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转型

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

规划与城市转型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意义与思路 .............................................. 1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概念解读 ............................. 2

2.1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 .................................. 2

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特点 ........................................ 2

各阶段城市规划工作主要任务和特点 ................................ 3 2.1.1 2.1.2

2.2 新型城镇化概念解读 .................................................. 6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核心理念 ...................................... 9 2.2.1 ‚新型城镇化‛的诞生 .............................................. 6 2.2.2

2.2.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内容 ................................. 11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时期城市规划的发展 ...................................... 12

3.1 城市规划理念和任务变化 ............................................. 12

当前中国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 ..................................... 12

新型城镇化对城市规划的新要求 ................................... 13

城市规划体系的变化趋势 ......................................... 15

城市规划管理的转型驱动 ......................................... 16

城市规划参与主体的扩大化 ....................................... 18

城市规划涉及内容的综合化 ....................................... 18

城市规划实施思路的开放化 ....................................... 18

城市规划技术应用的深入化 ....................................... 18

城市规划管理主体的多样化 ....................................... 19

城市规划管理方式的多元化 ....................................... 19 3.1.1 3.1.3 3.1.4 3.1.5 3.2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1.2 ‚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空间诠释 ................................... 12 城市规划及其管理转型 ............................................... 18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 20

4.1

4.2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 20 国内先进经验借鉴 ................................................... 21

营造城市特色风貌,破除‚千城一面‛ ............................. 21

提升城市空间环境质量 ........................................... 21

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 22

注重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机整体性 ................................... 22

加强对城市功能空间的引导 ....................................... 23 4.2.1 4.2.2 4.2.3 4.2.4 4.2.5

4.3 小结 ............................................................... 23

第五章 城市设计发展支持城市规划转型 ...................................... 24

5.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关系及其变化 ..................................... 24

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 24

城市设计成为城市规划工作新抓手 ................................. 25

城市设计的五位一体理念 ......................................... 28

城市设计的重点控制内容(城市设计管理重点控制内容) ............. 28

5.1.1 5.1.2 5.2 5.2.1 5.2.2 城市规划体系转型中的城市设计 ....................................... 27

5.2.3

5.3

5.3.1

5.3.2 城市设计的广泛参与形式创新 ..................................... 29 新型城镇化的信息化支撑 ......................................... 30 城市设计管理的三维信息技术保障 ................................. 30 城市设计的信息化建设与创新 ......................................... 30

第六章 南京城市设计工作发展与提升 ........................................ 33

6.1

6.2

6.3 南京区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现状 ................................... 33 城市设计管理工作发展思路 ........................................... 34 城市设计管理信息技术平台设计实施要点 ............................... 34

第七章 结论 ............................................................. 37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划在从1950年代开始的建国以来各大重要历史阶段也各有特点,不断发展变化。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50%,城乡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城市规划工作也在近期出现的社会经济与空间发展新问题和新形势下面临转型。

本研究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过程及在各阶段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分析总结开始,对在当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诞生的‚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与核心理念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是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科学界定。对这一概念界定是及时、必要的,通过这一工作,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更是明确了在空间规划领域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特色文化相关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内涵的仔细分析,本研究认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转型需要符合新型城市化的目标与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工作重点将发生变化:以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活环境、传承特色文化为新时期工作的重点目标;以更包容规范的规划管理方式、更精准细致的规划设计内容、更科学有效的技术实现手段来推动城市规划的转型。

通过对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先进城市在这一历史时期城市规划工作上的经验总结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需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以支持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不断规范化的同时也不断多样化、深入化,城市设计在城镇化后期将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技术平台是丰富城市设计形式,开展有效城市设计管理的有力保障和必备手段。

城市设计从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精细明确、丰富多样的特点,适合开展细部空间的规划设计和交流协作。从城市格局、城市意象、城市环境中的运动、建筑和特征、设施与服务、人居环境品质、公共空间与活动、保存与维护八个方面发扬城市设计的特长,开展城市功能的发展策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空间形态设计、道路交通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五位一体的城市设计,契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规划工作的转型的大方向和大目标,是新时期城市规划转型的重要手段。从现实性、必要性、前瞻性和合理性角度分析,以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转型的抓手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南京城市设计管理工作总体上在国内比较先进,但在城市设计相关法规制度、管理体系建设和信息化支撑系统上尚存在不足。通过本研究及附属调研报告,研究还对南京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及三维城市设计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实施方面提出了相应目标和要求。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三维城市设计管理信息平台;南京

第一章 研究背景、意义与思路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强调,‚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城市规划工作在理念、目标、任务、实践等方面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将在相当一定时间内,有层次、有序列地发生一系列后续变化。

