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3年3月 8日
我终于读完了《乔布斯传》。这是一本好书,我应该早点读的。
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苹果公司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
苹果公司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截然不同,有着鲜明的风格。以前,我只是简单地认为,它就是这种特色,或者说它的产品策略和销售方法就是这样。读了《乔布斯传》才明白,这完全是由乔布斯
的个性决定的。
一、乔布斯
1979年,苹果公司成立不久,乔布斯拍了一张著名的照片。
他一个人坐在新家的地板上,盘腿沉思。屋里几乎空无一物,人们都以为,这是为了制造照片效果。但是,《乔布斯传》披露,他的家真的就是这样。没有家俱,是因为乔布斯的要求太高,始终买不到合适的家俱。 "
乔布斯买了一间不错的房子,但家里只有一幅帕黎思
(Maxfield Parrish)的画作、一部百灵牌咖啡机和几把双人牌的刀子。他对家俱挑剔到了极点,一直找不到合意的,屋子也就空空如也,没有床、椅子,也沒有沙发。他的卧室简单至极:中央有一张床垫,墙上挂了爱因斯坦和印度圣师玛哈拉的裱框相片,一部苹果II号计算机就摆在地上。" 乔布斯的个性特点就是追求完美,而且极其坚持。
二、追求完美
这种个性完全体现在苹果公司的产品之中。苹果的产品在各方面都追求完美。 下面就是一些例子。
(1)最早的时候,苹果公司只出售硬件(苹果I号和苹果II号)。为了不让其他公司的软件糟蹋自家的硬件,苹果很快就开发出了自家的操作系统。
(2)乔布斯"一想到完美的苹果软件在另一家公司出品的破烂电脑上面运行,就浑身不舒服。"所以,苹果的软件不授权给其他厂商,甚至也很少推出其他平台的版本。同样地,未经许可的软件,也不得在苹果的平台上运行。
(3)苹果鼠标只有一个键, iPod只有一个滚轮,iPhone和iPad只有一个Home键,因为这样的设计最完美,如果有两个键就不完美了。
(4)为了防止用户破坏苹果产品的完美,它们都是不能擅自拆开的,Macintosh电脑不能插入扩展卡,iPhone和iPod不能换电池,还使用了特制的螺丝。
(5)你不可能让所有部分都完美,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除那些不完美的部分,所以苹果的产品总是很简洁。
(6)由于Flash格式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完美的用户体验,苹果宣布不支持Flash格式。
(7)苹果的产品非常注重细节,因为只要有一个细节出错,就称不上完美了。苹果的设计师曾经抱怨说,乔布斯让他们
花太多时间在标题栏的设计上,害他们无法做更重要的事。乔布斯发火了,叫道:"你们可以想像每天都得盯着这种标题栏的感觉吗?这不是芝麻蒜皮的事,是应该做好的事。"
(8)乔布斯甚至要求,电脑内部的电路板也要完美。 他这样说:
"即使电路板藏在电脑里面,看不到,我还是要电路板尽可能漂亮。一个好木工在钉橱子的时候,会用一块烂木头来做背板吗?尽管背板总是贴着墙壁,没人看得到,但你还是知道那块板子就在那里,最后你还是决定用一块好木板来钉。这样你才能高枕无忧,因为你已顾及美观和品质,做到尽善尽美了。" 三、控制一切
乔布斯如此追求完美,所以就希望掌握一切。
只要有一个部分不是他说了算,他就难以忍受,感到无法保证这件产品能达到他心目中的完美标准。这就决定了苹果在业界绝无仅有的经营模式,它几乎是全世界对产品控制最强悍的公司。
(1)苹果只出售硬件和软件整合为一体的产品,且从不把操作系统授权给其他厂商,以保证一切都在它的完全控制之中。
(2)为了保证用户在iPod中听到的是完美的音乐,苹果搭建了itunes音乐商店;为了保证用户在iPhone上用的是合格的软件,苹果搭建了App商店;为了保证用户在iPad上
读到排版优美的好书,苹果搭建了iBooks书店。一句话,苹果还要控制内容,只有它审核过的东西,才能进入它的产品。
(3)由于Intel公司的处理器达不到乔布斯的要求,苹果开始自己生产A4处理器,将上游的电子原件都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中。
(4)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苹果开设了自家的专卖店,以便准确传达苹果产品的特质。乔布斯亲自参与设计了楼梯、桌子、布局、装潢等各个方面。苹果就这样控制了下游的零售部门。
乔布斯认为,最好的产品就是"软件与硬件一体成型的产品",每个细节都是根据"从头到尾"(end- to-end)的原则,从制造端(头)到使用者(尾)全程掌控,去设计打造出來的。他无法想象,把他一手创造出来的东西交给别人,自己无法控制。
所以,苹果一家公司包办了整条产业链,从最上游的电子零件到最下游的零售网点,都是它的业务范围。无论硬件、软件、还是内容,都在它的控制之中。
四、分工原理
但是,这样做违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工。
