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廊坊市1989年建市,1990年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的实施,对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率先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根据廊坊市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指导纲要》和《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 修编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的发展定位,以“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3条 修编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结合廊坊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以市带镇、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思路,以产业聚集为切入点,以城市建设为主导,以农村发展为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构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2)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

会事业的发展。

(3)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展示廊坊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确处理城镇化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4条 修编重点

(1)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从京津冀城镇群视角分析城市发展条件,确定城市性质,明确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目标。

(3)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有机协调主城区、开发区、万庄区的发展。

(4)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5)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塑造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第5条 规划的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4)《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5)《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国家其他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7)河北省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相关技术要求。

第6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7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部分构成。规划范围为廊坊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

第8条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四大主体战略,推进“主导产业、园区经济、优化环境、机制体制创新、社会进步”五大工程,打造“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确保实现“两个率先”。把廊坊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北方生态园林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

第9条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到2010年,廊坊市总人口达到44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6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00美元,财政收入1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

元,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0%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

(2)到2020年,廊坊市总人口达到52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3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低到20%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廊坊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预测

第10条 经济发展策略

(1)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发展低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构筑廊坊经济发展新模式,提高京津廊城市连绵区整体竞争力。

(2)以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征,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制造、金属制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

会展旅游六大产业为主导,不断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廊坊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11条 社会发展策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优化人口结构,创造吸引高素质人才的环境,提高城市人口整体素质。”

(2)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大力发展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3)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网络,提高建设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文化和环境的需求,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创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化都市生活模式,形成文明、安定、繁荣、舒适的现代化社会环境。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廊坊。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12条 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加强生态网络建设,确保生态安全。积极进行生态恢复治理,有效保护生态敏感地区。

(2)加强城郊绿色隔离带、中心城区“三点”组团间绿色隔离带、森林公园、城市公共绿地、交通走廊、河流林带林网等生态环境建设,注重生态、兼顾景观,有效保护农田和农村环境。

(3)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

第13条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借助京津的科技和经济辐射,加强与京津在产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建设与基础设施布局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突出廊坊毗邻京津、地处京津冀城镇群核心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在京津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3)加强中心城市与县级市、县城和重点镇的联系,实现市域各城镇互动式发展。

第三章 城镇体系规划

第14条 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加快发展中心城区,积极发展县级市和县城,强化建设建制镇,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级市、县城为主体,建制镇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第15条 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北中南三大板块崛起,构筑“两带一轴一中心”多园支撑、集群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1)北中南三大板块:以“一带两基地”建设为核心,北部三县(市)构建潮白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潮白河沿线开发,大力推进祁各庄镇(潮白新城)崛起,促进北三县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部打造永定信息产业基地,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信息产业聚集区之一;南部三县(市)以现有工业为基础,通过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制

造业基地。

(2)两带:环京、津产业带

环北京产业带。沿规划的密涿高速公路,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环北京产业带。着力建设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开发区、香河开发区、大厂工业园区、龙河工业园、固安工业园区6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加快与北京东南产业带整合步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汽车零部件、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等优势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主要增长极。产业升级的先行区,与北京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的示范带。根据各县(市、区)的基础和产业定位,规划建设泃阳、杨庄、淑阳、渠口、大厂镇、牛驼6个县级工业区,做到功能定位明确、产业特色鲜明、设施配套齐全,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环天津产业带。沿廊泊公路,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环天津产业带。重点发展胜芳、左各庄、东阜、平舒、留各庄、码头、东沽港、里澜城等节点,培育壮大板材加工、金属制品、家具制造、摩托车配件、新型建材、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廊坊中南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示范区,与天津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的示范带。

(3)一轴:中部特色产业轴

沿规划的廊沧高速公路,建设以县域特色经济为核心的中部特色产业轴。着力建设霸州开发区、永清工业园区、文安工业园区、大城工业园区4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培育壮大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属制品、食品加工与制造、摩托车配件、印刷包装、新型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成为以县域特色经济为主导的中部产业轴。

(4)一中心:中心城区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基础性产业,成为宜居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加快廊坊中心城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与京津全面对接的步伐,以国家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做大城市经济,成为河北省实施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和前沿,成为环京津、环渤海地区迅速崛起的现代城市。