从战略部署角度,南京作为江苏省首府,我国东部地区的特大型城市,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城市化率快速提高,至2013年底,已经超过80%的水平,城镇化发展方式已经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亦在发生深刻转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南京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从体系上、工作内容上和方式方法上如何顺应这些变化,如何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因时而变,需要开展前瞻性的研究,提前部署准备,从容应对挑战。

从具体工作角度,城市规划及其管理工作需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断提升,为城市管理作出贡献。在具体工作中,传统城市设计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在业内所受认同不断扩大,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规划通过城市设计,从空间形态美化角度,从三维形态设计的全新维度,从前所未有的直观交流和表现形式高度下对传统城市规划进行深度拓展,南京如何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并有所创新,需要在全面认识城市设计工作与城市规划转型关心基础上,借鉴学习先进国家或地区与国内先进兄弟城市经验,摸清家底,发挥特长。

本研究从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城市规划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切入,探讨我国城市规划如何伴随并为城镇化提供服务;其次,通过剖析新型城镇化概念与本质,解析在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目标、理念及工作内容应当如何变化以满足时代要求;再次,我们尝试寻找到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新抓手,并分析其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趋势,借鉴国内外经验,从管理机构——规划局——的角度,解读改善管理的方向;最后,我们对上述分析进行总结,凝练提出城市规划的转型思考。

图1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概念解读

2.1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

2.1.1 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特点

受国家基本制度的影响,城市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种不同语境,中国城镇化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李浩 等,2012):

1. 第一阶段(1949-1957):工业化建设推动下的城镇化较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经济经历了三年恢复、整顿,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建设。城市建设围绕工业服务,先生产、后生活,弱化城市服务功能,全力建设‚生产城市‛。国家计划经济决定了人口的流动,住房福利也与之配套,统一分配,城市乡村共同发展,城乡关系相对和谐。

这一阶段的城镇化水平提高速度相对较快,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协调。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15.4%,年均0.53个百分点(其中‚一五‛期间则年均提高0.59个百分点)。人民建设情绪高涨,工业城市迅速发展,新建、改建、扩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为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地区。

2. 第二阶段(1958-1977):大起大落之后陷人长期停滞

1958年全国开始‚大跃进‛,盲目地发展工业和扩张城市,到1960年全国城镇化水平猛增到了19.8%。城乡隔离和错误的城镇发展政策也导致城镇化高潮之后的迅速衰退。

1960年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以及国民经济大调整,国家为了弥补损失,开始压缩城镇人口,停止对城市进行扩张计划和削减城市建设,城市失去了宏观的规划指导,63年城镇化水平又降到16.8%。国家建立了户籍制度并逐渐开始对城乡人口流动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1964年国家开始三线建设,城市建设强调‚不建集中城市‛。64年2月,开展了‚工业学大庆‛,之后的城镇建设倡导‚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干打垒‛的分散居住模式。1966年‚文革‛发生后,经济面临崩溃,城镇建设基本陷人停滞。直至1977年,全国城镇化率持续保持在17%左右的水平,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脱节。

3. 第三阶段(1978-1994):改革开放引领东南沿海城镇化率先发展

1980年代初实行‚包产到户‛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突破,较短时期内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城镇化发展的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推动东南沿海城市大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萌芽。1979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特区建立,广东、福建2省拥有对外经济活动特殊政策;1984年国务院确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珠三角、长二角、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浦东开发;之后北部、内陆地区相继开放,沿江城市进一步发展,。

市场经济的迅速蓬勃发展,带动了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集镇的增长,规划工作也得以恢复,城镇化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本阶段的城市发展方针主要突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197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在国民经济发展史中城市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要求‚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90年代后,城市发展方针有所变化,‚八

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

规划与城市转型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意义与思路 .............................................. 1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概念解读 ............................. 2

2.1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 .................................. 2

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特点 ........................................ 2

各阶段城市规划工作主要任务和特点 ................................ 3 2.1.1 2.1.2

2.2 新型城镇化概念解读 .................................................. 6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核心理念 ...................................... 9 2.2.1 ‚新型城镇化‛的诞生 .............................................. 6 2.2.2

2.2.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内容 ................................. 11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时期城市规划的发展 ...................................... 12

3.1 城市规划理念和任务变化 ............................................. 12

当前中国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 ..................................... 12

