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为维护正常经营,其净利润中用于资本开支的比例比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公司要小得多。
当分析资本支出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时,我们简单地将公司10年来的累计资本开支与公司同期的累积净利润进行比较。之所以分析10年期的数据,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帮助我们判断公司的最终走向。
如果一家公司将净利润用于资本开支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下,那么你可以把它列入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公司的候选者名单。如果该比例保持在低于25%的水平,那这家公司就很可能具有有利的持续竞争优势。
而有利的持续竞争优势就代表了一切。
举例:
箭牌公司:49%
宝洁:28%
百事可乐:36%
可口可乐:19%
奥驰亚集团:20%
美国运通:23%
穆迪:5%
通用汽车:444%
固特异公司:950%
低负债(至少低于50%)下的持续高水平ROE。
公司能够创造并维持高水平的ROE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少了!因为当公司的规模扩大时,维持高水平的ROE是极其困难的事。---巴菲特
投资者的理性目标是战胜通胀,拥有持续高水平ROE的公司往往拥有较高的“商誉”而受益于通胀。
投资者没必要寻找成长型股票,ROE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指标,只要ROE趋稳甚至趋升,成长不是问题。
一个简单的数学证明:
盈利增长率/ 股东权益增长率=ROE/(1-ROE) (A股财报都是以期末ROE计量)
讲到持续这个话题,有“复利”意识的人明白:可持续ROE的一点差异,就可造就长期持有收益的巨大差异!
至于留存收益的增长率,不同公司不同判别标准,一般来说需要保持高增长率以维持优势(留存收益导致股东权益增加)
对于经济能量很强的公司,并不需要太多利润留存,他们懂得回报股东:分红和回购。
留存利润多的公司,要判断他买入的公司是否具备持续竞争优势,就看其本身能否在收购前后维持高水平的ROE。
除了定量分析,如何判断“护城河”的深浅及变化,是个定性分析,见仁见智。
一个靠谱的方法是:
1,逻辑上推测它被打败的概率(“证伪”),这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超越时空的想象力。
2,看市场占有率有无扩大。
3,提价发展型产品企业看销量是否稳健。
4,品牌美誉度的变化是一次性长远冲击。如国内乳业公司。
5,一个简单财务观察:毛利率(金融企业看其它成本指标)对比前期变化。
一些企业可能不断刷新盈利数字,不过由于它们的资本支出也不断创新高,这样的企业长期来看根本不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现金流。
那么如何识别这些外强中干的企业?
投资者不能仅仅盯着毛利率、ROE等获利指标,而要首先盯住现金流,这点非常重要,象鹰一样地盯住现金流是投资者看财报的第一要务!
首先快速查看这家企业数年内是否创造了正的经营现金流,
现金流和经营收入、利润是否同步增长!
然后最重要的是看这家企业是否产生自由现金流,即扣除资本支出后的年化现金流。
可以用一个简单指标来判断:盈余再投资率
盈余再投资率也是资本支出占盈余的比率,可用
4、5年内企业购建固定和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流之和/这几年净利润之和
计算,盈余再投资率低于40-50%即算低,大于80-100%算偏高。
举几个例子:以03-07年数据,笔者计算过,象云南白药、张裕、东阿阿胶、贵州茅台等盈余再投资率均低于40%,上海家化,格力电器约为80%-100%,天威保变、特变电工等远远大于100%。(注意 1.行业属性不同 2.许多企业正处于上升期)
放眼未来,消费垄断型企业或许是最可放心持有的长线品种,因为企业的价值是由投资者得到的长期现金流决定的。
那些盈余再投资率低的企业是真正的长线价值股,它们是“现金牛”;而那些盈余再投资率奇高的企业则是现金消耗者,长期持有它们犹如“望梅止渴”。
3招识别财务健康
观察:
1,主营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是否同步增长
