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如果提前消灭了资本主义还得把它请回来

  01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第一届全国政协开幕式上说  解读  在1949年9月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中,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非中共人士占有七分之三。在政务院中,总理是周恩来,副总理是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这后两位是党外民主人士。在政务院部长中也有许多党外人士,如轻工业部长黄炎培,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马寅初,邮电部长朱学范,司法部长史良,文化部长茅盾,教育部长马叙伦,林垦部长梁希,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等。然而,从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可以看出,党外人士迅速离开决策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是朱德,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刘少奇,秘书长是彭真,副委员长中有一些是党外人士,但在国务院中,党外人士几无踪影,总理是周恩来,副总理是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全班中共人士。  02  “我吃小灶,你只能吃中灶了。”  ——彭德怀1950年6月奉命进京商议志愿军入朝参战事宜,按他的级别可以吃小灶,但夫人浦安修只能委屈中灶。  解读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7月,财政部规定对供给制干部实行小包干,生活费和津贴费一律折米供给,分大中小3种标准,大灶每人每月折米130斤,中灶165斤,小灶225斤。1952年7月起,各级政府干部津贴分为29级,并实行工资分制,最高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工资分为1006分,最低区县勤杂员为85分。在关内每一工资分合实物的数量为:粮食0.8斤,白布0.2尺,食盐0.02斤,煤2斤。到1955年7月,供给制向工资制的过渡才完成。那时,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的工资,比主席毛泽东还高。李济深的工资是每月500元,毛泽东还特批李济深拿双份工资1000元。1955年实行工资制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分30级,最高的第1级是560元,最低的30级是18元。毛泽东是最高级,加上北京地区物价津贴16%为649.6元。  03  “关于处理中国保险公司事,所拟将中国产物保险公司改隶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内,以利用其开展海外保险业务。经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产物保险公司为中国银行所设立,且中国银行尚有私人股份,其领导关系的变更须经董事会决定,目前新的董事会尚待组成,故仍暂维现状,俟董事会组成后再作考虑,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员工愿和国家保险公司靠近,我们可加强争取团结教育,利用其多作些业务……”  ——1950年1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等回复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和副行长兼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胡景的公文  解读  这篇公文不过300字,却清楚地表述了共产党人尊重资产所有者权益的理念和审慎的态度,拒绝急功近利的态度。中国产物保险公司隶属于中国保险公司,系由中国银行1930年代全资创办。到1940年代,中国银行的官股几近98%以上,应属共产党人所说官僚资本,其旗下的中国保险公司亦当如此。解放军进城,共产党人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却因中国保险公司的母公司“中国银行尚有私人股份”,只是一丁点的私人股份,却因此放开一马,这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党人还是很看重民间资本的,很想和他们共处江湖的。  04  “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的,但在现阶段还不能消灭它,你提前消灭了,仍然还得把它请回来的,列宁十月革命打倒资产阶级以后,1921年又不得不实行新经济政策,这就是重新请回来的例子。”  ——刘少奇1949年4月在天津发表谈话  解读  对于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是有反复的。1922年5月1日在《先驱》第7号上蔡和森写到:“工人阶级要从卖力与饿死两条路中解放出来,就只有根本推翻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制,将一切生产手段即土地、资本收归社会公有,才能打破这把工钱制度的铁锁。而达到这个目的惟一的方法,就只有实行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资本主义在中国,无论如何,是不能充分发达而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资本主义在中国必然的要倒霉。”  然而到了1945年,中国共产党势力已经壮大,且在解放区行使管理经济职责之后,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的看法就有了改变。毛泽东当年6月21日在《解放日报》发表《关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社论,指出:中共七大极其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明确了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问题,采取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注意,毛泽东还提出在“不操纵国民生计”的条件之下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要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这就是当时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共产党人反对国家垄断。  刘少奇的讲话实际上是中共七大的传承。到1949年4月,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国民党武装已被赶走,但经济普遍萧条。在天津,私营企业开工率不足30%,资方多有隐匿转移资产甚至弃厂外逃的。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刘少奇来到天津。  刘少奇为打消资本家的顾虑,说:应该承认剥削是一个事实,你是代表股东代表资方,在工人身上剥削剩余价值的,一块钱也是剥削,但是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资本家的剥削是有进步性的,是合法的,是对人民对国家有利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种剥削愈多愈好,这样的剥削不但没有罪而且有功劳。刘还说:在经济成分上,新中国应该包括国家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私营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拿今天的情形与之对应,前一句,如果有哪位个体或私营企业老板能斥资办企业多雇几个工人,甚或买下国有企业,大家会视其为成功人士,官员会感谢他为政府排忧解难;后一句话,与这些所有制相对应,今天我们可以找出这些企业:大庆石油管理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大邱庄农工商联合公司,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华威建材总汇。当然,今天我们的经济成分更加丰富多彩,主要是由于外资的介入,及股份制的重新整合——但刘少奇50年前的政治经济思想确令今人叹服。

