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启示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必须的人文素质,现行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往往达不到这一目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以高职院校的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从人文素质的培养转变为人文技能的培养,并借鉴国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考评的模式,才能走出一条指标明确、效能优良的路子来。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职业核心能力;习惯养成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渐渐得到了重视,一些院校也开设了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由于高职院校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那么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个问题的关键矛盾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将人文素质课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而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否则,各种人文素质课程只能在课程设置中起结构性的作用,而不能在教育实践中起功能性的作用。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功能定位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比起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来说,学时学分比例少,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所以其目标比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也应有所降低,即养成学生必需的人文素质,以应付将来工作的需要,而不是像普通大学一样积累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将来的深造或研究打好基础。基于这种差别,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功能层次上就应该有所调整。

  

  (一)德育功能

  这一功能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其中情感培养中包括爱国情、友善心、正义感等因素;态度培养包括积极、科学、合作等因素;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真善美判断标准等因素。

  

  (二)智育功能

  这一功能我们可以分解为知识积累功能、能力增加、智力提高功能。知识积累是指相应的人文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能力增加是指通过显在和潜在课程对学生读写说、交际等能力的提高;智力提高是指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在心理层面上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三)美育功能

  人文素质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对上述三种功能的初步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七种基本的人文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其中后四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往往蕴含在其他能力的养成与训练之中。所以能够得到的三种外显的、与应用型职业活动密切相关且在教育上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的三种基本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就是我们分解综合后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所应实现的功能。

  这样内涵丰富的功能,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来说是难以达到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将其中最为基本的能力要素分离出来,打造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这种平台应该符合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以能力培养为主,将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能力要素提高到首要的地位进行分解后重新整合。

  

  二、职业核心能力考评体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在高职院校有限的课时内通过传统的积淀养成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实现上述三种人文能力的培养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方法对人文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其作用是不确定的。同时学制与课时也不允许这样大量开课。所以我们需要设置能够显在地作用于学生的人文能力的培训课程,以及相关的对能力进行测定的考评体系。这种课程可以称为“人文能力养成性课程”,即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这就是外(外在的规范与行为)――内(内在的理解与认知)式的人文能力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外(外在的课程)――内(内在理解与领会)――外(外在的表现与行为)的教育养成过程相比,它省去了一个环节,但实质内容与性质却没有根本的不同,可谓异曲同工。这种针对人文能力培养的人文素质课程,其课程架构与考评体系的设计无疑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挑战。

  劳动部门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参照国外先进的职业核心技能体系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体系,该体系可分为八大模块,即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八大模块中有一半以上与人文素养有关。这个核心技能的培训与考评体系针对性、操作性非常强,非常明确地告诉培训对象要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水平。这种培训模式与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为宗旨的实训实践模式不仅有近似之处,而且是对技术应用型实训实践模式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把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与人文能力实训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特别要注意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中融入人文能力养成。总之,这种培训考评模式能够像其他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一样,真正起到我们前面提到的由外而内的“能力养成”的作用,而且收效也比较快,比较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在目标体系、技能分解、培训方法、考评模式方面完全可以参照上述职业核心技能的培训与考评系统,结合自己的特点与内容,实现全面的改革与重新建构,打造全新的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三、高职人文教育体系改革的策略

  

  结合我们抽取出来的高职人文课程所应具备的对学生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功能,再加上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这一平台应该有语言交际模块、协调合作模块、自我教育与完善模块三个模块。其中语言交际模块的内容主要为母语的听说读写及语言的交际运用;协调合作模块基本上参照职业核心技能合作模块所要求的能力,并对难度作以相应的调整;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模块包括分析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确定自我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及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与方法,品德的修养与完善等,这一模块的内容,可以吸收目前高职德育教育的新成果。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这一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在于教材建设及考评标准的确定。首先应制定一个高职人文素质训导大纲,大纲制定时完全可以按照职业核心技能的“工作活动”“技能要求”“培训与自学指导”“考评指导”四个方面。对人文素质训导的目标、内容、程序、考评作出定量定性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与考评体系的建设。在教材建设上要突破传统的文本教材的概念,建设一种新型的全方位的立体教材,这种教材除了教学目的与标准确定以外,其他的案例与相关资料应该建成一个分类资料库,可以随机抽取与运用,达到教学内容活化的目的,以避免学生将此课程变成一种记忆性模式化的课程。在具体教法上要以案例、情境模仿和讨论为主,以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教学效果。在考评方面,也要突破传统的笔试模式,以能力考核为主,主要方式有任务式、案例式、项目式等。

