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期末论文
浅析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班级:金融学1111班
学号:0204111108
姓名:许 永 健
浅析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摘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同样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危机。本文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一下当前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的选择,并且指出保持币值稳定仍然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以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导致了中国持续的物价上涨。
一、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1、通货膨胀期的现实
截止2011年8月,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去年同比增长6.2%,城市上涨为5.9%,农村为
6.7%。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品价格同比增长0.3%,其中城市和农村的上涨幅度是一样的。从简单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从2000年的通货膨胀到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严重性和持久性是递增的。这次会严重到什么程度,持续到什么时间我们尚不可知。
2、 通货膨胀的原因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10年中国开始通货膨胀,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强制结售汇制。强制的结售汇制度是指所有的外汇必须卖给银行,所有的外汇支出向银行购买,目的是维系汇率的基本稳定。为此银行将市面上多余的外汇兑换成人民币,虽说是缓解了人民币短缺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加之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双顺差,所以货币供给量严重超过经济正常需求,直接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是2009年我国提出的四万亿的扩大内需资金。为缓解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低迷影响,我国政府决定拿出四万亿来扩大内需,同时实行及其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广义货币、狭义货币以及流通中的货币同比发生大幅增长。市场上涌现大量货币资金造成通货膨胀。同时也造成各种经济泡沫,例如房地产价格的疯涨。
二、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货币、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我国一直以来追求货币稳定和经济增长双实现的目标。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二者不可能兼得。保持币值稳定,经济就不能得以很好的发展,如果追求经济增长,就难免会引发通货膨胀,物价就会随之上涨。尽管如此,稳定币值仍然是首要目标。
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欧盟到美国,都是用尽各种办法迫使人民币升值。所以央行更加明确应该控制人民币币值稳定。
三、 货币政策目标需要相机性
1、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经济能稳定增长,而且不带来高通胀的前提下,货币政策肩负起经济稳定增长的责任。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将会越来越大。
2011年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2012年的货币政策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还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从2009年10月到2011年末仅14个月,货币政策从稳健到紧缩再到稳健。这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
没有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这极容易造成机会主义的产生。
(1)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央行承受来自政府和其他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的压力,使央行难下最终决策。
(2)中央银行对时机的把握不够,明显看出专业技能不足。
(3)货币政策整体上比较缺乏透明度和公开度。
而想要解决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就一定找到困难的根源,从根本上找到适合我国经济形势和解决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目标。
2、 灵活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目前有很多市场国家央行都采取了半一的货币政策目标,但是我国目前时机尚不成熟,所以可以尝试多目标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一直采用的多目标制,而金融危机的经历,让我们感觉在一些阶段或时期,多个目标是无法同时实现的,甚至这些目标相互之间发生冲突,关系十分复杂。”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为货币政策目标。这实际是单一目标制,因为此目标的提出,并没有区别价格稳定和汇率稳定的先后顺序,所以当国内市场受国际经济影响时,处于对汇率的考虑,就会放弃价格稳定这一目标。
就是说在经济稳定发展时期,多目标制和单一目标制没有明显差别,只要保持较低的通胀率公众预期稳定,对未来比较放心,由此便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增加就业机会,这样单一目标和多目标基本上就自动解决了。
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扩张到紧缩再到扩张”的不断往复中,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种极不稳定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以现实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前提相机变动。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不同阶段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应有所转变,但此次危机中得到的教训是即使回到平稳的经济宏观经济条件下,也要时刻保持谨慎,在类似情况发生时,央行关注的重点以及使用的工具能够适时切换,及时应付。
在现有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和对国内影响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不应该单单指出我国应采用单一目标制还是多目标制,我们应当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多个目标,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进行多个目标间的灵活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阶段上更好的解决各类问题,当然我们也要不断完善各种经济条件尽快完成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改革,逐渐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度。
中央银行学期末论文
浅析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班级:金融学1111班
学号:0204111108
姓名:许 永 健
浅析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摘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同样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危机。本文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一下当前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的选择,并且指出保持币值稳定仍然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以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导致了中国持续的物价上涨。
一、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1、通货膨胀期的现实
截止2011年8月,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去年同比增长6.2%,城市上涨为5.9%,农村为
6.7%。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品价格同比增长0.3%,其中城市和农村的上涨幅度是一样的。从简单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从2000年的通货膨胀到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严重性和持久性是递增的。这次会严重到什么程度,持续到什么时间我们尚不可知。
2、 通货膨胀的原因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10年中国开始通货膨胀,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强制结售汇制。强制的结售汇制度是指所有的外汇必须卖给银行,所有的外汇支出向银行购买,目的是维系汇率的基本稳定。为此银行将市面上多余的外汇兑换成人民币,虽说是缓解了人民币短缺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加之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双顺差,所以货币供给量严重超过经济正常需求,直接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是2009年我国提出的四万亿的扩大内需资金。为缓解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低迷影响,我国政府决定拿出四万亿来扩大内需,同时实行及其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广义货币、狭义货币以及流通中的货币同比发生大幅增长。市场上涌现大量货币资金造成通货膨胀。同时也造成各种经济泡沫,例如房地产价格的疯涨。
二、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货币、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我国一直以来追求货币稳定和经济增长双实现的目标。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二者不可能兼得。保持币值稳定,经济就不能得以很好的发展,如果追求经济增长,就难免会引发通货膨胀,物价就会随之上涨。尽管如此,稳定币值仍然是首要目标。
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欧盟到美国,都是用尽各种办法迫使人民币升值。所以央行更加明确应该控制人民币币值稳定。
三、 货币政策目标需要相机性
1、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经济能稳定增长,而且不带来高通胀的前提下,货币政策肩负起经济稳定增长的责任。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将会越来越大。
2011年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2012年的货币政策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还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从2009年10月到2011年末仅14个月,货币政策从稳健到紧缩再到稳健。这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
没有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这极容易造成机会主义的产生。
(1)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央行承受来自政府和其他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的压力,使央行难下最终决策。
(2)中央银行对时机的把握不够,明显看出专业技能不足。
(3)货币政策整体上比较缺乏透明度和公开度。
而想要解决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就一定找到困难的根源,从根本上找到适合我国经济形势和解决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目标。
2、 灵活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目前有很多市场国家央行都采取了半一的货币政策目标,但是我国目前时机尚不成熟,所以可以尝试多目标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一直采用的多目标制,而金融危机的经历,让我们感觉在一些阶段或时期,多个目标是无法同时实现的,甚至这些目标相互之间发生冲突,关系十分复杂。”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为货币政策目标。这实际是单一目标制,因为此目标的提出,并没有区别价格稳定和汇率稳定的先后顺序,所以当国内市场受国际经济影响时,处于对汇率的考虑,就会放弃价格稳定这一目标。
就是说在经济稳定发展时期,多目标制和单一目标制没有明显差别,只要保持较低的通胀率公众预期稳定,对未来比较放心,由此便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增加就业机会,这样单一目标和多目标基本上就自动解决了。
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扩张到紧缩再到扩张”的不断往复中,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种极不稳定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以现实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前提相机变动。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不同阶段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应有所转变,但此次危机中得到的教训是即使回到平稳的经济宏观经济条件下,也要时刻保持谨慎,在类似情况发生时,央行关注的重点以及使用的工具能够适时切换,及时应付。
在现有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和对国内影响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不应该单单指出我国应采用单一目标制还是多目标制,我们应当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多个目标,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进行多个目标间的灵活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阶段上更好的解决各类问题,当然我们也要不断完善各种经济条件尽快完成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改革,逐渐向通货膨胀目标制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