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方法观后感

危险方法观后感(一):人性的冲突

谢赣莲

《危险方法》分了三次陆续看完的,没怎么看懂,也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地方,女主的名字也没有记住。本来想看第二遍的,想下算了,百度了下荣格的经历介绍,才大概知道讲了什么。先向扶老师汇报我看完第一遍后的感受。

女主的受虐情结,弗洛伊德对待学生坚持父亲似的威严我都没有特别深的感受。荣格的外遇引发了我内心的不满,甚至是愤怒。妻子非常富有,对荣格尊重、爱戴,荣格依赖妻子过着奢华生活,但是仍然和女主做情人。

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性的本来面目就是新鲜刺激?所以男人们幻想重回一夫多妻的时代。另一方面呢,我觉得是不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等关系失去平衡?妻子经济条件的优渥,对荣格的极致的爱,使她自己得到了最大的价值体现和满足,对于荣格来说,人格上却有不被需要和未能体现价值的缺憾(单指异性之间的爱的方面),所以他遇到比自己更弱的女主,他愿意以拯救者姿态来出现,获得平衡。一旦他得知他与女主的事情会影响他的名声,他就选择断绝和女主的关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显然更重要。

我注意到我自己的不满与愤怒情绪,是不是我也想这么做,但是没能做到?"你怎么可以这么做?你这么做不内疚吗?"爱人对自己越好,越有想将自己的爱赋予他人的想法,是不是也是内心爱的平衡被打破的负疚感的折磨在作怪?爱与被爱如何平衡呢?被爱太多是压力,爱不能同等回报又不甘。荣格是不是用背判妻子的内疚感来抵消妻子对他爱的压力的羞惭感?面对丈夫一再外遇,荣格的妻子心里如何想的?她是如何说服自己坦然接受的?

可能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内心的折射。敬请扶老师指导。

反馈:

每个人都从看到的东西里面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或者说看到自己能够看到的东西。当然,这一切都是你内心朝向外部的投射,看到你对背叛的愤怒。我似乎看到夫妻婚姻关系的纠结放在那里,它们影响着你的情绪。如果深入内心,我相信你能看到自己更多的情绪和潜意识。

你提了那么多问题,都是对人性的探索,而且你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与人在一起工作,能够时刻反观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你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危险方法观后感(二):质疑,太多的质疑

黄蕾

《危险方法》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心理分析师荣格和弗洛伊德共同治疗女主角斯宾娜的故事,其中重点讲述荣格对斯宾娜的治疗以及他们之间的移情和反移情,穿插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合作和冲突的矛盾关系。

其实在整个影片的观看过程中,没有看到太多有关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只是在荣格和弗洛伊德的争论中能得知荣格很批判弗洛伊德的性学理论,而弗洛伊德觉得荣格在心理学中引入上帝、神的观点太虚幻,没有实用性。弗洛伊德在治疗患者时一般喜欢从分析梦开始,而荣格则开辟一个新的方法即谈话疗法,在治疗斯宾娜的过程中,他受斯宾娜以及另外一位患者的影响认为帮助病人宣泄及给患者自由是一个好的治疗方法。本人理解是否是治疗师帮助病人接纳自己的状态即使这种状态是不被主流社会所接纳的,从而达到给患者自由的目的,因此患者不再冲突,而被治愈。比如在影片中斯宾娜后来大学毕业,让荣格帮助其修改论文,她仍然很享受被打屁股,在我看来(我代表主流文化),我觉得她的这种行为很不正常,没有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影片好像是认为她被治愈的,我对此感到怀疑。

此外,荣格与弗洛伊德在交谈中,曾两次提到荣格的妻子很富有,他不会为收入养孩子等而担心,当时弗洛伊德的表情比较尴尬,我会觉得弗洛伊德之所以不想被挑战其在心理学界的权威性是要保证他的收入,其实弗洛伊德也有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为了保持权威性他不想别人洞察他,例如他不想被荣格释梦。

对于斯宾娜的问题我也很疑惑,当她说她不断寻找被羞辱是因为每次被羞辱都有快乐、兴奋和愉悦的感觉,这是性驱力受压抑所导致的。当被问最初是怎么出现的,斯宾娜说是四岁脱光衣服被爸爸打屁股时开始的,我能否理解为是斯宾娜的俄狄浦斯情结呢?当四岁脱光衣服被打屁股时,实际上是性行为的象征,斯宾娜觉得很愉悦,但同时是因为和父亲发生这样的关系,她又很恐惧,所以冲突产生,这样的性不被接纳,问题也就产生了,但是当她意识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的时候,为什么最后她还是要采用被打屁股的方式获得快乐呢?我不明白了。

反馈:

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更为深入的学习才能找到答案。随着学习深入我们会越来越理解人性的多面性,也会越来越有一个中立的态度:来访者有保留症状的改变与否的自由。这样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带着症状前行的可能性,也是挺好的。