第16条 城镇等级结构

到2020年,形成一个中心城市(廊坊中心城区),两个次中心城市(三河、霸州),六个县城(香河、大厂、文安、大城、固安、永清),48个县城以下建制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第17条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带动、特色突出、政策引导的原则,以廊坊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三河市、霸州市为两翼,以沿京哈夏安、京开京九、津保、廊大、津保南线和廊霸等主要铁路、公路干线组成的六个城镇群带为基础,构筑“一心两翼六带”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次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城和重点镇,着力提升市域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具有廊坊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第18条 完善市域各级城镇的功能结构,提高整体功能水平。

(1)中心城市:廊坊中心城区着眼于构筑京津廊都市连绵区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要求,

围绕组团式发展布局,加强主城区、开发区、万庄新区“三点”组团建设,形成具有绿色隔离空间的组团式城市结构。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提高综合承载力为重点,推进城市路网、水系、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廊坊市中心城市地位,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区域“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北方鲜明特色的现代城市。

(2)次中心城市:以“挖掘潜力、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为目标,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谋划城市精品工程,迅速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进一步强化次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发展。

三河要立足于“一市两区”(东区为三河城区、西区为燕郊),发挥毗邻北京的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壮大经济实力,发展成为市域北部的中心城市;

霸州要重点构筑“一市三城”(中部胜芳、东部杨芬港、西部霸州城区),充分发挥区域交通枢纽的作用,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等,成为市域南部的中心城市。

(3)县城: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提升综合实力,完善综合功能,发展成为县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香河要依托京沈、密涿高速公路,在现有家俱、钣金、印刷、包装、电子、工艺美术六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加工业和物流业。

大厂要发挥民族自治县的优势,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永清和固安是廊坊“大三点”城市群的组成部分,主要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绿色农业,强化与廊坊中心城

区的交通联系,为中心城区发展预留空间。

文安要围绕电线电缆、车床、胶合板、塑料四大专业市场,加强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成为环京津地区重要的集散基地。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大城要发挥毗邻天津的区位优势和煤炭资源优势,依托摩配园区,构筑市场群,建设以轻工、食品、机械、煤炭和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

(4)建制镇:结合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培育25个重点建制镇,其中省培育省级重点镇5个,设区市培育省级重点镇9个,各县(市、区)11个。

第19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打破城乡分割,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2)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推进农村迁村并点和基础与社会服务设施共享共建,搞好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加大农村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医疗、教育、低保和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与社会保障机制建设。

第20条 根据全市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城镇现代化要求,按照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原则,各城镇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用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编制应充分研究城镇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在国家城镇建设用地标准规定范围内科学确定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保证城镇合理发展空间,

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第21条 区域空间管制策略

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规划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限制建设地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和提出生态补偿措施。适宜建设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1)规划将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城区绿线控制范围、河流、道路、农田林网和采油区控制范围等划入禁止建设地区。水源涵养区包括潮白河、泃河、大清河、永定河、青龙湾河、赵王新河、子牙河、北运河等河流水系的流域及堤坝外禁止一切对水体有污染的活动。

城市水源地包括城市地下水源地、“南水北调”输水渠道和南水北调调蓄水库。城市地下水源地内禁止建设有污染的项目,进行全面绿化,绿地率达到100%。“南水北调”渠道沿线及蓄水水库周围100米范围内,要控制一切新建建筑,原有对水体有影响的建筑,要按规定拆除,并对此范围进行全面绿化,使绿化率达到80%以上,确保南水北调水体不受污染。

生态林地包括永清国营林场2500亩林地、拟建的万亩华夏森林公园、北三县潮白河、北运河沿岸万亩森林公园、廊坊自然公园等。区域生态林地要保证绿化面积达到90%以上,严禁一切毁林行为。 市域内的行洪道,主要包括潮白河、永定河等主要河流。蓄滞洪区主要包括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贾口洼等。鼓励行洪道和蓄滞洪区内的居住人口到洼地以外定居、就业,有条件时进行迁村。此范围内严禁发展新城镇,限制村镇建设。

(2)规划将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蓄滞洪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地下埋藏区、绿化隔离地区等划入限制建设地区。

(3)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宜建设地区。

第22条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目标。到2010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具有初步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到2020年,所有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区的排污全部达标,河流水体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高于90%。城镇建设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率高于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中心镇区达到80%,一般镇区达到75%以上。县城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大于90%。

