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高考模拟试题( 附解析)

历史必修三高考模拟试题

1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

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C .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B .礼乐与法治并举 D .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老聃„„孔子„„墨翟”“一则治,异则乱”分析,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和墨家各有特点,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反之则会导致动乱。A 、B 、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C 。

答案:C

2下列言论中,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的观点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B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C .“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D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

解析:本题考查道家思想,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体现了“无为”“逍遥”的处世方法,属于道家的主张。B 、C 是儒家思想,D 是法家思想,A 是道家思想。

答案:A

3.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 .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 .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 .“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

答案:C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

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开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A 是理学的积极影响;C 与董仲舒的新儒学相符;D 是理学与传统儒学的相同之处。只有B 符合题意,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答案:B

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据材料中“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可以说明,这与理学重忠孝、讲廉耻的气节相一致,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故选D 。A 说法与题干不符;B 、C 片面或者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D

6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 ,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

A .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 .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 .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解析:解读题干可知,黄宗羲分别批评了秦朝郡县制、汉代王国、宋代解除地方兵权等都是出于私心,不是为天下人设立的制度,实质是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选C 。A 、B 、D 皆与题干不符。

答案:C

7.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 .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 .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 .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解析:解读材料,从“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等可知,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实际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人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借强权或经由相互约定来建立社会秩序与正义观念,故D 正确。A 、B 、C 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D

8.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对此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 .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B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D .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

解析:为“蒸汽时代”做了思想准备的是启蒙运动,A 错误;C 、D 与材料无关。注意题干中“挖掘的对象是人类”,即莎士比亚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答案:B

9 康德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启蒙。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狭隘。”康德认为实现启蒙人们必须拥有 ( )

A .毫无限制的自由

B .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C .追求财富的自由

D .私下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解析:康德认为“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他强调人的重要性,自由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同时,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是指任何人作为学者在全部听众面前所能做的那种运用;“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自由”是指一个人在其所受任的一定公职岗位或者职务上所能运用自己的理性。

答案:B

10 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此处“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 )

A .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B .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 .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D .历史典籍与碑刻史料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鉴别。据所学知识,“纸上之材料”是指造纸术的发明,纸上记录的文字;“地下之新材料”是指考古发现的甲骨文,故C 正确。

答案:C

12.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A .重视实践和实用

C .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B .成就领先于西方 D .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解答需要观察表格中科技成就。据表中历法编订、“四海测验”“敬授民时”等主要是重视实践和实用。

答案:A

13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

A .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 .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 .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 .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解析:唐末五代时期,随着商业活跃,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能够提供日常实用图书的书坊,受到市民的欢迎。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A 、C 不符合史实。宋朝重文轻武,D 与题意相反,故答案为B 。

答案:B

14.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既不抛弃旧理,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 )

A .神创论与进化论

C .相对论与量子论 B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 .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解析: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但它并没

有否定牛顿力学体系,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并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体系之中。

答案:B

15 民国学者萧一山称,晚清革新运动大约可以分作三个时期,即“海防时期”“洋务时期”和“维新时期”。以下对这三个时期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海防时期”是接受新知识的发轫,代表人物有魏源等

B .“洋务时期”是革新事业的启幕,但重在练兵制器之说

C .“维新时期”注重政治和法律的学习,主张君主立宪制

D .三者都做了普遍的宣传,并启悟国人认识到改革之必要

解析:“海防时期”“洋务时期”是只学习西方器物,尤其是林则徐、魏源并不可能做普遍的宣传和启悟国人认识到改革之必要。即使是“维新时期”也不可能做到普遍的宣传。D 错误。

答案:D

16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影响的能力,切入点是戊戌变法。解题时注意材料关键信息“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 、B 均不符合戊戌变法的作用,D 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正确答案选C 。

答案:C

17.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

A .“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 .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C .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 .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平等参政、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所以平民革命是指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答案:D

18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

去应用它。”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

①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

③《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④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A .①③

C .①②④ B .②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特点。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不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其结果证明城市中心论不适合中国,排除①。②③④都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作出的正确论断。

答案:D

19.1991年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 )

A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

D .国际局势剧变并影响中国

解析: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面临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的抉择时期,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谈话,再次启动改革开放的列车。据此判断,D 符合题意。

答案:D

20.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B .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

C .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解析: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B 正确;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A 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B

21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

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

A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 .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D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科学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科学是科学,不能与政治混为一谈,体现的是科学艺术领域的“双百”方针精神。

答案:B

22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在此讲话的影响下 ( )

A .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B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C .我国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

D .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解析:B 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C 是在1956年提出的;结合“1977年”并理解材料“必须有知识,有人才”的信息,D 说法错误,A 为正确答案。

答案:A

23.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

A .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 .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 .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 .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反映的主题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答案:D

24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拒绝旧习惯”即反传统。“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即反理性。反传统、反理性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

答案:D

25 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美国民众的心理诉求是( )

A .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 .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 .老兵对二战的感伤

D .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解析: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

答案:D

历史必修三高考模拟试题

1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

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C .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B .礼乐与法治并举 D .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老聃„„孔子„„墨翟”“一则治,异则乱”分析,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和墨家各有特点,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反之则会导致动乱。A 、B 、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C 。

答案:C

2下列言论中,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的观点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B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C .“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D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

解析:本题考查道家思想,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体现了“无为”“逍遥”的处世方法,属于道家的主张。B 、C 是儒家思想,D 是法家思想,A 是道家思想。

答案:A

3.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 .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 .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 .“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

答案:C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

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开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A 是理学的积极影响;C 与董仲舒的新儒学相符;D 是理学与传统儒学的相同之处。只有B 符合题意,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答案:B

