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评拉赫曼新著[东方化]:亚洲崛起将重塑世界秩序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5日发表迈克尔·奥斯林题为《重塑我们的世界秩序》的文章称,如果说在特朗普就职之前,一套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中,那么他的政策很可能将确保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正式开始的美国式微过程会继续下去。按照吉迪恩·拉赫曼的说法,正如其《东方化》一书的副题所宣称的那样,这全都是“亚洲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的标志。

大西洋沿岸国家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主导地位也许看上去像是命中注定,因为这是近500年来的力量格局。但正如拉赫曼所指出的那样,事实上,在更加漫长的历史模式中,这是一个反常现象。在长达数千年时间里,非欧洲帝国一直统治着古代世界;直到16世纪,较小的西方国家才依靠技术和经济实力跃居全球主导地位。

如今,我们正在目睹欧亚大国特别是中国、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的复兴。这种变化是像多数人所说的那样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还是“欧洲-大西洋”西方的特定失误的产物?拉赫曼认为是前者——并相信这种变化“在理论上具有吸引力”,纠正了近代西方帝国主义所导致的力量失衡。不幸的是,“这样一个多极世界已经在出现,并证明是不稳定和危险的”。

在《东方化》一书中,为《金融时报》撰写外交事务专栏的拉赫曼对二战后全球秩序的转变——有人会说是崩溃——给出了一幅鸟瞰图。在活泼有趣的文字中,他用14个章节带我们环游了世界。首先是亚洲,然后是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他所说的处于东西方之间的“边界地带”,包括乌克兰、土耳其和匈牙利。书中提到了大量的地区,不过通常只用几个段落的篇幅。虽然主要按照地理位置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但这本书的核心却是中国对西方的挑战和美国对这一挑战的应对。

中美竞争的蔓延

在体现出“东方化”的一系列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全球变化中,拉赫曼找出了处于核心的两股趋势:美国主导地位的终结和美中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因此,《东方化》完全符合关于“美国治下世界秩序”终结的新兴文学类型,不过它作出了一个虽然含蓄但却大胆的断言,即未来的“全球化”不再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融合,而是中美经济和政治竞争在全球的蔓延。

亚洲的新主导地位——基本上指的是中国与日俱增的实力——被当做拉赫曼叙事的起点。他用令人信服而不寒而栗的理由证明,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军事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中美军事竞争的焦点在于控制西太平洋”——后者现在是“争议领土”。在回顾了中国对美国在亚洲海域数十年主导地位发出的挑战后,拉赫曼将它与中国的更大目标——最终一雪“百年耻辱”——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问题在于东方化——用拉赫曼的话说——不仅仅是中国的崛起;他也把它作为对全球各种困境的一种包罗万象的描述,从而最终冲淡了书中关于中国威胁的内容。例如,一个关于中国进军非洲的有趣章节就被有关亚洲在欧洲无足轻重的内容所抵消了。北京当然没有对英国脱欧、欧元区危机或席卷德国及其他国家的中东难民潮等闹剧产生过多大影响。然而书中却谈到了所有这些话题。土耳其的东方化其实是缓慢滋长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它和亚洲的趋势没有什么共同点。

分裂与融合的过程

拉赫曼的书具有报道性,而且正如他坦然承认的那样,书中的观点主要来自他在游历中碰到的上层人士。常在伦敦或华盛顿参加鸡尾酒会的人已经知道书中所引用的许多观点。达沃斯的常客们也许博览群书,但他们的观点却脱离了亚洲及其他地区应对东方化现实的数十亿民众的日常体验。假如加上亚洲普通民众——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之外的普通民众——的心声,则会给这本书增添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