(2)实施环境治理“五大工程”。碧水工程,加快建设万庄新城、廊坊开发区、大城、文安、霸州、固安、永清、香河、大厂、三河和部分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加强工业废水

治理,实施污水源自动监控,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防止地下水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蓝天工程,加强工业废气、锅炉烟尘、饭店油烟、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治理力度,控制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排放量,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燃煤脱硫工程和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20吨以上锅炉及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宁静工程,实行交通噪声和区域噪声管制,强化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整治,控制工业噪音和建筑施工噪音;净土工程,控制农村面源污染,进一步实施测土施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各县(市、区)城市垃圾处理场、畜禽养殖及屠宰场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科学使用农药及化肥,廊坊中心城区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全面投入使用;绿色工程,重点抓好以绿化精品点、精品线为主体的城镇绿化工程,以农田林网、河渠路堤、“三荒”地和文明生态村绿化为主体的村庄绿化工程。

第23条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密涿、大广、廊沧、密涿支线和京津南通道河北段5条高速、7条干线公路,构建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为骨架,各级公路协调发展的路网体系。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城通一级路、乡镇通二级路、村村通油路。积极争取采留线廊坊段升级改造为新采留线工程,形成纵贯市域南北的交通动脉。建设“八纵十一横”的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八纵”为①平香线(京廊交界-香河)、②大香线(夏垫-安平)、③东杨线(东小营-杨芬港)、④廊泊线(廊坊中心城区-泊头)、⑤永宫线(永清-宫村)、⑥采留线(采育-留各庄)、⑦106国道(固安-兴隆官)、⑧固雄线(固安-廊保交界)。“十一横”为①102国道、②侯谭线

(侯家营-谭台)、③唐通线(津廊交界-吴村)、④廊涿线(廊坊-涿州)、⑤东高线(别古庄-保廊交界)、⑥葛马线(葛渔城-马庄)、⑦112国道、⑧台王线(左各庄-大围河)、⑨保静线

11大石线;进行西环路南延、光明(保定-静海)、⑩津保南线、○

西道西延、郊区快速路北段、唐通线(香河县城至北京界)、廊涿高速固安连接线、廊涿高速永清连接线建设。

(2)铁路、机场和轨道交通建设:积极参与经过我市的京津地区轨道交通和国家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强与京津两市和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推进亦庄—廊坊、通州—燕郊的轨道连接线建设。主动争取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廊坊。积极配合国家做好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配合省做好保霸铁路建设。

第24条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电力设施。积极谋划电厂和500千伏变电站项目,2010年前建成2座500千伏变电站,2020年建成4座500千伏变电站,为廊坊电网提供可靠的电源支撑。加快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布点,形成互联互供、灵活可靠的输、配电网络。完成三河电厂二期,加快建设廊坊中心城区IGCC热电厂、固安热电厂。

(2)水利设施。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完成廊坊干渠(涿州—廊坊广阳水库)、天津干渠(徐水—天津)、广阳水库等两条引水干渠和调蓄水库建设工程。调水线路及蓄水水库,要划定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地表水保护区的规定进行保护。城市防洪以区域河道治理和建设城镇防洪堤并重,中心城区采用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三河市和霸州市采用城以下各建制镇及各开发区,一般采用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人

口20万以上或特别重要的开发区,采用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以骨干行洪排沥河道治理、城市防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排水泵站的重建和维修加固为重点,做好廊坊境内主要行洪排沥河道堤防的加固治理,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贾口洼等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重建、维修、加固廊坊境内的部分重点扬水站。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饮水安全。

(3)信息网络。加快城市信息主干网建设,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加快传统网络的宽带网改造,完善现有光缆传输网、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实现市域内通讯网络无缝隙覆盖。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普及步伐。

第25条 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完善国民教育和文化发展体系。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县(市、区)“两馆一站”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到2020年,配套建设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和体育场馆,使全市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到2020年,市、县、乡、村四级普遍建立起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完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城乡的净、绿、亮、美水平。

第26条 旅游规划

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文化为本的原则,树立大旅游意识,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温馨之都”旅游城市,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以休闲度假、自然生态、会展购物、人文民俗为主的旅游产品,建设地热、民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宗教、温泉健身、人

