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_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述评_邹海蓉

2011年12月第8卷第12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Dec.2011Vol.8No.12

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邹海蓉1,2,刘

辉3

(1.湖北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系,湖北武汉430205;2.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200444;

3.武警鄂州支队,湖北鄂州436000)

要:20世纪中后期,西方社会出现了文化转向。文化资本研究在当今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中占

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图从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文化资本;文化再生产;社会再生产

一、引言厚的家庭经济资本的支撑。但是,由于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具有个体性、无意识性、独特性和符号性等特点,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与特定的个体是紧密相连的,正如健康一样,无法通过馈赠、买卖和交换进行当下的传承,而且随着行动者衰落而衰落,具有生物的局限性,并需要自身的学习和实践。

(二)客观化的文化资本

即文化产品,它是物化的文化资本。具体而言,包括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器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行动者的物质性文化财富越丰富,或者其质量越高,他拥有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就越多。如果以经济资本为前提,文化产品可以作为特质财富被占有;如果以文化能力为前提,文化产品可以被象征性的占有(李全生,2003)。布迪厄认为,文化产品有其自主的存在法则,不能完全归结为被主体占有的状态,然而,他只有被占有并被作为一种投资参与到文化生产的斗争之中,才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本而存在,才能获取一定比例的物质或象征的利润。因此,文化产品代际传递的只是合法的所有权,而不是或并不需要建构这一特殊显现的先决条件,即传递的并不是对一幅画的“消费”手段或对一架机器的使用手段,在这一点上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与具体化的资本一样,都是从属于相同的传递法则的(包亚明,1997:198)。

(三)体制化的文化资本

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就是将行动者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某种形式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合法保障,并通过授予合格者文凭和资格证书等社会公认的形式将其制度化。这是将个体层面的身体化文化资本转换成集体层面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方式。因此,制度化文化资本是一种介于身体化文化资本与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之间的中间状态。学历资本的积累只有通过经济层面的教育投资才能得以实现,学历资格是经济资本转换为文化资本的典型方式(朱伟珏,2005)。因此,体制化的文化资本使文化资本超越了身体化的生物局限,使得合法资格拥有者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替代成为可能,并且,由于文化资本拥有者取得了合法性,不同阶级出身的行动者都能占有从制度上予以承认的文化资本,但是实际上只有中上层阶级的子弟才能取得高层文化资本。

三、资本的可转换性、可传递性以及文化再生产

其实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经济资本、社会资

·15·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社会步入了丹尼尔·贝尔所谓

的后工业社会,抑或弗里德里克·杰姆逊所谓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抑或波德里亚所谓的消费社会。文化无孔不入地大规模渗透和扩张到政治、经济、生活等各领域,促进了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的美学化和文化化。因此,社会学研究的视域也随之拓展到整个以文化为底色的社会背景之中。鉴于文化资本研究在当今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评价,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学人批评指正。

二、从资本到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资本从最初的经济学概念,逐渐演变为社会科学深入研究的范畴,社会学家布迪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布迪厄将场域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把资本定义为行动者的社会实践工具。而古德纳认为文化资本是真正自治的,而不仅是一种隐喻,认为文化资本所有者是一个新阶级地位的基础,人文主义知识分子和技术知识分子正运用他们的文化资本使有钱资产阶级退位(薛晓源、曹荣湘,2005:297)。

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一文中提出资本是累积性的劳动。布迪厄把资本分成三种基本类型: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他指出“文化资本的概念,最早是在研究过程中作为一种理论假定呈现在我面前的”。“文化资本”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布迪厄进一步指出文化资本可以有三种存在形式,从相当粗略的角度来看,这三种形式可以分别和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文化制度相对应。

(一)身体化的文化资本

也称为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它是指行动者通过家庭及学校教育获得并内化为个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和文化修养,表现为习惯、爱好、交往方式、操作技能、认知判断、趣味及感性等文化产物。由于这种文化资本已内化为精神与身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借用布迪厄本人的话说就是一种“惯习化”(朱伟珏,2005),因此可以把身体化的文化资本理解为惯习,并且必须是行动者本人亲历亲为,他人无法代替。正如行动者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物质财富那样,他同样也能够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实际上,身体化文化资本的积累一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二是要求丰

