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的鞭子》(教师用)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把握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形象的特点,理解戏剧的主题。
2.体会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和独特作用。
【学习重点】
体会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和独特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街头剧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知识链接】
1931 年日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就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了关内。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
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预学环节】
1、自读课文。 找出文中以下词语,圈出来,结合语境理解其义。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音。
作揖:拱手行礼。
伶俐:聪敏;机灵。
俏皮:①(容貌或装束)俊俏。②举止活泼或说话风趣。
骚动:①扰乱,使不安宁。②秩序混乱。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少顿:一会儿,片刻。
媚态:①谄媚的丑态。②娇媚的姿态。
鹞子:鹞鹰,一种猛禽,驯养的雌鸟可用来帮助打猎。
糟蹋:①浪费或毁坏。②侮辱;蹂躏。
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轻率。
2、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复述主要内容(关键情节不能少)。
【讨论环节】
1、1931 年“九? 一八”前后,东北人民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卖艺人为什么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香姐说成是从苏州买来的?
3、青工先后提了多少问题?这些问题对展开剧情,刻画人物性格起什么作用?
4、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卖艺汉——流浪关内,衣食无着、穷困潦倒、卖艺为生的难民。
——个性:①流浪卖艺多年,沾染江湖习气,保持爱国之心。
②生活逼迫,长期饥饿,一时忘情,抽打女儿。
——语言“如今正是国难当头……现在咱们大中华给东洋小子欺侮得可怜,老百姓又逼得连一句气话都不敢讲,咱们虽然是走江湖的,可总也有一点儿爱国的心眼儿”,控诉日寇的侵华罪行的“九一八小 调”。“今天小子承你们先生的好意,打得我清醒了过来,告诉我 团结大众的力量去找我们的生路……”
——意义:流亡内地的东北难民的缩影。
香姐——定位:一位流亡关内靠卖艺为生的穷苦女孩。
——个性:乖巧懂事,她饿得实在没有力气了,仍然“勉强支起身体”想要继续卖艺,直到“倒在地上”。当她爸爸用鞭子抽打她的时候, 她一点也没有怨恨,而是替她爸爸求情。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饥饿造成的,而造成她一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可恨的东洋鬼子”。
——语言:“没有饭吃的时候,还顾到什么好心肠呢?这种心境,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不会懂的——先生,这种生活我们已经过了六年了。” “东洋鬼子呀,可恨的东洋鬼子,夺了我们的家乡,抢去了我们 靠着活命的田地。最可恨的,我的妈也被他们杀死了”。“其实你就是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一点怨恨他的心也没有,因为我懂得挨饿是怎么一回事,我感到他的痛苦比鞭子打在我的身上更难过。”
——意义:一个十七八岁的、因东洋鬼子而失去家园的、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女孩子。香姐的命运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同情和民族义愤,据说 在当时演出时有不少群众把这当成了真实的事件。
青工——定位:一个有着爱国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觉悟的青年工人。 ——个性:见义勇为,对香姐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
——动作:夺下了“卖艺汉”手中打人的鞭子,和他扭打了起来。
——语言:“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 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只要大家齐 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
——意义:具有高度的觉悟,是正义的化身,民族精神的化身。青工的话,不仅仅是对“卖艺汉”说的,更是对广大的观众说的。在青工的 感召下,观众喊出“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去打倒我们的仇 人”,正是喊出了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
【展示环节】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检测环节】
一、下面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昧良心 欺侮 忿忿不平 作揖
B.骚动 糟蹋 鲁莽 鹞子
C.暴躁 勉强 俏皮 南腔北调
D.骚动 滑稽 伶利 媚态
二、阅读下面节选,回答问题。
汉子 (向观众)诸位听见么?我大姑娘说:(学腔)“提不起劲儿来呀!” 哈哈哈哈,这算什么话?怕老爷先生们不赏钱吗?唉,姑娘,咱们要 吃饭,老爷先生们要看戏,做得不好,挣不到钱,来,现在也别唱啦, 来几个鹞子翻身的把戏,向老爷先生们讨一个情。(汉子在一边打锣, 香姐勉强支起身体,一转身,倒在地上,汉子暴躁,持鞭子走向女, 打一下)来呀!(女无声,汉子连续用鞭子抽打。观众忿忿不平)
甲 他妈的,手段真辣!
