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

付店镇中心小学 熊文静

教学目标

1、认识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短小精练的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启迪智慧。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懂得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教学过程

一、认识寓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言: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面的提示。

(1)、指名反馈。

(2)、引导认识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

(3)、回忆学过的《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天鹅、大虾和梭鱼》。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4、教师板书:鹬蚌相争

5、学生读题。

6、出示图片,认识鹬、蚌这两种动物。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出示文中的生字,学生查字典学习。

2、在文中找出生字、注音,自由把课文读通顺。

3、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旁白)

4、边读边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感悟明理

1、教师导读: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1)、指名反馈。

(2)、引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不住、立刻”——体会鹬对蚌肉的垂涎,“急忙、紧紧、不肯放松”——体会蚌的强烈反击,自我保护。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2自然段。

2、教师导读: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互相争持。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2)、引导理解:他们为什么互不相让?

a、学生自由发言。

b、引导体会它们俩都在想着等对方坚持不住时,自己就可以制服对方了。

(3)、学生有感情的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3、这鹬蚌相争,互不相让的结果呢?

(1)、指名发言。

(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毫不费力”,懂得打鱼人不费力气,轻而易举的得到了鹬和蚌。

4、启发明理: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引导感悟:如果双方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互相争持,互不相让,只会让第三者得利。

四、总结课堂,启迪智慧

1、议一议:鹬和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人捉走?

(1)、学生与同桌讨论。

(2)、指名反馈,交流。

2、教师总结:鹬和蚌双方只要有一方让一让,松开对方,各自为了对方着想一下,就能够避免被打鱼人捉走的命运。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和邻居的小朋友说一说《鹬蚌相争》的故事。

2、阅读、收集其它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

付店镇中心小学 熊文静

教学目标

1、认识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短小精练的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启迪智慧。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懂得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教学过程

一、认识寓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言: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面的提示。

(1)、指名反馈。

(2)、引导认识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

(3)、回忆学过的《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天鹅、大虾和梭鱼》。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4、教师板书:鹬蚌相争

5、学生读题。

6、出示图片,认识鹬、蚌这两种动物。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出示文中的生字,学生查字典学习。

2、在文中找出生字、注音,自由把课文读通顺。

3、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旁白)

4、边读边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感悟明理

1、教师导读: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1)、指名反馈。

(2)、引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不住、立刻”——体会鹬对蚌肉的垂涎,“急忙、紧紧、不肯放松”——体会蚌的强烈反击,自我保护。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2自然段。

2、教师导读: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互相争持。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2)、引导理解:他们为什么互不相让?

a、学生自由发言。

b、引导体会它们俩都在想着等对方坚持不住时,自己就可以制服对方了。

(3)、学生有感情的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3、这鹬蚌相争,互不相让的结果呢?

(1)、指名发言。

(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毫不费力”,懂得打鱼人不费力气,轻而易举的得到了鹬和蚌。

4、启发明理: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引导感悟:如果双方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互相争持,互不相让,只会让第三者得利。

四、总结课堂,启迪智慧

1、议一议:鹬和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人捉走?

(1)、学生与同桌讨论。

(2)、指名反馈,交流。

2、教师总结:鹬和蚌双方只要有一方让一让,松开对方,各自为了对方着想一下,就能够避免被打鱼人捉走的命运。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和邻居的小朋友说一说《鹬蚌相争》的故事。

2、阅读、收集其它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相关文章

  • 鹬蚌相争教案 1
  • 课题:<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鹬蚌相争>教案 12册语文 1.会认生字和会写生字. 2.主动用学过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学习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 ...查看


  • 鹬蚌相争教案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铧尖明德小学 李焕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 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查看


  • 鹬蚌相争66
  •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查看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上"阳光明媚"等词语复述故事.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能联系生活 ...查看


  •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辉县市实验学校 靳继平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 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揠苗助长&g ...查看


  • 读后感习作教学设计
  • 读后感习作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并写一篇有关<鹬蚌相争>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板书:写读后感) 2.什么是读后感呢? 师述:读 ...查看


  • 童话手抄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 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 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 ...查看


  • 寓言二则2
  • 寓言二则<矛与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文言文. 3.懂得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以学生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整 ...查看


  • 寓言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
  •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 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