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卷5期
V01.26.No.5
草业科学
PRATACULTURALSCIENCE
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陈志宏1,李晓芳1,贫旭疆1,刘丑生1,王志刚1,丁黎清2
(I.全国畜牧总站。北京100193l2.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330077)
摘要:对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进行了综述.我国草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生态型多样.优良草种分布广泛.地方品种、特有种、稀有种和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通过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实施.我国已保存草种质材
料2.8万份(含重复).在全国不同的气候带建立了15个多年生牧草资源圃.完成14757份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和l500多份种质材料的抗性鍪定。建议今后加大野生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深入开展草种质资源
的鉴定评价工作.并尽快建立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管理制度。关键词:草种质资源I多样性;保护中图分类号:¥6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09)05—0001—06
l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多种多样。天然草地分布广,类型多.面积大,在温带有草原和荒漠;青藏高原有高寒草甸和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有草山草坡【1]。草种质资源丰富多彩,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是天然的优良牧草基因库,不仅草种的多样性存在。而且草种内基因型遗传性状均有明显差异[2]。草种质资源种类组成复杂。优良草种分布广。生态型多样,特有种、稀有种及农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多。
国各省区对本省区的草种质资源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查明当地的资源状况,如云南省有饲用植物资
源约3200种,占全国已探明饲用植物资源的半
数以上[5],其中禾本科370种,豆科284种,莎草科152种[6],我国主要栽培草的野生种、近缘种或逸生种几乎在云南省能找到【5]。西藏植物区系成分多样。以温带属种为主,无青海特有属L7],有饲用植物2672种。隶属83科557属,其中以菊科的饲用植物种类最多。有352种,其次是禾本科有306种.莎草科植物是构建高寒草地植被生境的最主要成分,大多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对西藏高寒草地演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8]。内蒙古有维管束植物类草899种,其中禾本科草194种,豆科牧草83种,莎草科草54种,菊科草134种,藜科草58种[9],主要植物区系中单种科、属及寡种科、属比较多【l训。使全区植物科、属数在全国范围内占有较大比例,集中反映了亚洲中部草原区与荒漠区植物区系的特点[11]。由于内蒙古幅员辽阔。横跨几个植被带,其饲用植物种数及其组成在地理分布上差异很大,东部地区饲用植物种数多.区系成分复杂。越往西种数减少,区系简化[I引。江西省共分布有较大利用价值的野生草种质资源78
收稿日期t2008—10一30
基血项H;财政々项“物种资源保护”(070401)
作者简介:陈志宏(1974・),女.内蒙古包头人.畜牧师.在读博
士生。主要从事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E.mail:zhchen0209@sina.corn
1.1草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组成复杂
20世
纪80年代,全国草地及饲用植物调查和研究表
明,我国饲用植物有6704种(包括亚种、变种和
变型),隶属于5门246科1545属。其中,被子植物门的种类最多,饲用价值最大,仅禾本科就有
209属l127种,豆科有123属1231种,其他科
有1059属3904种【3]。另据中国重点草地资源调查结果H],包括松嫩草地、呼伦贝尔草地、科尔沁草地、锡林郭勒草地、乌兰察布草地、甘南草地、青海省环湖草地、阿坝草地、甘孜草地、阿勒泰草地和伊犁草地的不完全统计,维管饲用植物资源共76科340属1322种及98变种,其中被子植物有68科330属1299种及96变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55科223属656种及39变种,单子叶植物有13科107属643种及57变种。全
万方数据
PRATACULTURALSCIENCE(V01.26.No.5)5/2009
科374属733种[1引。秦巴山区有草种质资源109科420属702种[1引。安徽草种质资源约有255种2亚种11变种,隶属于34科156属。其中含种属较多的是禾本科和豆科,其次为菊科、藜科、十字花科、莎草科等,单种、属的科较多【l副。
1.2生态型多样我国的自然条件极其复杂,
同一草种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和演化。形成适合不同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生态型,种内蕴藏着丰富的多样性,以不同的生态型和特异型分布于草原。研究表明,在内蒙古,木地肤Kochiaprostrata可分为乌兰察布型和锡林郭勒型;羊草Leymuschinensis分为伊胡塔型、嘎达苏型和海拉尔型等[9]。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在新疆长期的栽培历史过程中,形成2个不同生态类型——大叶型和小叶型,大叶型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和田、莎车等地,叶片肥大,秆多中空,分枝较少,再生迅速;小叶型主要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伊犁谷地和阿勒泰等地农区,叶片较前者约小1/3,叶片密度大,秆多实心,较耐寒u引。马玉宝等[173考察发现,在伊犁州新源县木斯乡西北生境的山地草原,海拔1
327
ITI处发现杂花苜蓿植株高大,高1.0"--
1.3
ITI,叶小,荚果镰刀形,同一地区在海拔l
222
m处杂花苜蓿株丛特别大,直径2~3Fn.花杂色,分枝较多。分布范围越广的草.生态型越多.这些不同生态型的草种质资源在育种和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3优良草种分布广泛
在我国各气候带都
分布有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草种。温带的优良草种最丰富.有羊草、无芒雀麦Bl:omus
iner—
mis、扁穗冰草Agropyroncristatum、老芒麦
Elymus
sibiricus、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沙
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塔落岩黄芪
