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编辑初审稿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杨美琴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辑部 上海 200031)
[摘要] 初审是审稿环节的第一步,初步决定稿件的取舍,编辑承担着这一重要责任。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总结了医学编辑在初审稿件时要格外重视的几个问题,包括稿件中存在的政治、伦理问题;论文超出刊物报道范围或疑似学术不端;作者和(或)单位署名存在争议,在此基础上综合审查后再决定退稿或送同行评议。
[关键词] 医学编辑;初审;科技期刊
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既是选择稿件的过程,又是帮助作者完善稿件的过程。期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稿质量。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新出报刊[2001]142号)”中指出:“期刊出版单位应„„,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期刊出版应坚持责任编辑制度。责任编辑需进行稿件的初审、编辑„„”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医学编辑初审稿件时应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同行共享。
1 稿件存在政治及伦理问题
一般而言,医学论文涉及政治问题者不多见,因此多数医学编辑容易忽视对这方面问题的审查。医学论文中常涉及的政治问题主要与国家主权有关。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以下2种情况:(1)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与英国、美国等国家并列;(2)文后参考文献引用台湾作者或台湾主办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文题或期刊名称中会出现“中华民国”字样。前者较易处理,与作者沟通后,改为正确表述,即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及中国台湾地区;后者的处理则需要编辑与作者巧妙沟通,因为这类论文的作者常常来自台湾地区,应充分说明理由,并建议其最好删除或更换相关文献。
医学论文涉及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利用动物进行的实验研究和利用医院患者资料进行的临床试验或经验总结。多数期刊强调与人有关的伦理问题较多;而在涉及动物的伦理方面,因我国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人员在实验操作中及撰写论文时往往忽视了动物伦理问题,特别是对动物胚胎及幼小动物的处理。因此,应该加强参与实验研究
所有人员的伦理关怀教育,从伦理学角度规范实验过程[1]。笔者建议,医学编辑在初审论文时应严格把关,特别留意作者是否注明“所有动物均在麻醉状态下处死”等表述。临床医学类论文涉及最多的伦理问题还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者。目前多数期刊要求作者提供医院伦理委员会开具的相关同意证明。殊不知,当前国内医疗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建立及具体章程执行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伦理委员会委员参与本人主持课题审查,又如有的伦理委员会在审查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人情等因素影响[2]。因此,医学编辑应该掌握一定的伦理知识,在初审论文时及时发现并解决这方面问题。有些伦理问题是作者撰写论文时漏写,建议其补充;有些如作者无法提供合理解释,则建议退稿。
综上所述,医学编辑在初审稿件时,应审查是否存在政治及伦理问题,一旦发现问题,经与作者沟通无法得到正确解决者,则一票否决。这与文献[3]对审稿顺序的建议不同,该文献建议首先从规范化方面初审,然后从内容上初审,包括政治思想等方面„„笔者认为,如先从规范化方面初审,审理后符合要求者发现无法正确解决的政治或伦理问题,从提高初审效率的角度而言,无疑事倍功半或者徒劳。因此,建议先从内容方面把握,尤其是政治及伦理问题。
2 论文不符合期刊报道宗旨或超出报道范围
论文超出报道范围或不符合报道宗旨主要归咎于2个方面:(1)期刊的报道宗旨或报道范围表述模糊;(2)作者投稿前未认真详阅期刊的投稿须知。本刊曾多次收到护理、麻醉等类论文,这时我们会建议作者转投相应类别的期刊,同时提醒作者投稿时查阅期刊稿约,避免因此而造成稿件延迟发表。笔者还收到一篇题为“肿瘤侧群细胞与肿瘤干细胞关系研究进展”的论文,系耳鼻喉专业研究生撰写的综述,几乎所有内容均是基础性研究,对临床无任何参考价值,故建议其转投基础类期刊。
编辑初审还应以学术水平作为重点,即从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等方面对稿件作初步评价[3]。有些编辑认为,论文学术水平的评定是同行专家评议时应该审查的内容,初审时无需把关。但是,如果编辑在初审时能够给予更多关注,不仅可以减轻专家的审稿负担,而且有助于提高编辑的医学专业知识水平。医学期刊的审稿专家都有着繁重的临床、学术及行政任务,有些还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审稿时间有限,难免有所遗漏。如果编辑能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则对于保证论文乃至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大有裨益。笔者认为,编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初审:(1)善于抓住论点创新或技术改良,如用于钳取鼻腔异物的工具改良,检索文献数据库未见或少见类似报道,可以指导作者修改以完善论文,然后请同行专家复审以决定论文是否有发表价值;(2)对于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的论文,尤其是本刊以往或近期也有类似报道,建议作者直接转投科普类期刊;(3)对于具有严重导向性错误的论文,应一律作退稿处理。当然,许多医学编辑原是临床一线的临床医师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具有相对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并能及时把握领域内科研及临床发展趋势,可以很好地承担初审稿件学术质量的任务。