2,存货和应收帐款是否消化不良
3,毛利率是否稳定
观察期3-5年
价值投资中最重要的两个财务指标
投资人在投资决策中,最大的毛病在于花太多时间专注在不可知的因素,忽略掉能够掌握的部分。
哪些是投资人无法掌握的因素?哪些是可掌握的变数?如国际金融环境、公司未来获利,都是属于对未来的「揣测」,很难掌控;
不过,对于一家公司的历史获利状况以及买进的合理价位,却属投资人可以掌握的「已知」部分。
巴菲特的投资法则,简单看来并不出奇:一是寻找体质稳健、中长期获利可期的投资标的,接着判断其是否遭短线市场错杀而低于合理价位,最后要做的就是避免被短线波动干扰,长期持有三至五年,耐心等待下个大波段的获利空间。
不受短期景气波动,值得长期持有的好股票,以拥有高ROE及低盈再率的股票为首选。
所谓「ROE」(股东权益报酬率),指的是一家公司净值长高的速度,换句话说,这项指标特別凸显个别公司是否具备长期投资的內在价值,也是巴菲特最重视的一项指标。巴菲特确信,公司能够创造并维持高水平的ROE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少了。原因是当公司的规模扩大时,维持高水平的ROE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观察一家公司获利的「续航力」,是以五年ROE作为判断标准,连续维持高ROE的公司,通常表示以稳健的力道向上,长期下来总成长幅度最为可观。
以ROE为指标,也可避免掉入只看成长率的陷阱。不少公司拥有高获利成长,但仅维持一两年,且投资人不会知道现在股价是否已反应了预期成长率,更何况预期总是可能出错。成长并不一定就会创造价值,最糟糕的一类公司是这样的---它的增长速度很快,但需要你迅速增加投入以免被淘汰,并且你投资的回报率异常低下,人们往往陷入这种投资而本身并不清楚。投资者应该清楚的是,如果一家公司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ROE水平,那么其获利增长率必然要求高于这个水平。例如,一家公司长期的ROE维持在25%的水平,那么其年均盈余增长率必将大于25%(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证明,从略)。所以关注高的ROE,而不是成长性。持续高水平的ROE必然会导致公司盈余的高速增长,股东权益的高速增长,相应地公司内在价值及股价也将稳定增长。
除ROE外,一家公司是否属于获利稳健的好公司,也可由「盈余再投资率」看得出來,通常好公司拥有低「盈再率」的特征。
当一家公司营运产生盈余后,公司可以有三种运用盈余的方法,一是配发股息(即现金股利)给股东;二是回购股票;三是拿去再投资。巴菲特眼中的好公司是指配发股息愈高愈好、再投资愈少愈好。代表公司以现有营运型态就可以不断赚钱,而不是要靠不断投资才能维持获利,这里所指的再投资的比率就是盈余再投资率。换句话说,盈余再投资率也是资本支出占盈余的比率。
盈余再投资率
(1)指企业资本支出占盈余的比率。资本支出是企业用于购买机器厂房土地的费用,通常会显示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两个数字。
(2)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采用前后四年计算)即 盈余再投资率=(期末固定资产+期末长期投资-期初固定资产-期初长期投资) / 合计四年的总盈余。
(3)盈余再投资率低于40%即算低,大于80%算偏高。
以车子来比喻,ROE是车速,盈再率就是耗油率,一部好车不仅要跑得快,也要省油,通常盈再率大于80%就算偏高,投资人应避免买进。
在了解「ROE」以及「盈再率」的意义和计算方式后,接下來就是重头戏---计算出某档股票「合理」及「便宜」的价位,对照市场股价判断出手时机。
是原作吗?好文章。
汇编栏的文章称不上原作,可能集合数人观点,也有加入我的理解
盈余再投资率=(期末固定资产+期末长期投资-期初固定资产-期初长期投资) / 合计四年的总盈余。
这个好东西啊,回来算算,另外问一下,这个不用考虑折旧什么的吗?
这两个指标很好啊,不过可不可以用现金流量里面的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和投资支付的现金代替固定资产及长期投资,一来可以免得加来减去的麻烦二来现金支付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还有经营现金流净额可以代替总盈余。
奥蝶提到折旧,这是被大家所忽略的但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建议在公式的分子中减去期间的折旧总额,才更加准确!
