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反思
作者:叶梅生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6期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然而在新课改实施多年的今天,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现状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新课改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回归语言、回归文化,重视传统、重视合作探究的理念成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指南针。初中文言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局面。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及语言环境的不同,文言文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遵循“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优良传统”,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和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忽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和品味,忽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文言文教学又进入新的误区!
一、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当前,文言文教学遭遇的困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文言与现代语言之间差别较大,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学生由于陌生、模糊、畏惧、依赖而产生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距离;加上文言文在课文中所占比例较小,通常是2/7(即一册材7个单元只有2个单元是文言文),文言文分量不大,学习间隔长,平常又不常使用,容易遗忘。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强调“字、词、句、段、篇”。教师认为,只需讲清文中的字、词、句、篇,语、修、常,文章的艺术和人文因素,审美和鉴赏讲与不讲,无关紧要。这样,老师备课简单,讲课时逐词逐句的翻译,把翻译放在第一位,翻译完课就上完了。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流行着一种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文言文时,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逐字逐句翻译,教师往往占据主体,一讲到底;学生则很少有机会自己读课文,做练习,他们只需一支笔、一双眼睛、两只耳朵。许多教师重新把文言文当作“古代汉语”的学习资料,拿着教辅资料,整堂课不厌其烦地讲解文言文作品中的语法知识,做大量训练题;学生照现成的翻译抄翻译,照着现成的答案做题目,背答案。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被忽视了,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内因没有调动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反思
作者:叶梅生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6期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然而在新课改实施多年的今天,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现状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新课改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回归语言、回归文化,重视传统、重视合作探究的理念成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指南针。初中文言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局面。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及语言环境的不同,文言文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遵循“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优良传统”,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和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忽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和品味,忽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文言文教学又进入新的误区!
一、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当前,文言文教学遭遇的困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文言与现代语言之间差别较大,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学生由于陌生、模糊、畏惧、依赖而产生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距离;加上文言文在课文中所占比例较小,通常是2/7(即一册材7个单元只有2个单元是文言文),文言文分量不大,学习间隔长,平常又不常使用,容易遗忘。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强调“字、词、句、段、篇”。教师认为,只需讲清文中的字、词、句、篇,语、修、常,文章的艺术和人文因素,审美和鉴赏讲与不讲,无关紧要。这样,老师备课简单,讲课时逐词逐句的翻译,把翻译放在第一位,翻译完课就上完了。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流行着一种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文言文时,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逐字逐句翻译,教师往往占据主体,一讲到底;学生则很少有机会自己读课文,做练习,他们只需一支笔、一双眼睛、两只耳朵。许多教师重新把文言文当作“古代汉语”的学习资料,拿着教辅资料,整堂课不厌其烦地讲解文言文作品中的语法知识,做大量训练题;学生照现成的翻译抄翻译,照着现成的答案做题目,背答案。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被忽视了,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内因没有调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