1776年,"经济学之父"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证明分工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一根针的制造,涉及18种工序: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我见过一个小工厂,只雇用10个工人,因此在这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同时担任二三种工序。如果他们勤勉工作,一日能制造12磅的针,以每磅4000枚针计,这10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48000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4800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20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
而制成的数量的240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4800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历史已经证明了,分工是提高生产力的基本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苹果公司控制一切的做法,明显违反分工原理。这注定了它的成本不会低,因此苹果产品总是比同类产品贵很多。
五、苹果的成败
既然苹果公司违反了分工原理,为什么它还能获得成功呢? 原因就是它的产品比对手的产品领先一大截,往往属于革命性的产品,引领了潮流。所以,即使价格非常贵,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从iPod到iBook,再到iPhone和iPad,都是如此。
这就是苹果的口号"think different"的背后真正含义:只有生产差异化产品,才能弥补高成本。
但是,苹果这种违反分工原理的做法,有其内在弱点。一旦苹果产品无法大幅度领先对手,不能引领潮流,消费者就不会愿意支付高价。那样的话,苹果公司就会有麻烦,控制整条产业链的巨额成本将无法得到补偿。
这就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自从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的新产品(包括iPad 3和4、iPhone 5、iPad mini)都是很优秀的产品,
但不是革命性产品,与其他公司的产品的差距没有变大,反而正在变小。所以,股价出现了一路狂泻,华尔街担心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为苹果产品支付额外的高价。
苹果真正需要推出的,不是iPhone和iPad的改进版,而是像和这样的完全意义上的新产品。 如果做不到,苹果就会遭到违反经济规律的报应,将不得不放弃对上下游的控制,以降低成本,并通过价格战,保住市场份额。 (完)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3年3月 8日
我终于读完了《乔布斯传》。这是一本好书,我应该早点读的。
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苹果公司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
苹果公司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截然不同,有着鲜明的风格。以前,我只是简单地认为,它就是这种特色,或者说它的产品策略和销售方法就是这样。读了《乔布斯传》才明白,这完全是由乔布斯
的个性决定的。
一、乔布斯
1979年,苹果公司成立不久,乔布斯拍了一张著名的照片。
他一个人坐在新家的地板上,盘腿沉思。屋里几乎空无一物,人们都以为,这是为了制造照片效果。但是,《乔布斯传》披露,他的家真的就是这样。没有家俱,是因为乔布斯的要求太高,始终买不到合适的家俱。 "
乔布斯买了一间不错的房子,但家里只有一幅帕黎思
(Maxfield Parrish)的画作、一部百灵牌咖啡机和几把双人牌的刀子。他对家俱挑剔到了极点,一直找不到合意的,屋子也就空空如也,没有床、椅子,也沒有沙发。他的卧室简单至极:中央有一张床垫,墙上挂了爱因斯坦和印度圣师玛哈拉的裱框相片,一部苹果II号计算机就摆在地上。" 乔布斯的个性特点就是追求完美,而且极其坚持。
二、追求完美
这种个性完全体现在苹果公司的产品之中。苹果的产品在各方面都追求完美。 下面就是一些例子。
(1)最早的时候,苹果公司只出售硬件(苹果I号和苹果II号)。为了不让其他公司的软件糟蹋自家的硬件,苹果很快就开发出了自家的操作系统。
(2)乔布斯"一想到完美的苹果软件在另一家公司出品的破烂电脑上面运行,就浑身不舒服。"所以,苹果的软件不授权给其他厂商,甚至也很少推出其他平台的版本。同样地,未经许可的软件,也不得在苹果的平台上运行。
(3)苹果鼠标只有一个键, iPod只有一个滚轮,iPhone和iPad只有一个Home键,因为这样的设计最完美,如果有两个键就不完美了。
(4)为了防止用户破坏苹果产品的完美,它们都是不能擅自拆开的,Macintosh电脑不能插入扩展卡,iPhone和iPod不能换电池,还使用了特制的螺丝。
(5)你不可能让所有部分都完美,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除那些不完美的部分,所以苹果的产品总是很简洁。
(6)由于Flash格式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完美的用户体验,苹果宣布不支持Flash格式。
(7)苹果的产品非常注重细节,因为只要有一个细节出错,就称不上完美了。苹果的设计师曾经抱怨说,乔布斯让他们