3 疑为抄袭或重复发表
期刊发表的论文若存在侵权行为,虽然作者要负直接责任,但编辑部也难逃连带责任。因此,对每篇论文,特别是涉及学术不端的论文,责任编辑不能完全依赖审稿专家,应进行文献调研,尽可能消除学术不端行为[4]。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医学期刊已经实现了全文上网,只要编辑在审稿时检索文献数据库,对有关主题的稿件就会有大概了解,如果是一稿两投或重复发表更容易被发现[1]。国内较大的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均开发了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为发现重复发表和抄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也有其弊端。文字的改动、语序的变换甚至数据的调整使得本来抄袭或重复发表的论文在查重时显示为极低的重复率,如果过分依赖此类查询软件,有可能让这些论文成为漏网之鱼[5]。笔者曾审理过1篇论文,题为“球结膜自固定下显微手术逆向撕除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经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检测的相似度为28.6%,下载并查看检测报告时发现,相似度最高的论文作者与本文作者竟然是同一人。进一步详阅论文发现,2篇论文几乎一模一样,唯病例选择时间不同,已发论文病例选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而投到本刊的论文则选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重复程度在90%以上。后与作者联系退稿,并提醒作者这样的作法不符合道德规范。
4 作者与单位署名问题
笔者曾收到一篇题为“儿童与成人早期外耳道胆脂瘤预后临床分析”的论文,因为是本单位投稿,格外注意作者署名问题。经了解,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并未参与病例的临床处理,仅收集病例,撰写论文,署为第一作者实属不妥。这涉及到“著作者”和“贡献者”的关系不清问题。作者有权利发表论文,但也要受社会责任制约。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家陆续成立了科学诚信办公室、学术道德委员会等组织,他们提出论文后要列出每位作者的具体贡献和所起的作用,解决了作者利益与责任之间脱节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组织的绝大部分成员是著名刊物的编辑[6]。因此,医学期刊编辑应该承担起这类问题的初步审查责任。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常收到这样的论文:研究生、进修医师在学习和进修期间,利用学习和进修单位的条件和资料完成的工作,可第一作者的单位署名并非学习和进修单位。作者单位的署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研成果的归属及保证报道内容的真实、可靠、可信。笔者收到这样一篇论文“鼻咽、中耳结核1例”,此系本单位进修生利用本院资料完成的论文,但文中并未说明病例来源,是在要求作者提供病理照片时,才知晓病例并非来源于作者现工作单位。针对此类情况,很多杂志的做法是:与作者沟通,更改作者单位。本刊也是这样操作的。但是,有些研究生因为已经毕业,版面费不能在原单位(实验条件及资料提供单位)报销,而在新单位报销又必须署其单位名称。笔者认为,这是可以让作者联系其学习单位,开具同意将论文作者单位更改为新单位的同意证明,并有第一作者、科室负责人签字及医院盖章。这样避免了作者因无法报销版面费而放弃发表论文。还有一种更多见的情况是,进修
生为了晋升职称等将利用进修单位资料撰写的论文署名为自己现工作单位,这种情况尤其应引起重视并予恰当处理。
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初审后,编辑还不能将稿件草率退稿或送编委复审。对于需要退稿的稿件,应提出退稿理由和指导性意见,帮助作者完善论文后改投他刊,这样既有助于提高作者写作水平,又为期刊积累了忠实的作者、读者群。对于初审未退稿的论文,编辑应从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逐一审读,检查题目是否过大[7],文题是否相符,摘要“四要素”是否齐备,关键词选择是否恰当,英文摘要是否符合行文习惯,资料及方法介绍是否详略得当,统计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结果、讨论是否混为一谈,讨论是否围绕结果展开,文献引用是否正确、准确及著录是否统一,规范各部分要求[3]。如果编辑在初审时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不仅减轻了审稿专家的负担,而且也会令审稿者对期刊的稿源和编辑工作产生好的印象[8]。
因此,编辑应具有较强的初审能力。朱红梅等[9]提出,提高编辑初审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增强编辑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强学习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学习和阅读期刊与同类期刊的述评、专论和综述类文章;及时整理外审专家与定稿会的意见。笔者认为这些意见非常重要,应在工作中予以遵循。
参考文献
1
2 王冰. 重视医学期刊编辑初审能力的培养[J]. 医学情报工作,2005(4):306-307. 吕丽娜,熊楠楠,常运立,等. 完善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机制的思考[J]. 医学与社会,2012,25(2):
26-28.
