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价值和魅力

  近年来,中国力图成为创新强国和先进科技引领者的勃勃雄心,正日益引起外界的震惊与敬畏。比如,“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得到政府庞大的资金支持,目标是在清洁能源、信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超过当今全球领袖;中国已超过美日成为最大专利申请国。此外,中国大学每年培养的理工科毕业生据称多达200万名。   但“硬币的另一面”却并不美好,以TEP全要素生产率为例。TEP是发达经济体设立的基准,目前被广泛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和服务的进步程度,其涉及所有不能以资本和劳动生产率解释的经济要素,如技能、管理和技术积累等能力。2007年之前10年左右,中国的TEP增长迅速,但此后下降一半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离“技术前沿”还很远。   当下,在转型升级大潮和“由大变强”中国梦的驱动下,各行各业的创新热情空前高涨,从学术界到产业界,中国正在创新上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但目前看来,这种措施更多的还集中在投入方面,而非产出,但后者显然对技术和产业成功更为重要。   比如,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近1/3专利申请被归为“创新”专利,占到从1985 — 2010年间的所有专利的1/10,但这些被授权的专利在质量上并不尽如人意。这种差异反映在巨大的不平衡上——2011年中国的专利从外国收取的专利费是10亿美元,而中国向外国专利支付的专利费却达到180亿美元。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转化为生产力,学科的提升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但现在的局面是,一些科研人员迫于各种现实原因,搞研究就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拿经费。在这种畸形的学术理念引导下,这些研究人员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甚至出现了“学术超人”和“学术抄人”,致使大量学术成果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这无疑是学术界的悲哀,也在无形中导致了服务于产业界的优质学术资源的匮乏。   纺织学科总体上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保证其学术价值的重要前提。因此,通过“产学研”联合,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实现学术力量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是实现学术研究价值的最佳途径之一。理想的产学研结合是各个体系的完整融合,而不仅是因为某个项目而拼凑在一起的临时组合。应通过不断融合和磨合,形成长期、稳定、完备的人才体系和日臻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达到1+1>2的效果。   对于科研院所而言,学术研究在科研阶段就应有产业化的考虑,不应止步于纸面上的突破,而是研以致用、造福于民,这才是学术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

  近年来,中国力图成为创新强国和先进科技引领者的勃勃雄心,正日益引起外界的震惊与敬畏。比如,“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得到政府庞大的资金支持,目标是在清洁能源、信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超过当今全球领袖;中国已超过美日成为最大专利申请国。此外,中国大学每年培养的理工科毕业生据称多达200万名。   但“硬币的另一面”却并不美好,以TEP全要素生产率为例。TEP是发达经济体设立的基准,目前被广泛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和服务的进步程度,其涉及所有不能以资本和劳动生产率解释的经济要素,如技能、管理和技术积累等能力。2007年之前10年左右,中国的TEP增长迅速,但此后下降一半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离“技术前沿”还很远。   当下,在转型升级大潮和“由大变强”中国梦的驱动下,各行各业的创新热情空前高涨,从学术界到产业界,中国正在创新上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但目前看来,这种措施更多的还集中在投入方面,而非产出,但后者显然对技术和产业成功更为重要。   比如,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近1/3专利申请被归为“创新”专利,占到从1985 — 2010年间的所有专利的1/10,但这些被授权的专利在质量上并不尽如人意。这种差异反映在巨大的不平衡上——2011年中国的专利从外国收取的专利费是10亿美元,而中国向外国专利支付的专利费却达到180亿美元。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转化为生产力,学科的提升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但现在的局面是,一些科研人员迫于各种现实原因,搞研究就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拿经费。在这种畸形的学术理念引导下,这些研究人员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甚至出现了“学术超人”和“学术抄人”,致使大量学术成果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这无疑是学术界的悲哀,也在无形中导致了服务于产业界的优质学术资源的匮乏。   纺织学科总体上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保证其学术价值的重要前提。因此,通过“产学研”联合,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实现学术力量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是实现学术研究价值的最佳途径之一。理想的产学研结合是各个体系的完整融合,而不仅是因为某个项目而拼凑在一起的临时组合。应通过不断融合和磨合,形成长期、稳定、完备的人才体系和日臻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达到1+1>2的效果。   对于科研院所而言,学术研究在科研阶段就应有产业化的考虑,不应止步于纸面上的突破,而是研以致用、造福于民,这才是学术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在。


相关文章

  • 以孟二冬精神引领宿州学院大学精神建设的思考
  • 第25卷第11期 2010年11月宿州学院学报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Vol.25,No.11 Nov.2010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0.11.001 以孟二冬精神引领宿 ...查看


  • 思索德国刑法学的魅力
  • □李勇 2011年04月27日08:12 法制日报 悄悄法律人: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号称刑事政策学的专家声称:1919年就已经去世的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提出的"刑法是刑事政策不可逾越的屏障"(有翻译为藩篱,被誉为李斯特鸿沟 ...查看


  • 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 2015高考作文题解析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 ...查看


  • 今天我们该如何培养人才
  • 复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天我想主要谈谈"博学"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问题.通识教育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即使在通识教育已经实行了近一个世 ...查看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大纲篇目选择及编写原则等情况的总体介绍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大纲 篇目选择及编写原则等情况的总体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 韩震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见面,就我们课题组的工作以及研究成果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我们从2010年接到这个任务 ...查看


  • 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最近的几天,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和冷漠,不禁心生敬意与愧疚,感到芒刺在背. 与许多典型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孟二冬教授给予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感动,而更多的是一种启迪.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迹,其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魅力
  • 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魅力 我们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做一个永远有魅力的老师.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被理解,能被大家接收.老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增强自身的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永远使自己在学生中不会变老,永远乘 ...查看


  • 会展初步策划方案
  • 会展初步策划方案 第一部分 策划书简约要素 一. 会展的宗旨和意义 以XXXX 为视点和宣传窗口,展示中国旅游资源,解读中国魅力文化,最大限度发掘"节庆"的商业价值. 二. 会展主题 琳琅节庆新接触,和谐世界深解读--- ...查看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_王云庆
  • DOI:10.16113/j.cnki.daxtx.2012.04.013 36档案学通讯2012年第4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 王云庆 1 陈建 2 (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250100: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