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
“巨人”倒下、“太阳神”下山、“飞龙”落地、“标王”破产,’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营销危机和营销失败笼罩,过去曾是领导市场潮流风云企业,而现在却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困境。山东的秦池、三株、广东的爱多、健力宝、万家乐、白云山、科龙、珠海的巨人、深圳的康佳、重庆的奥妮、河南的亚细亚、东北的延生护宝、河北的春都、四川的长虹、陕西的505、长岭等,无一不是盛极一时的中国知名企业,如今都纷纷因各种营销危机陷于困境。纵中国营销市场,可见大有营销失败的企业:
(l)价格大战中的牺牲者
从89年长虹发动第一次彩电价格战开始,价格大战就成了许多企业的唯一营销工具。彩电价格大战、空调价格大战、出境旅游价格大战,机票打折大战等等各类价格战五花八门。据中国市场研究专家卢泰宏等人的调查,卷入价格大战的行业有家电业、服装业、零售业,民航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业、通信业、餐饮业,出版业以及生产资料业等11个领域。在这些价格大战中,一些是使不正常的价格归于合理的正常降价,如汽车价格战,而更多的则是恶性价格战。像彩电价格战,导致的是全行业亏损;出境旅游价格战,甚至打到了“零团费”,不仅引发了大量的争端,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仅以彩电为例,就可看出恶性价格战的危害。中国彩电行业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四川长虹,曾是中国家电土国领袖和股票,市场龙头,因为自己发动的一连串价格战,使长虹陷入了营销危机之中,一时难于自拔。如今不得不把中国电子百强头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联想,家电品牌价值第一的位置让给了海尔。不仅让出了中国家电市场的领导权,也使自己的股票利润由最高时每股收益达2.97元,降到2001年中报每股收益仅l分钱,下降了差不多三百倍,让人感到长虹大势己去。2001年6月7日,复出后的长虹总裁倪润峰公开对媒体宣称:“长虹病得不轻”!’他说:“长虹高速发展的背后,忽视了不少问题,使得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长虹病在何处?长虹高速度发展的背后究竟忽视了什么问题使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倪润峰可能有自己的答案,盲目的价格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康佳也是价格大战的又一输家。康佳曾是中国彩电排行榜L的亚军,但现在己降至第四名。2001年上半年康佳亏损1 .91元,全年亏损则达7亿多无,炸还出现了严重的产品积压。彩电价格大战的结果是全行业亏损,使几大彩电巨头企业都陷入了危机之中。受彩电价格战之累的还不仅是长虹、康佳,科龙也大受其害。科龙曾是中国制冷业销售九连贯冠军。但经过一连串价格大战的洗礼,科龙2000年的业绩是亏损6.78亿,净资产收益率为-16.4%,每股亏损0.68元。在科龙的两个主营产品中,冰箱销售额为24.47亿元,比1999年下跌30%,空调销售额为17.19亿元,比1999年下跌21%。而2001年就更是惨不忍睹,年度亏损高达15.55亿元,以至于科龙不得不向外出售股权以渡难关,格林柯尔入主科龙,成为科龙第一大股东,科龙落得个“改朝换代”的局面。
(2)广告大战中的牺牲者
广告大战也是近几年市场中出现的不安全营销现象。从孔府家、孔府宴的中央台黄金广告引发的“标王”大战开始。先有秦池3.2亿元天价夺标,后有爱多1 .2亿元荣获新“标王”称号。在“标王”们沉沙折戟之后,又涌现了一批“无冕标王”,如旭日升、汾煌可乐、脑白金、哈药等。秦池3.2亿元天价广告的结果是企业陷入破产的边缘,爱多1.2亿当“标王”的背后是严重的亏损。旭日升斥巨资在中国市场打造“冰茶”饮料,创下了年销30亿元、占茶饮料市场33%的份额的佳绩。与前几年风头十足时相比,现在的旭日升似乎突然从市场上蒸发了。旭日升在茶饮料市场的王者地位已经失去,旭日升不得不大量裁员、换血。正如卢秦宏在其《行销中国》中所言的:“旭日升要重现辉煌面临重重困难”。另一个广告无冕之王是汾煌可乐。1997年汾煌可乐仅在电视广告上的投放量就超过了1.5亿元人民币,占当年饮料广告的23%,超过可口可乐近6个百分点。可是,2001年后在市场上已难觅其声
迹。汾煌可乐在一阵广告大战后,就烟消云散了,其中原因不言而喻。至于目前风头正盛的新一代“无冕标王”黄白金,也己露出危机之像,如果不注意危机管也很难说不步他们的后尘。
(3)品牌延伸大战中的牺牲者