本和文化资本之间,以及文化资本内部三种不同的资本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如布迪厄所言,经济资本可直接转换成金钱,转换过程是以私人产权的形式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能转换成经济资本,这一过程是以教育资质的形式制度化的;社会资本是由社会义务所构成,也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该过程是以某种高贵身份的形式制度化的(PierreBourdieu,1984)。

布迪厄关于资本的概念系统中包括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大类型,他认为经济资本是其他资本的根源,但不同类型资本的可转换性,才保证了资本的再生产。“学术资格能够在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之间设定转换率,这是通过保证特定的学术资本的金钱价值来完成的,经济资本转换成文化资本后形成的这个产品,从文化资本的角度确立了特定的资格拥有者的价值。同样的,这一产品也确立了那种可以在劳动力市场用来交换的金钱价值”(包亚明,1997)。因此,文化资本内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体现了文化资本与其外部其它资本的转换,具体的文化资本被客观化、体制化的同时,文化资本本身也不断被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所侵蚀(李全生,2003)。

布迪厄指出,除非人们引进资本的所有类型,而不只是考虑经济理论所认可的唯一形式,否则是不可能解释社会世界的结构和作用的。因此,在资本转换中,不同资本形式之间的可兑换性和兑换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经济资本可以更轻易、更有效地转换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在与其他资本的转换中仍居于主导地位,其具有更强的可兑换性和更高的兑换率。当然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也可转换为经济资本,但这种转换较为复杂,不是即时性的,且带有一定的风险性。每一种资本在社会空间中都不是平均分配的,各种资本量上的分布及其组合,使整个宏观社会结构复杂化(林克雷、李全生,2007)。不同资本类型的可转换性,构成了行动者策略的基础,这些策略的目的在于通过转换来保证资本的再生产,以及在社会空间中不同地位的行动者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的再生产(宫留记,2007)。

同时,资本可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现代际传递,实现其再生产,也正是资本的再生产实现了社会的再生产。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是社会结构实现自我复制的主要机制,通过再生产,社会成员实现了社会地位的家庭内代际传递。布迪厄主要区分了两种再生产,一是经济资本的再生产,即私人财产以直接继承遗产的方式在家庭内部合法的传递给后代;二是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这是一种隐蔽的和具有很大风险性的间接性再生产,在现代社会,文化资本主要是通过教育这个中介间接的传递给后代的。

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其实是社会化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不同家庭背景的子女,继承他们父辈的文化资本,从而使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代际传递。布迪厄在《区隔》中阐述了文化资本再生产的两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方式“在人们对此还未形成意识的早期就全面展开了。它是通过年幼时期的家庭体验获得的”。这就是早期社会化,主要依靠学前的家庭教育,包括父母对后代有意识的传导以及后代对父母的无意识的效仿,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耳濡目染学习父母的“惯习”。第二种方式“从较晚的时期开始,以一种系统的、速成的学习方式进行”。这主要是学校教育,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被转换成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因此,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承不仅有先赋因素的重要影响,还有自致因素如个人成就动机、努力奋斗等自我改善机制的重要作用。

四、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

布迪厄认为,教育体制乃是文化再生产和社会等级结构得以延续的制度性基础。他发现: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对资产阶级的文化进行再生产。这种再生产,作为一种不断重复的社会机制有助于保障资产阶级的地位,并使人们忽略权力的永久化。一如货币与经济资本的关系,由教育制度正式认可的专业资格,自然能带来相应的文化资本。教育便能为资产阶级提供一种韦伯所说的“享有自身特权的神正论”(张怡,

2004)。因此,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必然是社会的再生产。

第一,布迪厄以“场域-惯习-资本”三位一体的概念模式

来分析资本及文化资本,把文化资本放置在一个动态的空间结构中来构建他的理论体系,说明文化资本并非一个静止的概念,而需要动态的把握。

第二,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及文化再生产理论超越了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对阶级阶层、社会结构等社会问题的分析考虑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运用生活方式、阶级惯习、消费模式和兴趣爱好等文化资本变量可以解释许多经济因素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但是由于布迪厄过分注重文化资本,导致很多学者批评他带有社会决定论的色彩。而且,对于文化资本如何操作化的问题,直到今天在学界还是一个难题。

第三,国内外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文化再生产理论进来了系统的介绍和梳理。相继出版了布迪厄的许多著作,如《再生产》、《继承人》、《国家精英》、《实践与反思》等;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布迪厄的许多著作,如斯沃茨的《文化与权力》,高宣扬的《布迪厄的社会理论》等等。因此,许多学人围绕布迪厄的著作,从不同的方面和学科进行解读,力求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把握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精髓,为后人的研究作了重要的铺垫。

