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语文知识题
姓名:
自主学习 注重积累 一、选择填空:(50×2=100分)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 )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 )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8、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 9、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 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D西施 E赵飞燕 10、《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 )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 )说的。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12、元杂剧中写唐高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是( )。 A《牡丹亭》 B《婧妇女离魂》 C《汉宫秋》
D《梧桐雨》
13、传说孟柯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而选择居住环境,曾三次迁移,最后定居在( )。 A学宫附近 B穷乡僻壤 C繁华都市 D文化名城 14、“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指的是( )。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15、“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 )这两个中国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A苏秦、孙康 B苏秦、孙敬 C苏秦、白衡 16、“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17、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 A、食器 B、酒器 18、“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19、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20、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21、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22、“卧薪尝胆”说的是( )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23、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24、屈原是战国时代哪国人?( )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25、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26、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27、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 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28、《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29、“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30、"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31、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32、"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33、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34、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 )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3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36、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37、"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38、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39、“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40、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4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4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4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4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与树木无关
4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4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4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48、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9、“围魏救赵”的事件发生在以下哪个时期( )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战国时期 D、五代时期
5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因这50道题主要是课外知识,需要你大量的课外阅读或查阅资料完成,你有信心吗?
小学趣味语文知识题 姓名:
自主学习 注重积累 一、选择填空:(50×2=100分)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B )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C )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B )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 D )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C)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D )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 A )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8、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 )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 9、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C ) 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D西施 E赵飞燕 10、《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 C )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 C )说的。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12、元杂剧中写唐高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是(D)。 A《牡丹亭》 B《婧妇女离魂》 C《汉宫秋》 D《梧桐雨》
13、传说孟柯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而选择居住环境,曾三次迁移,最后定居在( A )。 A学宫附近 B穷乡僻壤 C繁华都市 D文化名城 14、“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指的是(C)。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15、“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 B )这两个中国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A苏秦、孙康 B苏秦、孙敬 C苏秦、白衡 16、“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A)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17、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B) A、食器 B、酒器 18、“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A)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19、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B)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20、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A、B)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21、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C)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22、“卧薪尝胆”说的是(D)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23、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A)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24、屈原是战国时代哪国人?(B)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25、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C )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26、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
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A)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27、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D ) 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28、《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B )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29、“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B )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30、"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31、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C )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32、"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B )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33、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B )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34、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C)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3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B)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36、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37、"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C )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38、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C )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39、“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D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40、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 )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4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4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D )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4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B )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4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 )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C、与树木无关
4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C )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4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 )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4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不作统一)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48、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D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9、“围魏救赵”的事件发生在以下哪个时期( C )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战国时期 D、五代时期
5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B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因这50道题主要是课外知识,需要你大量的课
一、字词大闯关
外阅读或查阅资料完成,你有信心吗?
1、某公司招聘经理用五个读音相同的“gong”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5%(每空1分)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ong( )字; 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ong( )字; 书写漂亮突出一个gong( )字; 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ong( )字; 成果丰硕突出一个gong( )字。
1、火车在崇山( )( )中穿行,乘客都已( )( )入睡,餐车里很安静,只有一个( )头垢( )的男孩钻在桌子底下。他( )( )翼翼地走到车厢里,( )不( )睛地看着大家。大家已经累得( )疲( )尽了,正在这时,火车突然急刹车,真是天( )良( )。
2、独秀峰看起来( )入( )霄,峰顶上的小亭( )稀( )见。里面有一座寺院,建筑古( )古( ),让人看后( )连( )返,真是美( )胜( )啊!
小学趣味语文知识题(附答案)
一、趣填成语(12分)
1、火车在崇山( 峻)( 岭)中穿行,乘客都已(纷 )(纷)入睡,餐车里很安静,只有一个( 蓬)头垢(面 )的男孩钻在桌子底下。他(小)(心 )翼翼地走到车厢里,( 目)不(转 )睛地看着大家。大家已经累得( 精)疲( 力)尽了,正在这时,火车突然急刹车,真是天( 赐)良(机 )。 2、独秀峰看起来(耸 )入(云 )霄,峰顶上的小亭( 依)稀(可 )见。里面有一座寺院,建筑古(色 )古(香 ),让人看后( 流)连(忘 )返,真是美(不 )胜(收 )啊!