汉子 (少顿,睁视)来呀!(又一鞭)
青工 鞭子放下来!(挺身欲前,为左右两人所阻)
汉子 请你少管闲事。(怒)
青工 我偏要管!(一跃上台)快放下!
汉子 是我的姑娘。用不着谁来管。
青工 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
汉子 在这世界上,谁能养活她,谁就有权利使用她,朋友,你年纪轻轻, 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哩!
青工 这是你拿鞭子打人的道理吗?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
汉子 什么?“不应该”,“人吃人”,我可顾不到这许多。(汉子又举鞭子欲打) 青工 放下你的鞭子!
汉子 办不到。(观众乱叫“打呀,打这不讲理的老头子!”)
青工 我偏要你办到。
(两人扭在一起,打了起来,鞭子掉在地上,青工叉住汉子的喉,推倒在木 箱上。观众叫好)
„„
香姐 不,他是我的爸爸。
青工 是你的爸爸?怪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狠毒的爸爸,用鞭子打他的女儿。
香姐 这是我可以原谅他的。
青工 你可以原谅他?为什么?
香姐 他也是没有法子呀!肚子逼着他这样干的。
青工 肚子逼着他这样干的?
香姐 是的,咱们有两整天没有吃一个饱啦。
青工 为着肚子饿,就鞭打自己的女儿,这不是人干的。
香姐 先生呀!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任怎么样也不会懂得挨饿是怎样一回事的。你知道,饿得慌的当儿,那种疯也似的心情哪!
1.文中设置了两次悬念,请概括出来。
一次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到了现在这个田地呢?
二次是:为什么她的亲爸爸也会如此狠毒呢?
2.青工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青工开始对卖艺汉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见义勇为,与他殴打在一起,后来对老汉的生活感到同情,同时激发他强烈的爱国情。
3.老汉和香姐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老汉和香姐在青工的影响下,由原来的叹息自己命不好,忍受屈辱,到后来, 明白了受苦的根源,开始有了反抗意识。
11. 放下你的鞭子(学生用)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把握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形象的特点,理解戏剧的主题。
2.体会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和独特作用。
【学习重点】
体会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和独特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街头剧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知识链接】
1931 年日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就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了关内。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
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预学环节】
1、自读课文。 找出文中以下词语,圈出来,结合语境理解其义。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音。
作揖:拱手行礼。
伶俐:聪敏;机灵。
俏皮:①(容貌或装束)俊俏。②举止活泼或说话风趣。
骚动:①扰乱,使不安宁。②秩序混乱。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少顿:一会儿,片刻。
媚态:①谄媚的丑态。②娇媚的姿态。
鹞子:鹞鹰,一种猛禽,驯养的雌鸟可用来帮助打猎。
糟蹋:①浪费或毁坏。②侮辱;蹂躏。
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轻率。
2、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复述主要内容(关键情节不能少)。
【讨论环节】
1、1931 年“九? 一八”前后,东北人民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卖艺人为什么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香姐说成是从苏州买来的?
3、青工先后提了多少问题?这些问题对展开剧情,刻画人物性格起什么作用?
4、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展示环节】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检测环节】
一、下面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昧良心 欺侮 忿忿不平 作揖
B.骚动 糟蹋 鲁莽 鹞子
C.暴躁 勉强 俏皮 南腔北调
D.骚动 滑稽 伶利 媚态
二、阅读下面节选,回答问题。
汉子 (向观众)诸位听见么?我大姑娘说:(学腔)“提不起劲儿来呀!” 哈哈哈哈,这算什么话?怕老爷先生们不赏钱吗?唉,姑娘,咱们要 吃饭,老爷先生们要看戏,做得不好,挣不到钱,来,现在也别唱啦, 来几个鹞子翻身的把戏,向老爷先生们讨一个情。(汉子在一边打锣, 香姐勉强支起身体,一转身,倒在地上,汉子暴躁,持鞭子走向女, 打一下)来呀!(女无声,汉子连续用鞭子抽打。观众忿忿不平)
甲 他妈的,手段真辣!
