆砌的建筑施色,建筑装饰淳朴而耐人寻味。真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作装饰直到唐代才出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道劲。由于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所管,因此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采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根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闻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 宋代建筑色彩艺术:主流文化的印证

  

  唐宋建筑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但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规模小,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受唐代建筑的影响,宋代建筑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油漆在这一期开始大量使用,建筑构件也开始趋向标准化,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受儒家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宋代建筑用色

喜用稳重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自唐玄奘在佛庙中引入西藏风格开始,至宋代,印度佛教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文化各个角落,宋代建筑寺塔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苏州的虎丘塔、泉州的仁寿塔便是宋代典经之作,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因而当时建筑给人以柔和而灿烂的印象。宋代建筑的色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并且对后来中国建筑装饰文化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4 元代建筑色彩艺术:宗教文化渗透下,风格秀丽而绚烂

  

  元室以蒙古民族入主中土,建立蒙古政权,并迭西征,以展疆土,形成了地跨亚欧的大国。元朝由于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元代传统建筑艺术在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下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由于蒙古族崛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因此受以北方工匠为主的外来工匠影响,元代建筑结构大胆而粗犷,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最为突出的是宗教建筑,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创作手法。陆续兴建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开始和中国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独立的风格,装饰、色彩也逐步融合起来。与汉族传统风格不同,高浮雕是元代雕刻中的优秀作品。人物姿态、神情十分雄劲,图案生动的气氛热烈,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给予明清建筑艺术不少影响,尤其是对官式建筑影响较大。元大都是元代建筑的点睛之作,《中国建筑史》记载:“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应知其顶坚固可以久存不坏。”可见元代建筑色彩艺术不仅在视觉上有了较大的突破,色彩更为丰富,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较好地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元代宫室建筑在承袭唐宋建筑风格的传统下,建筑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更为精湛,风格秀丽且绚烂。

 5 明代建筑色彩艺术:鼎盛时期的开始,浓重悦目、细致华丽

  

  明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明代手工业的生产,手工业技术突飞猛进。明初立国南京,建筑主要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以南方工匠为主。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

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虽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风,但其根系,实与江南建筑相近。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显得十分雅致。

  明、清时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较完整定性的装饰手法,这就使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结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装饰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教义规定:经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红色,白墙面上用黑色窗框,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上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上重点点缀镏金装饰,或用镏金屋顶。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这类建筑窗户棂条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砖、石膏花饰、彩画和窗户棂条的组合,多种装饰往往综合使用,形成华丽细致的艺术气氛。

  

  6 清代建筑色彩艺术:建筑色彩的颠峰时期,油漆彩画盛行,施色走向复杂化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封建君主制进一步加强,皇权更为巩固。手工业生产水平比明朝有较大提高,规模更加扩大。在此背景下的清代建筑色彩的施用越来越复杂,其色彩功能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的功能演化成装饰。清代后期,等级制度使建筑颜色两极分化,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清代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贱。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简单,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画,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清代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如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

现绿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清代琉璃瓦的使用极为普遍,黄色最尊,用于皇宫及孔庙;绿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观;蓝色象天,用于天坛;其它红、紫、黑等杂色用于离官别馆。

  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出色。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建筑的装饰图案或彩画生气才开始低落,唐宋装饰的风采已经踪影皆无,由于过分追求细腻而导致了琐碎和缺乏生气的局面。

  

  7 近现代建筑色彩艺术: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复古风行

  

  辛亥革命时期,受西方的影响,建筑系统变了,色彩关系也变了。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租界,在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建筑重新突出材料的本质色彩,建筑颜色衬托了建筑载体的功能。

  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在欧美国家取消建筑装饰的影响下,开始步入了重现代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不重装饰的阶段:装饰性的花纹图案已不多见,建筑装饰除功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外只能在符合功能、技术的门、窗及实墙之中寻找理想的格局

  建国后,“文化大革命”卷袭全国,与中国其他领域所受到的破坏一样,建筑创作也受到了极大摧残,灾难性的政治运动使得中国建筑被极不恰当地要求必须体现某种被歪曲或吹胀了的“政治”概念,于是全国各地所谓的“万岁馆”如雨后春笋、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标志性城市建筑中也出现了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的建筑作品,无原则的模仿北京国庆十大建筑的“创作方法”盛极一时,在混乱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建筑色彩一改往日丰富绚烂的特点,成为了单一而枯燥的东西。在这样的文化浩劫中,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色彩所赋予中国建筑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学意义荡然无存!