Hedysarumfruticosum
var.1aeve等优质牧
草[1钉;还有柳枝稷Panciumvirgatum、柠条C口一
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等能源植物[1们;在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草原上,大量生长着耐旱的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
木地肤、冷蒿Artemisiafrigida等优等饲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201。亚热带优良草种比较丰富,如圆果雀稗Paspalumorbiculare、狗牙根Cynodon
万方数据
dactylon、鸡眼草Kummerowiastriata、峨眉葛藤
Pueraria
omeiensis等。热带的优良草种也很多,
如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compressa、紫马唐
Diditaria
violascens、短穗画眉草Eragrostis
cy—
lindrica、皱叶狗尾草Setariaplicata、假木豆
Desmodium
triangulare、链荚豆Alysicarpus
vaginalis、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光萼野百合Crotalariausaramoensis、球穗千斤拔
Flemingia
strobilifera等[21]。此外,主要分布于
海南岛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滨海沙地的厚藤Ipo—
moeapescaprae、海刀豆Canavaliamaritima、凹
叶野百合C.retusa、疏花木蓝lndigofera
chuni一
(.1ha、台湾虎尾草ChlorisfoIrmosana等,除做牧草资源外,对固沙保土、改良土壤、防止土壤侵蚀等有重要作用;地毯草Axonopuscornpressus、绊
草根Cynodondactylon、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沟叶结缕草Zoysiamatrella、两耳
草Paspalumconjugatum等,不仅营养丰富。适
口性好,而且适应性广,耐践踏,再生能力强,是理想的放牧牧草和草坪草[223。青藏高原也有独特的优良草种,如固沙草Orinuskokonorica、梭罗草
Roegneria
thoroldiana、西藏狼牙刺Sophara
moorcroftiana、华扁穗草Blysmussinocompres一
5U5等‘2
3|。
1.4地方品种多中国种植牧草历史悠久,经
长期引种栽培和自然选择,形成许多适应当地自
然条件和生产需要的古老地方品种,仅紫花苜蓿的地方品系就有100多个,截至2006年,通过品种审定和登记的地方品种有2个【2引。此外,如云南的禄丰南苜蓿M.hispida、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箭笤豌豆V.sativa等,
都是在长期栽培实践中培育出的优良饲用植物地方品种【5],我国主栽的草坪草“青岛结缕草”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适应较强[2引。
1.5特有种及稀有种多据畜牧业司、全国畜
牧兽医总站编的《中国草种质资源重点保护系列名录》记载。在优等、良等和中等的饲用植物中,禾本科的特有种有118种,如沙芦草Agropyronmongolicum、华雀麦B.sinensis、假枝雀麦B.pseudoramosus、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蒙古
草业科学(第26卷5期)
早熟禾P.mongolica、华山新麦草Psathy-
rostachys
huashanica、毛披碱草E.villifer、异
颖草Anisachnegracilis等。豆科的特有种有44种,如阿拉善苜蓿M.alashanica、细叶扁蓄豆Melilotoidesruthenica、西藏扁蓄豆M.tibetica、峨嵋葛藤等。菊科特有种有13种,藜科特有种有14种,蓼科特有种有3种,百合科特有种有5种。特有属有地构叶属、巴豆藤属、冬麻豆属、知母属。在西藏草地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有1010个,占总种数的31.9%;西藏高原特有种709个。占总种数的22.4%;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种576个,占总种数的18.2%[2
6l。
1.6农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多
由于野生种和
野生近缘种都是野生性状较突出的种。具有可被利用的适应性强和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因此,是扩大栽培牧草基因源,培育新品种十分有利用价值的遗传资源,是农作物抗性育种最具有利用潜力的遗传基础。其中,有58种在我国有形态相同并自然分布的野生种,有野生近缘种295种【1]。如与小麦近缘的有山羊草属的节节麦Aegilopssquarrosa,我国仅在伊犁谷地海拔600
l500
rll
的草原带有自然分布[273;青藏高原特有种梭罗草是小麦的野生近缘种[2引。
2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2.1考察、搜集
在过去的50余年中.有关科
研和教学部门的草业科技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及高寒地带的部分地区,开展了以摸清家底和采集标本为主的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收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已初步查清了我国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潜力,在被子植物中,可被家畜饲用的野生牧草有177科1
391
属6262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优等
牧草295种,良等牧草870种[1]。
2.2保护
2.2.1异地保护
2.2.1.1低温种子库保存:198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座牧草基因库作为我国牧草保种体系的温带备份库,现已入库保存草种质材料7000余份。1997年建成了全国畜牧
万方数据
兽医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作为全国牧草保种体系的中心库,现已保存草种质材料1.5万份,隶属75科455属l177种(变种),保存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是珍稀濒危的强旱生常绿灌木,是沙质及沙砾质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物种,在亚洲中部的早生植物区系中属第三纪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孑遗成分[29-30]。此外还保存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
DIJ、黄芪A.membranaceus、
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刚果甘草Gly-
cyrrhiza
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甘草G.