第四,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运用问卷调查资料和个案资料以检验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但是,目前国内对文化资本及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讨论还停留在把文化资本操作化为教育程度、家庭藏书量等层面,这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中国来说,其现实的可行性值得商榷。

第五,对文化再生产以及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的运作逻辑、过程和内在机制缺乏深入研究;缺乏通过深入的定性研究方法来具体展现文化再生产实现的动态过程,而传统的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理论和以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为主要技术的定量研究方法对此动态过程的把握失去基本的洞察力,因此,有必要开创一种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文化再生产实现的动态过程也就是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以及政治资本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如何用详实的个案资料来揭示这种转换的微观过程,也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所在。

参考文献:

[1][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7.

[2]薛晓源,曹荣湘.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5.4.

——反思社会学导引[3][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

[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法]P.布尔迪约,J.C.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6·

2011年12月第8卷第12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Dec.2011Vol.8No.12

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邹海蓉1,2,刘

辉3

(1.湖北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系,湖北武汉430205;2.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上海200444;

3.武警鄂州支队,湖北鄂州436000)

要:20世纪中后期,西方社会出现了文化转向。文化资本研究在当今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中占

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图从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文化资本;文化再生产;社会再生产

一、引言厚的家庭经济资本的支撑。但是,由于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具有个体性、无意识性、独特性和符号性等特点,身体化的文化资本与特定的个体是紧密相连的,正如健康一样,无法通过馈赠、买卖和交换进行当下的传承,而且随着行动者衰落而衰落,具有生物的局限性,并需要自身的学习和实践。

(二)客观化的文化资本

即文化产品,它是物化的文化资本。具体而言,包括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器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行动者的物质性文化财富越丰富,或者其质量越高,他拥有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就越多。如果以经济资本为前提,文化产品可以作为特质财富被占有;如果以文化能力为前提,文化产品可以被象征性的占有(李全生,2003)。布迪厄认为,文化产品有其自主的存在法则,不能完全归结为被主体占有的状态,然而,他只有被占有并被作为一种投资参与到文化生产的斗争之中,才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本而存在,才能获取一定比例的物质或象征的利润。因此,文化产品代际传递的只是合法的所有权,而不是或并不需要建构这一特殊显现的先决条件,即传递的并不是对一幅画的“消费”手段或对一架机器的使用手段,在这一点上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与具体化的资本一样,都是从属于相同的传递法则的(包亚明,1997:198)。

(三)体制化的文化资本

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就是将行动者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某种形式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合法保障,并通过授予合格者文凭和资格证书等社会公认的形式将其制度化。这是将个体层面的身体化文化资本转换成集体层面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方式。因此,制度化文化资本是一种介于身体化文化资本与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之间的中间状态。学历资本的积累只有通过经济层面的教育投资才能得以实现,学历资格是经济资本转换为文化资本的典型方式(朱伟珏,2005)。因此,体制化的文化资本使文化资本超越了身体化的生物局限,使得合法资格拥有者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替代成为可能,并且,由于文化资本拥有者取得了合法性,不同阶级出身的行动者都能占有从制度上予以承认的文化资本,但是实际上只有中上层阶级的子弟才能取得高层文化资本。

三、资本的可转换性、可传递性以及文化再生产

其实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经济资本、社会资

·15·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社会步入了丹尼尔·贝尔所谓

的后工业社会,抑或弗里德里克·杰姆逊所谓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抑或波德里亚所谓的消费社会。文化无孔不入地大规模渗透和扩张到政治、经济、生活等各领域,促进了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的美学化和文化化。因此,社会学研究的视域也随之拓展到整个以文化为底色的社会背景之中。鉴于文化资本研究在当今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评价,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学人批评指正。

二、从资本到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资本从最初的经济学概念,逐渐演变为社会科学深入研究的范畴,社会学家布迪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布迪厄将场域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把资本定义为行动者的社会实践工具。而古德纳认为文化资本是真正自治的,而不仅是一种隐喻,认为文化资本所有者是一个新阶级地位的基础,人文主义知识分子和技术知识分子正运用他们的文化资本使有钱资产阶级退位(薛晓源、曹荣湘,2005:297)。