自五粮液从品牌延伸中尝到甜头之后,中国市场上上演了一浪又一浪的品牌延伸热潮。在白酒行业,茅台、沪州老窖、剑南春、汾酒、种子酒、沱牌等上百个品牌都开始了品牌延伸战略。五粮液延伸出了五粮春、五粮醇、五湖液、浏阳河、金六福等百余个品牌。剑南春延伸出了剑南豪、剑南醇、剑南福、剑南娇子、剑南老窖、剑南御酒、剑南香酒等一大批品牌。种子酒延伸出了金种子,种子玉宴酒、种子宴酒、种子佳酿、种子大帝酒、皇冠金种子等一批品牌。汾酒则延伸出了老白汾酒、白玉汾酒、杏花村酒。沪州老窖延伸出了沪州老窖国窖酒,沪州老窖宝酒。就连茅台也延伸出了一系列子品牌.这一股品牌延伸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也正在形成一轮全国性的市场危机。我们可以预计,几年之后,我们的许多企业就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目前的实事已经表明,许多企业延伸的品牌己经死亡,或正在死亡,这些死亡品牌的“亡灵”会:拖垮许多著名企业,我们许多企业正在或即将面临严重的品牌延伸危机。品牌延伸问题还远不止白酒领域,许多领域受白酒领域的影响,正在步其后尘,上演一轮又一轮的品牌延伸大战。品牌延伸本是一个优秀营销战略,但盲目滥用,就会引发市场灾难,导致企业营销失败。
(4)多元化大战中的牺牲者
走市场多元化之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良好选择。但多元化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和条件从事多元化经营。但目前企业界的多元化之风越演越烈,许多企业正在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之中。海尔打入保健品市场,推出了针对所谓“亚健康”的保健品“采力”,结果是自己患上了“亚健康”,不仅不成功,还影响了海尔的成功形象。巨人集团在汉卡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又转而开发保健品脑黄金,在脑黄金刚取得成功时,又跨入了房地产市场。多条战线同时作战,最终拖垮了巨人集团。春都是中国火腿肠之王,从1987年诞生,到92年已占领中国火腿肠市场70%的市场,销售额突破20亿元。但到2001年时,春都的上百余生产线全线告停,企业亏损高达6.7亿元,并欠下13亿元巨债,春都A股在深交所停牌。春都的悲剧便源于它盲目的多元化。春都火腿肠成功后,春都先后兼并了当地的制革厂、饮料厂、药厂、木材厂等一大批企业,开始了多条战线上的作战,其结果是资源分散,不仅未能在各条战线高奏凯歌,甚至连主业都跟着牺牲了。
号称“不落的太阳”的太阳神,在保健品领域成功后,也开始了盲目扩张。业务涉及太阳神食品、太阳神药品、太阳神房地产等众多领域,致使太阳神由盛转衰。现实社会中大量企业的营销失败对营销失败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些林林总总的营销怪现象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在营销上还没有安全意识,中国企业的营销成功,经常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上的,中国企业的营销扩张,经常是建立在盲目行动基础上的。有那么多企业出师未捷身先死,又有那么多企业好不容易取得了成功却又被失误打败,还有那么多企业好不容易还维持着成功的局面却又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挖掘着陷阱。
飞龙、三株、秦池,曾经是中国企业界灿烂的明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辉煌一时。曾几何时,它们相继黯淡隐去,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思索。
回顾飞龙、三株、秦池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抓住了好的契机。飞龙、三株迅速兴起的大背景是人们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关注;秦池则是夺取央视“标王”,抓住了全国人民的“眼球”。第二,利用电视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迅速成名,飞速扩张。飞龙广告投入巨大,1991年为120万元,1992年为1000万元,1993年为8000万元;产出则更为惊人,从1990年注册资金仅为75万元的小企业,飞速发展到1995年累计销售收入20亿,利润达4.2亿元。三株强有力的媒体宣传攻势,推动三株口服液一夜成名,在农村甚至被称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销售额急剧飙升,公司成立仅三年,销售额就达到80亿元,资产达48亿元。而秦池在夺标后的第二年,销售额高达9.5亿元,此盛况至今仍为秦池人津津乐道。