文民俗、探访古迹、会展购物、主题公园、高校亲子、音乐戏曲等游线,努力推进与京津旅游市场的一体化。

第四章 城市规划区划定及空间管制

第27条 城市规划区划定

根据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主城区(安次区、广阳区)、开发区、万庄区行政辖区,面积为1006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包括中心城区远期及远景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的水源地保护区、重要的交通设施、垃圾处理场等大型基础设施。

第28条 空间管制

将规划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和已建区四类分别进行控制。(1)禁建区是禁止建设的地区。规划区内禁建区包括城镇地下水源井保护范围、环城水系、河流、水库、永定河泛区、绿化隔离地区、采油区。区内必须保持土地的规划用途,除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外,严禁在禁建区内安排影响区内原有功能的建设项目。

●要严格加以保护,禁止沿线排放污水,倾倒、堆放垃圾。加强两岸防护绿地建设和岸坡水土流失防治。

●“心保护区(水库周围500米以内),应严格保护,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禁止开发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旅游、水产养殖等项目。

涵养水源和取水设施无关的项目,保护良好的卫生环境,确保直接取用水卫生安全。

●●应建设以经济林和景观林为主体的生态林地,合理迁并部分村庄,保留村庄控制发展。

●禁止建设与绿化和游憩设施无关的建筑。

牙河、北运河等河道内及堤外30米范围内,禁止从事非防洪工程的建设活动。河道内除水利部门可以组织种植防护林带外,其它部门和个人不得营造林地,确保行洪畅通。

(2)限建区是建设行为受到一定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建设的地区。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林地、为保证“三点”组团式城市结构需控制的绿化隔离缓冲地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和涵养区、高压走廊、微波通道划入限制建设区。区内应严格限制原有建设规模,不宜新增开发建设项目,确有建设必要时,安排项目不应影响全局发展的要求,严格控制项目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执行土地管理的规定,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基本农田的位置和范围,为城市建设提供土地发展条件。

●一般农林地:尽量保护一般农田,控制土地转变用途,坚持“占补平衡”和“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土地。

●为保证“三点”组团式城市结构需控制的绿化隔离缓冲地区,

此区以农田、林地为主,景观林为辅。区内村庄进行迁村并点,建设层数控制为低层。

(3)适建区是指规划区内适宜建设的区域,即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包括中心城区、乡镇和村庄规划扩展区。

●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中心城区适建区应严格执行总体规划,控制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乡镇和村庄应在本规划指导下编制更为详细的建设规划。

●严格执行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划定的“红线、绿线(绿地保护范围)、蓝线(水系保护范围)、黄线(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为强制性内容,必须予以保证。

(4)已建区是指规划区内已经形成的建设区域。包括中心城区、乡镇、村庄等建成区。

●中心城区建成区应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造“城中村”,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乡镇建成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开展村庄整合,共享基础与社会服务设施,建成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29条 城市性质

京津冀城镇群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承接京津城市部分职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名城。

第30条 三个组团主要职能分别是:

主城区:政治、文化中心。

万庄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休闲、现代服务业。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教育科研、经贸交流(会展)。

第31条 人口规模

2006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65万人。规划到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85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118万人。

第32条 用地规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要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贯彻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根据城市人口增长和国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公里以内;2020年控制在118平方公里以内。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廊坊市1989年建市,1990年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的实施,对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率先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根据廊坊市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指导纲要》和《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 修编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的发展定位,以“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3条 修编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结合廊坊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以市带镇、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思路,以产业聚集为切入点,以城市建设为主导,以农村发展为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构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2)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

会事业的发展。

(3)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展示廊坊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确处理城镇化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4条 修编重点

(1)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从京津冀城镇群视角分析城市发展条件,确定城市性质,明确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目标。

(3)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有机协调主城区、开发区、万庄区的发展。

(4)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5)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塑造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第5条 规划的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4)《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5)《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国家其他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7)河北省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相关技术要求。

第6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7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部分构成。规划范围为廊坊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

第8条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四大主体战略,推进“主导产业、园区经济、优化环境、机制体制创新、社会进步”五大工程,打造“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确保实现“两个率先”。把廊坊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北方生态园林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

第9条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到2010年,廊坊市总人口达到44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6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00美元,财政收入1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

元,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0%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

(2)到2020年,廊坊市总人口达到52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3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低到20%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廊坊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预测

第10条 经济发展策略

(1)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发展低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构筑廊坊经济发展新模式,提高京津廊城市连绵区整体竞争力。

