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为写作开启永不枯竭的源泉

  【摘 要】学生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学语文,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积累多,语感理解深刻,说话就明确,写文章就顺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巧说巧写,文章当然就美,这就是厚积薄发,多积累写起来就轻松。一、重课本资源,积累课文语言;二、重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1.延伸,推荐读物。2.抓时机,暗中引导。3.示成果,享受成功。三、注重日常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厚积薄发,让学生尽可能抓住各种机会进行积累,多读、多背、多记录,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关键词】积累;写作;开启;源泉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提到写作文,学生皱眉,老师犯难。其实要写好文章,首先就要读好文章,读出别人文章的美,才能写出自己文章的美。常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充分说明了学生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就像商店一样,你采购的货物多,才有东西外卖,空空如也的商店卖什么?学语文也一样,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积累多,语感理解深刻,说话就明确,写文章就顺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巧说巧写,文章当然就美,这就是厚积薄发,多积累写起来就轻松。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丰富学生的积累,那么如何教学生积累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重课本资源,积累课文语言

  翻开人教版语文中高年级的课文,课文后的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句”,这些作业的设计,不但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点,更是告诉我们,教材中课文语言丰富,应珍惜课本资源,充分发挥课本作用,积累优美词句。如第十册《匆匆》这篇课文,对时光的描写非常优美,学完课文,让学生谈自己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再抄录你喜欢的词、句、段。有的同学特别欣赏“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有的同学喜欢“时间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在第四个单元习作中写即将离开母校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很多学生就灵活地运用了课文开头的几句话,来说明时光一去不复返,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留恋。

  二、重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

  (一)延伸,推荐读物

  但凡那些才华横溢、人文底蕴丰厚的大作家们,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无不是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从起步就是在人类文化精品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就阅读了甚至是滚瓜烂熟地背诵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著,这些熟读成诵,既是语言文字的积淀,更是与先哲前贤的对话。他们从中接受的营养是多方面的,既有语言运用的艺术,又有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新课标》中也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些都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小学课内那几本语文书是永远不够的,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我时刻抓住各种时机向学生介绍推荐各种书籍,激发他们阅读兴趣,也为他们指明了阅读的方向,如教学《长城》之前,布置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收集有关长城传说,有关长城历史,有关长城地理位置,有关长城游览;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后,布置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学了《匆匆》,就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文章。

  (二)抓时机,暗中引导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积累中抓住各种时机,暗中引导学生积累,使学生不会感到作业的压力,而更有兴趣去做,去实践。如春天来了,就布置有关“春”的积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俗语、诗歌、文章、故事等。经过取舍,改造和加工,编成小报来描绘春天。

  (三)示成果,享受成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体会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孩子们体验了成功喜悦,觉得劳有所获,因此,应给学生展示劳动成果的机会。于是,我设计了不同的展示机会:如课前一颂,每天语文课前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认为有价值的词句、谚语、名人名言等背诵给同学听;开展每周一展,教室内设有自我展示栏,把学生精心设计抄有优美词句,各种歇后语,名人名言等卡片贴在展示栏中,让全班同学课后欣赏,评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张,给他以每周一星(积累星)的奖励。记得有位同学,学习较差,平时拖欠作业,而有一次他把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做成了一个精美的书签,挂在展示栏中,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被评为每周一星,当他走上讲台领奖时,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他爱上了看书,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日常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小学生的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在学校与同学交往,在工厂看工人工作,在集市上看人做买卖,在柜台前听服务员介绍商品,招揽顾客,在车厢里听别人讲笑话,在回家的路上看街头宣传标语、广告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文物、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把自己见到的精彩片段及时记下来,把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与体验及时表达出来,收集在自己的生活采集栏中。

  俗话说:厚积薄发,让学生尽可能抓住各种机会进行积累,多读、多背、多记录,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编辑:李敏)

  【摘 要】学生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学语文,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积累多,语感理解深刻,说话就明确,写文章就顺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巧说巧写,文章当然就美,这就是厚积薄发,多积累写起来就轻松。一、重课本资源,积累课文语言;二、重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1.延伸,推荐读物。2.抓时机,暗中引导。3.示成果,享受成功。三、注重日常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厚积薄发,让学生尽可能抓住各种机会进行积累,多读、多背、多记录,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关键词】积累;写作;开启;源泉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提到写作文,学生皱眉,老师犯难。其实要写好文章,首先就要读好文章,读出别人文章的美,才能写出自己文章的美。常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充分说明了学生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就像商店一样,你采购的货物多,才有东西外卖,空空如也的商店卖什么?学语文也一样,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积累多,语感理解深刻,说话就明确,写文章就顺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巧说巧写,文章当然就美,这就是厚积薄发,多积累写起来就轻松。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丰富学生的积累,那么如何教学生积累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重课本资源,积累课文语言