飞龙、三株、秦池,在迅速崛起之前都是规模很小、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它们的飞速发展羡煞许多同业,这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日后覆亡的祸根。第一,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德鲁克认为,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的发展蓝图,没有战略的组织就好像没有舵的小船,会在原地打转。尽管看起来,三株似乎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吴炳辉在新华社年会上曾经宣称,三株到二十世纪末完成900亿到1000亿元的利税,成为中国第一纳税人,言犹在耳,三株却已轰然倒下。第二,没有形成独特的、不易复制、难以替代竞争优势。三家企业的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舍得花大钱打广告,却舍不得做产品研发,形不成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飞龙、三株和秦池的弊病,更是中国众多流星企业的痈疽。飞龙、三株、秦池的竞争手段何其相似,建立起庞大的营销队伍,不遗余力地打广告,短时间声名鹊起,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大增。从长期来看,这种竞争手段毫无秘密可言,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第三,没有危机管理意识,缺乏危机管理机制。表面上看,飞龙、三株和秦池的猝败是由极偶然的因素引发的:公司上市运作暴露了飞龙的弊病,一场人命官司击倒了三株,秦池则源于新闻单位揭密秦池酒勾兑的流程,但从深层次分析,偶然事件打倒一个庞大企业,则反映出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危机管理意识和危机处理机制。
从以上三家企业的兴衰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间的竞争犹如越野赛跑,一个企业要想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制定出一个长远的发展思路,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迥异于他人的发展战略。
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就是没有发展思路,没有思路也就没有出路。企业的发展战略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德鲁克认为,对发展战略已不是“是否需要”重视,而是“如何重视”及“重视程度”的问题。企业战略在此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就中国企业的现实来说,战略在企业运营中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1998年,700家上市公司,仅20%有战略规划部,15%为其它部门代替,55%的公司根本就没有战略,战略仅是偶然从公司决策层中产生,而战略规划在众多的非上市公司中更是少之又少。
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是否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战略呢?正如管理方法、领导方式具有情境性质,战略也必须因环境而异。无论一个战略制定得多么完善,它未必对所有公司都适用,也不是对某一公司的任一时期都适用。波特说过,每个公司都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在不同的背景下经营,并且拥有基本上是不同种类的资源,没有适用于所有多种业务公司的最佳战略。
只有在分析具体企业的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和企业内部资源拥有状况及利用能力基础上,制定出的战略才是切实可行的。另一方面,战略的制定过程也非文字游戏或简单模仿,战略必须与众不同,以此区别于其它企业,并为企业员工注入凝聚力、向心力、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仔细选择一组不同的经营活动来传达一套独特的、与企业战略相配套的公司理念和价值观念,形成企业难以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战略,或者战略和公司经营行为两张皮,轻微的,造成企业平庸的业绩表现,严重的,可能把企业拖向破产的泥沼。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许多企业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纷纷聘请外脑为企业把脉,有的甚至重金聘请国外咨询公司来做战略,但真正的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有人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国外公司不了解中国国情,制定出的战略水土不服。我认为这只是部分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一个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往往是十年、八年的时间期限,牵涉到的人、事广泛而复杂。因此,战略的成功并非是做好一件事,甚或者几件事,而在于做好链条上的每一件事。
有了好的战略及战略执行,成为企业界天空常驻的恒星,也并非难事。