新型城镇化对城市规划的新要求 ................................... 13

城市规划体系的变化趋势 ......................................... 15

城市规划管理的转型驱动 ......................................... 16

城市规划参与主体的扩大化 ....................................... 18

城市规划涉及内容的综合化 ....................................... 18

城市规划实施思路的开放化 ....................................... 18

城市规划技术应用的深入化 ....................................... 18

城市规划管理主体的多样化 ....................................... 19

城市规划管理方式的多元化 ....................................... 19 3.1.1 3.1.3 3.1.4 3.1.5 3.2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1.2 ‚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空间诠释 ................................... 12 城市规划及其管理转型 ............................................... 18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 20

4.1

4.2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 20 国内先进经验借鉴 ................................................... 21

营造城市特色风貌,破除‚千城一面‛ ............................. 21

提升城市空间环境质量 ........................................... 21

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 22

注重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机整体性 ................................... 22

加强对城市功能空间的引导 ....................................... 23 4.2.1 4.2.2 4.2.3 4.2.4 4.2.5

4.3 小结 ............................................................... 23

第五章 城市设计发展支持城市规划转型 ...................................... 24

5.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关系及其变化 ..................................... 24

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 24

城市设计成为城市规划工作新抓手 ................................. 25

城市设计的五位一体理念 ......................................... 28

城市设计的重点控制内容(城市设计管理重点控制内容) ............. 28

5.1.1 5.1.2 5.2 5.2.1 5.2.2 城市规划体系转型中的城市设计 ....................................... 27

5.2.3

5.3

5.3.1

5.3.2 城市设计的广泛参与形式创新 ..................................... 29 新型城镇化的信息化支撑 ......................................... 30 城市设计管理的三维信息技术保障 ................................. 30 城市设计的信息化建设与创新 ......................................... 30

第六章 南京城市设计工作发展与提升 ........................................ 33

6.1

6.2

6.3 南京区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现状 ................................... 33 城市设计管理工作发展思路 ........................................... 34 城市设计管理信息技术平台设计实施要点 ............................... 34

第七章 结论 ............................................................. 37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划在从1950年代开始的建国以来各大重要历史阶段也各有特点,不断发展变化。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50%,城乡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城市规划工作也在近期出现的社会经济与空间发展新问题和新形势下面临转型。

本研究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过程及在各阶段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分析总结开始,对在当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诞生的‚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与核心理念进行了解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是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科学界定。对这一概念界定是及时、必要的,通过这一工作,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更是明确了在空间规划领域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特色文化相关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内涵的仔细分析,本研究认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转型需要符合新型城市化的目标与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工作重点将发生变化:以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活环境、传承特色文化为新时期工作的重点目标;以更包容规范的规划管理方式、更精准细致的规划设计内容、更科学有效的技术实现手段来推动城市规划的转型。

通过对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先进城市在这一历史时期城市规划工作上的经验总结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需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以支持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不断规范化的同时也不断多样化、深入化,城市设计在城镇化后期将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技术平台是丰富城市设计形式,开展有效城市设计管理的有力保障和必备手段。

城市设计从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精细明确、丰富多样的特点,适合开展细部空间的规划设计和交流协作。从城市格局、城市意象、城市环境中的运动、建筑和特征、设施与服务、人居环境品质、公共空间与活动、保存与维护八个方面发扬城市设计的特长,开展城市功能的发展策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空间形态设计、道路交通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五位一体的城市设计,契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规划工作的转型的大方向和大目标,是新时期城市规划转型的重要手段。从现实性、必要性、前瞻性和合理性角度分析,以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转型的抓手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南京城市设计管理工作总体上在国内比较先进,但在城市设计相关法规制度、管理体系建设和信息化支撑系统上尚存在不足。通过本研究及附属调研报告,研究还对南京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及三维城市设计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实施方面提出了相应目标和要求。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三维城市设计管理信息平台;南京

第一章 研究背景、意义与思路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强调,‚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城市规划工作在理念、目标、任务、实践等方面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将在相当一定时间内,有层次、有序列地发生一系列后续变化。

从战略部署角度,南京作为江苏省首府,我国东部地区的特大型城市,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城市化率快速提高,至2013年底,已经超过80%的水平,城镇化发展方式已经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亦在发生深刻转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南京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从体系上、工作内容上和方式方法上如何顺应这些变化,如何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因时而变,需要开展前瞻性的研究,提前部署准备,从容应对挑战。

从具体工作角度,城市规划及其管理工作需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断提升,为城市管理作出贡献。在具体工作中,传统城市设计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在业内所受认同不断扩大,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规划通过城市设计,从空间形态美化角度,从三维形态设计的全新维度,从前所未有的直观交流和表现形式高度下对传统城市规划进行深度拓展,南京如何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并有所创新,需要在全面认识城市设计工作与城市规划转型关心基础上,借鉴学习先进国家或地区与国内先进兄弟城市经验,摸清家底,发挥特长。