这个只是粗糙的指标,关键的是这种思维,而不是真要处处计算
一家公司长期的ROE维持在25%的水平,那么其年均盈余增长率必将大于25%(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证明,从略)。
恕我愚钝,无法理解博主该观点。在下愚见:盈余增长率的极限是roe,也就是小于或等于roe,而不是大于roe。
一个意思,我这里用的是报表上的期末值。如果用期初值,就是你说的
通常情况下,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为维护正常经营,其净利润中用于资本开支的比例比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公司要小得多。
当分析资本支出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时,我们简单地将公司10年来的累计资本开支与公司同期的累积净利润进行比较。之所以分析10年期的数据,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帮助我们判断公司的最终走向。
如果一家公司将净利润用于资本开支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下,那么你可以把它列入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公司的候选者名单。如果该比例保持在低于25%的水平,那这家公司就很可能具有有利的持续竞争优势。
而有利的持续竞争优势就代表了一切。
举例:
箭牌公司:49%
宝洁:28%
百事可乐:36%
可口可乐:19%
奥驰亚集团:20%
美国运通:23%
穆迪:5%
通用汽车:444%
固特异公司:950%
低负债(至少低于50%)下的持续高水平ROE。
公司能够创造并维持高水平的ROE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少了!因为当公司的规模扩大时,维持高水平的ROE是极其困难的事。---巴菲特
投资者的理性目标是战胜通胀,拥有持续高水平ROE的公司往往拥有较高的“商誉”而受益于通胀。
投资者没必要寻找成长型股票,ROE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指标,只要ROE趋稳甚至趋升,成长不是问题。
一个简单的数学证明:
盈利增长率/ 股东权益增长率=ROE/(1-ROE) (A股财报都是以期末ROE计量)
讲到持续这个话题,有“复利”意识的人明白:可持续ROE的一点差异,就可造就长期持有收益的巨大差异!
至于留存收益的增长率,不同公司不同判别标准,一般来说需要保持高增长率以维持优势(留存收益导致股东权益增加)
对于经济能量很强的公司,并不需要太多利润留存,他们懂得回报股东:分红和回购。
留存利润多的公司,要判断他买入的公司是否具备持续竞争优势,就看其本身能否在收购前后维持高水平的ROE。
除了定量分析,如何判断“护城河”的深浅及变化,是个定性分析,见仁见智。
一个靠谱的方法是:
1,逻辑上推测它被打败的概率(“证伪”),这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超越时空的想象力。
2,看市场占有率有无扩大。
3,提价发展型产品企业看销量是否稳健。
4,品牌美誉度的变化是一次性长远冲击。如国内乳业公司。
5,一个简单财务观察:毛利率(金融企业看其它成本指标)对比前期变化。
一些企业可能不断刷新盈利数字,不过由于它们的资本支出也不断创新高,这样的企业长期来看根本不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现金流。
那么如何识别这些外强中干的企业?
投资者不能仅仅盯着毛利率、ROE等获利指标,而要首先盯住现金流,这点非常重要,象鹰一样地盯住现金流是投资者看财报的第一要务!
首先快速查看这家企业数年内是否创造了正的经营现金流,
现金流和经营收入、利润是否同步增长!
然后最重要的是看这家企业是否产生自由现金流,即扣除资本支出后的年化现金流。
可以用一个简单指标来判断:盈余再投资率
盈余再投资率也是资本支出占盈余的比率,可用
4、5年内企业购建固定和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流之和/这几年净利润之和
计算,盈余再投资率低于40-50%即算低,大于80-100%算偏高。
举几个例子:以03-07年数据,笔者计算过,象云南白药、张裕、东阿阿胶、贵州茅台等盈余再投资率均低于40%,上海家化,格力电器约为80%-100%,天威保变、特变电工等远远大于100%。(注意 1.行业属性不同 2.许多企业正处于上升期)
放眼未来,消费垄断型企业或许是最可放心持有的长线品种,因为企业的价值是由投资者得到的长期现金流决定的。
那些盈余再投资率低的企业是真正的长线价值股,它们是“现金牛”;而那些盈余再投资率奇高的企业则是现金消耗者,长期持有它们犹如“望梅止渴”。
3招识别财务健康
观察:
1,主营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是否同步增长
2,存货和应收帐款是否消化不良
