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土
和讯网消息 匡时举办的收藏寻城记广州站论坛在东方宾馆(000524,股吧)举行。和讯网全程直播。广州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土表示:我一直很关注收藏,我也一直在观望。因为收藏是一种仰望,我们现在谈起收藏,都喜欢谈上百年前。因为收藏是仰望,我是一个画家,是一个创作者,我的收藏群现在还没有形成,可能现在还在念幼儿园。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作为美术馆来说,它有三大功能,除了展览之外,还有学术研究,另外就是收藏,所以广东美术馆是三者具备。
收藏真的是一个很深的海洋,各种颜色都有。机构收藏,他们的目标是现当代,现当代和近现代有区别的。机构收藏是对收藏的一种肯定、荣誉,只要美术馆收藏这么一个作品,这个作品作为商品的历史就被终结。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个昆虫的故事,我们光看一个蝴蝶,蝴蝶这种昆虫可以说是一个变态性的阶段,它有三个不一样的阶段,一个是毛毛虫的阶段,一个是蛹的阶段,最后是变成蝴蝶这个阶段。收藏艺术品也是三个阶段,创作的阶段就是毛毛虫的阶段,然后到了化蛹阶段。最后把毛毛虫放到仓库里面,最后就变成了蝴蝶。所以这个毛毛虫和蝴蝶是不一样的,它的公共价值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情况下,我们要讨论的城市收藏,不得不讨论本土的艺术家,这个时候我们有请方土先生。
方土:我一直很关注收藏,我也一直在观望。因为收藏是一种仰望,我们现在谈起收藏,都喜欢谈上百年前。因为收藏是仰望,我是一个画家,是一个创作者,我的收藏群现在还没有形成,可能现在还在念幼儿园。通过拍卖、收藏你可以调整自己,因为你没有出名,社会收藏界能够助长一个画家进步,同时也限定你的进步。有一些画家,他早期作品想走写意跟工笔结合,路子很好。但是走不了两下,人家给了钱,说还是希望你工笔一下,所以他慢慢从半写意转为工笔,如果说符合他的性情那没所谓。包括我自己的签名,我签的很不清楚,后来人家提意见,所以我就签清楚一点,后来凡是我把方土这个名签清楚的,人家都拿来换,说还是要签的不清楚的。
广州画家跟内地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在广州,起码有三个压力:第一,在广州生存肯定有一种中原的模式。第二,因为广东开放早,对境外思潮和容易受到影响。第三,经济大潮,广东跟内陆不一样。特别是东南亚都在攀比,不是比学术性,还是是否好卖,所以在广东生存的画家很不容易。所以我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关系。
其实很多人都批判过画院,比如说我们现在看文革的作品,更多的是靠绘画,不一定是摄影,因为只有绘画,才能强化、导入艺术家的情感,这段情感也代表着那一代人的情感,摄影往往是体现对象的情感,不一定是摄影师的情感,这种情感也不能浓缩,所以有时候真实的记录我们这一代人,还是需要集中培养。现在市场都没有几个能走出来的,都批判画院,我觉得不一定。刚才我讲了很多岭南画派有很多人不出名,但是慢慢的也被收藏界关注。
其实还有一层压力,就是老祖宗,岭南画派。岭南画派的模式,也影响着我们的一些创作,特别是有一些收藏界的一些人,觉得你没有往岭南这一块靠,在这块土壤就很难生长。我的理解是传统是在动的,如果你静态去看,就变成只是一个画派的样式和继承,这是不合适的。为什么说岭南派最后出现了泛岭南,甚至一旦代表岭南时,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我觉得就是缺少从根部、主干延伸,而是在枝杈演化。
主持人:方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他跟我们说了四大压力,中原压力、老祖宗压力、经济压力、外在压力,在地方经济和政治不平衡发展的时候,压力也是呈不平衡状态分布。在全球化时代,这些压力不断碰撞后,逐步被释放,形成一种综合状态。今天如果讨论经济压力、外缘压力我觉得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老祖宗压力和中原压力。
刚才方土谈到一点,所谓收藏跟名气的关系,收藏一个艺术品是收藏艺术品本身还是收藏有关艺术品的名声?但是名声是不能收藏的,所以需要一个载体继承下来。一方面,艺术家再创造作品,在培养毛毛虫,真正化正蝴蝶、拥有名声的艺术品是不夺得,到底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不好,还是我们创造艺术品的机制,其实不同城市和不同时代,赋予某些艺术品更大的名声是一种创造机制。我们认为艺术品是纯客观的,其实不是,是根据不同的条件营造出来的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土