uralensis、沙芦草、短芒披碱草E.breviaristatus、
无芒披碱草E.submuticus、野大豆Glycinesoja、任豆Zeniainsigins[跎]。还有大量的中国饲用植物特有种黑紫披碱草E.atratus、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Poa
cry—
mophila、丝颖针茅S.capillacea、海刀豆
Canavaliamaritima、塔落岩黄芪、牛枝子Lespe—
deza
potaninii、博洛塔绢蒿Seriphidium
boro—
talense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热带备份库保存热带牧草种质材料
2
600多份,其中常温库保存l400份,一18℃库
保存l200份‘33]。长期库(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共保存牧草种子
3
500多份[3“。截至目前,我国长,中期库已累计
保存牧草种质材料约2.8万份(含重复)。
2.2.1.2多年生草种质资源圃田间保存:草种质资源圃属于异地保存范畴,保存多年生无性繁殖材料;在基因库中难保存材料,如藜科木地肤、驼绒藜C.1atens;结实率很低的材料;营养生长年限较长的材料。如:锦鸡儿属、岩黄芪属的一些种类,种植3"-'4年后才开始开花结实;以及珍稀濒危种质材料。主要是采用移植、扦插、直播等方法。使这些资源在资源圃的人工管理和保护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并繁衍后代,以保存和扩大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3钊。截至目前,在全国不同的气候带建立了15个多年生牧草资源圃,田间保存草种
质材料1200多份。
2.2.2原生境保护
2.2.2.1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存:我国草地自
PRATACUI。TURALSClENCE(V01.26.No.5)5/2009
然保护区的建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一个是1982年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以保护长芒草S.bungeana为主的宁夏固原县云雾山草地自然保护区。之后,根据1979年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的通知”要求【3引,我国先后建立了黑龙江月牙湖、吉林长岭腰井子羊草、辽宁彰武那木斯莱、内蒙古锡林郭勒、河北红松洼、山西五台山、山东黄河三角洲、四川螺髻山亚高山、甘肃安西极旱荒漠、新疆奇台荒漠、新疆新源山地草甸类、新疆福海金塔斯山地及草地13个国家级草地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10万hm2,主要保护105科568属1643种,其中禾本科81属219种;豆科41属157种。保护区类型包括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戈壁草原、湿地草原、沙生草地等。
2.2.2.2建立原生境保护区(点):草种质资源的保护有原生境保护和异地保护2种方式.异地保护是保护植物的遗传特性。而原生境保护既保护植物遗传特性,又保护遗传变异性【371。因此,科学家认为保护野生植物的最好方法是原生境保护,然而,原生境保护的投资相对较多,人为破坏严重等原因,我国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起步较晚。截至2003年,我国建立了6个野生大豆,1个华山新麦草,1个赖草、鹅观草、冰草、大颖草8个涉及牧草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3扣。
2.3鉴定评价和筛选利用植物学特征及农
艺性状鉴定:1986—1995年先后在5个气候带的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鉴定,共鉴定材料4543份,对表现较好的牧草种和品种进一步测定产草量、种子产量和营养成分。其中,完成抗逆性(抗旱、抗寒、耐盐碱等)鉴定
l
324份材料,完成20个属75份材料的细胞学鉴
定【391。自1998年开展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以来,完成14757份种质材料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鉴定,完成l500多份主要栽培牧草材料的抗性鉴定。
同时,从牧草育种的需要出发,开展了创造新种质的研究,采用诱导法诱导产生四倍体扁蓄豆
万方数据
Melitotidesruthenica,对分布较广泛的优良牧草如扁蓄豆、黄花苜蓿M.厂nlcata、羊草、老芒麦等进行了生态型试验和研究,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了苜蓿属、胡枝子属、披碱草属、黄芪属、赖草属、早熟禾属等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利用奠定了
基础H¨。
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优良性状突出的材料,115个品种先后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登记,得
到广泛的推广应用【3引。
3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3.1大量优良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亟待保护
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大量野生、濒危、特有的草种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如我国的饲用植物特有种有320种,目前仅保存了37种157份材料,还有89%的特有种没有保存。另外还有大量的稀有濒危植物的种子没有保存,如白梭梭H.persicurn、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
ihangensis、
小沙冬青Ammopiptanthus以aHu¥、矮扁桃
Amygdalusnana、沙生柽柳Tamarixtaklama—
kanensis、四合木丁etraenamongolica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
hanica、太白黄芪A.henryi、毛柄千里光Sino-
leontopodium
lingianum[3引、柄扁桃Prunus
pe-
dunculata【41]等濒危植物。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草地生物资源的过
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草种质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甚至遭受毁灭性破坏,为了进一步加强草种质资源保护,及时保护濒危种质资源,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应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模式转变,抢救性收集珍稀濒危、特有的草种质资源,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专属、专种收集,加强重点属、种的补充搜集,提高资源的完整性。
3.2深入开展草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工作
我国草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的研究,不仅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也落后于国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但草种质资源保护的最终目的也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种质资源。而鉴定评价是合理利用的
5/2009
草业科学(第26卷5期)
5
依据[4引。今后应加强牧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深入开展抗逆性鉴定工作,筛选出适合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种质材料,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种、品种、生态型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挖掘有利基因,进行种质创新,利用分子技术构建核心种质。
3.3尽快建立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管理制度
草种质资源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如果只保存不利用,基因库成了死库。今后根据农业部编制的对外交换名录.在有效保护草种质资源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反馈制度,使保存的草种质资源为我国草业的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建设、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尤泉.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饲用及绿肥
作物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4—45.[23苏加楷。张文淑。傅林谦.我国牧草资源多样性的保
存鉴定和利用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83—89.