这里还牵涉到一个精神分析或者说心理咨询来访者治愈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习惯于看到症状的改变就是治愈,其实能够接纳过去和现在的自己也是一种改变。

危险方法观后感(三):寻找

周频

第一遍观看结束后,印象停留在萨宾娜发病时咆哮的吼声、扭曲的双手,防御的眼神、变型的下巴等外在感观上,内心恐惧且又庆幸没有接触过该类人群。隔天仔细观看了第二遍,略有感悟。

萨宾娜

是人都有躲避痛苦的防御机制吧。萨宾娜是家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有志向抱负的青年,她却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深渊,寻找羞辱 ­—— 得到快感 —— 引发羞耻心 —— 深度自责 —— 向往愉悦。精神病或许对萨宾娜的这种循环是一种逃避,是一种开脱,她甚至愿意呆在医院永不出去。相反,家境贫困、未受过教育的人可能不会存有这种精神压力,她们的优先选择往往是利益而不会专注于名声。

荣格

荣格是一个臻与完美的矛盾体。在一夫一妻的宗教信仰与情人之间、在真相与谎言之间、在认同弗罗伊德的性分析与提出给"性"裹个糖衣换个温和的名称、在对待财富、对待名利中都展现出各种困惑,他这可能是他故事结局抑郁的原由。另外我还统计了一下荣格在片中对精神病的治疗方式有:谈话疗法、联想疗法、发泄疗法、音乐疗法、梦境解惑等。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理智与语言一致型的代言人。面目严肃、眼神坚定、目标明确,直面困难不退缩等个性,令人敬畏。弗罗伊德理论被大众接受的过程会令我想起经历坚辛蜕变的蝴蝶。 可是为何我内心更愿意接受萨宾娜与荣格,人在世不就是会有七情六欲,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吗!弗洛伊德他给人感觉是高高在上的,像二郞神一样有一双天眼,能轻而易举看透他人内心世界,令人无处遁形。我恐惧他!

精神疾病往往是内心的冲突反复碰撞引起的。常常听人抱怨,人生的快乐太短暂,稍纵即逝。其实快乐与悲伤不是我们能去寻找到的东西,它存在我们本身。一个衣食无忧的人无法体会饥寒交迫的风雨夜看到卖烤红薯摊子的人的那一刻的快乐,这快乐是无法控制,本能呈现的。人往往有个执念,认为我不快乐是自已或他人的原因,以为通过改善自己或善待他人、或信仰宗教或变得有名有利就会快乐。其实不然,影片中荣格对萨宾娜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早该知道如果我给了你想要的,()你将不可避免地想要更多。"执念像这个世界一样,存在变数,无法掌控,所以我们不需要为了获得快乐而去找一个目标。

冲突会令人纠结、无法取舍的下场可能是疯狂。上帝要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其实灭亡也可能意味着重生,开启凤凰涅盘,欲火重生的新路程。和平年代呆久的人类是害怕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暴发,或许战争会带来世界统一呢!

最后我提出剧中未看明白的一个场景:

奥托第一次与荣格见面时,不停在房间内随意翻找,找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反馈:你这样分人物来写的感觉挺好。你感受到了电影中不同的人给自己带来了不同的感觉。

那么,你认为他在寻找什么呢?想象一下你在小组中寻找什么?体会一下这些人带给你的感受,那种感受熟悉还是陌生?

不停地内观自己,慢慢地我们就可以找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自我探寻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危险方法观后感(四):精神分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方法

张昕淮

第一天上精神分析课,扶老师就推荐了多部影片。

危险方法观后感(一):人性的冲突

谢赣莲

《危险方法》分了三次陆续看完的,没怎么看懂,也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地方,女主的名字也没有记住。本来想看第二遍的,想下算了,百度了下荣格的经历介绍,才大概知道讲了什么。先向扶老师汇报我看完第一遍后的感受。

女主的受虐情结,弗洛伊德对待学生坚持父亲似的威严我都没有特别深的感受。荣格的外遇引发了我内心的不满,甚至是愤怒。妻子非常富有,对荣格尊重、爱戴,荣格依赖妻子过着奢华生活,但是仍然和女主做情人。

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性的本来面目就是新鲜刺激?所以男人们幻想重回一夫多妻的时代。另一方面呢,我觉得是不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等关系失去平衡?妻子经济条件的优渥,对荣格的极致的爱,使她自己得到了最大的价值体现和满足,对于荣格来说,人格上却有不被需要和未能体现价值的缺憾(单指异性之间的爱的方面),所以他遇到比自己更弱的女主,他愿意以拯救者姿态来出现,获得平衡。一旦他得知他与女主的事情会影响他的名声,他就选择断绝和女主的关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显然更重要。

我注意到我自己的不满与愤怒情绪,是不是我也想这么做,但是没能做到?"你怎么可以这么做?你这么做不内疚吗?"爱人对自己越好,越有想将自己的爱赋予他人的想法,是不是也是内心爱的平衡被打破的负疚感的折磨在作怪?爱与被爱如何平衡呢?被爱太多是压力,爱不能同等回报又不甘。荣格是不是用背判妻子的内疚感来抵消妻子对他爱的压力的羞惭感?面对丈夫一再外遇,荣格的妻子心里如何想的?她是如何说服自己坦然接受的?

