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能教给孩子什么
四初一家长会发言稿
作者:李开复
自 信――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多让孩子发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如果是男孩,最重要的是自信。第一是自信,第二是自信,第三还是自信。这不是教会的,而是培育的。没有自信,就没有追求,就没有坚强,就不会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就不会在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争取最好。
谨记一条:摧毁一个孩子最可怕的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培育孩子的自信,有三点很重要:
1、善于鼓励。没有任何一样方法,会比善于鼓励更能培育孩子的自信。
2、善于发现孩子的强项、成功乃至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发现不了,不会懂得鼓励。
3、鼓励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宜寓批评于鼓励之中,让孩子有自我校正的动力。凡具有杀伤作用的批评,均应予避免。
如果是女孩,最重要的也是三条,第一是让她充分享受到爱,爱会培育爱的品质,其程度止于溺爱就行;第二是自尊,女孩需要高贵;第三是自信,能自强不息,将与身俱来的依赖性减至最低。 不是说男孩就不需要爱,培育他的自信,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在孩子阶段该给的没给,或给得不对,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趋向和素质底子,对孩子来说,耽误了,将终身难以弥补。所谓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是也。 勇气――面对强权的勇气、承认错误的勇气、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等。
公德之心――公德是做人的底线,这是作为一个公民应有之心,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即公共场所的行为,如纪律、清洁、内务、公共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环境卫生等等。
私德之心――私德之心就是自己注意自己私下里的一言一行,自己约束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古人称之为“慎独”。想想看,当你独处、没有人监督你的时候,你还会一如始终地约束自己吗? 良知、责任和感恩――这是孩子自立、成长最需要的优良品质,也是现在教科书中遗失或模糊的东西。
良知是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与坚持,良知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坚定的信念,这是在人生茫茫大海中航行的罗盘。
责任是一种敢于担当的勇气,是面对人生道路必须具备的一种态度。一个人,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都有需要自己担当的责任。有没有勇气去担当这个责任、有没有能力去担当这个责任,决定着一个人可以走多远。
感恩是一种回馈和关照,对社会的回馈,对他人的关照。常怀感恩之心,心情会更加愉悦,胸怀会更加宽广,空间会更加远大。
至于如何给予,说不好,好像换成“培养”这个词好像更准确一些。具体做起来,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可强求。根据个人经验,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耳提面
命的说教远远比不上耳濡目染的熏陶有效,前者甚至会适得其反。一般来说,人智是后天培养成熟的,在什么环境中成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个性。这里说的环境不是指贫富穷达,而是指心智环境,指父母和孩子周边的人的言谈举止,包括处事方式、感情表达、生活习惯、个人修养等等。 独立自主――父母潜能地对孩子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最终孩子还是要独立的,父母必须压抑自己希望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从学习到照顾身体。
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要培养孩子的负责心。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爱和快乐――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她的兴趣上。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
父母=朋友――成为孩子最好的、无话不说的朋友。和孩子打成一片,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对孩子说心里话。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做了不和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理智讲理――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机会,以身作则。
规矩虽然还是要的,但是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
(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
(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讲好的惩罚;
(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学习向上――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应用而学习,为了兴趣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你能传授给孩子的不是书本里的死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学习思考的能力,学习了学习的方法,知其所以然,得以知其然。
1. 从小的问题中就开始知道这是应用了哪些人类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然后提问题或是在以后的问题中反问他用了哪些方法,他熟练后你就不用操心了。
2.基本的思维能力。
3.批判性思维技巧。
4.特别注意因果关系的分析,学会找到最初的因,再去推论结果,比简单的死记硬背结果好的多。因果关系的分析,逻辑思维,融会贯通。
5.逻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空间思维,发散性思维。
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境界三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境界四学会提问:只有认真、主动地去学习,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有问题提,也才能够提高。
作为家长,我们能教给孩子什么
四初一家长会发言稿
作者:李开复
自 信――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多让孩子发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如果是男孩,最重要的是自信。第一是自信,第二是自信,第三还是自信。这不是教会的,而是培育的。没有自信,就没有追求,就没有坚强,就不会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就不会在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争取最好。
谨记一条:摧毁一个孩子最可怕的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培育孩子的自信,有三点很重要:
1、善于鼓励。没有任何一样方法,会比善于鼓励更能培育孩子的自信。
2、善于发现孩子的强项、成功乃至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发现不了,不会懂得鼓励。
3、鼓励的作用永远大于批评,宜寓批评于鼓励之中,让孩子有自我校正的动力。凡具有杀伤作用的批评,均应予避免。
如果是女孩,最重要的也是三条,第一是让她充分享受到爱,爱会培育爱的品质,其程度止于溺爱就行;第二是自尊,女孩需要高贵;第三是自信,能自强不息,将与身俱来的依赖性减至最低。 不是说男孩就不需要爱,培育他的自信,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在孩子阶段该给的没给,或给得不对,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趋向和素质底子,对孩子来说,耽误了,将终身难以弥补。所谓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是也。 勇气――面对强权的勇气、承认错误的勇气、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等。
公德之心――公德是做人的底线,这是作为一个公民应有之心,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即公共场所的行为,如纪律、清洁、内务、公共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环境卫生等等。
私德之心――私德之心就是自己注意自己私下里的一言一行,自己约束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古人称之为“慎独”。想想看,当你独处、没有人监督你的时候,你还会一如始终地约束自己吗? 良知、责任和感恩――这是孩子自立、成长最需要的优良品质,也是现在教科书中遗失或模糊的东西。
良知是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与坚持,良知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坚定的信念,这是在人生茫茫大海中航行的罗盘。
责任是一种敢于担当的勇气,是面对人生道路必须具备的一种态度。一个人,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都有需要自己担当的责任。有没有勇气去担当这个责任、有没有能力去担当这个责任,决定着一个人可以走多远。
感恩是一种回馈和关照,对社会的回馈,对他人的关照。常怀感恩之心,心情会更加愉悦,胸怀会更加宽广,空间会更加远大。
至于如何给予,说不好,好像换成“培养”这个词好像更准确一些。具体做起来,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可强求。根据个人经验,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耳提面
命的说教远远比不上耳濡目染的熏陶有效,前者甚至会适得其反。一般来说,人智是后天培养成熟的,在什么环境中成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个性。这里说的环境不是指贫富穷达,而是指心智环境,指父母和孩子周边的人的言谈举止,包括处事方式、感情表达、生活习惯、个人修养等等。 独立自主――父母潜能地对孩子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最终孩子还是要独立的,父母必须压抑自己希望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从学习到照顾身体。
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要培养孩子的负责心。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爱和快乐――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她的兴趣上。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
父母=朋友――成为孩子最好的、无话不说的朋友。和孩子打成一片,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对孩子说心里话。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做了不和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理智讲理――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机会,以身作则。
规矩虽然还是要的,但是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
(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
(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讲好的惩罚;
(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学习向上――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应用而学习,为了兴趣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你能传授给孩子的不是书本里的死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学习思考的能力,学习了学习的方法,知其所以然,得以知其然。
1. 从小的问题中就开始知道这是应用了哪些人类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然后提问题或是在以后的问题中反问他用了哪些方法,他熟练后你就不用操心了。
2.基本的思维能力。
3.批判性思维技巧。
4.特别注意因果关系的分析,学会找到最初的因,再去推论结果,比简单的死记硬背结果好的多。因果关系的分析,逻辑思维,融会贯通。
5.逻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空间思维,发散性思维。
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境界三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境界四学会提问:只有认真、主动地去学习,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有问题提,也才能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