  01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第一届全国政协开幕式上说  解读  在1949年9月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中,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非中共人士占有七分之三。在政务院中,总理是周恩来,副总理是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这后两位是党外民主人士。在政务院部长中也有许多党外人士,如轻工业部长黄炎培,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马寅初,邮电部长朱学范,司法部长史良,文化部长茅盾,教育部长马叙伦,林垦部长梁希,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等。然而,从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可以看出,党外人士迅速离开决策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是朱德,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刘少奇,秘书长是彭真,副委员长中有一些是党外人士,但在国务院中,党外人士几无踪影,总理是周恩来,副总理是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全班中共人士。  02  “我吃小灶,你只能吃中灶了。”  ——彭德怀1950年6月奉命进京商议志愿军入朝参战事宜,按他的级别可以吃小灶,但夫人浦安修只能委屈中灶。  解读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7月,财政部规定对供给制干部实行小包干,生活费和津贴费一律折米供给,分大中小3种标准,大灶每人每月折米130斤,中灶165斤,小灶225斤。1952年7月起,各级政府干部津贴分为29级,并实行工资分制,最高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工资分为1006分,最低区县勤杂员为85分。在关内每一工资分合实物的数量为:粮食0.8斤,白布0.2尺,食盐0.02斤,煤2斤。到1955年7月,供给制向工资制的过渡才完成。那时,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的工资,比主席毛泽东还高。李济深的工资是每月500元,毛泽东还特批李济深拿双份工资1000元。1955年实行工资制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分30级,最高的第1级是560元,最低的30级是18元。毛泽东是最高级,加上北京地区物价津贴16%为649.6元。  03  “关于处理中国保险公司事,所拟将中国产物保险公司改隶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内,以利用其开展海外保险业务。经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产物保险公司为中国银行所设立,且中国银行尚有私人股份,其领导关系的变更须经董事会决定,目前新的董事会尚待组成,故仍暂维现状,俟董事会组成后再作考虑,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员工愿和国家保险公司靠近,我们可加强争取团结教育,利用其多作些业务……”  ——1950年1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等回复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和副行长兼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胡景的公文  解读  这篇公文不过300字,却清楚地表述了共产党人尊重资产所有者权益的理念和审慎的态度,拒绝急功近利的态度。中国产物保险公司隶属于中国保险公司,系由中国银行1930年代全资创办。到1940年代,中国银行的官股几近98%以上,应属共产党人所说官僚资本,其旗下的中国保险公司亦当如此。解放军进城,共产党人没收了全部官僚资本,却因中国保险公司的母公司“中国银行尚有私人股份”,只是一丁点的私人股份,却因此放开一马,这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党人还是很看重民间资本的,很想和他们共处江湖的。  04  “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的,但在现阶段还不能消灭它,你提前消灭了,仍然还得把它请回来的,列宁十月革命打倒资产阶级以后,1921年又不得不实行新经济政策,这就是重新请回来的例子。”  ——刘少奇1949年4月在天津发表谈话  解读  对于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是有反复的。1922年5月1日在《先驱》第7号上蔡和森写到:“工人阶级要从卖力与饿死两条路中解放出来,就只有根本推翻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制,将一切生产手段即土地、资本收归社会公有,才能打破这把工钱制度的铁锁。而达到这个目的惟一的方法,就只有实行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资本主义在中国,无论如何,是不能充分发达而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资本主义在中国必然的要倒霉。”  然而到了1945年,中国共产党势力已经壮大,且在解放区行使管理经济职责之后,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的看法就有了改变。毛泽东当年6月21日在《解放日报》发表《关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社论,指出:中共七大极其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明确了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问题,采取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注意,毛泽东还提出在“不操纵国民生计”的条件之下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要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这就是当时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共产党人反对国家垄断。  刘少奇的讲话实际上是中共七大的传承。到1949年4月,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国民党武装已被赶走,但经济普遍萧条。在天津,私营企业开工率不足30%,资方多有隐匿转移资产甚至弃厂外逃的。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刘少奇来到天津。  刘少奇为打消资本家的顾虑,说:应该承认剥削是一个事实,你是代表股东代表资方,在工人身上剥削剩余价值的,一块钱也是剥削,但是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资本家的剥削是有进步性的,是合法的,是对人民对国家有利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种剥削愈多愈好,这样的剥削不但没有罪而且有功劳。刘还说:在经济成分上,新中国应该包括国家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私营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拿今天的情形与之对应,前一句,如果有哪位个体或私营企业老板能斥资办企业多雇几个工人,甚或买下国有企业,大家会视其为成功人士,官员会感谢他为政府排忧解难;后一句话,与这些所有制相对应,今天我们可以找出这些企业:大庆石油管理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大邱庄农工商联合公司,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华威建材总汇。当然,今天我们的经济成分更加丰富多彩,主要是由于外资的介入,及股份制的重新整合——但刘少奇50年前的政治经济思想确令今人叹服。


相关文章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一.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福克纳从小生长在美国南方,年轻时曾在当地邮政局做过一阵不太负责 ...查看


  •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
  •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学实录 浙江临海回浦中学 张艳 内容提要: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是我参加临海市教学大比武的比赛课.本课采用"时事导入"."创设情景".&q ...查看


  • 第八章作业及答案
  • 第八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标志着()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社会主义 ...查看


  • 浅谈过度时期"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 浅谈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09级电子商务 1095xxxxxxxx 叶菲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个体 ...查看


  • 日内瓦公约
  • 日内瓦公约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沙斐利洛战役的惨状, ...查看


  • 送绝密情报的奇人奇功
  •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军从四面一步步逼近中央苏区中心地带,蒋介石正在为其"围剿"红军制订的"铁桶计划"即将实现而踌躇满志.在这千钧一发之刻,一份绝密情报送 ...查看


  •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教案页
  •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理解"只有 ...查看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 作者:孙代尧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年05期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04)02-0045-05 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始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于这场运动发 ...查看


  • 军训手抄报:我是一个兵
  • 陆原原名陆占春,1922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汤家嵩子村.1942年,20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陆原虽文化程度不高,但酷爱写作,尤其喜欢音乐.抗日战争后期,他曾经到延安抗大一分校学习,抗战胜利后到冀东军区独立第13旅宣传队.在这里,他认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