[3]徐柱.中国牧草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44
[4]章祖同.刘起.中国重点牧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
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31.[53钟声.吴文荣.黄必志.云南乡土牧草资源及其开发
利用[J].热带农业科学.2008.12(4):60-63.[63尹俊.孙振中.魏巧.等.云南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现
状及前景[J].草业科学.2008.25(10):88・94.[73孙海群.青海省禾本科牧草种质资源及区系特征
EJ].中国草地.1998(1):33—35.47
E8]苗彦军.徐雅梅.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利
用前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
10820—10821.
[9]李志勇.宁布.杨晓东.等.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的
收集保存[J].内蒙古草业.2004.16(3):1—2.ElO]丁海君.乌尼尔。哈斯.等.内蒙古野生优良牧草种
质资源保护与利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1):
38-40.
?
[11]孙杰.刘永志,温素英.等.内蒙古地区牧草种质资
源的挖掘与利用[J].中国畜牧科技论坛.2006(6):
23—26.
万方数据
[12]杨珍.李秀珍。高卫东.等.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及
其保护[J].中国草地・1995(6):66—68.
[13]季梦成.谢国强.何余勇.等.江西野生牧草资源研
究[j].草业科学・2003・20(11):23・27.
[143刘强.蔡晓华.秦巴山区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及
其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
4335.
[153王春景.周守标.陈乃东.等.安徽牧草资源多样性
[J].草业科学.2006.23(5):12—16.
[16]罗中.崔乃然.新疆豆科牧草植物种质资源EJ].新
疆八一农学院学报。1984(1):38・49.
[17]马玉宝.徐柱.赵来喜.等.新疆北疆地区野生牧草
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搜集[J].草业与畜牧.2007
(11):29-34.
[183蒋尤泉.牧草种质资源的重点考察[J].中国种业.
1985(7):8—21.
[19]程序.能源牧草堪当未来生物能源之大任EJ].草业学报.2008.17(3):1-5.
[20]陈山.论牧草资源的发掘与利用[J].四川草原.
1980(4):1-7.
[21]宁布.概述我国热带、亚热带豆科牧草种质资源[J].四川草原.1988(7):20一24.
[22]虞道耿.白昌军.陈志权.海南岛野生牧草种质资
源考察[J].草业科学.2006.23(9):37—40.
E233
云锦风.米富贵.杨青川.等.牧草育种技术[M].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243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审定登记草品种集
(1999—200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53郭海林.刘建秀.高鹤.等.结缕草属优良品系SSR
指纹图谱的构建[J].草业学报.2007,16(2):53・
59.
E263曹仲华.魏军.杨富裕.等.西藏牧草种质资源剖析
EJ].草业科学.2007。24(8):43—46.
E273钟骏平.新疆伊犁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
的发现和分布EJ].新疆八一农学院学报.1984.(1):
33—37.
E283姜志磊.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梭罗草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ED3.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Ez9]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究所.新疆植被及其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8.
[303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31]李景斌.任伟.周志宇.宁夏野生灌木资源的饲用价
值及生态意义EJ].草业科学。2007.24(3):28—30.
6
PRATACULTURALSCIENCE(V01.26.No.5)5/2009
[32]许再富.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原理与方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40.
[38]郑殿升.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现状及建
议[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17—22.
[39]
苏加楷.牧草种质资源鉴定和筛选利用的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23—26.
[40]陈志宏.王志剐.炱旭疆.等.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
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草业科学.2004(增
刊):442—445.
[33]陈志宏.保护草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EB/
OL].Http://farmer.com.cn.2009—03一11.
[34]徐柱.王照兰.肖海俊.中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
用与种子生产[J].中国草地.2000(1):73—76.
[35]李临杭.李志勇.师文贵.等.我国饲用植物遗传资
源的异地保存[J].中国草地.2004。26(6):63・66.
[36]杨爱莲.我国草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成就[J].中
国草地.1994(2):57・60.
[41]师文贵.李志勇。李鸿雁.等.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
圃资源整理整合与共享[J].草业科学.2007.24
(11):1-5.
[37]罗桂.西方对“中国——园林之母”的认识[J].自然
科学史研究.2000.19(1):72—78.
[42]徐柱.:FN兰.中国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R].
海拉尔: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2001.
resources
Diversityandconservationofforagegermplasm
inChina
CHENZhi—hon91,LIXiao—fan91,YUNXu—jian91,LIUChou—shen91,WANGZhi—gan91,DINGLi—qin2
(1.NationalAnimaiHusbandryService,Beijing100193,China;
2.Jiangxiprovinceanmialhusbandrytechnicaladvicestation,Nanchang330077,China)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dthediversityofforagegermplasm
age
resources
inChina.Speciesoffor—
germplasmisplentifulwith
rare
variousecotype;superiorspeciesspreadwidely,withlotsoflocal
breeds。uniqueand
resources
speciesandwildrelatives0fcrops.Theimplementationofforagegermpasm
conservationprojecthasalreadyconserved28000accessionsestablished15nurseryofperen—
re—
nialforageindifferentclimaticzone.identifiedagronomictraitsof14757accessionsandevaluated
sistanceof1500accessions。Itwassuggestedthatwildforagegermplasmsconservation・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shouldbereinforced,andmanagementsystemofforagegermpalsmutilizationbeestablishedinthe
near
should
future.