花太多时间在标题栏的设计上,害他们无法做更重要的事。乔布斯发火了,叫道:"你们可以想像每天都得盯着这种标题栏的感觉吗?这不是芝麻蒜皮的事,是应该做好的事。"
(8)乔布斯甚至要求,电脑内部的电路板也要完美。 他这样说:
"即使电路板藏在电脑里面,看不到,我还是要电路板尽可能漂亮。一个好木工在钉橱子的时候,会用一块烂木头来做背板吗?尽管背板总是贴着墙壁,没人看得到,但你还是知道那块板子就在那里,最后你还是决定用一块好木板来钉。这样你才能高枕无忧,因为你已顾及美观和品质,做到尽善尽美了。" 三、控制一切
乔布斯如此追求完美,所以就希望掌握一切。
只要有一个部分不是他说了算,他就难以忍受,感到无法保证这件产品能达到他心目中的完美标准。这就决定了苹果在业界绝无仅有的经营模式,它几乎是全世界对产品控制最强悍的公司。
(1)苹果只出售硬件和软件整合为一体的产品,且从不把操作系统授权给其他厂商,以保证一切都在它的完全控制之中。
(2)为了保证用户在iPod中听到的是完美的音乐,苹果搭建了itunes音乐商店;为了保证用户在iPhone上用的是合格的软件,苹果搭建了App商店;为了保证用户在iPad上
读到排版优美的好书,苹果搭建了iBooks书店。一句话,苹果还要控制内容,只有它审核过的东西,才能进入它的产品。
(3)由于Intel公司的处理器达不到乔布斯的要求,苹果开始自己生产A4处理器,将上游的电子原件都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中。
(4)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苹果开设了自家的专卖店,以便准确传达苹果产品的特质。乔布斯亲自参与设计了楼梯、桌子、布局、装潢等各个方面。苹果就这样控制了下游的零售部门。
乔布斯认为,最好的产品就是"软件与硬件一体成型的产品",每个细节都是根据"从头到尾"(end- to-end)的原则,从制造端(头)到使用者(尾)全程掌控,去设计打造出來的。他无法想象,把他一手创造出来的东西交给别人,自己无法控制。
所以,苹果一家公司包办了整条产业链,从最上游的电子零件到最下游的零售网点,都是它的业务范围。无论硬件、软件、还是内容,都在它的控制之中。
四、分工原理
但是,这样做违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工。
1776年,"经济学之父"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证明分工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一根针的制造,涉及18种工序: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我见过一个小工厂,只雇用10个工人,因此在这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同时担任二三种工序。如果他们勤勉工作,一日能制造12磅的针,以每磅4000枚针计,这10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48000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4800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20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
而制成的数量的240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4800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历史已经证明了,分工是提高生产力的基本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苹果公司控制一切的做法,明显违反分工原理。这注定了它的成本不会低,因此苹果产品总是比同类产品贵很多。
五、苹果的成败
既然苹果公司违反了分工原理,为什么它还能获得成功呢? 原因就是它的产品比对手的产品领先一大截,往往属于革命性的产品,引领了潮流。所以,即使价格非常贵,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从iPod到iBook,再到iPhone和iPad,都是如此。
这就是苹果的口号"think different"的背后真正含义:只有生产差异化产品,才能弥补高成本。
但是,苹果这种违反分工原理的做法,有其内在弱点。一旦苹果产品无法大幅度领先对手,不能引领潮流,消费者就不会愿意支付高价。那样的话,苹果公司就会有麻烦,控制整条产业链的巨额成本将无法得到补偿。
这就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自从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的新产品(包括iPad 3和4、iPhone 5、iPad mini)都是很优秀的产品,
但不是革命性产品,与其他公司的产品的差距没有变大,反而正在变小。所以,股价出现了一路狂泻,华尔街担心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为苹果产品支付额外的高价。
苹果真正需要推出的,不是iPhone和iPad的改进版,而是像和这样的完全意义上的新产品。 如果做不到,苹果就会遭到违反经济规律的报应,将不得不放弃对上下游的控制,以降低成本,并通过价格战,保住市场份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