本研究从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城市规划发展变迁的互动关系切入,探讨我国城市规划如何伴随并为城镇化提供服务;其次,通过剖析新型城镇化概念与本质,解析在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目标、理念及工作内容应当如何变化以满足时代要求;再次,我们尝试寻找到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新抓手,并分析其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趋势,借鉴国内外经验,从管理机构——规划局——的角度,解读改善管理的方向;最后,我们对上述分析进行总结,凝练提出城市规划的转型思考。

图1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概念解读

2.1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

2.1.1 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与特点

受国家基本制度的影响,城市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种不同语境,中国城镇化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李浩 等,2012):

1. 第一阶段(1949-1957):工业化建设推动下的城镇化较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经济经历了三年恢复、整顿,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建设。城市建设围绕工业服务,先生产、后生活,弱化城市服务功能,全力建设‚生产城市‛。国家计划经济决定了人口的流动,住房福利也与之配套,统一分配,城市乡村共同发展,城乡关系相对和谐。

这一阶段的城镇化水平提高速度相对较快,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协调。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15.4%,年均0.53个百分点(其中‚一五‛期间则年均提高0.59个百分点)。人民建设情绪高涨,工业城市迅速发展,新建、改建、扩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为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地区。

2. 第二阶段(1958-1977):大起大落之后陷人长期停滞

1958年全国开始‚大跃进‛,盲目地发展工业和扩张城市,到1960年全国城镇化水平猛增到了19.8%。城乡隔离和错误的城镇发展政策也导致城镇化高潮之后的迅速衰退。

1960年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以及国民经济大调整,国家为了弥补损失,开始压缩城镇人口,停止对城市进行扩张计划和削减城市建设,城市失去了宏观的规划指导,63年城镇化水平又降到16.8%。国家建立了户籍制度并逐渐开始对城乡人口流动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1964年国家开始三线建设,城市建设强调‚不建集中城市‛。64年2月,开展了‚工业学大庆‛,之后的城镇建设倡导‚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干打垒‛的分散居住模式。1966年‚文革‛发生后,经济面临崩溃,城镇建设基本陷人停滞。直至1977年,全国城镇化率持续保持在17%左右的水平,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脱节。

3. 第三阶段(1978-1994):改革开放引领东南沿海城镇化率先发展

1980年代初实行‚包产到户‛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突破,较短时期内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城镇化发展的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推动东南沿海城市大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萌芽。1979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特区建立,广东、福建2省拥有对外经济活动特殊政策;1984年国务院确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珠三角、长二角、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浦东开发;之后北部、内陆地区相继开放,沿江城市进一步发展,。

市场经济的迅速蓬勃发展,带动了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和农村集镇的增长,规划工作也得以恢复,城镇化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本阶段的城市发展方针主要突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197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在国民经济发展史中城市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要求‚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90年代后,城市发展方针有所变化,‚八


相关文章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张建军,宫远山,王 玲,王柄荃,李佳阳 [摘 要]目前沈阳市战略性新形势和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促成了新区转型的条件,拉开了沈阳北部区域联动发展的帷幕,且随着城市空间向北拓展核心区的趋势,使沈北新区面临新的 ...查看


  • 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 新型城镇化城建设 规划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意义与思路 .............................................. 1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概念解读 ............. ...查看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3]
  • 第三章 发展态势 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 ...查看


  •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 ...查看


  •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的实践与探索
  • 顾浩 陈勇 [摘要]论述了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近年来浙江省以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为目标,不断完善和创新城乡规划体系,转变规划编制重点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及取得的经验. [关键词]新型城市 ...查看


  • 价值与方法--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探索
  • ISSUE 1 FEB. 2015 /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 032 DOI: 10.13791/j.cnki.hsfwest.20150106 罗震东, 耿磊, 何鹤鸣. ...查看


  • 2013-11-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法治化路径_刘旭
  • 第40卷 第6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月 Vol.40No.6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Nov.2013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法治化路径 刘 旭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河南郑 ...查看


  • 新型城镇化之思考
  • 新型城镇化之思考 内容提要: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城市转型和城镇化发展.但区域城镇化仍面临动力不足,城市群经济实力弱,资源型城市转型困 ...查看


  • 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的理性思考_王雪芹
  • 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的理性思考 王雪芹 王成新 * 崔学刚 250014)(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 [摘要]在解读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提出要警惕标准调整后的不良响应,包括新一轮规划调整的行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