Keywords:foragegermplasmresources;diversity;conservation
万方数据
26卷5期
V01.26.No.5
草业科学
PRATACULTURALSCIENCE
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陈志宏1,李晓芳1,贫旭疆1,刘丑生1,王志刚1,丁黎清2
(I.全国畜牧总站。北京100193l2.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330077)
摘要:对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进行了综述.我国草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生态型多样.优良草种分布广泛.地方品种、特有种、稀有种和农作物野生近缘种多.通过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实施.我国已保存草种质材
料2.8万份(含重复).在全国不同的气候带建立了15个多年生牧草资源圃.完成14757份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和l500多份种质材料的抗性鍪定。建议今后加大野生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深入开展草种质资源
的鉴定评价工作.并尽快建立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管理制度。关键词:草种质资源I多样性;保护中图分类号:¥6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09)05—0001—06
l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多种多样。天然草地分布广,类型多.面积大,在温带有草原和荒漠;青藏高原有高寒草甸和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有草山草坡【1]。草种质资源丰富多彩,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是天然的优良牧草基因库,不仅草种的多样性存在。而且草种内基因型遗传性状均有明显差异[2]。草种质资源种类组成复杂。优良草种分布广。生态型多样,特有种、稀有种及农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多。
国各省区对本省区的草种质资源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查明当地的资源状况,如云南省有饲用植物资
源约3200种,占全国已探明饲用植物资源的半
数以上[5],其中禾本科370种,豆科284种,莎草科152种[6],我国主要栽培草的野生种、近缘种或逸生种几乎在云南省能找到【5]。西藏植物区系成分多样。以温带属种为主,无青海特有属L7],有饲用植物2672种。隶属83科557属,其中以菊科的饲用植物种类最多。有352种,其次是禾本科有306种.莎草科植物是构建高寒草地植被生境的最主要成分,大多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对西藏高寒草地演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8]。内蒙古有维管束植物类草899种,其中禾本科草194种,豆科牧草83种,莎草科草54种,菊科草134种,藜科草58种[9],主要植物区系中单种科、属及寡种科、属比较多【l训。使全区植物科、属数在全国范围内占有较大比例,集中反映了亚洲中部草原区与荒漠区植物区系的特点[11]。由于内蒙古幅员辽阔。横跨几个植被带,其饲用植物种数及其组成在地理分布上差异很大,东部地区饲用植物种数多.区系成分复杂。越往西种数减少,区系简化[I引。江西省共分布有较大利用价值的野生草种质资源78
收稿日期t2008—10一30
基血项H;财政々项“物种资源保护”(070401)
作者简介:陈志宏(1974・),女.内蒙古包头人.畜牧师.在读博
士生。主要从事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E.mail:zhchen0209@sina.corn
1.1草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组成复杂
20世
纪80年代,全国草地及饲用植物调查和研究表
明,我国饲用植物有6704种(包括亚种、变种和
变型),隶属于5门246科1545属。其中,被子植物门的种类最多,饲用价值最大,仅禾本科就有
209属l127种,豆科有123属1231种,其他科
有1059属3904种【3]。另据中国重点草地资源调查结果H],包括松嫩草地、呼伦贝尔草地、科尔沁草地、锡林郭勒草地、乌兰察布草地、甘南草地、青海省环湖草地、阿坝草地、甘孜草地、阿勒泰草地和伊犁草地的不完全统计,维管饲用植物资源共76科340属1322种及98变种,其中被子植物有68科330属1299种及96变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55科223属656种及39变种,单子叶植物有13科107属643种及57变种。全
万方数据
PRATACULTURALSCIENCE(V01.26.No.5)5/2009
科374属733种[1引。秦巴山区有草种质资源109科420属702种[1引。安徽草种质资源约有255种2亚种11变种,隶属于34科156属。其中含种属较多的是禾本科和豆科,其次为菊科、藜科、十字花科、莎草科等,单种、属的科较多【l副。
1.2生态型多样我国的自然条件极其复杂,
同一草种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和演化。形成适合不同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生态型,种内蕴藏着丰富的多样性,以不同的生态型和特异型分布于草原。研究表明,在内蒙古,木地肤Kochiaprostrata可分为乌兰察布型和锡林郭勒型;羊草Leymuschinensis分为伊胡塔型、嘎达苏型和海拉尔型等[9]。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在新疆长期的栽培历史过程中,形成2个不同生态类型——大叶型和小叶型,大叶型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和田、莎车等地,叶片肥大,秆多中空,分枝较少,再生迅速;小叶型主要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伊犁谷地和阿勒泰等地农区,叶片较前者约小1/3,叶片密度大,秆多实心,较耐寒u引。马玉宝等[173考察发现,在伊犁州新源县木斯乡西北生境的山地草原,海拔1
327
ITI处发现杂花苜蓿植株高大,高1.0"--
1.3
ITI,叶小,荚果镰刀形,同一地区在海拔l
222
m处杂花苜蓿株丛特别大,直径2~3Fn.花杂色,分枝较多。分布范围越广的草.生态型越多.这些不同生态型的草种质资源在育种和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3优良草种分布广泛
在我国各气候带都
分布有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草种。温带的优良草种最丰富.有羊草、无芒雀麦Bl:omus
iner—
mis、扁穗冰草Agropyroncristatum、老芒麦
Elymus
sibiricus、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沙
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塔落岩黄芪
Hedysarumfruticosum