3
4 申海菊,张蕾,张立芳. 医学期刊的初审[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6):107,110. 张儒祥,丁茂平. 医学期刊责任编辑在防止学术不端论文出版中的作为[J]. 编辑学报,2010,22(6):
519-520.
5
6
7 邓强庭,栾嘉,王红,等. 医学科研论文编辑初审的方法及要点[J]. 编辑学报,2012,24(1):27-29. 钱寿初.作者署名和作者的贡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1):9-11. 王立明,周骏,丁媛媛. 医学研究生综述初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
874-876.
8 汪挺,阮星星,刘昱菡,等. 医学期刊编辑的伦理要求——对国际编辑伦理标准的思考与补充[J]. 编辑
学报,2012,24(1):100-102.
9 朱红梅,张大志,任红.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稿件的初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3(4):176-178.
医学编辑初审稿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杨美琴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辑部 上海 200031)
[摘要] 初审是审稿环节的第一步,初步决定稿件的取舍,编辑承担着这一重要责任。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总结了医学编辑在初审稿件时要格外重视的几个问题,包括稿件中存在的政治、伦理问题;论文超出刊物报道范围或疑似学术不端;作者和(或)单位署名存在争议,在此基础上综合审查后再决定退稿或送同行评议。
[关键词] 医学编辑;初审;科技期刊
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既是选择稿件的过程,又是帮助作者完善稿件的过程。期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稿质量。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新出报刊[2001]142号)”中指出:“期刊出版单位应„„,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期刊出版应坚持责任编辑制度。责任编辑需进行稿件的初审、编辑„„”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医学编辑初审稿件时应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同行共享。
1 稿件存在政治及伦理问题
一般而言,医学论文涉及政治问题者不多见,因此多数医学编辑容易忽视对这方面问题的审查。医学论文中常涉及的政治问题主要与国家主权有关。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以下2种情况:(1)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与英国、美国等国家并列;(2)文后参考文献引用台湾作者或台湾主办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文题或期刊名称中会出现“中华民国”字样。前者较易处理,与作者沟通后,改为正确表述,即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及中国台湾地区;后者的处理则需要编辑与作者巧妙沟通,因为这类论文的作者常常来自台湾地区,应充分说明理由,并建议其最好删除或更换相关文献。
医学论文涉及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利用动物进行的实验研究和利用医院患者资料进行的临床试验或经验总结。多数期刊强调与人有关的伦理问题较多;而在涉及动物的伦理方面,因我国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人员在实验操作中及撰写论文时往往忽视了动物伦理问题,特别是对动物胚胎及幼小动物的处理。因此,应该加强参与实验研究
所有人员的伦理关怀教育,从伦理学角度规范实验过程[1]。笔者建议,医学编辑在初审论文时应严格把关,特别留意作者是否注明“所有动物均在麻醉状态下处死”等表述。临床医学类论文涉及最多的伦理问题还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者。目前多数期刊要求作者提供医院伦理委员会开具的相关同意证明。殊不知,当前国内医疗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建立及具体章程执行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伦理委员会委员参与本人主持课题审查,又如有的伦理委员会在审查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人情等因素影响[2]。因此,医学编辑应该掌握一定的伦理知识,在初审论文时及时发现并解决这方面问题。有些伦理问题是作者撰写论文时漏写,建议其补充;有些如作者无法提供合理解释,则建议退稿。