如果东方化取决于亚洲的持续发展,那么它可能会被证明是一个比作者所预期的更短的时期。拉赫曼基本上避而不谈越来越多的有关亚洲出现问题的迹象,包括中国持续放缓的宏观经济增长、地区范围的人口压力(日本和韩国人口太少而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人口太多)以及中国与越南、日本等邻国爆发武装冲突的风险。如果东方化因为缩手缩脚的经济改革、反对腐败权势集团的民众抗议或是领土争端而脱离正轨,那么一个更加贫穷和支离破碎的亚洲也许将无法继续使全球力量的天平朝东方倾斜。同样重要的是,正如拉赫曼在书中最后一章所指出的那样,西方在全球经济政治体系的“隐藏线路”中依然保留了预先安排好的强有力制度,从而将进一步限制东方化的最终影响。

没人能够否认亚洲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不同凡响的崛起。可即便西方正在相对失去力量和财富,按照绝对值计算,全球经济蛋糕的规模仍在扩大,而美国的绝对财富也在继续增长——虽然不均衡。东方化也许更应该被理解为一个流动性强得多的兼具分裂和融合要素的过程、一个美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处于主导地位的过程。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5日发表迈克尔·奥斯林题为《重塑我们的世界秩序》的文章称,如果说在特朗普就职之前,一套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中,那么他的政策很可能将确保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正式开始的美国式微过程会继续下去。按照吉迪恩·拉赫曼的说法,正如其《东方化》一书的副题所宣称的那样,这全都是“亚洲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的标志。

大西洋沿岸国家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主导地位也许看上去像是命中注定,因为这是近500年来的力量格局。但正如拉赫曼所指出的那样,事实上,在更加漫长的历史模式中,这是一个反常现象。在长达数千年时间里,非欧洲帝国一直统治着古代世界;直到16世纪,较小的西方国家才依靠技术和经济实力跃居全球主导地位。

如今,我们正在目睹欧亚大国特别是中国、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的复兴。这种变化是像多数人所说的那样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还是“欧洲-大西洋”西方的特定失误的产物?拉赫曼认为是前者——并相信这种变化“在理论上具有吸引力”,纠正了近代西方帝国主义所导致的力量失衡。不幸的是,“这样一个多极世界已经在出现,并证明是不稳定和危险的”。

在《东方化》一书中,为《金融时报》撰写外交事务专栏的拉赫曼对二战后全球秩序的转变——有人会说是崩溃——给出了一幅鸟瞰图。在活泼有趣的文字中,他用14个章节带我们环游了世界。首先是亚洲,然后是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他所说的处于东西方之间的“边界地带”,包括乌克兰、土耳其和匈牙利。书中提到了大量的地区,不过通常只用几个段落的篇幅。虽然主要按照地理位置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但这本书的核心却是中国对西方的挑战和美国对这一挑战的应对。

中美竞争的蔓延

在体现出“东方化”的一系列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全球变化中,拉赫曼找出了处于核心的两股趋势:美国主导地位的终结和美中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因此,《东方化》完全符合关于“美国治下世界秩序”终结的新兴文学类型,不过它作出了一个虽然含蓄但却大胆的断言,即未来的“全球化”不再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融合,而是中美经济和政治竞争在全球的蔓延。

亚洲的新主导地位——基本上指的是中国与日俱增的实力——被当做拉赫曼叙事的起点。他用令人信服而不寒而栗的理由证明,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军事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中美军事竞争的焦点在于控制西太平洋”——后者现在是“争议领土”。在回顾了中国对美国在亚洲海域数十年主导地位发出的挑战后,拉赫曼将它与中国的更大目标——最终一雪“百年耻辱”——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问题在于东方化——用拉赫曼的话说——不仅仅是中国的崛起;他也把它作为对全球各种困境的一种包罗万象的描述,从而最终冲淡了书中关于中国威胁的内容。例如,一个关于中国进军非洲的有趣章节就被有关亚洲在欧洲无足轻重的内容所抵消了。北京当然没有对英国脱欧、欧元区危机或席卷德国及其他国家的中东难民潮等闹剧产生过多大影响。然而书中却谈到了所有这些话题。土耳其的东方化其实是缓慢滋长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它和亚洲的趋势没有什么共同点。