(2)以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征,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制造、金属制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

会展旅游六大产业为主导,不断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廊坊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11条 社会发展策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优化人口结构,创造吸引高素质人才的环境,提高城市人口整体素质。”

(2)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大力发展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3)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网络,提高建设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文化和环境的需求,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创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化都市生活模式,形成文明、安定、繁荣、舒适的现代化社会环境。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廊坊。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12条 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加强生态网络建设,确保生态安全。积极进行生态恢复治理,有效保护生态敏感地区。

(2)加强城郊绿色隔离带、中心城区“三点”组团间绿色隔离带、森林公园、城市公共绿地、交通走廊、河流林带林网等生态环境建设,注重生态、兼顾景观,有效保护农田和农村环境。

(3)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严格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

第13条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借助京津的科技和经济辐射,加强与京津在产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建设与基础设施布局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突出廊坊毗邻京津、地处京津冀城镇群核心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在京津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3)加强中心城市与县级市、县城和重点镇的联系,实现市域各城镇互动式发展。

第三章 城镇体系规划

第14条 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加快发展中心城区,积极发展县级市和县城,强化建设建制镇,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级市、县城为主体,建制镇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第15条 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北中南三大板块崛起,构筑“两带一轴一中心”多园支撑、集群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1)北中南三大板块:以“一带两基地”建设为核心,北部三县(市)构建潮白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潮白河沿线开发,大力推进祁各庄镇(潮白新城)崛起,促进北三县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部打造永定信息产业基地,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信息产业聚集区之一;南部三县(市)以现有工业为基础,通过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制

造业基地。

(2)两带:环京、津产业带

环北京产业带。沿规划的密涿高速公路,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环北京产业带。着力建设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开发区、香河开发区、大厂工业园区、龙河工业园、固安工业园区6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加快与北京东南产业带整合步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汽车零部件、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等优势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主要增长极。产业升级的先行区,与北京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的示范带。根据各县(市、区)的基础和产业定位,规划建设泃阳、杨庄、淑阳、渠口、大厂镇、牛驼6个县级工业区,做到功能定位明确、产业特色鲜明、设施配套齐全,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环天津产业带。沿廊泊公路,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环天津产业带。重点发展胜芳、左各庄、东阜、平舒、留各庄、码头、东沽港、里澜城等节点,培育壮大板材加工、金属制品、家具制造、摩托车配件、新型建材、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廊坊中南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示范区,与天津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的示范带。

(3)一轴:中部特色产业轴

沿规划的廊沧高速公路,建设以县域特色经济为核心的中部特色产业轴。着力建设霸州开发区、永清工业园区、文安工业园区、大城工业园区4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培育壮大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属制品、食品加工与制造、摩托车配件、印刷包装、新型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成为以县域特色经济为主导的中部产业轴。

(4)一中心:中心城区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基础性产业,成为宜居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加快廊坊中心城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与京津全面对接的步伐,以国家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做大城市经济,成为河北省实施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和前沿,成为环京津、环渤海地区迅速崛起的现代城市。

第16条 城镇等级结构

到2020年,形成一个中心城市(廊坊中心城区),两个次中心城市(三河、霸州),六个县城(香河、大厂、文安、大城、固安、永清),48个县城以下建制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第17条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带动、特色突出、政策引导的原则,以廊坊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三河市、霸州市为两翼,以沿京哈夏安、京开京九、津保、廊大、津保南线和廊霸等主要铁路、公路干线组成的六个城镇群带为基础,构筑“一心两翼六带”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次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城和重点镇,着力提升市域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具有廊坊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第18条 完善市域各级城镇的功能结构,提高整体功能水平。

(1)中心城市:廊坊中心城区着眼于构筑京津廊都市连绵区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要求,

围绕组团式发展布局,加强主城区、开发区、万庄新区“三点”组团建设,形成具有绿色隔离空间的组团式城市结构。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提高综合承载力为重点,推进城市路网、水系、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廊坊市中心城市地位,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区域“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北方鲜明特色的现代城市。

(2)次中心城市:以“挖掘潜力、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为目标,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谋划城市精品工程,迅速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进一步强化次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发展。

三河要立足于“一市两区”(东区为三河城区、西区为燕郊),发挥毗邻北京的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壮大经济实力,发展成为市域北部的中心城市;