综上所述,医学编辑在初审稿件时,应审查是否存在政治及伦理问题,一旦发现问题,经与作者沟通无法得到正确解决者,则一票否决。这与文献[3]对审稿顺序的建议不同,该文献建议首先从规范化方面初审,然后从内容上初审,包括政治思想等方面„„笔者认为,如先从规范化方面初审,审理后符合要求者发现无法正确解决的政治或伦理问题,从提高初审效率的角度而言,无疑事倍功半或者徒劳。因此,建议先从内容方面把握,尤其是政治及伦理问题。
2 论文不符合期刊报道宗旨或超出报道范围
论文超出报道范围或不符合报道宗旨主要归咎于2个方面:(1)期刊的报道宗旨或报道范围表述模糊;(2)作者投稿前未认真详阅期刊的投稿须知。本刊曾多次收到护理、麻醉等类论文,这时我们会建议作者转投相应类别的期刊,同时提醒作者投稿时查阅期刊稿约,避免因此而造成稿件延迟发表。笔者还收到一篇题为“肿瘤侧群细胞与肿瘤干细胞关系研究进展”的论文,系耳鼻喉专业研究生撰写的综述,几乎所有内容均是基础性研究,对临床无任何参考价值,故建议其转投基础类期刊。
编辑初审还应以学术水平作为重点,即从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等方面对稿件作初步评价[3]。有些编辑认为,论文学术水平的评定是同行专家评议时应该审查的内容,初审时无需把关。但是,如果编辑在初审时能够给予更多关注,不仅可以减轻专家的审稿负担,而且有助于提高编辑的医学专业知识水平。医学期刊的审稿专家都有着繁重的临床、学术及行政任务,有些还担任一定的社会职务,审稿时间有限,难免有所遗漏。如果编辑能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则对于保证论文乃至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大有裨益。笔者认为,编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初审:(1)善于抓住论点创新或技术改良,如用于钳取鼻腔异物的工具改良,检索文献数据库未见或少见类似报道,可以指导作者修改以完善论文,然后请同行专家复审以决定论文是否有发表价值;(2)对于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的论文,尤其是本刊以往或近期也有类似报道,建议作者直接转投科普类期刊;(3)对于具有严重导向性错误的论文,应一律作退稿处理。当然,许多医学编辑原是临床一线的临床医师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具有相对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并能及时把握领域内科研及临床发展趋势,可以很好地承担初审稿件学术质量的任务。
3 疑为抄袭或重复发表
期刊发表的论文若存在侵权行为,虽然作者要负直接责任,但编辑部也难逃连带责任。因此,对每篇论文,特别是涉及学术不端的论文,责任编辑不能完全依赖审稿专家,应进行文献调研,尽可能消除学术不端行为[4]。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医学期刊已经实现了全文上网,只要编辑在审稿时检索文献数据库,对有关主题的稿件就会有大概了解,如果是一稿两投或重复发表更容易被发现[1]。国内较大的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均开发了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为发现重复发表和抄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也有其弊端。文字的改动、语序的变换甚至数据的调整使得本来抄袭或重复发表的论文在查重时显示为极低的重复率,如果过分依赖此类查询软件,有可能让这些论文成为漏网之鱼[5]。笔者曾审理过1篇论文,题为“球结膜自固定下显微手术逆向撕除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经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检测的相似度为28.6%,下载并查看检测报告时发现,相似度最高的论文作者与本文作者竟然是同一人。进一步详阅论文发现,2篇论文几乎一模一样,唯病例选择时间不同,已发论文病例选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而投到本刊的论文则选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重复程度在90%以上。后与作者联系退稿,并提醒作者这样的作法不符合道德规范。
4 作者与单位署名问题