  这样一个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其针对性和操作性是非常强的,在教学方式上,应以实训为主。其能力培养也是显性的,能够进行客观度量的,所以效能将会大幅度提升。但同时对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样一种实训教学课程带有一种综合性质,其外延涉及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一系列学科,要求有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实现。

  这种“人文能力养成式”的教育方式并非笔者独创,在中国自古有之,《论语・学而》中就有这样的话:“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弟”“谨”“信”等都强调“行”,即实践,“文”则指文化修养的吸收与积淀。也就是说对于年轻后生不管他懂与不懂要先让他躬行这些道德规范,若还有余力,再让他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修养,其实就是先进行道德习惯的养成,再进行各种人文学养的积淀。今天看来,孔子的这一思想对现代高职教育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构建高职院校人文价值体系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必须的人文素质,现行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往往达不到这一目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以高职院校的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从人文素质的培养转变为人文技能的培养,并借鉴国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考评的模式,才能走出一条指标明确、效能优良的路子来。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职业核心能力;习惯养成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渐渐得到了重视,一些院校也开设了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由于高职院校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那么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个问题的关键矛盾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将人文素质课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而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否则,各种人文素质课程只能在课程设置中起结构性的作用,而不能在教育实践中起功能性的作用。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功能定位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比起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来说,学时学分比例少,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所以其目标比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也应有所降低,即养成学生必需的人文素质,以应付将来工作的需要,而不是像普通大学一样积累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将来的深造或研究打好基础。基于这种差别,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功能层次上就应该有所调整。

  

  (一)德育功能

  这一功能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其中情感培养中包括爱国情、友善心、正义感等因素;态度培养包括积极、科学、合作等因素;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真善美判断标准等因素。

  

  (二)智育功能

  这一功能我们可以分解为知识积累功能、能力增加、智力提高功能。知识积累是指相应的人文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能力增加是指通过显在和潜在课程对学生读写说、交际等能力的提高;智力提高是指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在心理层面上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三)美育功能

  人文素质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对上述三种功能的初步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七种基本的人文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其中后四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往往蕴含在其他能力的养成与训练之中。所以能够得到的三种外显的、与应用型职业活动密切相关且在教育上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的三种基本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就是我们分解综合后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所应实现的功能。

  这样内涵丰富的功能,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来说是难以达到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将其中最为基本的能力要素分离出来,打造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这种平台应该符合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以能力培养为主,将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能力要素提高到首要的地位进行分解后重新整合。

  

  二、职业核心能力考评体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在高职院校有限的课时内通过传统的积淀养成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实现上述三种人文能力的培养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方法对人文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其作用是不确定的。同时学制与课时也不允许这样大量开课。所以我们需要设置能够显在地作用于学生的人文能力的培训课程,以及相关的对能力进行测定的考评体系。这种课程可以称为“人文能力养成性课程”,即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这就是外(外在的规范与行为)――内(内在的理解与认知)式的人文能力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外(外在的课程)――内(内在理解与领会)――外(外在的表现与行为)的教育养成过程相比,它省去了一个环节,但实质内容与性质却没有根本的不同,可谓异曲同工。这种针对人文能力培养的人文素质课程,其课程架构与考评体系的设计无疑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挑战。

