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海外的年轻一代华侨华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一种“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看上去是中国人,却不会说汉语;英国人永远把他们当作中国人,而他们却觉得自己不像。“我时常感到我抚养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个陌生人,”一些华侨华人家长常常无奈地抱怨。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缩小子女与父辈间的代沟,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家长纷纷将子女送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补习班在英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如今,英国中文学校的数量已经超过200所。
今年8岁的陈沛佳出生在英国,现在伦敦东南区的一所小学念三年级。每到星期天,母亲就会带她到离家不远的普通话学校补习中文。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小沛佳还是学得挺开心。她最喜欢的是中国剪纸、民族舞蹈和唐诗,最想去的地方是中国的万里长城。现在,全英国25万华侨华人的子女中,像小沛佳那样利用周末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
中文学校大多没有自己的校舍,只是在星期天租用当地中小学的教室授课。他们的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也不尽相同。开设的课程除广东话和普通话班外,有的学校还开设有电脑中文、民族舞蹈、中国音乐、武术、绘画、书法等课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有的英国中学也增加了中文选修课。
近年来,一些中文学校开始组织当地华裔青少年组成“小大使访问团”,到中国实地感受中国文化,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学生们走进祖国的名胜古迹、城市乡村、大中学校,学习武术和京剧,在当地的青少年朋友家作客。走近祖国、回归故土,体味中国人的生活,找寻游子归家的感觉。通过参观交流,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中国情结被逐渐唤醒,并愈发厚重。他们终于可以与同胞交流和沟通了,终于可以操着不很流利的汉语“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在中国!
作为少数民族群体,英国的汉语教育还面临诸多困难。据调查,英国的中文教师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占40%,其中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仅占10%,专业知识的不足使中文教师们渴望接受培训。同时,由于不是全日制学校,英国政府不承认中文学校是教育机构,对授课时间的长短和办学规模进行了诸多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此外,由于中文学校数量的增多,少数学校间出现了相互争夺生源、“拆对方墙角”等令人担忧的现象。
值得欣慰的是,从事汉语教育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目前中文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001年12月,中国国务院侨办专门组织讲学团赴英国培训华文教师,这在英国乃至欧洲都是首次。来自56所中文学校的270位教师接受了汉语基础知识、儿童歌舞、少数民族舞蹈和武术等课程的培训。旅居英国的华侨华人也开始团结起来向英国政府“游说”,争取当地政府对学校发展的支持。英国各地的中文学校也联合起来举办如作文、书法比赛和普通话训练等各种活动,其目的是加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最近,在英伦三岛辛勤普及中国民族语言文化的中文教师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英国各地的中文学校校长在伦敦集会,宣布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英国华文教师节”。会议发表宣言指出,教师节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每年10月英国各中文学校将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并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尽最大努力使“英国华文教师节”植根于英伦三岛。
生长在海外的年轻一代华侨华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一种“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看上去是中国人,却不会说汉语;英国人永远把他们当作中国人,而他们却觉得自己不像。“我时常感到我抚养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个陌生人,”一些华侨华人家长常常无奈地抱怨。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缩小子女与父辈间的代沟,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家长纷纷将子女送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补习班在英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如今,英国中文学校的数量已经超过200所。
今年8岁的陈沛佳出生在英国,现在伦敦东南区的一所小学念三年级。每到星期天,母亲就会带她到离家不远的普通话学校补习中文。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小沛佳还是学得挺开心。她最喜欢的是中国剪纸、民族舞蹈和唐诗,最想去的地方是中国的万里长城。现在,全英国25万华侨华人的子女中,像小沛佳那样利用周末到中文学校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
中文学校大多没有自己的校舍,只是在星期天租用当地中小学的教室授课。他们的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也不尽相同。开设的课程除广东话和普通话班外,有的学校还开设有电脑中文、民族舞蹈、中国音乐、武术、绘画、书法等课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有的英国中学也增加了中文选修课。
近年来,一些中文学校开始组织当地华裔青少年组成“小大使访问团”,到中国实地感受中国文化,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学生们走进祖国的名胜古迹、城市乡村、大中学校,学习武术和京剧,在当地的青少年朋友家作客。走近祖国、回归故土,体味中国人的生活,找寻游子归家的感觉。通过参观交流,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中国情结被逐渐唤醒,并愈发厚重。他们终于可以与同胞交流和沟通了,终于可以操着不很流利的汉语“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在中国!
作为少数民族群体,英国的汉语教育还面临诸多困难。据调查,英国的中文教师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占40%,其中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仅占10%,专业知识的不足使中文教师们渴望接受培训。同时,由于不是全日制学校,英国政府不承认中文学校是教育机构,对授课时间的长短和办学规模进行了诸多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此外,由于中文学校数量的增多,少数学校间出现了相互争夺生源、“拆对方墙角”等令人担忧的现象。
值得欣慰的是,从事汉语教育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目前中文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001年12月,中国国务院侨办专门组织讲学团赴英国培训华文教师,这在英国乃至欧洲都是首次。来自56所中文学校的270位教师接受了汉语基础知识、儿童歌舞、少数民族舞蹈和武术等课程的培训。旅居英国的华侨华人也开始团结起来向英国政府“游说”,争取当地政府对学校发展的支持。英国各地的中文学校也联合起来举办如作文、书法比赛和普通话训练等各种活动,其目的是加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最近,在英伦三岛辛勤普及中国民族语言文化的中文教师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英国各地的中文学校校长在伦敦集会,宣布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英国华文教师节”。会议发表宣言指出,教师节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每年10月英国各中文学校将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并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尽最大努力使“英国华文教师节”植根于英伦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