笔者曾收到一篇题为“儿童与成人早期外耳道胆脂瘤预后临床分析”的论文,因为是本单位投稿,格外注意作者署名问题。经了解,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并未参与病例的临床处理,仅收集病例,撰写论文,署为第一作者实属不妥。这涉及到“著作者”和“贡献者”的关系不清问题。作者有权利发表论文,但也要受社会责任制约。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家陆续成立了科学诚信办公室、学术道德委员会等组织,他们提出论文后要列出每位作者的具体贡献和所起的作用,解决了作者利益与责任之间脱节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组织的绝大部分成员是著名刊物的编辑[6]。因此,医学期刊编辑应该承担起这类问题的初步审查责任。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常收到这样的论文:研究生、进修医师在学习和进修期间,利用学习和进修单位的条件和资料完成的工作,可第一作者的单位署名并非学习和进修单位。作者单位的署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研成果的归属及保证报道内容的真实、可靠、可信。笔者收到这样一篇论文“鼻咽、中耳结核1例”,此系本单位进修生利用本院资料完成的论文,但文中并未说明病例来源,是在要求作者提供病理照片时,才知晓病例并非来源于作者现工作单位。针对此类情况,很多杂志的做法是:与作者沟通,更改作者单位。本刊也是这样操作的。但是,有些研究生因为已经毕业,版面费不能在原单位(实验条件及资料提供单位)报销,而在新单位报销又必须署其单位名称。笔者认为,这是可以让作者联系其学习单位,开具同意将论文作者单位更改为新单位的同意证明,并有第一作者、科室负责人签字及医院盖章。这样避免了作者因无法报销版面费而放弃发表论文。还有一种更多见的情况是,进修
生为了晋升职称等将利用进修单位资料撰写的论文署名为自己现工作单位,这种情况尤其应引起重视并予恰当处理。
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初审后,编辑还不能将稿件草率退稿或送编委复审。对于需要退稿的稿件,应提出退稿理由和指导性意见,帮助作者完善论文后改投他刊,这样既有助于提高作者写作水平,又为期刊积累了忠实的作者、读者群。对于初审未退稿的论文,编辑应从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逐一审读,检查题目是否过大[7],文题是否相符,摘要“四要素”是否齐备,关键词选择是否恰当,英文摘要是否符合行文习惯,资料及方法介绍是否详略得当,统计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结果、讨论是否混为一谈,讨论是否围绕结果展开,文献引用是否正确、准确及著录是否统一,规范各部分要求[3]。如果编辑在初审时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不仅减轻了审稿专家的负担,而且也会令审稿者对期刊的稿源和编辑工作产生好的印象[8]。
因此,编辑应具有较强的初审能力。朱红梅等[9]提出,提高编辑初审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增强编辑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强学习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学习和阅读期刊与同类期刊的述评、专论和综述类文章;及时整理外审专家与定稿会的意见。笔者认为这些意见非常重要,应在工作中予以遵循。
参考文献
1
2 王冰. 重视医学期刊编辑初审能力的培养[J]. 医学情报工作,2005(4):306-307. 吕丽娜,熊楠楠,常运立,等. 完善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机制的思考[J]. 医学与社会,2012,25(2):
26-28.
3
4 申海菊,张蕾,张立芳. 医学期刊的初审[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6):107,110. 张儒祥,丁茂平. 医学期刊责任编辑在防止学术不端论文出版中的作为[J]. 编辑学报,2010,22(6):
519-520.
5
6
7 邓强庭,栾嘉,王红,等. 医学科研论文编辑初审的方法及要点[J]. 编辑学报,2012,24(1):27-29. 钱寿初.作者署名和作者的贡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1):9-11. 王立明,周骏,丁媛媛. 医学研究生综述初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
874-876.
8 汪挺,阮星星,刘昱菡,等. 医学期刊编辑的伦理要求——对国际编辑伦理标准的思考与补充[J]. 编辑
学报,2012,24(1):100-102.
9 朱红梅,张大志,任红.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稿件的初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3(4):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