可能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内心的折射。敬请扶老师指导。

反馈:

每个人都从看到的东西里面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或者说看到自己能够看到的东西。当然,这一切都是你内心朝向外部的投射,看到你对背叛的愤怒。我似乎看到夫妻婚姻关系的纠结放在那里,它们影响着你的情绪。如果深入内心,我相信你能看到自己更多的情绪和潜意识。

你提了那么多问题,都是对人性的探索,而且你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与人在一起工作,能够时刻反观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你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危险方法观后感(二):质疑,太多的质疑

黄蕾

《危险方法》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心理分析师荣格和弗洛伊德共同治疗女主角斯宾娜的故事,其中重点讲述荣格对斯宾娜的治疗以及他们之间的移情和反移情,穿插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合作和冲突的矛盾关系。

其实在整个影片的观看过程中,没有看到太多有关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只是在荣格和弗洛伊德的争论中能得知荣格很批判弗洛伊德的性学理论,而弗洛伊德觉得荣格在心理学中引入上帝、神的观点太虚幻,没有实用性。弗洛伊德在治疗患者时一般喜欢从分析梦开始,而荣格则开辟一个新的方法即谈话疗法,在治疗斯宾娜的过程中,他受斯宾娜以及另外一位患者的影响认为帮助病人宣泄及给患者自由是一个好的治疗方法。本人理解是否是治疗师帮助病人接纳自己的状态即使这种状态是不被主流社会所接纳的,从而达到给患者自由的目的,因此患者不再冲突,而被治愈。比如在影片中斯宾娜后来大学毕业,让荣格帮助其修改论文,她仍然很享受被打屁股,在我看来(我代表主流文化),我觉得她的这种行为很不正常,没有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影片好像是认为她被治愈的,我对此感到怀疑。

此外,荣格与弗洛伊德在交谈中,曾两次提到荣格的妻子很富有,他不会为收入养孩子等而担心,当时弗洛伊德的表情比较尴尬,我会觉得弗洛伊德之所以不想被挑战其在心理学界的权威性是要保证他的收入,其实弗洛伊德也有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为了保持权威性他不想别人洞察他,例如他不想被荣格释梦。

对于斯宾娜的问题我也很疑惑,当她说她不断寻找被羞辱是因为每次被羞辱都有快乐、兴奋和愉悦的感觉,这是性驱力受压抑所导致的。当被问最初是怎么出现的,斯宾娜说是四岁脱光衣服被爸爸打屁股时开始的,我能否理解为是斯宾娜的俄狄浦斯情结呢?当四岁脱光衣服被打屁股时,实际上是性行为的象征,斯宾娜觉得很愉悦,但同时是因为和父亲发生这样的关系,她又很恐惧,所以冲突产生,这样的性不被接纳,问题也就产生了,但是当她意识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的时候,为什么最后她还是要采用被打屁股的方式获得快乐呢?我不明白了。

反馈:

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更为深入的学习才能找到答案。随着学习深入我们会越来越理解人性的多面性,也会越来越有一个中立的态度:来访者有保留症状的改变与否的自由。这样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带着症状前行的可能性,也是挺好的。

这里还牵涉到一个精神分析或者说心理咨询来访者治愈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习惯于看到症状的改变就是治愈,其实能够接纳过去和现在的自己也是一种改变。

危险方法观后感(三):寻找

周频

第一遍观看结束后,印象停留在萨宾娜发病时咆哮的吼声、扭曲的双手,防御的眼神、变型的下巴等外在感观上,内心恐惧且又庆幸没有接触过该类人群。隔天仔细观看了第二遍,略有感悟。

萨宾娜

是人都有躲避痛苦的防御机制吧。萨宾娜是家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有志向抱负的青年,她却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深渊,寻找羞辱 ­—— 得到快感 —— 引发羞耻心 —— 深度自责 —— 向往愉悦。精神病或许对萨宾娜的这种循环是一种逃避,是一种开脱,她甚至愿意呆在医院永不出去。相反,家境贫困、未受过教育的人可能不会存有这种精神压力,她们的优先选择往往是利益而不会专注于名声。

