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演进论:我的历史观

吴钩

在表明我的历史观之前,我要先批驳几个比较流动的中国历史观。

第一个:【中国停滞论】

从18世纪起,处于近代化进程中的西欧开始出现了一种傲慢的论调:一些对中国了解非常有限的哲学家根据他们的想象,对中国文明作出了“停滞”的定性,如德国哲学家赫尔德称:“拿欧洲人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民族(中国人)在科学上建树甚微,几千年来,他们始终停滞不前。我们能不对此感到惊讶吗? 这个帝国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画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

然而,东西洋汉学界基本上都认同一个著名的论断:唐宋变革论。如果中国历史停滞不前,那历史上的“唐宋变革”该如何发生?从盛唐的中世纪色彩,到大宋的近代化性格,这中间的变革,比任何一次的王朝更迭都要深刻。如果这都能说是“始终停滞不前”,德国人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相比之下,倒是中世纪的欧洲更像陷入了“停滞”。

第二个:【冲击 回应论】

费正清等美国汉学家提出的“冲击 回应”论,简单点说,即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在经历19世纪来自西方的“冲击”之后,产生了“回应”,才会出现近代化转型。显然,“冲击 回应论”的前提便是“中国历史停滞论”:必须坚持认为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在的近代化动力,“冲击 回应”的模型才有解释力。

这个“冲击 回应”模型论用来分析晚清变革,似乎很有解释力。不过,如果我们将历史时段拉得更长,则有几个问题可以提出来:当宋王朝在11~13世纪打开近代化的大门时,费正清所说的“西方冲击”在哪里呢?

纵然在晚清之时,实际的情况也远比所谓的“冲击 回应”更复杂。外来的西学固然带来了“冲击”,乃至提供了宪政的镜像,但儒家本身也有构建宪政秩序的动力、蓝图与经验,晚清至民初的宪政转型,既是开放的,也是内生的。而“冲击 回应”模型假设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停滞、缺乏内在驱动力的封闭型“死局”,将外来的西方“冲击”当成近代社会变革的唯一动力源,这显然是失之偏颇的。

第三个【“历史三峡”论】

历史学者唐德刚先生将中国近代“惊涛骇浪的大转型”比喻为“历史三峡”,认为“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的一日,这是个历史的必然”。

然而,事实令人沮丧 如果历史的演进不是被中断,传统的积累不是被腰斩,那自1860年代洋务运动以来,迄今150年整,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构建与政制转型之种种成果,应该煌煌可观了。即使真有唐德刚所说的什么“历史三峡”的话,也早就“轻舟已过万重山”了。但这个“历史三峡”,现在还不能说已经通过了。因此,我并不相信“历史的必然”。

至于那个“历史五层塔”论,就不必说了。

我的历史观:【“冲积平原”论】

对于国史之演进,我想提出一个“冲积平原”模型论,或将比唐徳刚的“历史三峡论”更具解释力。所谓“冲积平原论”,其实便是文明演进论。

我们看传统社会自治的展开,似乎步履缓慢,模样看起来似乎也不够“现代化”(黄仁宇似乎就是这么看的),但代代有积累,有扩展,有推进。历史如长河,时光的河水流过,不舍昼夜,不断留下前人的经验与成果,社会的文明就如一个冲积平原,慢慢堆积出来。若不是后世“截断巫山云雨”,将这一文明积累全部淹没,那么积千年之功,发展至今日,必蔚为大观。

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不过,不管宋代与唐代之间看起来有多么大的差异,宋朝的近代性同样是前代文明冲积的结果,比如从唐代的“飞钱”孕育出宋代发达的商业信用,瓦解于宋代的坊市制在中晚唐已经出现松动,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也是继承自唐朝设施。“唐宋变革”并不是断裂式的突变,而是内在于文明积累的突破。

吴钩

在表明我的历史观之前,我要先批驳几个比较流动的中国历史观。

第一个:【中国停滞论】

从18世纪起,处于近代化进程中的西欧开始出现了一种傲慢的论调:一些对中国了解非常有限的哲学家根据他们的想象,对中国文明作出了“停滞”的定性,如德国哲学家赫尔德称:“拿欧洲人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民族(中国人)在科学上建树甚微,几千年来,他们始终停滞不前。我们能不对此感到惊讶吗? 这个帝国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画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

然而,东西洋汉学界基本上都认同一个著名的论断:唐宋变革论。如果中国历史停滞不前,那历史上的“唐宋变革”该如何发生?从盛唐的中世纪色彩,到大宋的近代化性格,这中间的变革,比任何一次的王朝更迭都要深刻。如果这都能说是“始终停滞不前”,德国人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相比之下,倒是中世纪的欧洲更像陷入了“停滞”。

第二个:【冲击 回应论】

费正清等美国汉学家提出的“冲击 回应”论,简单点说,即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在经历19世纪来自西方的“冲击”之后,产生了“回应”,才会出现近代化转型。显然,“冲击 回应论”的前提便是“中国历史停滞论”:必须坚持认为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在的近代化动力,“冲击 回应”的模型才有解释力。

这个“冲击 回应”模型论用来分析晚清变革,似乎很有解释力。不过,如果我们将历史时段拉得更长,则有几个问题可以提出来:当宋王朝在11~13世纪打开近代化的大门时,费正清所说的“西方冲击”在哪里呢?