霸州要重点构筑“一市三城”(中部胜芳、东部杨芬港、西部霸州城区),充分发挥区域交通枢纽的作用,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等,成为市域南部的中心城市。

(3)县城: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提升综合实力,完善综合功能,发展成为县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香河要依托京沈、密涿高速公路,在现有家俱、钣金、印刷、包装、电子、工艺美术六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加工业和物流业。

大厂要发挥民族自治县的优势,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永清和固安是廊坊“大三点”城市群的组成部分,主要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绿色农业,强化与廊坊中心城

区的交通联系,为中心城区发展预留空间。

文安要围绕电线电缆、车床、胶合板、塑料四大专业市场,加强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成为环京津地区重要的集散基地。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大城要发挥毗邻天津的区位优势和煤炭资源优势,依托摩配园区,构筑市场群,建设以轻工、食品、机械、煤炭和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

(4)建制镇:结合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培育25个重点建制镇,其中省培育省级重点镇5个,设区市培育省级重点镇9个,各县(市、区)11个。

第19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打破城乡分割,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2)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推进农村迁村并点和基础与社会服务设施共享共建,搞好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加大农村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医疗、教育、低保和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与社会保障机制建设。

第20条 根据全市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城镇现代化要求,按照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和保护耕地的原则,各城镇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用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编制应充分研究城镇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在国家城镇建设用地标准规定范围内科学确定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保证城镇合理发展空间,

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第21条 区域空间管制策略

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规划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限制建设地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和提出生态补偿措施。适宜建设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1)规划将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城区绿线控制范围、河流、道路、农田林网和采油区控制范围等划入禁止建设地区。水源涵养区包括潮白河、泃河、大清河、永定河、青龙湾河、赵王新河、子牙河、北运河等河流水系的流域及堤坝外禁止一切对水体有污染的活动。

城市水源地包括城市地下水源地、“南水北调”输水渠道和南水北调调蓄水库。城市地下水源地内禁止建设有污染的项目,进行全面绿化,绿地率达到100%。“南水北调”渠道沿线及蓄水水库周围100米范围内,要控制一切新建建筑,原有对水体有影响的建筑,要按规定拆除,并对此范围进行全面绿化,使绿化率达到80%以上,确保南水北调水体不受污染。

生态林地包括永清国营林场2500亩林地、拟建的万亩华夏森林公园、北三县潮白河、北运河沿岸万亩森林公园、廊坊自然公园等。区域生态林地要保证绿化面积达到90%以上,严禁一切毁林行为。 市域内的行洪道,主要包括潮白河、永定河等主要河流。蓄滞洪区主要包括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贾口洼等。鼓励行洪道和蓄滞洪区内的居住人口到洼地以外定居、就业,有条件时进行迁村。此范围内严禁发展新城镇,限制村镇建设。

(2)规划将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蓄滞洪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地下埋藏区、绿化隔离地区等划入限制建设地区。

(3)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宜建设地区。

第22条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目标。到2010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具有初步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到2020年,所有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区的排污全部达标,河流水体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高于90%。城镇建设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率高于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0%,中心镇区达到80%,一般镇区达到75%以上。县城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大于90%。

(2)实施环境治理“五大工程”。碧水工程,加快建设万庄新城、廊坊开发区、大城、文安、霸州、固安、永清、香河、大厂、三河和部分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加强工业废水

治理,实施污水源自动监控,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防止地下水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蓝天工程,加强工业废气、锅炉烟尘、饭店油烟、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治理力度,控制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排放量,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燃煤脱硫工程和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20吨以上锅炉及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宁静工程,实行交通噪声和区域噪声管制,强化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整治,控制工业噪音和建筑施工噪音;净土工程,控制农村面源污染,进一步实施测土施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各县(市、区)城市垃圾处理场、畜禽养殖及屠宰场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科学使用农药及化肥,廊坊中心城区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全面投入使用;绿色工程,重点抓好以绿化精品点、精品线为主体的城镇绿化工程,以农田林网、河渠路堤、“三荒”地和文明生态村绿化为主体的村庄绿化工程。