荣格

荣格是一个臻与完美的矛盾体。在一夫一妻的宗教信仰与情人之间、在真相与谎言之间、在认同弗罗伊德的性分析与提出给"性"裹个糖衣换个温和的名称、在对待财富、对待名利中都展现出各种困惑,他这可能是他故事结局抑郁的原由。另外我还统计了一下荣格在片中对精神病的治疗方式有:谈话疗法、联想疗法、发泄疗法、音乐疗法、梦境解惑等。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理智与语言一致型的代言人。面目严肃、眼神坚定、目标明确,直面困难不退缩等个性,令人敬畏。弗罗伊德理论被大众接受的过程会令我想起经历坚辛蜕变的蝴蝶。 可是为何我内心更愿意接受萨宾娜与荣格,人在世不就是会有七情六欲,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吗!弗洛伊德他给人感觉是高高在上的,像二郞神一样有一双天眼,能轻而易举看透他人内心世界,令人无处遁形。我恐惧他!

精神疾病往往是内心的冲突反复碰撞引起的。常常听人抱怨,人生的快乐太短暂,稍纵即逝。其实快乐与悲伤不是我们能去寻找到的东西,它存在我们本身。一个衣食无忧的人无法体会饥寒交迫的风雨夜看到卖烤红薯摊子的人的那一刻的快乐,这快乐是无法控制,本能呈现的。人往往有个执念,认为我不快乐是自已或他人的原因,以为通过改善自己或善待他人、或信仰宗教或变得有名有利就会快乐。其实不然,影片中荣格对萨宾娜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早该知道如果我给了你想要的,()你将不可避免地想要更多。"执念像这个世界一样,存在变数,无法掌控,所以我们不需要为了获得快乐而去找一个目标。

冲突会令人纠结、无法取舍的下场可能是疯狂。上帝要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其实灭亡也可能意味着重生,开启凤凰涅盘,欲火重生的新路程。和平年代呆久的人类是害怕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暴发,或许战争会带来世界统一呢!

最后我提出剧中未看明白的一个场景:

奥托第一次与荣格见面时,不停在房间内随意翻找,找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反馈:你这样分人物来写的感觉挺好。你感受到了电影中不同的人给自己带来了不同的感觉。

那么,你认为他在寻找什么呢?想象一下你在小组中寻找什么?体会一下这些人带给你的感受,那种感受熟悉还是陌生?

不停地内观自己,慢慢地我们就可以找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自我探寻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危险方法观后感(四):精神分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方法

张昕淮

第一天上精神分析课,扶老师就推荐了多部影片。


相关文章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doc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楼兰的忧郁>读后感"作文指导 设计理念: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qu ...查看


  • [防溺水安全教育]观后感 1
  • <防溺水安全教育>观后感 随着时光的流逝,炎热的夏天将要悄悄地来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同学们一定想到游泳.游泳锻炼身体,增长体质,但要保证安全.于是,学校组织我们晚上观看"防溺水"的安全教育片,使我受到很大 ...查看


  • [防溺水安全教育]观后感
  • 随着时光的流逝,炎热的夏天将要悄悄地来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同学们一定想到游泳.游泳锻炼身体,增长体质,但要保证安全.于是,学校组织我们晚上观看"防溺水"的安全教育片,使我受到很大教育和启发.下面,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 ...查看


  • 安全教育黑板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观后感
  • 前几天我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观看这个讲座,让我了解了当灾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怎样避险.怎么逃生自救等安全问题.虽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后,在灾难降临时我们就能有更多获救 ...查看


  • 安全知识教育观后感 1
  • 篇一:安全知识教育观后感 星期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观看讲座,让我了解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避震.面对火灾怎么逃生自救等安全问题.虽然天灾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后, ...查看


  • 家长一封信
  • 2011年寒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关注孩子的安全,是我们共同的主题 尊敬的家长同志: 您好!寒假生活即将开始,为了让学生能度过一个健康.安全.充实.和谐的假期,希望您协助学校做好如下方面工作: 一.帮助孩子制定好寒假活动计划,合理安排好 ...查看


  • 新闻大求真
  • 导语:在电视机前观看湖南台的<新闻大求真>节目.安全教育关联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保护好自己,掌握好安全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新闻大求真观后感_第1篇: 3月31日晚上18:00时,我在电视上的湖南卫视观看了一个综 ...查看


  • [海啸奇迹]观后感
  • 家是绝望中不灭的光 --<海啸奇迹>观后感 看完了电影<海啸奇迹>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之前对印尼海啸的印象很多还仅仅是体现在各种文字资料的记忆上,影视方面的资料还是少有耳闻.这部电影<海啸奇迹>以真 ...查看


  • 工地观后感
  • 工地观后感 为了更好的学习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规范质量.安全管理,积极推行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切实提高我司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公司组织我们参观成都分别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旗下两个安全文明标化工地. 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