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
“巨人”倒下、“太阳神”下山、“飞龙”落地、“标王”破产,’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营销危机和营销失败笼罩,过去曾是领导市场潮流风云企业,而现在却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困境。山东的秦池、三株、广东的爱多、健力宝、万家乐、白云山、科龙、珠海的巨人、深圳的康佳、重庆的奥妮、河南的亚细亚、东北的延生护宝、河北的春都、四川的长虹、陕西的505、长岭等,无一不是盛极一时的中国知名企业,如今都纷纷因各种营销危机陷于困境。纵中国营销市场,可见大有营销失败的企业:
(l)价格大战中的牺牲者
从89年长虹发动第一次彩电价格战开始,价格大战就成了许多企业的唯一营销工具。彩电价格大战、空调价格大战、出境旅游价格大战,机票打折大战等等各类价格战五花八门。据中国市场研究专家卢泰宏等人的调查,卷入价格大战的行业有家电业、服装业、零售业,民航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业、通信业、餐饮业,出版业以及生产资料业等11个领域。在这些价格大战中,一些是使不正常的价格归于合理的正常降价,如汽车价格战,而更多的则是恶性价格战。像彩电价格战,导致的是全行业亏损;出境旅游价格战,甚至打到了“零团费”,不仅引发了大量的争端,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仅以彩电为例,就可看出恶性价格战的危害。中国彩电行业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四川长虹,曾是中国家电土国领袖和股票,市场龙头,因为自己发动的一连串价格战,使长虹陷入了营销危机之中,一时难于自拔。如今不得不把中国电子百强头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联想,家电品牌价值第一的位置让给了海尔。不仅让出了中国家电市场的领导权,也使自己的股票利润由最高时每股收益达2.97元,降到2001年中报每股收益仅l分钱,下降了差不多三百倍,让人感到长虹大势己去。2001年6月7日,复出后的长虹总裁倪润峰公开对媒体宣称:“长虹病得不轻”!’他说:“长虹高速发展的背后,忽视了不少问题,使得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长虹病在何处?长虹高速度发展的背后究竟忽视了什么问题使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倪润峰可能有自己的答案,盲目的价格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康佳也是价格大战的又一输家。康佳曾是中国彩电排行榜L的亚军,但现在己降至第四名。2001年上半年康佳亏损1 .91元,全年亏损则达7亿多无,炸还出现了严重的产品积压。彩电价格大战的结果是全行业亏损,使几大彩电巨头企业都陷入了危机之中。受彩电价格战之累的还不仅是长虹、康佳,科龙也大受其害。科龙曾是中国制冷业销售九连贯冠军。但经过一连串价格大战的洗礼,科龙2000年的业绩是亏损6.78亿,净资产收益率为-16.4%,每股亏损0.68元。在科龙的两个主营产品中,冰箱销售额为24.47亿元,比1999年下跌30%,空调销售额为17.19亿元,比1999年下跌21%。而2001年就更是惨不忍睹,年度亏损高达15.55亿元,以至于科龙不得不向外出售股权以渡难关,格林柯尔入主科龙,成为科龙第一大股东,科龙落得个“改朝换代”的局面。
(2)广告大战中的牺牲者
广告大战也是近几年市场中出现的不安全营销现象。从孔府家、孔府宴的中央台黄金广告引发的“标王”大战开始。先有秦池3.2亿元天价夺标,后有爱多1 .2亿元荣获新“标王”称号。在“标王”们沉沙折戟之后,又涌现了一批“无冕标王”,如旭日升、汾煌可乐、脑白金、哈药等。秦池3.2亿元天价广告的结果是企业陷入破产的边缘,爱多1.2亿当“标王”的背后是严重的亏损。旭日升斥巨资在中国市场打造“冰茶”饮料,创下了年销30亿元、占茶饮料市场33%的份额的佳绩。与前几年风头十足时相比,现在的旭日升似乎突然从市场上蒸发了。旭日升在茶饮料市场的王者地位已经失去,旭日升不得不大量裁员、换血。正如卢秦宏在其《行销中国》中所言的:“旭日升要重现辉煌面临重重困难”。另一个广告无冕之王是汾煌可乐。1997年汾煌可乐仅在电视广告上的投放量就超过了1.5亿元人民币,占当年饮料广告的23%,超过可口可乐近6个百分点。可是,2001年后在市场上已难觅其声
迹。汾煌可乐在一阵广告大战后,就烟消云散了,其中原因不言而喻。至于目前风头正盛的新一代“无冕标王”黄白金,也己露出危机之像,如果不注意危机管也很难说不步他们的后尘。
(3)品牌延伸大战中的牺牲者