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据材料中“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可以说明,这与理学重忠孝、讲廉耻的气节相一致,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故选D 。A 说法与题干不符;B 、C 片面或者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D

6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 ,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

A .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 .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 .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解析:解读题干可知,黄宗羲分别批评了秦朝郡县制、汉代王国、宋代解除地方兵权等都是出于私心,不是为天下人设立的制度,实质是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选C 。A 、B 、D 皆与题干不符。

答案:C

7.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 .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 .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 .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解析:解读材料,从“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等可知,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实际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人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借强权或经由相互约定来建立社会秩序与正义观念,故D 正确。A 、B 、C 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D

8.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对此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 .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B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D .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

解析:为“蒸汽时代”做了思想准备的是启蒙运动,A 错误;C 、D 与材料无关。注意题干中“挖掘的对象是人类”,即莎士比亚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答案:B

9 康德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启蒙。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狭隘。”康德认为实现启蒙人们必须拥有 ( )

A .毫无限制的自由

B .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C .追求财富的自由

D .私下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解析:康德认为“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他强调人的重要性,自由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同时,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是指任何人作为学者在全部听众面前所能做的那种运用;“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自由”是指一个人在其所受任的一定公职岗位或者职务上所能运用自己的理性。

答案:B

10 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此处“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 )

A .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B .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 .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D .历史典籍与碑刻史料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鉴别。据所学知识,“纸上之材料”是指造纸术的发明,纸上记录的文字;“地下之新材料”是指考古发现的甲骨文,故C 正确。

答案:C

12.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A .重视实践和实用

C .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B .成就领先于西方 D .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解答需要观察表格中科技成就。据表中历法编订、“四海测验”“敬授民时”等主要是重视实践和实用。

答案:A

13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 )

A .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 .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 .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 .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解析:唐末五代时期,随着商业活跃,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能够提供日常实用图书的书坊,受到市民的欢迎。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A 、C 不符合史实。宋朝重文轻武,D 与题意相反,故答案为B 。

答案:B

14.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既不抛弃旧理,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 )

A .神创论与进化论

C .相对论与量子论 B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 .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解析: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但它并没

有否定牛顿力学体系,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并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体系之中。

答案:B

15 民国学者萧一山称,晚清革新运动大约可以分作三个时期,即“海防时期”“洋务时期”和“维新时期”。以下对这三个时期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海防时期”是接受新知识的发轫,代表人物有魏源等

B .“洋务时期”是革新事业的启幕,但重在练兵制器之说

C .“维新时期”注重政治和法律的学习,主张君主立宪制

D .三者都做了普遍的宣传,并启悟国人认识到改革之必要

解析:“海防时期”“洋务时期”是只学习西方器物,尤其是林则徐、魏源并不可能做普遍的宣传和启悟国人认识到改革之必要。即使是“维新时期”也不可能做到普遍的宣传。D 错误。

答案:D

16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影响的能力,切入点是戊戌变法。解题时注意材料关键信息“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 、B 均不符合戊戌变法的作用,D 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正确答案选C 。

答案:C

17.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

A .“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 .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C .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 .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平等参政、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所以平民革命是指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答案:D

18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

去应用它。”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

①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

③《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④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A .①③

C .①②④ B .②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特点。秋收起义军进攻长沙不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其结果证明城市中心论不适合中国,排除①。②③④都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作出的正确论断。

答案:D

19.1991年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 )

A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

D .国际局势剧变并影响中国

解析: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面临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的抉择时期,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谈话,再次启动改革开放的列车。据此判断,D 符合题意。

答案:D

20.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B .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

C .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 .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解析: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B 正确;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A 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B

21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

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

A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 .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D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科学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科学是科学,不能与政治混为一谈,体现的是科学艺术领域的“双百”方针精神。

答案:B

22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在此讲话的影响下 ( )

A .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B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C .我国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

D .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解析:B 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C 是在1956年提出的;结合“1977年”并理解材料“必须有知识,有人才”的信息,D 说法错误,A 为正确答案。

答案:A

23.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

A .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 .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 .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 .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反映的主题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答案:D

24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拒绝旧习惯”即反传统。“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即反理性。反传统、反理性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

答案:D

25 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美国民众的心理诉求是( )

A .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 .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 .老兵对二战的感伤

D .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解析: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

答案:D


相关文章

  • 2013年福建省初中体育综合知识模拟题
  • 2013年福建省初中体育综合知识模拟题(二) (2013-04-16 16:49:40) 转载 标签: 教育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充分尊重大纲及教材对( ) A .学校的基本要求 B.学生的基本要求 ...查看


  • 2015全国卷2历史试题评述
  •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 2015年高考已渐趋潮退声息,全国课标卷无论是卷(Ⅰ)还是卷(Ⅱ)的 历史试题,都格外引人关注,直冲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许多省份将告别"自主命题" ...查看


  •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卷(10)
  •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卷(10) 高中历史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有30道试题,总分____ 第I 卷(选择题) 本试卷第一部分共有24道试题. 一.单选题(共24小题) 1. 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 ...查看


  • 必修三第二单元 1
  • 绝密★启用前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沦>主要内容是 A. 肯定人,注重人性 B. C. D. 2.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A .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 ...查看


  • 必修2第一章 测试题
  •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C ).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制农具 A .铁农具的使用 ...查看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选择
  •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青美中学月考卷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查看


  • 高三历史一模分析
  •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 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基本情况 共有10个班的学生参加了模拟考试.试卷总分100分,由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三部分组成,题型与高考完全相同. 这两套试卷在命题上能体现阶段性和高 ...查看


  • 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反侵略.doc
  • 第7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0•大连模拟)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 ...查看


  • [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性模拟检测3新人教版必修2(新)
  • 阶段性模拟检测(三)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 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