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比较阅读生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共14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2)以残年余力( )

(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 )

21、用∕划分句子节奏, 划两处。(2分)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 、【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 、【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 、【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 ( ▲ ) (2)又安敢毒耶( ▲ )

(3)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 ▲ ) (4)备水旱 ( ▲ )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5. 甲乙两文都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处: ▲

16. 仔细阅读乙文,谈谈乙文的作者如何使当时的统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宋史·岳飞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

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 )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 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 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阐述,他们都希

望 。(4分)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共14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2)以残年余力( )

(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 )

21、用∕划分句子节奏, 划两处。(2分)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 、【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 、【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 、【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 ( ▲ ) (2)又安敢毒耶( ▲ )

(3)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 ▲ ) (4)备水旱 ( ▲ )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5. 甲乙两文都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处: ▲

16. 仔细阅读乙文,谈谈乙文的作者如何使当时的统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宋史·岳飞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

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 )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 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 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阐述,他们都希

望 。(4分)


相关文章

  • 比较阅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 比较阅读--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比较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针对某个文本材料(或是字词.句段,或是内容.形式,或是作家.风格等),联系与之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 ...查看


  • 群文阅读与初中语文教学高效策略的思考
  • [摘 要]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在思考着课堂教学的高效,人们在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高效的相关事宜.本文从群文阅读与初中语文教学高效策略的思考,比较有意义地劈开相关课堂教学之手段,所思考的相关策略值得人们借鉴. [关键词]群文 ...查看


  • 谈谈课堂教学是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
  •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 ...查看


  • 阅读教学与阅读创造
  •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出了多达15条要求.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有这么几条,一是对课文阅读强调"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二是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查看


  • 浅谈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的解题技巧
  • [摘要]任务型阅读是阅读理解的一部分,它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题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解.总结.概括等能力.但是学生对于任务型阅读的学习并不好,许多的学生不会做这类的题型.本文主要具体的介绍了英语任务型阅读的解题技巧,以此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解题 ...查看


  • 小学生如何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小学生如何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小学生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有"法"可依,具体看法如下:1.比较性阅读;2.求解性阅读;3.质疑性阅读;4.创造性阅读. 关键词 ...查看


  • 群文阅读的组文形式研究研究报告
  • 群文阅读,让语文教学绽放异样的光彩! --"群文阅读的组文形式研究"研究报告 成华小学四年级语文组 戢 晓 颜晓萍 程丽萍 唐 黎 李 悦 一.研究缘起 时代已经步入信息化,需要阅读的材料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视野,快速阅读 ...查看


  • 随着阅读风潮的兴起,哪个阅读app做的比较好?
  • 32个回答 数码评价  数码问答专家 资深数码媒体从业者03-06 09:50 13赞 踩 阅读APP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体验,互动,内容,这方面最近一直用掌阅,比较了解. 体验方面,其去年更新了6.0,后来升级到6.2,总体页面很清爽,打 ...查看


  • 红楼梦调查投票贴总结篇
  • 上周小编做了一个简单的投票调查,截止目前约有上百人的投票,再次感谢下大家的参与.小编做的这个投票的目的就是想看看目前阅读红楼梦的群体处于哪种状态,大家的阅读方式是什么样的,还有大家的阅读习惯是什么样等等,第一次设计的调查表还有很多缺陷,希望 ...查看


  • 有感于[游岳阳楼记]3-副本
  • 有感于<游岳阳楼记>一文的比较阅读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洞中学 郭 勇 735000 摘要:语文教学中,同类文本的比较阅读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因人而异,学习结果也千差万别,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和引导学生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