var.1aeve等优质牧
草[1钉;还有柳枝稷Panciumvirgatum、柠条C口一
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等能源植物[1们;在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草原上,大量生长着耐旱的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
木地肤、冷蒿Artemisiafrigida等优等饲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201。亚热带优良草种比较丰富,如圆果雀稗Paspalumorbiculare、狗牙根Cynodon
万方数据
dactylon、鸡眼草Kummerowiastriata、峨眉葛藤
Pueraria
omeiensis等。热带的优良草种也很多,
如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compressa、紫马唐
Diditaria
violascens、短穗画眉草Eragrostis
cy—
lindrica、皱叶狗尾草Setariaplicata、假木豆
Desmodium
triangulare、链荚豆Alysicarpus
vaginalis、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光萼野百合Crotalariausaramoensis、球穗千斤拔
Flemingia
strobilifera等[21]。此外,主要分布于
海南岛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滨海沙地的厚藤Ipo—
moeapescaprae、海刀豆Canavaliamaritima、凹
叶野百合C.retusa、疏花木蓝lndigofera
chuni一
(.1ha、台湾虎尾草ChlorisfoIrmosana等,除做牧草资源外,对固沙保土、改良土壤、防止土壤侵蚀等有重要作用;地毯草Axonopuscornpressus、绊
草根Cynodondactylon、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沟叶结缕草Zoysiamatrella、两耳
草Paspalumconjugatum等,不仅营养丰富。适
口性好,而且适应性广,耐践踏,再生能力强,是理想的放牧牧草和草坪草[223。青藏高原也有独特的优良草种,如固沙草Orinuskokonorica、梭罗草
Roegneria
thoroldiana、西藏狼牙刺Sophara
moorcroftiana、华扁穗草Blysmussinocompres一
5U5等‘2
3|。
1.4地方品种多中国种植牧草历史悠久,经
长期引种栽培和自然选择,形成许多适应当地自
然条件和生产需要的古老地方品种,仅紫花苜蓿的地方品系就有100多个,截至2006年,通过品种审定和登记的地方品种有2个【2引。此外,如云南的禄丰南苜蓿M.hispida、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箭笤豌豆V.sativa等,
都是在长期栽培实践中培育出的优良饲用植物地方品种【5],我国主栽的草坪草“青岛结缕草”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适应较强[2引。
1.5特有种及稀有种多据畜牧业司、全国畜
牧兽医总站编的《中国草种质资源重点保护系列名录》记载。在优等、良等和中等的饲用植物中,禾本科的特有种有118种,如沙芦草Agropyronmongolicum、华雀麦B.sinensis、假枝雀麦B.pseudoramosus、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蒙古
草业科学(第26卷5期)
早熟禾P.mongolica、华山新麦草Psathy-
rostachys
huashanica、毛披碱草E.villifer、异
颖草Anisachnegracilis等。豆科的特有种有44种,如阿拉善苜蓿M.alashanica、细叶扁蓄豆Melilotoidesruthenica、西藏扁蓄豆M.tibetica、峨嵋葛藤等。菊科特有种有13种,藜科特有种有14种,蓼科特有种有3种,百合科特有种有5种。特有属有地构叶属、巴豆藤属、冬麻豆属、知母属。在西藏草地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有1010个,占总种数的31.9%;西藏高原特有种709个。占总种数的22.4%;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种576个,占总种数的18.2%[2
6l。
1.6农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多
由于野生种和
野生近缘种都是野生性状较突出的种。具有可被利用的适应性强和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因此,是扩大栽培牧草基因源,培育新品种十分有利用价值的遗传资源,是农作物抗性育种最具有利用潜力的遗传基础。其中,有58种在我国有形态相同并自然分布的野生种,有野生近缘种295种【1]。如与小麦近缘的有山羊草属的节节麦Aegilopssquarrosa,我国仅在伊犁谷地海拔600
l500
rll
的草原带有自然分布[273;青藏高原特有种梭罗草是小麦的野生近缘种[2引。
2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2.1考察、搜集
在过去的50余年中.有关科
研和教学部门的草业科技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及高寒地带的部分地区,开展了以摸清家底和采集标本为主的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收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已初步查清了我国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潜力,在被子植物中,可被家畜饲用的野生牧草有177科1
391
属6262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优等
牧草295种,良等牧草870种[1]。
2.2保护
2.2.1异地保护
2.2.1.1低温种子库保存:198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座牧草基因库作为我国牧草保种体系的温带备份库,现已入库保存草种质材料7000余份。1997年建成了全国畜牧
万方数据
兽医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作为全国牧草保种体系的中心库,现已保存草种质材料1.5万份,隶属75科455属l177种(变种),保存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是珍稀濒危的强旱生常绿灌木,是沙质及沙砾质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物种,在亚洲中部的早生植物区系中属第三纪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孑遗成分[29-30]。此外还保存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
DIJ、黄芪A.membranaceus、
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刚果甘草Gly-
cyrrhiza
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甘草G.