  翻开人教版语文中高年级的课文,课文后的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句”,这些作业的设计,不但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点,更是告诉我们,教材中课文语言丰富,应珍惜课本资源,充分发挥课本作用,积累优美词句。如第十册《匆匆》这篇课文,对时光的描写非常优美,学完课文,让学生谈自己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再抄录你喜欢的词、句、段。有的同学特别欣赏“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有的同学喜欢“时间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在第四个单元习作中写即将离开母校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很多学生就灵活地运用了课文开头的几句话,来说明时光一去不复返,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留恋。

  二、重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

  (一)延伸,推荐读物

  但凡那些才华横溢、人文底蕴丰厚的大作家们,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无不是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从起步就是在人类文化精品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就阅读了甚至是滚瓜烂熟地背诵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著,这些熟读成诵,既是语言文字的积淀,更是与先哲前贤的对话。他们从中接受的营养是多方面的,既有语言运用的艺术,又有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新课标》中也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些都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小学课内那几本语文书是永远不够的,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我时刻抓住各种时机向学生介绍推荐各种书籍,激发他们阅读兴趣,也为他们指明了阅读的方向,如教学《长城》之前,布置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收集有关长城传说,有关长城历史,有关长城地理位置,有关长城游览;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后,布置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学了《匆匆》,就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文章。

  (二)抓时机,暗中引导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积累中抓住各种时机,暗中引导学生积累,使学生不会感到作业的压力,而更有兴趣去做,去实践。如春天来了,就布置有关“春”的积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俗语、诗歌、文章、故事等。经过取舍,改造和加工,编成小报来描绘春天。

  (三)示成果,享受成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体会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孩子们体验了成功喜悦,觉得劳有所获,因此,应给学生展示劳动成果的机会。于是,我设计了不同的展示机会:如课前一颂,每天语文课前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认为有价值的词句、谚语、名人名言等背诵给同学听;开展每周一展,教室内设有自我展示栏,把学生精心设计抄有优美词句,各种歇后语,名人名言等卡片贴在展示栏中,让全班同学课后欣赏,评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张,给他以每周一星(积累星)的奖励。记得有位同学,学习较差,平时拖欠作业,而有一次他把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做成了一个精美的书签,挂在展示栏中,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被评为每周一星,当他走上讲台领奖时,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他爱上了看书,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日常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小学生的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在学校与同学交往,在工厂看工人工作,在集市上看人做买卖,在柜台前听服务员介绍商品,招揽顾客,在车厢里听别人讲笑话,在回家的路上看街头宣传标语、广告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文物、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把自己见到的精彩片段及时记下来,把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与体验及时表达出来,收集在自己的生活采集栏中。

  俗话说:厚积薄发,让学生尽可能抓住各种机会进行积累,多读、多背、多记录,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编辑:李敏)


相关文章

  •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学生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学生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 ...查看


  • 如何培养小学生写日记习惯
  • 如何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摘要:写日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捕捉素材,同时又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写日记 习惯 写日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练笔,不但可以 ...查看


  • 读书伴我成长__演讲稿 2
  • 学海无涯书相伴 满园书香促成长 琉寺中学 陈红 尊敬的给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海无涯书相伴,满园书香促成长>,记我的读书经历. 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人的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查看


  •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文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一夕形 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逐渐培养. 1.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 ...查看


  • 快乐作文教学的尝试浅议
  • [摘 要]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作文快乐起来呢?文章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作文: ...查看


  • 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 怎样积累写作素材 许多人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他们平时注意把生活的素材积累起来,这样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但由于有的人积累写作材料的方法不合理,不论什么内容都记录在一个本于上,不进行整理归类,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极不 ...查看


  • 如何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
  • 如何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语文教学的半璧江山之 称,占中高考中占有较大的分数,同时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 系到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初中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阶段,但初 ...查看


  • 亲身下河知深浅 亲口尝梨知酸甜
  • [摘要]一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让我深刻感悟写作正如砌房子,先采集一块块的砖,然后按一定的方法把砖垒起来,才变成一座房子. [关键词]引路,探路,拓路 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对阅读.口语教育.综合性教育都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掌握语 ...查看


  • 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
  • 浅议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 摘 要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并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勤奋耕耘,方能成功. 关键词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写作文真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