自五粮液从品牌延伸中尝到甜头之后,中国市场上上演了一浪又一浪的品牌延伸热潮。在白酒行业,茅台、沪州老窖、剑南春、汾酒、种子酒、沱牌等上百个品牌都开始了品牌延伸战略。五粮液延伸出了五粮春、五粮醇、五湖液、浏阳河、金六福等百余个品牌。剑南春延伸出了剑南豪、剑南醇、剑南福、剑南娇子、剑南老窖、剑南御酒、剑南香酒等一大批品牌。种子酒延伸出了金种子,种子玉宴酒、种子宴酒、种子佳酿、种子大帝酒、皇冠金种子等一批品牌。汾酒则延伸出了老白汾酒、白玉汾酒、杏花村酒。沪州老窖延伸出了沪州老窖国窖酒,沪州老窖宝酒。就连茅台也延伸出了一系列子品牌.这一股品牌延伸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也正在形成一轮全国性的市场危机。我们可以预计,几年之后,我们的许多企业就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目前的实事已经表明,许多企业延伸的品牌己经死亡,或正在死亡,这些死亡品牌的“亡灵”会:拖垮许多著名企业,我们许多企业正在或即将面临严重的品牌延伸危机。品牌延伸问题还远不止白酒领域,许多领域受白酒领域的影响,正在步其后尘,上演一轮又一轮的品牌延伸大战。品牌延伸本是一个优秀营销战略,但盲目滥用,就会引发市场灾难,导致企业营销失败。
(4)多元化大战中的牺牲者
走市场多元化之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良好选择。但多元化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和条件从事多元化经营。但目前企业界的多元化之风越演越烈,许多企业正在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之中。海尔打入保健品市场,推出了针对所谓“亚健康”的保健品“采力”,结果是自己患上了“亚健康”,不仅不成功,还影响了海尔的成功形象。巨人集团在汉卡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又转而开发保健品脑黄金,在脑黄金刚取得成功时,又跨入了房地产市场。多条战线同时作战,最终拖垮了巨人集团。春都是中国火腿肠之王,从1987年诞生,到92年已占领中国火腿肠市场70%的市场,销售额突破20亿元。但到2001年时,春都的上百余生产线全线告停,企业亏损高达6.7亿元,并欠下13亿元巨债,春都A股在深交所停牌。春都的悲剧便源于它盲目的多元化。春都火腿肠成功后,春都先后兼并了当地的制革厂、饮料厂、药厂、木材厂等一大批企业,开始了多条战线上的作战,其结果是资源分散,不仅未能在各条战线高奏凯歌,甚至连主业都跟着牺牲了。
号称“不落的太阳”的太阳神,在保健品领域成功后,也开始了盲目扩张。业务涉及太阳神食品、太阳神药品、太阳神房地产等众多领域,致使太阳神由盛转衰。现实社会中大量企业的营销失败对营销失败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这些林林总总的营销怪现象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在营销上还没有安全意识,中国企业的营销成功,经常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上的,中国企业的营销扩张,经常是建立在盲目行动基础上的。有那么多企业出师未捷身先死,又有那么多企业好不容易取得了成功却又被失误打败,还有那么多企业好不容易还维持着成功的局面却又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挖掘着陷阱。
飞龙、三株、秦池,曾经是中国企业界灿烂的明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辉煌一时。曾几何时,它们相继黯淡隐去,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思索。
回顾飞龙、三株、秦池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抓住了好的契机。飞龙、三株迅速兴起的大背景是人们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关注;秦池则是夺取央视“标王”,抓住了全国人民的“眼球”。第二,利用电视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迅速成名,飞速扩张。飞龙广告投入巨大,1991年为120万元,1992年为1000万元,1993年为8000万元;产出则更为惊人,从1990年注册资金仅为75万元的小企业,飞速发展到1995年累计销售收入20亿,利润达4.2亿元。三株强有力的媒体宣传攻势,推动三株口服液一夜成名,在农村甚至被称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销售额急剧飙升,公司成立仅三年,销售额就达到80亿元,资产达48亿元。而秦池在夺标后的第二年,销售额高达9.5亿元,此盛况至今仍为秦池人津津乐道。
飞龙、三株、秦池,在迅速崛起之前都是规模很小、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它们的飞速发展羡煞许多同业,这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日后覆亡的祸根。第一,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德鲁克认为,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的发展蓝图,没有战略的组织就好像没有舵的小船,会在原地打转。尽管看起来,三株似乎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吴炳辉在新华社年会上曾经宣称,三株到二十世纪末完成900亿到1000亿元的利税,成为中国第一纳税人,言犹在耳,三株却已轰然倒下。