uralensis、沙芦草、短芒披碱草E.breviaristatus、
无芒披碱草E.submuticus、野大豆Glycinesoja、任豆Zeniainsigins[跎]。还有大量的中国饲用植物特有种黑紫披碱草E.atratus、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Poa
cry—
mophila、丝颖针茅S.capillacea、海刀豆
Canavaliamaritima、塔落岩黄芪、牛枝子Lespe—
deza
potaninii、博洛塔绢蒿Seriphidium
boro—
talense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热带备份库保存热带牧草种质材料
2
600多份,其中常温库保存l400份,一18℃库
保存l200份‘33]。长期库(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共保存牧草种子
3
500多份[3“。截至目前,我国长,中期库已累计
保存牧草种质材料约2.8万份(含重复)。
2.2.1.2多年生草种质资源圃田间保存:草种质资源圃属于异地保存范畴,保存多年生无性繁殖材料;在基因库中难保存材料,如藜科木地肤、驼绒藜C.1atens;结实率很低的材料;营养生长年限较长的材料。如:锦鸡儿属、岩黄芪属的一些种类,种植3"-'4年后才开始开花结实;以及珍稀濒危种质材料。主要是采用移植、扦插、直播等方法。使这些资源在资源圃的人工管理和保护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并繁衍后代,以保存和扩大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3钊。截至目前,在全国不同的气候带建立了15个多年生牧草资源圃,田间保存草种
质材料1200多份。
2.2.2原生境保护
2.2.2.1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存:我国草地自
PRATACUI。TURALSClENCE(V01.26.No.5)5/2009
然保护区的建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一个是1982年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以保护长芒草S.bungeana为主的宁夏固原县云雾山草地自然保护区。之后,根据1979年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的通知”要求【3引,我国先后建立了黑龙江月牙湖、吉林长岭腰井子羊草、辽宁彰武那木斯莱、内蒙古锡林郭勒、河北红松洼、山西五台山、山东黄河三角洲、四川螺髻山亚高山、甘肃安西极旱荒漠、新疆奇台荒漠、新疆新源山地草甸类、新疆福海金塔斯山地及草地13个国家级草地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10万hm2,主要保护105科568属1643种,其中禾本科81属219种;豆科41属157种。保护区类型包括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戈壁草原、湿地草原、沙生草地等。
2.2.2.2建立原生境保护区(点):草种质资源的保护有原生境保护和异地保护2种方式.异地保护是保护植物的遗传特性。而原生境保护既保护植物遗传特性,又保护遗传变异性【371。因此,科学家认为保护野生植物的最好方法是原生境保护,然而,原生境保护的投资相对较多,人为破坏严重等原因,我国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起步较晚。截至2003年,我国建立了6个野生大豆,1个华山新麦草,1个赖草、鹅观草、冰草、大颖草8个涉及牧草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3扣。
2.3鉴定评价和筛选利用植物学特征及农
艺性状鉴定:1986—1995年先后在5个气候带的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鉴定,共鉴定材料4543份,对表现较好的牧草种和品种进一步测定产草量、种子产量和营养成分。其中,完成抗逆性(抗旱、抗寒、耐盐碱等)鉴定
l
324份材料,完成20个属75份材料的细胞学鉴
定【391。自1998年开展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以来,完成14757份种质材料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鉴定,完成l500多份主要栽培牧草材料的抗性鉴定。
同时,从牧草育种的需要出发,开展了创造新种质的研究,采用诱导法诱导产生四倍体扁蓄豆
万方数据
Melitotidesruthenica,对分布较广泛的优良牧草如扁蓄豆、黄花苜蓿M.厂nlcata、羊草、老芒麦等进行了生态型试验和研究,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了苜蓿属、胡枝子属、披碱草属、黄芪属、赖草属、早熟禾属等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利用奠定了
基础H¨。
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优良性状突出的材料,115个品种先后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登记,得
到广泛的推广应用【3引。
3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3.1大量优良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亟待保护
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大量野生、濒危、特有的草种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如我国的饲用植物特有种有320种,目前仅保存了37种157份材料,还有89%的特有种没有保存。另外还有大量的稀有濒危植物的种子没有保存,如白梭梭H.persicurn、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
ihangensis、
小沙冬青Ammopiptanthus以aHu¥、矮扁桃
Amygdalusnana、沙生柽柳Tamarixtaklama—
kanensis、四合木丁etraenamongolica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
hanica、太白黄芪A.henryi、毛柄千里光Sino-
leontopodium
lingianum[3引、柄扁桃Prunus
pe-
dunculata【41]等濒危植物。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草地生物资源的过
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草种质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甚至遭受毁灭性破坏,为了进一步加强草种质资源保护,及时保护濒危种质资源,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应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模式转变,抢救性收集珍稀濒危、特有的草种质资源,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专属、专种收集,加强重点属、种的补充搜集,提高资源的完整性。
3.2深入开展草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工作
我国草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的研究,不仅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也落后于国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但草种质资源保护的最终目的也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种质资源。而鉴定评价是合理利用的
5/2009
草业科学(第26卷5期)
5
依据[4引。今后应加强牧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深入开展抗逆性鉴定工作,筛选出适合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种质材料,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种、品种、生态型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挖掘有利基因,进行种质创新,利用分子技术构建核心种质。
3.3尽快建立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管理制度
草种质资源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如果只保存不利用,基因库成了死库。今后根据农业部编制的对外交换名录.在有效保护草种质资源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反馈制度,使保存的草种质资源为我国草业的发展壮大、生态环境建设、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尤泉.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饲用及绿肥
作物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4—45.[23苏加楷。张文淑。傅林谦.我国牧草资源多样性的保
存鉴定和利用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83—89.