第23条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密涿、大广、廊沧、密涿支线和京津南通道河北段5条高速、7条干线公路,构建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为骨架,各级公路协调发展的路网体系。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城通一级路、乡镇通二级路、村村通油路。积极争取采留线廊坊段升级改造为新采留线工程,形成纵贯市域南北的交通动脉。建设“八纵十一横”的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八纵”为①平香线(京廊交界-香河)、②大香线(夏垫-安平)、③东杨线(东小营-杨芬港)、④廊泊线(廊坊中心城区-泊头)、⑤永宫线(永清-宫村)、⑥采留线(采育-留各庄)、⑦106国道(固安-兴隆官)、⑧固雄线(固安-廊保交界)。“十一横”为①102国道、②侯谭线

(侯家营-谭台)、③唐通线(津廊交界-吴村)、④廊涿线(廊坊-涿州)、⑤东高线(别古庄-保廊交界)、⑥葛马线(葛渔城-马庄)、⑦112国道、⑧台王线(左各庄-大围河)、⑨保静线

11大石线;进行西环路南延、光明(保定-静海)、⑩津保南线、○

西道西延、郊区快速路北段、唐通线(香河县城至北京界)、廊涿高速固安连接线、廊涿高速永清连接线建设。

(2)铁路、机场和轨道交通建设:积极参与经过我市的京津地区轨道交通和国家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强与京津两市和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推进亦庄—廊坊、通州—燕郊的轨道连接线建设。主动争取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廊坊。积极配合国家做好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配合省做好保霸铁路建设。

第24条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电力设施。积极谋划电厂和500千伏变电站项目,2010年前建成2座500千伏变电站,2020年建成4座500千伏变电站,为廊坊电网提供可靠的电源支撑。加快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布点,形成互联互供、灵活可靠的输、配电网络。完成三河电厂二期,加快建设廊坊中心城区IGCC热电厂、固安热电厂。

(2)水利设施。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完成廊坊干渠(涿州—廊坊广阳水库)、天津干渠(徐水—天津)、广阳水库等两条引水干渠和调蓄水库建设工程。调水线路及蓄水水库,要划定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地表水保护区的规定进行保护。城市防洪以区域河道治理和建设城镇防洪堤并重,中心城区采用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三河市和霸州市采用城以下各建制镇及各开发区,一般采用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人

口20万以上或特别重要的开发区,采用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以骨干行洪排沥河道治理、城市防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排水泵站的重建和维修加固为重点,做好廊坊境内主要行洪排沥河道堤防的加固治理,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贾口洼等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重建、维修、加固廊坊境内的部分重点扬水站。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饮水安全。

(3)信息网络。加快城市信息主干网建设,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加快传统网络的宽带网改造,完善现有光缆传输网、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实现市域内通讯网络无缝隙覆盖。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普及步伐。

第25条 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完善国民教育和文化发展体系。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县(市、区)“两馆一站”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到2020年,配套建设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和体育场馆,使全市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到2020年,市、县、乡、村四级普遍建立起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完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城乡的净、绿、亮、美水平。

第26条 旅游规划

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文化为本的原则,树立大旅游意识,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温馨之都”旅游城市,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以休闲度假、自然生态、会展购物、人文民俗为主的旅游产品,建设地热、民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宗教、温泉健身、人

文民俗、探访古迹、会展购物、主题公园、高校亲子、音乐戏曲等游线,努力推进与京津旅游市场的一体化。

第四章 城市规划区划定及空间管制

第27条 城市规划区划定

根据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主城区(安次区、广阳区)、开发区、万庄区行政辖区,面积为1006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包括中心城区远期及远景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的水源地保护区、重要的交通设施、垃圾处理场等大型基础设施。

第28条 空间管制

将规划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和已建区四类分别进行控制。(1)禁建区是禁止建设的地区。规划区内禁建区包括城镇地下水源井保护范围、环城水系、河流、水库、永定河泛区、绿化隔离地区、采油区。区内必须保持土地的规划用途,除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外,严禁在禁建区内安排影响区内原有功能的建设项目。

●要严格加以保护,禁止沿线排放污水,倾倒、堆放垃圾。加强两岸防护绿地建设和岸坡水土流失防治。

●“心保护区(水库周围500米以内),应严格保护,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禁止开发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旅游、水产养殖等项目。

