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异同

论中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与苏联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的改革背景,过程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探索过程的差异又使中国与苏联有了不一样的命运,在现在看来 ,苏联最终已解体,中国还在发展社会主义并已步入稳定状态,最终将会成功。但这并不意味苏联的社会主义整个都是错误的,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都是对的,他们各个的探索道路曲折而艰辛,都为现代社会主义的探索总结了经验。接下来就让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中国与苏联泰索社会主义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首先,中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的比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险恶的国际环境的影响,这要追溯到1917年的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其实是在二月革命的基础上爆发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农民革命运动。在之前的二月革命中,俄国沙皇的封建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由于工人和农民的力量比较弱小,加上缺乏革命警惕性,想当然的认为资产阶级会和他们分享胜利果实,结果却受到排挤,压迫,迫不得已的工人、农民发动了世界史上最伟大的革命,诞生了社会主义。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所处的国际形势十分险峻,一直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和国际反共战争逼近的状态中。而中国的背景是二战刚结束,由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刚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苏联改革背景里资本主义的实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很多资本家并不配合社会主义的改造而,中国几乎是从封建社会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势力不大,有点甚至把自己的资产对政府拱手相让以支持国家。

在中国与苏联进行的各自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也有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关键的过程也决定了结果。在苏联发展时期,有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伯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多位领导人,但都不能力挽狂澜。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还提出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但是这一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在经济方面,他推行物质刺激原则,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义务交售制,改组机器拖拉机站,开垦荒地、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在对外关系上,赫鲁晓夫提出两个社会经济体系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原则。后来其他的领导人在决策上也都本末倒置,把过多精力发在重工业上忽略了轻工业的发展,使得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制度僵化却没有改正。而中国的探索路途也是曲折的。在经济方面,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它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人在社会建设方面,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基在经济方面,针对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倾向,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建设的中国式工业化、现代化思想;针对急于求成的“左”的冒进倾向,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搞好综合平衡的思想;针对党内存在的要取消商品经济

的思想倾向,他提出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运用价值法则的一系列独创性见解。在政治方面,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它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文化方面,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1953年到1956年的三大改造使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实行计划经济,而从1966年到1976年长达十年的文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发展。有很多人为这段时间的耽误惋惜,我却认为这是历史必然的,因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任务曲折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阻碍困难的,可贵的是我们并未被吓倒停滞不前或放弃,我们坚持了下来,并越走越远。直到1979年第十一界三中学会的召开又迎来了新的曙光,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的举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果是必然的,苏联解体是苏联领导人未能联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一直坚持僵化了的社会体制,未能认识到本质的错误。而中国领导人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革,敢于新的尝试,能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改革。于是同样是发展社会主义,结果却不同。

论中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与苏联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的改革背景,过程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探索过程的差异又使中国与苏联有了不一样的命运,在现在看来 ,苏联最终已解体,中国还在发展社会主义并已步入稳定状态,最终将会成功。但这并不意味苏联的社会主义整个都是错误的,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都是对的,他们各个的探索道路曲折而艰辛,都为现代社会主义的探索总结了经验。接下来就让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中国与苏联泰索社会主义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首先,中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的比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险恶的国际环境的影响,这要追溯到1917年的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其实是在二月革命的基础上爆发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农民革命运动。在之前的二月革命中,俄国沙皇的封建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由于工人和农民的力量比较弱小,加上缺乏革命警惕性,想当然的认为资产阶级会和他们分享胜利果实,结果却受到排挤,压迫,迫不得已的工人、农民发动了世界史上最伟大的革命,诞生了社会主义。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所处的国际形势十分险峻,一直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和国际反共战争逼近的状态中。而中国的背景是二战刚结束,由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刚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苏联改革背景里资本主义的实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很多资本家并不配合社会主义的改造而,中国几乎是从封建社会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势力不大,有点甚至把自己的资产对政府拱手相让以支持国家。

在中国与苏联进行的各自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也有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关键的过程也决定了结果。在苏联发展时期,有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伯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多位领导人,但都不能力挽狂澜。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还提出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但是这一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在经济方面,他推行物质刺激原则,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义务交售制,改组机器拖拉机站,开垦荒地、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在对外关系上,赫鲁晓夫提出两个社会经济体系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原则。后来其他的领导人在决策上也都本末倒置,把过多精力发在重工业上忽略了轻工业的发展,使得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调,制度僵化却没有改正。而中国的探索路途也是曲折的。在经济方面,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它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人在社会建设方面,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基在经济方面,针对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倾向,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建设的中国式工业化、现代化思想;针对急于求成的“左”的冒进倾向,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搞好综合平衡的思想;针对党内存在的要取消商品经济

的思想倾向,他提出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运用价值法则的一系列独创性见解。在政治方面,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它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文化方面,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1953年到1956年的三大改造使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实行计划经济,而从1966年到1976年长达十年的文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发展。有很多人为这段时间的耽误惋惜,我却认为这是历史必然的,因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任务曲折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阻碍困难的,可贵的是我们并未被吓倒停滞不前或放弃,我们坚持了下来,并越走越远。直到1979年第十一界三中学会的召开又迎来了新的曙光,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的举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果是必然的,苏联解体是苏联领导人未能联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一直坚持僵化了的社会体制,未能认识到本质的错误。而中国领导人一直在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革,敢于新的尝试,能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改革。于是同样是发展社会主义,结果却不同。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必修2精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高中历史必修2精讲-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 (2)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经济改革的必要性.结果及失败原因:把握勃列日 ...查看


  • 新闻宣传异同论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新闻宣传异同论 展 江 =内容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组织.经济实体和其他社会集团无不以新闻媒介为最便捷.最有力的传播工具.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常将新闻与宣传视为同一体.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要求 ...查看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 初三历史总复习计划 总复习一共分为两轮 第一轮复习:整合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构筑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坚持"全.准.深.新" ...查看


  •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教学片断 "新经济政策"位于初三下册世界是第一单元第二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目内容,课标要求: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导语 2012奥运会中国的奥运健儿捷报 ...查看


  • 历史必修二与必修三部分重点复习问题
  • 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时间.内容.作用和影 响? 2. 理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含义: 3.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为什么没有马上终止&q ...查看


  • 中国文化与自由民主,不是尖锐对立 余英时
  • "不要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的民主自由处在尖锐对立的状态,这根本不是事实,"今日上午11点,84岁的余英时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题为<中国史研究的自我反思>,时长60分钟.演讲后,他接受了记者群访. 在回答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部分 从原始歌谣探讨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 <楚词>的神话学价值研究 创世神话初论 中国和古希腊洪水神话的一些母题比较 试论神话中的幻想 <诗经>中的爱情诗综论 &l ...查看


  •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 [考 纲]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 标]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 ...查看


  • 初中历史开卷全套资料
  • 初中历史开卷全套资料 1.14-16世纪,欧洲有那三件重大运动?分别对以后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 答:1)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从此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为其资本主义大方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将欧洲人民从封建神学思想下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