汉子 (少顿,睁视)来呀!(又一鞭)
青工 鞭子放下来!(挺身欲前,为左右两人所阻)
汉子 请你少管闲事。(怒)
青工 我偏要管!(一跃上台)快放下!
汉子 是我的姑娘。用不着谁来管。
青工 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
汉子 在这世界上,谁能养活她,谁就有权利使用她,朋友,你年纪轻轻, 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哩!
青工 这是你拿鞭子打人的道理吗?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
汉子 什么?“不应该”,“人吃人”,我可顾不到这许多。(汉子又举鞭子欲打) 青工 放下你的鞭子!
汉子 办不到。(观众乱叫“打呀,打这不讲理的老头子!”)
青工 我偏要你办到。
(两人扭在一起,打了起来,鞭子掉在地上,青工叉住汉子的喉,推倒在木 箱上。观众叫好)
„„
香姐 不,他是我的爸爸。
青工 是你的爸爸?怪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狠毒的爸爸,用鞭子打他的女儿。
香姐 这是我可以原谅他的。
青工 你可以原谅他?为什么?
香姐 他也是没有法子呀!肚子逼着他这样干的。
青工 肚子逼着他这样干的?
香姐 是的,咱们有两整天没有吃一个饱啦。
青工 为着肚子饿,就鞭打自己的女儿,这不是人干的。
香姐 先生呀!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任怎么样也不会懂得挨饿是怎样一回事的。你知道,饿得慌的当儿,那种疯也似的心情哪!
1.文中设置了两次悬念,请概括出来。
2.青工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老汉和香姐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放下你的鞭子》(教师用)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把握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形象的特点,理解戏剧的主题。
2.体会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和独特作用。
【学习重点】
体会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和独特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街头剧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知识链接】
1931 年日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就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了关内。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
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预学环节】
1、自读课文。 找出文中以下词语,圈出来,结合语境理解其义。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音。
作揖:拱手行礼。
伶俐:聪敏;机灵。
俏皮:①(容貌或装束)俊俏。②举止活泼或说话风趣。
骚动:①扰乱,使不安宁。②秩序混乱。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少顿:一会儿,片刻。
媚态:①谄媚的丑态。②娇媚的姿态。
鹞子:鹞鹰,一种猛禽,驯养的雌鸟可用来帮助打猎。
糟蹋:①浪费或毁坏。②侮辱;蹂躏。
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轻率。
2、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复述主要内容(关键情节不能少)。
【讨论环节】
1、1931 年“九? 一八”前后,东北人民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卖艺人为什么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香姐说成是从苏州买来的?
3、青工先后提了多少问题?这些问题对展开剧情,刻画人物性格起什么作用?
