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测量 第3节 吨的认识
【第一课时】 吨的认识
执教: 桂平市社坡镇光明小学 韦雪梅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中汇报、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理一理等方法来探索“吨”的有关知识。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概念。
四、教学具准备
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
一条小河边。
1.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
2.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究新知
1.1吨有多重
(1)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2)1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10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头牛约重500千克,几头牛约重1吨?
(2)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3)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3.能否同时过桥
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谁会列个算式?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1000千克(1吨)
答:四个小动物不能同时过桥。
可以怎样过桥呢?(小组讨论)
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个桥吗?为什么?
4.单位换算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提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通过刚才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
5吨= 千克 9000千克=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延伸
1.
1600千克-600千克=( )吨
1吨-400千克=( )千克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4( )。
(2)小明体重35( )。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
(4)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
3.你知道吗?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谈谈感受。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验,在丰富的活动中闪光
“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为基础。本课通过创造大量的体验活动,从“量”和“形”中认识“吨”的质量单位。
1.从“量”上体验1吨之重。从40个学生的体重,10袋100千克的大米,两头牛的重量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丰富的想象,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深刻感受1吨之重、1吨之大。
2.从“形”上体验1吨之多。从40名学生的体重,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一个个展示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1吨之多。
二、知识,在不断的在内化中升华
如何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不断认知、不断升华。本课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层次认知中内化新知。
1.调查汇报为感知。课前的调查收集信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吨”的影子。
2.实践活动为探究。通过个人提水活动,小组合作计算、估算等过程,在身体、视觉、想象中内化1吨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应用为升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拓展思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整堂课,学生心情激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测量 第3节 吨的认识
【第一课时】 吨的认识
执教: 桂平市社坡镇光明小学 韦雪梅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中汇报、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理一理等方法来探索“吨”的有关知识。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概念。
四、教学具准备
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阳光明媚,牛大哥、熊大哥、马大哥和鹿老弟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来到
一条小河边。
1.你们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呢?
2.马大哥要大家一起过桥,但桥边有个牌子写着“限重1吨”,他们不知道1吨有多重,大家能同时过桥吗?
3.提出问题
你认为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看来要知道大家能否同时过桥,首先要知道1吨有多重。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究新知
1.1吨有多重
(1)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2)1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10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头牛约重500千克,几头牛约重1吨?
(2)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3)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3.能否同时过桥
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谁会列个算式?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1000千克(1吨)
答:四个小动物不能同时过桥。
可以怎样过桥呢?(小组讨论)
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个桥吗?为什么?
4.单位换算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提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通过刚才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
5吨= 千克 9000千克=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延伸
1.
1600千克-600千克=( )吨
1吨-400千克=( )千克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4( )。
(2)小明体重35( )。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
(4)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
3.你知道吗?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谈谈感受。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验,在丰富的活动中闪光
“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为基础。本课通过创造大量的体验活动,从“量”和“形”中认识“吨”的质量单位。
1.从“量”上体验1吨之重。从40个学生的体重,10袋100千克的大米,两头牛的重量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丰富的想象,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深刻感受1吨之重、1吨之大。
2.从“形”上体验1吨之多。从40名学生的体重,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一个个展示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1吨之多。
二、知识,在不断的在内化中升华
如何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不断认知、不断升华。本课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层次认知中内化新知。
1.调查汇报为感知。课前的调查收集信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吨”的影子。
2.实践活动为探究。通过个人提水活动,小组合作计算、估算等过程,在身体、视觉、想象中内化1吨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应用为升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拓展思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整堂课,学生心情激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