3,毛利率是否稳定
观察期3-5年
价值投资中最重要的两个财务指标
投资人在投资决策中,最大的毛病在于花太多时间专注在不可知的因素,忽略掉能够掌握的部分。
哪些是投资人无法掌握的因素?哪些是可掌握的变数?如国际金融环境、公司未来获利,都是属于对未来的「揣测」,很难掌控;
不过,对于一家公司的历史获利状况以及买进的合理价位,却属投资人可以掌握的「已知」部分。
巴菲特的投资法则,简单看来并不出奇:一是寻找体质稳健、中长期获利可期的投资标的,接着判断其是否遭短线市场错杀而低于合理价位,最后要做的就是避免被短线波动干扰,长期持有三至五年,耐心等待下个大波段的获利空间。
不受短期景气波动,值得长期持有的好股票,以拥有高ROE及低盈再率的股票为首选。
所谓「ROE」(股东权益报酬率),指的是一家公司净值长高的速度,换句话说,这项指标特別凸显个别公司是否具备长期投资的內在价值,也是巴菲特最重视的一项指标。巴菲特确信,公司能够创造并维持高水平的ROE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少了。原因是当公司的规模扩大时,维持高水平的ROE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观察一家公司获利的「续航力」,是以五年ROE作为判断标准,连续维持高ROE的公司,通常表示以稳健的力道向上,长期下来总成长幅度最为可观。
以ROE为指标,也可避免掉入只看成长率的陷阱。不少公司拥有高获利成长,但仅维持一两年,且投资人不会知道现在股价是否已反应了预期成长率,更何况预期总是可能出错。成长并不一定就会创造价值,最糟糕的一类公司是这样的---它的增长速度很快,但需要你迅速增加投入以免被淘汰,并且你投资的回报率异常低下,人们往往陷入这种投资而本身并不清楚。投资者应该清楚的是,如果一家公司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ROE水平,那么其获利增长率必然要求高于这个水平。例如,一家公司长期的ROE维持在25%的水平,那么其年均盈余增长率必将大于25%(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证明,从略)。所以关注高的ROE,而不是成长性。持续高水平的ROE必然会导致公司盈余的高速增长,股东权益的高速增长,相应地公司内在价值及股价也将稳定增长。
除ROE外,一家公司是否属于获利稳健的好公司,也可由「盈余再投资率」看得出來,通常好公司拥有低「盈再率」的特征。
当一家公司营运产生盈余后,公司可以有三种运用盈余的方法,一是配发股息(即现金股利)给股东;二是回购股票;三是拿去再投资。巴菲特眼中的好公司是指配发股息愈高愈好、再投资愈少愈好。代表公司以现有营运型态就可以不断赚钱,而不是要靠不断投资才能维持获利,这里所指的再投资的比率就是盈余再投资率。换句话说,盈余再投资率也是资本支出占盈余的比率。
盈余再投资率
(1)指企业资本支出占盈余的比率。资本支出是企业用于购买机器厂房土地的费用,通常会显示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两个数字。
(2)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采用前后四年计算)即 盈余再投资率=(期末固定资产+期末长期投资-期初固定资产-期初长期投资) / 合计四年的总盈余。
(3)盈余再投资率低于40%即算低,大于80%算偏高。
以车子来比喻,ROE是车速,盈再率就是耗油率,一部好车不仅要跑得快,也要省油,通常盈再率大于80%就算偏高,投资人应避免买进。
在了解「ROE」以及「盈再率」的意义和计算方式后,接下來就是重头戏---计算出某档股票「合理」及「便宜」的价位,对照市场股价判断出手时机。
是原作吗?好文章。
汇编栏的文章称不上原作,可能集合数人观点,也有加入我的理解
盈余再投资率=(期末固定资产+期末长期投资-期初固定资产-期初长期投资) / 合计四年的总盈余。
这个好东西啊,回来算算,另外问一下,这个不用考虑折旧什么的吗?
这两个指标很好啊,不过可不可以用现金流量里面的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和投资支付的现金代替固定资产及长期投资,一来可以免得加来减去的麻烦二来现金支付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还有经营现金流净额可以代替总盈余。
奥蝶提到折旧,这是被大家所忽略的但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建议在公式的分子中减去期间的折旧总额,才更加准确!
这个只是粗糙的指标,关键的是这种思维,而不是真要处处计算
一家公司长期的ROE维持在25%的水平,那么其年均盈余增长率必将大于25%(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证明,从略)。
恕我愚钝,无法理解博主该观点。在下愚见:盈余增长率的极限是roe,也就是小于或等于roe,而不是大于roe。
一个意思,我这里用的是报表上的期末值。如果用期初值,就是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