4、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卖艺汉——流浪关内,衣食无着、穷困潦倒、卖艺为生的难民。
——个性:①流浪卖艺多年,沾染江湖习气,保持爱国之心。
②生活逼迫,长期饥饿,一时忘情,抽打女儿。
——语言“如今正是国难当头……现在咱们大中华给东洋小子欺侮得可怜,老百姓又逼得连一句气话都不敢讲,咱们虽然是走江湖的,可总也有一点儿爱国的心眼儿”,控诉日寇的侵华罪行的“九一八小 调”。“今天小子承你们先生的好意,打得我清醒了过来,告诉我 团结大众的力量去找我们的生路……”
——意义:流亡内地的东北难民的缩影。
香姐——定位:一位流亡关内靠卖艺为生的穷苦女孩。
——个性:乖巧懂事,她饿得实在没有力气了,仍然“勉强支起身体”想要继续卖艺,直到“倒在地上”。当她爸爸用鞭子抽打她的时候, 她一点也没有怨恨,而是替她爸爸求情。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饥饿造成的,而造成她一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可恨的东洋鬼子”。
——语言:“没有饭吃的时候,还顾到什么好心肠呢?这种心境,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不会懂的——先生,这种生活我们已经过了六年了。” “东洋鬼子呀,可恨的东洋鬼子,夺了我们的家乡,抢去了我们 靠着活命的田地。最可恨的,我的妈也被他们杀死了”。“其实你就是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一点怨恨他的心也没有,因为我懂得挨饿是怎么一回事,我感到他的痛苦比鞭子打在我的身上更难过。”
——意义:一个十七八岁的、因东洋鬼子而失去家园的、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女孩子。香姐的命运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同情和民族义愤,据说 在当时演出时有不少群众把这当成了真实的事件。
青工——定位:一个有着爱国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觉悟的青年工人。 ——个性:见义勇为,对香姐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
——动作:夺下了“卖艺汉”手中打人的鞭子,和他扭打了起来。
——语言:“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 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只要大家齐 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
——意义:具有高度的觉悟,是正义的化身,民族精神的化身。青工的话,不仅仅是对“卖艺汉”说的,更是对广大的观众说的。在青工的 感召下,观众喊出“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去打倒我们的仇 人”,正是喊出了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
【展示环节】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检测环节】
一、下面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昧良心 欺侮 忿忿不平 作揖
B.骚动 糟蹋 鲁莽 鹞子
C.暴躁 勉强 俏皮 南腔北调
D.骚动 滑稽 伶利 媚态
二、阅读下面节选,回答问题。
汉子 (向观众)诸位听见么?我大姑娘说:(学腔)“提不起劲儿来呀!” 哈哈哈哈,这算什么话?怕老爷先生们不赏钱吗?唉,姑娘,咱们要 吃饭,老爷先生们要看戏,做得不好,挣不到钱,来,现在也别唱啦, 来几个鹞子翻身的把戏,向老爷先生们讨一个情。(汉子在一边打锣, 香姐勉强支起身体,一转身,倒在地上,汉子暴躁,持鞭子走向女, 打一下)来呀!(女无声,汉子连续用鞭子抽打。观众忿忿不平)
甲 他妈的,手段真辣!
汉子 (少顿,睁视)来呀!(又一鞭)
青工 鞭子放下来!(挺身欲前,为左右两人所阻)
汉子 请你少管闲事。(怒)
青工 我偏要管!(一跃上台)快放下!
汉子 是我的姑娘。用不着谁来管。
青工 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
汉子 在这世界上,谁能养活她,谁就有权利使用她,朋友,你年纪轻轻, 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哩!
青工 这是你拿鞭子打人的道理吗?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
汉子 什么?“不应该”,“人吃人”,我可顾不到这许多。(汉子又举鞭子欲打) 青工 放下你的鞭子!
汉子 办不到。(观众乱叫“打呀,打这不讲理的老头子!”)
青工 我偏要你办到。
(两人扭在一起,打了起来,鞭子掉在地上,青工叉住汉子的喉,推倒在木 箱上。观众叫好)
„„
香姐 不,他是我的爸爸。
青工 是你的爸爸?怪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狠毒的爸爸,用鞭子打他的女儿。
香姐 这是我可以原谅他的。
青工 你可以原谅他?为什么?
香姐 他也是没有法子呀!肚子逼着他这样干的。
青工 肚子逼着他这样干的?
香姐 是的,咱们有两整天没有吃一个饱啦。
青工 为着肚子饿,就鞭打自己的女儿,这不是人干的。
香姐 先生呀!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任怎么样也不会懂得挨饿是怎样一回事的。你知道,饿得慌的当儿,那种疯也似的心情哪!
1.文中设置了两次悬念,请概括出来。
一次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到了现在这个田地呢?
二次是:为什么她的亲爸爸也会如此狠毒呢?