和讯网消息 匡时举办的收藏寻城记广州站论坛在东方宾馆(000524,股吧)举行。和讯网全程直播。广州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土表示:我一直很关注收藏,我也一直在观望。因为收藏是一种仰望,我们现在谈起收藏,都喜欢谈上百年前。因为收藏是仰望,我是一个画家,是一个创作者,我的收藏群现在还没有形成,可能现在还在念幼儿园。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作为美术馆来说,它有三大功能,除了展览之外,还有学术研究,另外就是收藏,所以广东美术馆是三者具备。
收藏真的是一个很深的海洋,各种颜色都有。机构收藏,他们的目标是现当代,现当代和近现代有区别的。机构收藏是对收藏的一种肯定、荣誉,只要美术馆收藏这么一个作品,这个作品作为商品的历史就被终结。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个昆虫的故事,我们光看一个蝴蝶,蝴蝶这种昆虫可以说是一个变态性的阶段,它有三个不一样的阶段,一个是毛毛虫的阶段,一个是蛹的阶段,最后是变成蝴蝶这个阶段。收藏艺术品也是三个阶段,创作的阶段就是毛毛虫的阶段,然后到了化蛹阶段。最后把毛毛虫放到仓库里面,最后就变成了蝴蝶。所以这个毛毛虫和蝴蝶是不一样的,它的公共价值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情况下,我们要讨论的城市收藏,不得不讨论本土的艺术家,这个时候我们有请方土先生。
方土:我一直很关注收藏,我也一直在观望。因为收藏是一种仰望,我们现在谈起收藏,都喜欢谈上百年前。因为收藏是仰望,我是一个画家,是一个创作者,我的收藏群现在还没有形成,可能现在还在念幼儿园。通过拍卖、收藏你可以调整自己,因为你没有出名,社会收藏界能够助长一个画家进步,同时也限定你的进步。有一些画家,他早期作品想走写意跟工笔结合,路子很好。但是走不了两下,人家给了钱,说还是希望你工笔一下,所以他慢慢从半写意转为工笔,如果说符合他的性情那没所谓。包括我自己的签名,我签的很不清楚,后来人家提意见,所以我就签清楚一点,后来凡是我把方土这个名签清楚的,人家都拿来换,说还是要签的不清楚的。
广州画家跟内地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在广州,起码有三个压力:第一,在广州生存肯定有一种中原的模式。第二,因为广东开放早,对境外思潮和容易受到影响。第三,经济大潮,广东跟内陆不一样。特别是东南亚都在攀比,不是比学术性,还是是否好卖,所以在广东生存的画家很不容易。所以我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关系。
其实很多人都批判过画院,比如说我们现在看文革的作品,更多的是靠绘画,不一定是摄影,因为只有绘画,才能强化、导入艺术家的情感,这段情感也代表着那一代人的情感,摄影往往是体现对象的情感,不一定是摄影师的情感,这种情感也不能浓缩,所以有时候真实的记录我们这一代人,还是需要集中培养。现在市场都没有几个能走出来的,都批判画院,我觉得不一定。刚才我讲了很多岭南画派有很多人不出名,但是慢慢的也被收藏界关注。
其实还有一层压力,就是老祖宗,岭南画派。岭南画派的模式,也影响着我们的一些创作,特别是有一些收藏界的一些人,觉得你没有往岭南这一块靠,在这块土壤就很难生长。我的理解是传统是在动的,如果你静态去看,就变成只是一个画派的样式和继承,这是不合适的。为什么说岭南派最后出现了泛岭南,甚至一旦代表岭南时,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我觉得就是缺少从根部、主干延伸,而是在枝杈演化。
主持人:方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他跟我们说了四大压力,中原压力、老祖宗压力、经济压力、外在压力,在地方经济和政治不平衡发展的时候,压力也是呈不平衡状态分布。在全球化时代,这些压力不断碰撞后,逐步被释放,形成一种综合状态。今天如果讨论经济压力、外缘压力我觉得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老祖宗压力和中原压力。
刚才方土谈到一点,所谓收藏跟名气的关系,收藏一个艺术品是收藏艺术品本身还是收藏有关艺术品的名声?但是名声是不能收藏的,所以需要一个载体继承下来。一方面,艺术家再创造作品,在培养毛毛虫,真正化正蝴蝶、拥有名声的艺术品是不夺得,到底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不好,还是我们创造艺术品的机制,其实不同城市和不同时代,赋予某些艺术品更大的名声是一种创造机制。我们认为艺术品是纯客观的,其实不是,是根据不同的条件营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