  劳动部门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参照国外先进的职业核心技能体系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体系,该体系可分为八大模块,即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八大模块中有一半以上与人文素养有关。这个核心技能的培训与考评体系针对性、操作性非常强,非常明确地告诉培训对象要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水平。这种培训模式与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为宗旨的实训实践模式不仅有近似之处,而且是对技术应用型实训实践模式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把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与人文能力实训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特别要注意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中融入人文能力养成。总之,这种培训考评模式能够像其他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一样,真正起到我们前面提到的由外而内的“能力养成”的作用,而且收效也比较快,比较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在目标体系、技能分解、培训方法、考评模式方面完全可以参照上述职业核心技能的培训与考评系统,结合自己的特点与内容,实现全面的改革与重新建构,打造全新的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三、高职人文教育体系改革的策略

  

  结合我们抽取出来的高职人文课程所应具备的对学生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功能,再加上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这一平台应该有语言交际模块、协调合作模块、自我教育与完善模块三个模块。其中语言交际模块的内容主要为母语的听说读写及语言的交际运用;协调合作模块基本上参照职业核心技能合作模块所要求的能力,并对难度作以相应的调整;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模块包括分析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确定自我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及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与方法,品德的修养与完善等,这一模块的内容,可以吸收目前高职德育教育的新成果。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这一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在于教材建设及考评标准的确定。首先应制定一个高职人文素质训导大纲,大纲制定时完全可以按照职业核心技能的“工作活动”“技能要求”“培训与自学指导”“考评指导”四个方面。对人文素质训导的目标、内容、程序、考评作出定量定性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与考评体系的建设。在教材建设上要突破传统的文本教材的概念,建设一种新型的全方位的立体教材,这种教材除了教学目的与标准确定以外,其他的案例与相关资料应该建成一个分类资料库,可以随机抽取与运用,达到教学内容活化的目的,以避免学生将此课程变成一种记忆性模式化的课程。在具体教法上要以案例、情境模仿和讨论为主,以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教学效果。在考评方面,也要突破传统的笔试模式,以能力考核为主,主要方式有任务式、案例式、项目式等。

  这样一个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其针对性和操作性是非常强的,在教学方式上,应以实训为主。其能力培养也是显性的,能够进行客观度量的,所以效能将会大幅度提升。但同时对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样一种实训教学课程带有一种综合性质,其外延涉及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一系列学科,要求有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实现。

  这种“人文能力养成式”的教育方式并非笔者独创,在中国自古有之,《论语・学而》中就有这样的话:“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弟”“谨”“信”等都强调“行”,即实践,“文”则指文化修养的吸收与积淀。也就是说对于年轻后生不管他懂与不懂要先让他躬行这些道德规范,若还有余力,再让他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修养,其实就是先进行道德习惯的养成,再进行各种人文学养的积淀。今天看来,孔子的这一思想对现代高职教育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特别是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构建高职院校人文价值体系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教育学毕业论文选题(1084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德_英_美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及启示_曲艺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第12期(总第282期) 德.英.美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11112 曲艺,赵晓东,丁会峰,魏津平,刘琳 (1.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2.河北省卫生厅)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 ...查看


  • 国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_以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_王继华
  • 2012年第3期第1总第61卷(0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QIU 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Vol.11,No.3 ,Jun.2012 国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查看


  •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研究
  •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研究 摘 要:警察肩负着保家卫国.惩治坏人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警察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我国急需一支高素质的警察队伍., 本文首先解释了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主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_经验之塔_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经验之塔"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肖鸿婷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Edger.Dale)提出的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入手,从 ...查看


  • 浅谈台湾职业教育特点
  • [摘要]近些年来,台湾高职教育发展相当蓬勃,办学效果令人瞩目.通过赴台湾访问.考察,对台湾职业教育有了一些了解,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可归纳起来为职业教育体制完备.校企合作配合密切.职业基本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特点鲜明.能力本位学习意识得 ...查看


  • 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
  • 台湾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考察团 (2012年5月6日) 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之际,2012年4月18日至25日,应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的邀请,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考察团一行8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