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一文中提出资本是累积性的劳动。布迪厄把资本分成三种基本类型: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他指出“文化资本的概念,最早是在研究过程中作为一种理论假定呈现在我面前的”。“文化资本”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布迪厄进一步指出文化资本可以有三种存在形式,从相当粗略的角度来看,这三种形式可以分别和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文化制度相对应。

(一)身体化的文化资本

也称为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它是指行动者通过家庭及学校教育获得并内化为个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和文化修养,表现为习惯、爱好、交往方式、操作技能、认知判断、趣味及感性等文化产物。由于这种文化资本已内化为精神与身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借用布迪厄本人的话说就是一种“惯习化”(朱伟珏,2005),因此可以把身体化的文化资本理解为惯习,并且必须是行动者本人亲历亲为,他人无法代替。正如行动者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物质财富那样,他同样也能够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实际上,身体化文化资本的积累一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二是要求丰

本和文化资本之间,以及文化资本内部三种不同的资本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如布迪厄所言,经济资本可直接转换成金钱,转换过程是以私人产权的形式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能转换成经济资本,这一过程是以教育资质的形式制度化的;社会资本是由社会义务所构成,也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该过程是以某种高贵身份的形式制度化的(PierreBourdieu,1984)。

布迪厄关于资本的概念系统中包括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大类型,他认为经济资本是其他资本的根源,但不同类型资本的可转换性,才保证了资本的再生产。“学术资格能够在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之间设定转换率,这是通过保证特定的学术资本的金钱价值来完成的,经济资本转换成文化资本后形成的这个产品,从文化资本的角度确立了特定的资格拥有者的价值。同样的,这一产品也确立了那种可以在劳动力市场用来交换的金钱价值”(包亚明,1997)。因此,文化资本内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体现了文化资本与其外部其它资本的转换,具体的文化资本被客观化、体制化的同时,文化资本本身也不断被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所侵蚀(李全生,2003)。

布迪厄指出,除非人们引进资本的所有类型,而不只是考虑经济理论所认可的唯一形式,否则是不可能解释社会世界的结构和作用的。因此,在资本转换中,不同资本形式之间的可兑换性和兑换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经济资本可以更轻易、更有效地转换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在与其他资本的转换中仍居于主导地位,其具有更强的可兑换性和更高的兑换率。当然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也可转换为经济资本,但这种转换较为复杂,不是即时性的,且带有一定的风险性。每一种资本在社会空间中都不是平均分配的,各种资本量上的分布及其组合,使整个宏观社会结构复杂化(林克雷、李全生,2007)。不同资本类型的可转换性,构成了行动者策略的基础,这些策略的目的在于通过转换来保证资本的再生产,以及在社会空间中不同地位的行动者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的再生产(宫留记,2007)。

同时,资本可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现代际传递,实现其再生产,也正是资本的再生产实现了社会的再生产。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是社会结构实现自我复制的主要机制,通过再生产,社会成员实现了社会地位的家庭内代际传递。布迪厄主要区分了两种再生产,一是经济资本的再生产,即私人财产以直接继承遗产的方式在家庭内部合法的传递给后代;二是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这是一种隐蔽的和具有很大风险性的间接性再生产,在现代社会,文化资本主要是通过教育这个中介间接的传递给后代的。

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其实是社会化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不同家庭背景的子女,继承他们父辈的文化资本,从而使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代际传递。布迪厄在《区隔》中阐述了文化资本再生产的两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方式“在人们对此还未形成意识的早期就全面展开了。它是通过年幼时期的家庭体验获得的”。这就是早期社会化,主要依靠学前的家庭教育,包括父母对后代有意识的传导以及后代对父母的无意识的效仿,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耳濡目染学习父母的“惯习”。第二种方式“从较晚的时期开始,以一种系统的、速成的学习方式进行”。这主要是学校教育,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被转换成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因此,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承不仅有先赋因素的重要影响,还有自致因素如个人成就动机、努力奋斗等自我改善机制的重要作用。

四、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

布迪厄认为,教育体制乃是文化再生产和社会等级结构得以延续的制度性基础。他发现: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对资产阶级的文化进行再生产。这种再生产,作为一种不断重复的社会机制有助于保障资产阶级的地位,并使人们忽略权力的永久化。一如货币与经济资本的关系,由教育制度正式认可的专业资格,自然能带来相应的文化资本。教育便能为资产阶级提供一种韦伯所说的“享有自身特权的神正论”(张怡,