纵然在晚清之时,实际的情况也远比所谓的“冲击 回应”更复杂。外来的西学固然带来了“冲击”,乃至提供了宪政的镜像,但儒家本身也有构建宪政秩序的动力、蓝图与经验,晚清至民初的宪政转型,既是开放的,也是内生的。而“冲击 回应”模型假设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停滞、缺乏内在驱动力的封闭型“死局”,将外来的西方“冲击”当成近代社会变革的唯一动力源,这显然是失之偏颇的。

第三个【“历史三峡”论】

历史学者唐德刚先生将中国近代“惊涛骇浪的大转型”比喻为“历史三峡”,认为“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的一日,这是个历史的必然”。

然而,事实令人沮丧 如果历史的演进不是被中断,传统的积累不是被腰斩,那自1860年代洋务运动以来,迄今150年整,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构建与政制转型之种种成果,应该煌煌可观了。即使真有唐德刚所说的什么“历史三峡”的话,也早就“轻舟已过万重山”了。但这个“历史三峡”,现在还不能说已经通过了。因此,我并不相信“历史的必然”。

至于那个“历史五层塔”论,就不必说了。

我的历史观:【“冲积平原”论】

对于国史之演进,我想提出一个“冲积平原”模型论,或将比唐徳刚的“历史三峡论”更具解释力。所谓“冲积平原论”,其实便是文明演进论。

我们看传统社会自治的展开,似乎步履缓慢,模样看起来似乎也不够“现代化”(黄仁宇似乎就是这么看的),但代代有积累,有扩展,有推进。历史如长河,时光的河水流过,不舍昼夜,不断留下前人的经验与成果,社会的文明就如一个冲积平原,慢慢堆积出来。若不是后世“截断巫山云雨”,将这一文明积累全部淹没,那么积千年之功,发展至今日,必蔚为大观。

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不过,不管宋代与唐代之间看起来有多么大的差异,宋朝的近代性同样是前代文明冲积的结果,比如从唐代的“飞钱”孕育出宋代发达的商业信用,瓦解于宋代的坊市制在中晚唐已经出现松动,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也是继承自唐朝设施。“唐宋变革”并不是断裂式的突变,而是内在于文明积累的突破。


相关文章

  •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纲
  •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 第一章 世界历史引论 一.历史 二.历史学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教学要点: ◎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 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 ◎ 紫禁城与传统民居四合院 ...查看


  • 略谈文明间非和平交往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_闫忠林
  • DOI:10.16745/j.cnki.cn62-1110/c.2012.02.012 2012年2月总第27卷第2期社科纵横 SOCIAL SCIENCES REVIEW Feb ,2012VOL . 27NO . 2 略谈文明间非和平交 ...查看


  • 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 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
  • 1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 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 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 段摇渝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8) 摇摇摘要:古蜀文明经历了文明起源.文明形 ...查看


  • 文明演进视阈下的中国能源革命
  • 文明演进视阈下的中国能源革命 张宪昌*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山东 聊城 252000) 摘 要: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阈来看,新的文明形态的形成和成熟是以能源革命的推行和完成为前提的.正如农耕文明之于薪材时代,工商文明之于化石 ...查看


  • 几千年了,我们的奇迹怎么还是长城
  • 几千年了,某个民族的建筑奇迹还一成不变,只能说明:我们在思维上患上了某种依赖症,无论文明如何演进,我们始终抱着古董不放 长城(资料图片) 作者:何秋斌 物理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永动机,概率学告诉我们奇迹不可能总是出现,哲学告诉我们任 ...查看


  • 从历史角度看"历史"
  • 摘 要: 演绎历史是历史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恒久的探究主题.作者以高中历史教学为载体,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演绎方法,以期为达到历史教学目标,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而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角度 演绎方法 中国历史是一部宏 ...查看


  • 中国文化地理答案
  • 1. 白话文的形成大概是在哪个朝代? 清朝 明朝 唐朝 宋 朝 2. 全世界语言的种类大概有多少种? 三千到五千种 一千种 上百种 两万 种 3. 世界语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语言是? 阿拉伯 语 汉 语 英语 德语 4. 我国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查看


  •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从总体上看,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 ⏹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大致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 ...查看


  • 中国书籍的历史演进
  • 中国书籍的历史演进 人类探索理想信息载体的脚步从未停止,文字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 ,承载文字的物质材料可称之为‚文字载体‛.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文字载体的探索 ,新文字载体的发明往往是适应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播的需要而产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