涵养水源和取水设施无关的项目,保护良好的卫生环境,确保直接取用水卫生安全。

●●应建设以经济林和景观林为主体的生态林地,合理迁并部分村庄,保留村庄控制发展。

●禁止建设与绿化和游憩设施无关的建筑。

牙河、北运河等河道内及堤外30米范围内,禁止从事非防洪工程的建设活动。河道内除水利部门可以组织种植防护林带外,其它部门和个人不得营造林地,确保行洪畅通。

(2)限建区是建设行为受到一定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建设的地区。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林地、为保证“三点”组团式城市结构需控制的绿化隔离缓冲地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和涵养区、高压走廊、微波通道划入限制建设区。区内应严格限制原有建设规模,不宜新增开发建设项目,确有建设必要时,安排项目不应影响全局发展的要求,严格控制项目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执行土地管理的规定,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基本农田的位置和范围,为城市建设提供土地发展条件。

●一般农林地:尽量保护一般农田,控制土地转变用途,坚持“占补平衡”和“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土地。

●为保证“三点”组团式城市结构需控制的绿化隔离缓冲地区,

此区以农田、林地为主,景观林为辅。区内村庄进行迁村并点,建设层数控制为低层。

(3)适建区是指规划区内适宜建设的区域,即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包括中心城区、乡镇和村庄规划扩展区。

●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中心城区适建区应严格执行总体规划,控制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乡镇和村庄应在本规划指导下编制更为详细的建设规划。

●严格执行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划定的“红线、绿线(绿地保护范围)、蓝线(水系保护范围)、黄线(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为强制性内容,必须予以保证。

(4)已建区是指规划区内已经形成的建设区域。包括中心城区、乡镇、村庄等建成区。

●中心城区建成区应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造“城中村”,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乡镇建成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开展村庄整合,共享基础与社会服务设施,建成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29条 城市性质

京津冀城镇群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承接京津城市部分职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名城。

第30条 三个组团主要职能分别是:

主城区:政治、文化中心。

万庄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休闲、现代服务业。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教育科研、经贸交流(会展)。

第31条 人口规模

2006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65万人。规划到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85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118万人。

第32条 用地规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要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贯彻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根据城市人口增长和国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公里以内;2020年控制在118平方公里以内。


相关文章

  • 廊坊介绍-丹
  • 廊坊介绍 一. 廊坊简介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198 ...查看


  • 廊房市健康养生园区设计任务书
  • 健康养生园区规划方案 设计任务书 委托方: 间:2011年10月 时 目 录 1. "梦廊坊"项目概况 2. 健康养生园区项目概况 3. 项目定位 4. 规划设计 5. 景观设计 6. 设计成果及深度要求 7. 附件 1 ...查看


  • 廊坊城市品牌形象的策划现状与对策探讨
  •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1年11月14日 1 城市品牌的内涵 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区别专业的营销者的最佳方式也许是看他们是否拥有对品牌的创造.维持.保护和扩展的能力.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 ...查看


  • 廊坊市汽车美容市场调查报告
  • 廊坊市汽车美容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中商产业研究院 ASKCI Consulting CO.,LTD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是国内领先的产业研究咨询服务机 ...查看


  • 保定城市规划将大调整 以京保交通铁路为重点
  • 保定市原有城市规划思路被调整,将在空间发展和功能布局上更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格局,北京和保定之间将以低碳的铁路交通为重点. 2012年6月,河北香河的一处楼盘工地. 保定将建京畿新城?"只是传言" 保定市规划局表示,保 ...查看


  • 廊坊市社区公共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摘要:作为城市形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社区公共设施,可以说是城市居住环境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切设计都应该"以人为本",完善的社区公共设施和更具人性化的设计可以促使人们比以前更依恋和热爱他们生活的城市,让人们在大 ...查看


  • 新型工业园区
  • 附:廊坊市安次区情况介绍和河北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情况介绍 近年来,廊坊市安次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 "现代产业强区.生态文明新城"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新城.先后荣获"全国防沙绿 ...查看


  • 齐欣_同时生活在城市与乡村之中廊坊万庄生态城规划设计
  • UED ENVIRONMENT 探索人与自然互动的居住模式 livinG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lanGfanG WanzhUanG Ecocity planninG 齐欣: 同时生活在城市与乡村之中 廊坊万庄生 ...查看


  • 廊坊市精神病医院选址报告-副本
  • 廊坊市精神病医院选址报告 为完善和提高我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们群众需求,经廊坊市人民政府同意,我市拟建立一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经过廊坊市城区的考察并报规划部门批准,医院拟选址在廊坊市光明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