[3]徐柱.中国牧草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44
[4]章祖同.刘起.中国重点牧区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
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31.[53钟声.吴文荣.黄必志.云南乡土牧草资源及其开发
利用[J].热带农业科学.2008.12(4):60-63.[63尹俊.孙振中.魏巧.等.云南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现
状及前景[J].草业科学.2008.25(10):88・94.[73孙海群.青海省禾本科牧草种质资源及区系特征
EJ].中国草地.1998(1):33—35.47
E8]苗彦军.徐雅梅.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现状及利
用前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
10820—10821.
[9]李志勇.宁布.杨晓东.等.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的
收集保存[J].内蒙古草业.2004.16(3):1—2.ElO]丁海君.乌尼尔。哈斯.等.内蒙古野生优良牧草种
质资源保护与利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1):
38-40.
?
[11]孙杰.刘永志,温素英.等.内蒙古地区牧草种质资
源的挖掘与利用[J].中国畜牧科技论坛.2006(6):
23—26.
万方数据
[12]杨珍.李秀珍。高卫东.等.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及
其保护[J].中国草地・1995(6):66—68.
[13]季梦成.谢国强.何余勇.等.江西野生牧草资源研
究[j].草业科学・2003・20(11):23・27.
[143刘强.蔡晓华.秦巴山区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及
其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
4335.
[153王春景.周守标.陈乃东.等.安徽牧草资源多样性
[J].草业科学.2006.23(5):12—16.
[16]罗中.崔乃然.新疆豆科牧草植物种质资源EJ].新
疆八一农学院学报。1984(1):38・49.
[17]马玉宝.徐柱.赵来喜.等.新疆北疆地区野生牧草
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搜集[J].草业与畜牧.2007
(11):29-34.
[183蒋尤泉.牧草种质资源的重点考察[J].中国种业.
1985(7):8—21.
[19]程序.能源牧草堪当未来生物能源之大任EJ].草业学报.2008.17(3):1-5.
[20]陈山.论牧草资源的发掘与利用[J].四川草原.
1980(4):1-7.
[21]宁布.概述我国热带、亚热带豆科牧草种质资源[J].四川草原.1988(7):20一24.
[22]虞道耿.白昌军.陈志权.海南岛野生牧草种质资
源考察[J].草业科学.2006.23(9):37—40.
E233
云锦风.米富贵.杨青川.等.牧草育种技术[M].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243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审定登记草品种集
(1999—200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53郭海林.刘建秀.高鹤.等.结缕草属优良品系SSR
指纹图谱的构建[J].草业学报.2007,16(2):53・
59.
E263曹仲华.魏军.杨富裕.等.西藏牧草种质资源剖析
EJ].草业科学.2007。24(8):43—46.
E273钟骏平.新疆伊犁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
的发现和分布EJ].新疆八一农学院学报.1984.(1):
33—37.
E283姜志磊.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梭罗草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ED3.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Ez9]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究所.新疆植被及其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8.
[303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31]李景斌.任伟.周志宇.宁夏野生灌木资源的饲用价
值及生态意义EJ].草业科学。2007.24(3):28—30.
6
PRATACULTURALSCIENCE(V01.26.No.5)5/2009
[32]许再富.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原理与方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40.
[38]郑殿升.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现状及建
议[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17—22.
[39]
苏加楷.牧草种质资源鉴定和筛选利用的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23—26.
[40]陈志宏.王志剐.炱旭疆.等.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
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草业科学.2004(增
刊):442—445.
[33]陈志宏.保护草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EB/
OL].Http://farmer.com.cn.2009—03一11.
[34]徐柱.王照兰.肖海俊.中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
用与种子生产[J].中国草地.2000(1):73—76.
[35]李临杭.李志勇.师文贵.等.我国饲用植物遗传资
源的异地保存[J].中国草地.2004。26(6):63・66.
[36]杨爱莲.我国草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成就[J].中
国草地.1994(2):57・60.
[41]师文贵.李志勇。李鸿雁.等.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
圃资源整理整合与共享[J].草业科学.2007.24
(11):1-5.
[37]罗桂.西方对“中国——园林之母”的认识[J].自然
科学史研究.2000.19(1):72—78.
[42]徐柱.:FN兰.中国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R].
海拉尔: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2001.
resources
Diversityandconservationofforagegermplasm
inChina
CHENZhi—hon91,LIXiao—fan91,YUNXu—jian91,LIUChou—shen91,WANGZhi—gan91,DINGLi—qin2
(1.NationalAnimaiHusbandryService,Beijing100193,China;
2.Jiangxiprovinceanmialhusbandrytechnicaladvicestation,Nanchang330077,China)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dthediversityofforagegermplasm
age
resources
inChina.Speciesoffor—
germplasmisplentifulwith
rare
variousecotype;superiorspeciesspreadwidely,withlotsoflocal
breeds。uniqueand
resources
speciesandwildrelatives0fcrops.Theimplementationofforagegermpasm
conservationprojecthasalreadyconserved28000accessionsestablished15nurseryofperen—
re—
nialforageindifferentclimaticzone.identifiedagronomictraitsof14757accessionsandevaluated
sistanceof1500accessions。Itwassuggestedthatwildforagegermplasmsconservation・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shouldbereinforced,andmanagementsystemofforagegermpalsmutilizationbeestablishedinthe
near
should
future.
Keywords:foragegermplasmresources;diversity;conservation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