2004)。因此,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必然是社会的再生产。

第一,布迪厄以“场域-惯习-资本”三位一体的概念模式

来分析资本及文化资本,把文化资本放置在一个动态的空间结构中来构建他的理论体系,说明文化资本并非一个静止的概念,而需要动态的把握。

第二,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及文化再生产理论超越了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对阶级阶层、社会结构等社会问题的分析考虑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运用生活方式、阶级惯习、消费模式和兴趣爱好等文化资本变量可以解释许多经济因素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但是由于布迪厄过分注重文化资本,导致很多学者批评他带有社会决定论的色彩。而且,对于文化资本如何操作化的问题,直到今天在学界还是一个难题。

第三,国内外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文化再生产理论进来了系统的介绍和梳理。相继出版了布迪厄的许多著作,如《再生产》、《继承人》、《国家精英》、《实践与反思》等;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布迪厄的许多著作,如斯沃茨的《文化与权力》,高宣扬的《布迪厄的社会理论》等等。因此,许多学人围绕布迪厄的著作,从不同的方面和学科进行解读,力求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把握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精髓,为后人的研究作了重要的铺垫。

第四,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运用问卷调查资料和个案资料以检验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但是,目前国内对文化资本及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讨论还停留在把文化资本操作化为教育程度、家庭藏书量等层面,这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中国来说,其现实的可行性值得商榷。

第五,对文化再生产以及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的运作逻辑、过程和内在机制缺乏深入研究;缺乏通过深入的定性研究方法来具体展现文化再生产实现的动态过程,而传统的文化和社会再生产理论和以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为主要技术的定量研究方法对此动态过程的把握失去基本的洞察力,因此,有必要开创一种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文化再生产实现的动态过程也就是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以及政治资本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如何用详实的个案资料来揭示这种转换的微观过程,也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所在。

参考文献:

[1][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7.

[2]薛晓源,曹荣湘.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5.4.

——反思社会学导引[3][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

[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法]P.布尔迪约,J.C.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6·


相关文章

  •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 2QQ2主:2旦:工塑 ・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李晓丹马丽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0875) 摘 学术・理论现代衾誊一 要:"文化再生产"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布尔迪厄是该理论的杰出 ...查看


  • 当代文化研究与布迪厄的文化理论
  • 当代文化研究与布迪厄的文化理论 作者:王岳川 目前阅读623人次 以西方马克思文论为代表的文学社会学研究和文化的社会批判理论,仅仅是作为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理论源头和理论品格的一个参照系,并不是它完善发展的最终模式.在文学社会学自身发展过程中 ...查看


  • 社会资本理论
  • 内容摘要:社会资本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社会资本的概念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对其加以定义和利用.尽管对于社会资本,不同学者的表述有所不同, ...查看


  • 嵌入性的符号消费_为消费文化的神话去魅
  • 2009年第1期 (总第55期) 理论观察N o . 1, 2009Serial N o . 55 T heo retic O b servati on 嵌入性的符号消费:为消费文化的神话去魅 (, ) [, 并逐渐 有关消费主义的定义, ...查看


  • 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看园长权力的构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看园长权力的构成 作者:廖莉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04期 [摘要]园长权力是建立规范和秩序的前提,而资本(权力资源)是园长权力构 ...查看


  • 论社会资本概念的分类及其意义
  • 2011年第1期 总第220期 齐鲁学刊 QILU JURNALOGeneralNo.220 No.1 论社会资本概念的分类及其意义 宋中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191) 摘 要: 社会资本!是社会科学界争论最多的概 ...查看


  • 社会资本的起源与发展
  • 社会资本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资本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新经济社会学中演化出来的最有影响和最具潜质的理论概念之一.它将制度因素,价值判断和文化影响纳入了经济社会学的分析框架之中.是一个专门研究社会资本与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 ...查看


  • 现代社会思想建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 现代社会思想建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一.本雅明 本雅明具有非常强烈的大众主义倾向,乐于接纳大众文化的审美潜力.大城市空间中街头漫步者的审美潜能.他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们总是热情投身于一系列泛化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 ...查看


  •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 读了布迪厄书,自己感兴趣的是他的场域理论,由于其理论的模糊性难以把握其要义,以下是我的一些基本想法,求教于方家. 场域具有以下内涵: 第一,场域是一个关系网络.布迪厄曾指出:"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