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练(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张居正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 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 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 无限沧州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注】①张居正初入政坛时,正值严嵩当政,官场昏暗。他深感理想无法实现,又因体弱多病,便产生暂时归田思想。嘉靖三十三年,他借口养病,离京归乡。②槎,木筏或木船。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间的木筏。
★(1)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②
①
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比喻)的手法。(1分)颔联实写傍晚之景,长江尽头的商船帆影,好像行驶在云雾里;黄鹤楼高耸入云,宛如明镜般悬于天空中的仙人楼阁。(1分)颈联夜晚幻想之景,明月与星星倒映在江中,小船像停泊在银河边,笛声从远处传来,仙乐般使人迷醉。(1分)以虚写实,亦真亦幻,构成一幅高远清丽、幽静闲适的秋江夜景图。(1分)(若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或者“以动衬静”角度赏析亦可得分) (2)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答:
答案:夜深时分,诗人独自叩舷高咏,表达了理想暂时无法实现,归隐田园的孤寂与悲凉之情。(2分)(表达了陶醉在自然风光的自得、愉悦之情) 2.(2014·泉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进行简要分析。(3分) 答:
①
答案:第一句诉诸感觉,(1分)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早”。(1分)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1分)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 答: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1分)“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2分)
3.(2014·宁德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瓜陂铺题壁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①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答:
①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答案:将定情信物剪碎反映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情感; (1分)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至极。(1分)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做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阕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答案: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2分)下阕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思念、留恋,倍增其哀。(2分)
4.(2014·龙岩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过 李 陵 台
萨都剌
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注】①李陵台,与下文的望乡台,均指李陵墓。②苏郎,即苏武,与李陵交往甚深。苏武归汉时,李陵于河梁置酒送行。李陵亡时,苏武尚健在。 (1)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②
①
答案:空,徒劳地、白白地。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1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 ★(2)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 答:
答案:①对比手法。以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坚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李陵的贬斥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2分)(以苏武的坚贞不屈对比汉主的无恩不救,亦可)
②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凄凉之景抒发作者对李陵的哀怜之情,流露历史的沧桑之感。
5.(2014·龙岩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瑞 鹤 仙
[注]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注】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作者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
(1)上片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寓着什么感情?试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找出上片前六句中描绘的意象,并分析各意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将各意象组合成一幅图画。解答第二问,一要注意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其忧愁的感情基调;二要分析六句所绘图景的特征,从而挖掘出其寄寓的感情。
答案:前六句描写的是:孤城落日,斜阳衔山,郊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2分)“客去”句既描绘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若有所失,作者感到心绪怅然,内心空荡荡的。作者通过这一图景的描绘,抒发了惜别之情。(2分)
★(2)下片“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结构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提问的两个角度,一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在表达主旨上的作用。针对第一个角度,分析句子所处的位臵,可得出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第二个角度,要先概括出本词的主旨,再分析这句话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答案:“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残醉”前承上片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片的“醒眠朱阁”,同时启出下文,引出对春光的观赏,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紧密呼应。(1分) 6.(2014·福建四地六校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古长城的起点。
(1)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①
答案:“黯黯”,即暗淡的意思,这里明指天气,(1分)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也暗指征人心情的悲苦凄凉,表达了厌战的情绪。(1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简要赏析。(4分) 答:
答案:这首诗运用渲染、对比等表现手法,(1分)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渲染了凄冷、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塞外古战场凄凉的感受;通过昔日“长城战”高昂的士气与眼前白骨遍野的惨象形成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1分)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抵触情绪。(2分)(表现手法回答侧面描写亦可得分)
专项突破练(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张居正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 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 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 无限沧州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注】①张居正初入政坛时,正值严嵩当政,官场昏暗。他深感理想无法实现,又因体弱多病,便产生暂时归田思想。嘉靖三十三年,他借口养病,离京归乡。②槎,木筏或木船。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间的木筏。
★(1)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②
①
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比喻)的手法。(1分)颔联实写傍晚之景,长江尽头的商船帆影,好像行驶在云雾里;黄鹤楼高耸入云,宛如明镜般悬于天空中的仙人楼阁。(1分)颈联夜晚幻想之景,明月与星星倒映在江中,小船像停泊在银河边,笛声从远处传来,仙乐般使人迷醉。(1分)以虚写实,亦真亦幻,构成一幅高远清丽、幽静闲适的秋江夜景图。(1分)(若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或者“以动衬静”角度赏析亦可得分) (2)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答:
答案:夜深时分,诗人独自叩舷高咏,表达了理想暂时无法实现,归隐田园的孤寂与悲凉之情。(2分)(表达了陶醉在自然风光的自得、愉悦之情) 2.(2014·泉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进行简要分析。(3分) 答:
①
答案:第一句诉诸感觉,(1分)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早”。(1分)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1分)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 答: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1分)“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2分)
3.(2014·宁德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瓜陂铺题壁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①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答:
①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答案:将定情信物剪碎反映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情感; (1分)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至极。(1分)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做简要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阕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答案: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2分)下阕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思念、留恋,倍增其哀。(2分)
4.(2014·龙岩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过 李 陵 台
萨都剌
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注】①李陵台,与下文的望乡台,均指李陵墓。②苏郎,即苏武,与李陵交往甚深。苏武归汉时,李陵于河梁置酒送行。李陵亡时,苏武尚健在。 (1)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②
①
答案:空,徒劳地、白白地。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1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 ★(2)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 答:
答案:①对比手法。以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坚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李陵的贬斥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2分)(以苏武的坚贞不屈对比汉主的无恩不救,亦可)
②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凄凉之景抒发作者对李陵的哀怜之情,流露历史的沧桑之感。
5.(2014·龙岩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瑞 鹤 仙
[注]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注】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作者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
(1)上片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寓着什么感情?试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找出上片前六句中描绘的意象,并分析各意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将各意象组合成一幅图画。解答第二问,一要注意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其忧愁的感情基调;二要分析六句所绘图景的特征,从而挖掘出其寄寓的感情。
答案:前六句描写的是:孤城落日,斜阳衔山,郊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2分)“客去”句既描绘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若有所失,作者感到心绪怅然,内心空荡荡的。作者通过这一图景的描绘,抒发了惜别之情。(2分)
★(2)下片“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结构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提问的两个角度,一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在表达主旨上的作用。针对第一个角度,分析句子所处的位臵,可得出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第二个角度,要先概括出本词的主旨,再分析这句话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答案:“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残醉”前承上片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片的“醒眠朱阁”,同时启出下文,引出对春光的观赏,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紧密呼应。(1分) 6.(2014·福建四地六校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古长城的起点。
(1)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①
答案:“黯黯”,即暗淡的意思,这里明指天气,(1分)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也暗指征人心情的悲苦凄凉,表达了厌战的情绪。(1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简要赏析。(4分) 答:
答案:这首诗运用渲染、对比等表现手法,(1分)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渲染了凄冷、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塞外古战场凄凉的感受;通过昔日“长城战”高昂的士气与眼前白骨遍野的惨象形成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1分)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抵触情绪。(2分)(表现手法回答侧面描写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