分裂与融合的过程

拉赫曼的书具有报道性,而且正如他坦然承认的那样,书中的观点主要来自他在游历中碰到的上层人士。常在伦敦或华盛顿参加鸡尾酒会的人已经知道书中所引用的许多观点。达沃斯的常客们也许博览群书,但他们的观点却脱离了亚洲及其他地区应对东方化现实的数十亿民众的日常体验。假如加上亚洲普通民众——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之外的普通民众——的心声,则会给这本书增添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

如果东方化取决于亚洲的持续发展,那么它可能会被证明是一个比作者所预期的更短的时期。拉赫曼基本上避而不谈越来越多的有关亚洲出现问题的迹象,包括中国持续放缓的宏观经济增长、地区范围的人口压力(日本和韩国人口太少而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人口太多)以及中国与越南、日本等邻国爆发武装冲突的风险。如果东方化因为缩手缩脚的经济改革、反对腐败权势集团的民众抗议或是领土争端而脱离正轨,那么一个更加贫穷和支离破碎的亚洲也许将无法继续使全球力量的天平朝东方倾斜。同样重要的是,正如拉赫曼在书中最后一章所指出的那样,西方在全球经济政治体系的“隐藏线路”中依然保留了预先安排好的强有力制度,从而将进一步限制东方化的最终影响。

没人能够否认亚洲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不同凡响的崛起。可即便西方正在相对失去力量和财富,按照绝对值计算,全球经济蛋糕的规模仍在扩大,而美国的绝对财富也在继续增长——虽然不均衡。东方化也许更应该被理解为一个流动性强得多的兼具分裂和融合要素的过程、一个美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处于主导地位的过程。


相关文章

  • 现代国家制度比GDP更重要
  • 郑永年:金融多极化更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现代国家制度比GDP更重要 2011-12-30 注:本文摘选自郑永年新作<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东方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中国现在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非常大.美国的想法 ...查看


  • 美国的主导地位与世界新秩序
  • 摘要:<大棋局>出版至今已近二十年,但布热津斯基在书中的思想在之后的历届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中都有迹可循,他所提出的某些观点仍然振聋发聩.布氏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世界霸权不可能永远坚守,为了尽可能延长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在霸权衰落后世界 ...查看


  •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演变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系别: 年级: 姓名: 学号: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演变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姓名: 专业: 学号: 摘要:自20世纪至今,中国扮演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从 ...查看


  • 郑永年:不必承担我们不该承担的国际责任
  • 2011-10-28 10:29:24 浏览 7152 次 | 评论 6 条 注:本文摘选自郑永年新作<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东方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国家.当然,要想崛起,肯定要承担国际责 ...查看


  • 从国际体系到世界体系的全球经济治理特征
  • 作者:孙伊然 国际关系研究 2013年06期 自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以来的近3/4个世纪中,全球经济治理逐渐经历着由国际体系向世界体系转型的深刻变迁.体系既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存在背景,亦是规定其核心内容及发展趋向的内在根源.作为国际政治经 ...查看


  • 论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_蒲瑶
  • 2002年第3期第18卷(总73期) 唐都学刊 TangduJournal No.3,2002 GeneralNo.73,Vol.18 论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蒲 瑶 (西北工业大学社科系,陕西西安 710072) 摘 要:全球化浪 ...查看


  • 让和平永驻人间_任仲平
  • 人民日报/2014年/7月/28日/第001版 让和平永驻人间 --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之际 任仲平 (一)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英德两国正式开战的那个晚上,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对着伦敦夜空感喟:"整个欧洲 ...查看


  • 亨廷顿|全球秩序中的政治变迁和美国体系的衰落
  • 法意导言 对于自二战以后的国际政治,人们大多熟悉于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的历史叙事,却忽视了美国这一"超级权力"崛起的过程:以及更为隐蔽的,全球秩序从"以欧洲为核心 ...查看


  • G2: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二十世纪以来,差不多每隔二十年,国际体系都会发生某些具有"重新组合"(reorganizing)功能的重大事件,从而导致毛泽东所说的世界秩序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概而言之,1929年全球经济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