  

  8 结语

  

  虽然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经历了从开端、发展到鼎盛,既而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艰辛历程,但是纵观中国古建筑色彩和彩画艺术的发展里程,仍然可见中国建筑色彩艺术极好地诠释了华夏子孙的审美观:一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中国建筑色彩首先表现在建筑登记和内容上,处于至高地位的宫廷建筑色彩最为强烈,坛庙、陵墓、庙宇的色彩较次之,普通居民建筑的色彩则非常单一;二是多样寓于统一。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不论其复杂华丽程度,都会基于一个统一的色调之中,那就是宫廷建筑以红、黄的暖色调为主,天坛以蓝、白色调为主,园林则以灰、绿、棕色作主色调;三是对

比寓于和谐。由于建筑装饰色彩基调的高度统一,中国古建筑不论色彩多么的大胆、明快、强烈,尽管许多的互补色、对比色会在同一座建筑中同时出现,而且对比十分强烈,但这种丰富的建筑施色法不仅没有使中国建筑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使其和谐的基调更加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英国学者P.L.格列高里曾在《视觉心理学》说过:“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曾给人们展示了难以磨灭的视觉空间,面对当前中国建筑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外来建筑文化的洗礼,面对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的日渐飘摇,系统地重拾中国建筑室内传统装饰元素,让日渐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彩装重现,重新赋予人类的情感,让建筑和空间与人交流对话是没一个建筑装饰设计者肩负的责任!


相关文章

  • 建筑外墙装饰艺术的特点和色彩设计
  • 摘 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建筑的美观性越来越强.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装修单位对建筑外墙装饰进行了优化设计,增强了装饰的艺术感,通过色彩设计,增加了外墙的装修效果.本文对建筑外墙装饰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还对外墙装饰的色彩设计 ...查看


  • 六年级上学期美术试题
  • 六年级美术题 填空题 1.请写出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 2.间色有哪些(橙色),(绿色),(紫色),蓝色和黄色调成(绿色)颜色, 3.日本的(法隆寺),建于1300年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建筑之一. 4.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 ...查看


  • 人美版美术教学参考书 第十六册
  •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 ...查看


  • 关于风格格
  •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①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②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 ③亲切宜人的住宅型 ...查看


  • 工业设计研究生院校
  • 工业设计研究生院校 清华大学 湖南大学 江南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美院 武汉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东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四川大学 天津大学 重庆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华中科 ...查看


  •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教 案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学期授课计划 二.学期授课教学进度计划表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课程性质: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 考核形式: 考试 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这门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 ...查看


  • 建筑艺术的形式和环境
  • 摘要:关于建筑是不是艺术,建筑的艺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影响建筑艺术的形式.环境.建筑师主体三个方面去阐述建筑的艺术属性在环境和形式方面的体现,提出建筑艺术综合性和层次性的特征. 关键词:形式;环境;建筑师;艺术;空间 Abs ...查看


  • 论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
  • 第30卷第2期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04月 型!垒№::!Q坚型些QE生坠墼墼Q堂丛业!逛墅!型 坐:兰壁垒曼 论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 刘 青 (临沂师范学院美术系,山东l临沂276005) 摘 要:敦煌壁画艺术是宗教艺术与中华民族艺术 ...查看


  • 荆州古城景观小品的装饰文脉与地域特征 - 副本
  • 2010年4月艺术探索 AR佟EXPlORATION Apr.2010V01.24No.2 第24卷第2期 [摘要]以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案例切入点,以古城地域特色的装饰文脉作为元素符号设计源,探寻了当代城市景观小品如何在设计中将现代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