第二,没有形成独特的、不易复制、难以替代竞争优势。三家企业的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舍得花大钱打广告,却舍不得做产品研发,形不成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飞龙、三株和秦池的弊病,更是中国众多流星企业的痈疽。飞龙、三株、秦池的竞争手段何其相似,建立起庞大的营销队伍,不遗余力地打广告,短时间声名鹊起,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大增。从长期来看,这种竞争手段毫无秘密可言,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第三,没有危机管理意识,缺乏危机管理机制。表面上看,飞龙、三株和秦池的猝败是由极偶然的因素引发的:公司上市运作暴露了飞龙的弊病,一场人命官司击倒了三株,秦池则源于新闻单位揭密秦池酒勾兑的流程,但从深层次分析,偶然事件打倒一个庞大企业,则反映出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危机管理意识和危机处理机制。
从以上三家企业的兴衰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间的竞争犹如越野赛跑,一个企业要想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制定出一个长远的发展思路,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迥异于他人的发展战略。
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就是没有发展思路,没有思路也就没有出路。企业的发展战略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德鲁克认为,对发展战略已不是“是否需要”重视,而是“如何重视”及“重视程度”的问题。企业战略在此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就中国企业的现实来说,战略在企业运营中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1998年,700家上市公司,仅20%有战略规划部,15%为其它部门代替,55%的公司根本就没有战略,战略仅是偶然从公司决策层中产生,而战略规划在众多的非上市公司中更是少之又少。
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是否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战略呢?正如管理方法、领导方式具有情境性质,战略也必须因环境而异。无论一个战略制定得多么完善,它未必对所有公司都适用,也不是对某一公司的任一时期都适用。波特说过,每个公司都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在不同的背景下经营,并且拥有基本上是不同种类的资源,没有适用于所有多种业务公司的最佳战略。
只有在分析具体企业的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和企业内部资源拥有状况及利用能力基础上,制定出的战略才是切实可行的。另一方面,战略的制定过程也非文字游戏或简单模仿,战略必须与众不同,以此区别于其它企业,并为企业员工注入凝聚力、向心力、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仔细选择一组不同的经营活动来传达一套独特的、与企业战略相配套的公司理念和价值观念,形成企业难以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战略,或者战略和公司经营行为两张皮,轻微的,造成企业平庸的业绩表现,严重的,可能把企业拖向破产的泥沼。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许多企业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纷纷聘请外脑为企业把脉,有的甚至重金聘请国外咨询公司来做战略,但真正的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有人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国外公司不了解中国国情,制定出的战略水土不服。我认为这只是部分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一个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往往是十年、八年的时间期限,牵涉到的人、事广泛而复杂。因此,战略的成功并非是做好一件事,甚或者几件事,而在于做好链条上的每一件事。
有了好的战略及战略执行,成为企业界天空常驻的恒星,也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