小学趣味语文知识题
姓名:
自主学习 注重积累 一、选择填空:(50×2=100分)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 )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 )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8、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 9、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 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D西施 E赵飞燕 10、《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 )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 )说的。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12、元杂剧中写唐高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是( )。 A《牡丹亭》 B《婧妇女离魂》 C《汉宫秋》
D《梧桐雨》
13、传说孟柯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而选择居住环境,曾三次迁移,最后定居在( )。 A学宫附近 B穷乡僻壤 C繁华都市 D文化名城 14、“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指的是( )。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15、“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 )这两个中国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A苏秦、孙康 B苏秦、孙敬 C苏秦、白衡 16、“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17、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 A、食器 B、酒器 18、“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19、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20、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21、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22、“卧薪尝胆”说的是( )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23、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24、屈原是战国时代哪国人?( )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25、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26、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27、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 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28、《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29、“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30、"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31、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32、"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33、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34、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 )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3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36、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37、"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38、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39、“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40、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4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4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4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4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与树木无关
4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4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4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48、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9、“围魏救赵”的事件发生在以下哪个时期( )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战国时期 D、五代时期
5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因这50道题主要是课外知识,需要你大量的课外阅读或查阅资料完成,你有信心吗?
小学趣味语文知识题 姓名:
自主学习 注重积累 一、选择填空:(50×2=100分)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B )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C )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B )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 D )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C)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D )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 A ) A晴雯 B袭人 C黛玉 8、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 )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 9、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C ) 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D西施 E赵飞燕 10、《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 C )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 C )说的。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12、元杂剧中写唐高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是(D)。 A《牡丹亭》 B《婧妇女离魂》 C《汉宫秋》 D《梧桐雨》
13、传说孟柯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而选择居住环境,曾三次迁移,最后定居在( A )。 A学宫附近 B穷乡僻壤 C繁华都市 D文化名城 14、“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指的是(C)。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15、“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 B )这两个中国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A苏秦、孙康 B苏秦、孙敬 C苏秦、白衡 16、“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A)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17、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B) A、食器 B、酒器 18、“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A)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19、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B)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20、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A、B)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21、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C)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22、“卧薪尝胆”说的是(D)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23、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A)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24、屈原是战国时代哪国人?(B)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25、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C )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 26、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
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A)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
27、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D ) A 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 28、《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B )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29、“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B )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30、"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31、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C )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32、"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B )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33、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B )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34、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C)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 3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B)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36、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37、"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C )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
38、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C )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39、“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D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40、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 )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4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4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D )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4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B )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4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 )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C、与树木无关
4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C )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
4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 )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4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不作统一)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48、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D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9、“围魏救赵”的事件发生在以下哪个时期( C )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战国时期 D、五代时期
5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B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春节
因这50道题主要是课外知识,需要你大量的课
一、字词大闯关
外阅读或查阅资料完成,你有信心吗?
1、某公司招聘经理用五个读音相同的“gong”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5%(每空1分)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ong( )字; 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ong( )字; 书写漂亮突出一个gong( )字; 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ong( )字; 成果丰硕突出一个gong( )字。
1、火车在崇山( )( )中穿行,乘客都已( )( )入睡,餐车里很安静,只有一个( )头垢( )的男孩钻在桌子底下。他( )( )翼翼地走到车厢里,( )不( )睛地看着大家。大家已经累得( )疲( )尽了,正在这时,火车突然急刹车,真是天( )良( )。
2、独秀峰看起来( )入( )霄,峰顶上的小亭( )稀( )见。里面有一座寺院,建筑古( )古( ),让人看后( )连( )返,真是美( )胜( )啊!
小学趣味语文知识题(附答案)
一、趣填成语(12分)
1、火车在崇山( 峻)( 岭)中穿行,乘客都已(纷 )(纷)入睡,餐车里很安静,只有一个( 蓬)头垢(面 )的男孩钻在桌子底下。他(小)(心 )翼翼地走到车厢里,( 目)不(转 )睛地看着大家。大家已经累得( 精)疲( 力)尽了,正在这时,火车突然急刹车,真是天( 赐)良(机 )。 2、独秀峰看起来(耸 )入(云 )霄,峰顶上的小亭( 依)稀(可 )见。里面有一座寺院,建筑古(色 )古(香 ),让人看后( 流)连(忘 )返,真是美(不 )胜(收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