2.青工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青工开始对卖艺汉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见义勇为,与他殴打在一起,后来对老汉的生活感到同情,同时激发他强烈的爱国情。
3.老汉和香姐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老汉和香姐在青工的影响下,由原来的叹息自己命不好,忍受屈辱,到后来, 明白了受苦的根源,开始有了反抗意识。
11. 放下你的鞭子(学生用)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把握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形象的特点,理解戏剧的主题。
2.体会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和独特作用。
【学习重点】
体会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和独特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街头剧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知识链接】
1931 年日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就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了关内。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
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预学环节】
1、自读课文。 找出文中以下词语,圈出来,结合语境理解其义。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音。
作揖:拱手行礼。
伶俐:聪敏;机灵。
俏皮:①(容貌或装束)俊俏。②举止活泼或说话风趣。
骚动:①扰乱,使不安宁。②秩序混乱。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少顿:一会儿,片刻。
媚态:①谄媚的丑态。②娇媚的姿态。
鹞子:鹞鹰,一种猛禽,驯养的雌鸟可用来帮助打猎。
糟蹋:①浪费或毁坏。②侮辱;蹂躏。
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轻率。
2、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复述主要内容(关键情节不能少)。
【讨论环节】
1、1931 年“九? 一八”前后,东北人民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卖艺人为什么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香姐说成是从苏州买来的?
3、青工先后提了多少问题?这些问题对展开剧情,刻画人物性格起什么作用?
4、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展示环节】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检测环节】
一、下面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昧良心 欺侮 忿忿不平 作揖
B.骚动 糟蹋 鲁莽 鹞子
C.暴躁 勉强 俏皮 南腔北调
D.骚动 滑稽 伶利 媚态
二、阅读下面节选,回答问题。
汉子 (向观众)诸位听见么?我大姑娘说:(学腔)“提不起劲儿来呀!” 哈哈哈哈,这算什么话?怕老爷先生们不赏钱吗?唉,姑娘,咱们要 吃饭,老爷先生们要看戏,做得不好,挣不到钱,来,现在也别唱啦, 来几个鹞子翻身的把戏,向老爷先生们讨一个情。(汉子在一边打锣, 香姐勉强支起身体,一转身,倒在地上,汉子暴躁,持鞭子走向女, 打一下)来呀!(女无声,汉子连续用鞭子抽打。观众忿忿不平)
甲 他妈的,手段真辣!
汉子 (少顿,睁视)来呀!(又一鞭)
青工 鞭子放下来!(挺身欲前,为左右两人所阻)
汉子 请你少管闲事。(怒)
青工 我偏要管!(一跃上台)快放下!
汉子 是我的姑娘。用不着谁来管。
青工 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
汉子 在这世界上,谁能养活她,谁就有权利使用她,朋友,你年纪轻轻, 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哩!
青工 这是你拿鞭子打人的道理吗?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
汉子 什么?“不应该”,“人吃人”,我可顾不到这许多。(汉子又举鞭子欲打) 青工 放下你的鞭子!
汉子 办不到。(观众乱叫“打呀,打这不讲理的老头子!”)
青工 我偏要你办到。
(两人扭在一起,打了起来,鞭子掉在地上,青工叉住汉子的喉,推倒在木 箱上。观众叫好)
„„
香姐 不,他是我的爸爸。
青工 是你的爸爸?怪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狠毒的爸爸,用鞭子打他的女儿。
香姐 这是我可以原谅他的。
青工 你可以原谅他?为什么?
香姐 他也是没有法子呀!肚子逼着他这样干的。
青工 肚子逼着他这样干的?
香姐 是的,咱们有两整天没有吃一个饱啦。
青工 为着肚子饿,就鞭打自己的女儿,这不是人干的。
香姐 先生呀!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任怎么样也不会懂得挨饿是怎样一回事的。你知道,饿得慌的当儿,那种疯也似的心情哪!
1.文中设置了两次悬念,请概括出来。
2.青工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老汉和香姐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