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邮票的发展历史
一、 澳门的地域文化
澳门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旧称濠镜澳,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珠江口西岸,与香港遥遥相对,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40万, 昔属广东香山(今中山市)县辖地。公元1557年萄葡牙人抵达澳门,以晾晒被水浸湿的衣物由,通过行贿明王朝的地方官员,而得登上陆地居住。16、17世纪逐渐成为远东地区的贸易和传教中心。中国内地居民、葡萄牙人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居民的不断迁入,大大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国的文化碰撞、交汇、融合,长达400年, 使澳门成为一座以中为主, 中葡结合的城市。
19世纪, 葡萄牙帝国对澳门实施殖民统治, 把澳门列入其领土范围,澳门的政治、经济法律均附属葡萄牙。1974年, 葡萄牙“四二五”革命后, 在澳门推行非殖民政策,承认澳门是“葡萄牙管理下的中国领土”。1984年, 中葡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祖国,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邮票是历史的微卷,方寸间记录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澳门邮票作澳门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见证,正是澳门近现代史的缩影。
澳门很早就有海上邮政运作,1878年6月1日万国邮联大会,澳门己有派员参加,但是寄递邮件有几十年使用香港邮票纳付邮资。1884年3月1日,葡萄牙人苏沙领导三名邮差成立澳门邮政局,并发行笫一套《皇冠》邮票从而拉开澳门邮票踏足世界邮票之林的序幕。根据澳门邮政历史,
澳门邮票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
一、澳门邮政自主前发行的邮票(1840-1980),
二、澳门邮政自主后至回归前发行的邮票(1981-1999.12.19),三、中国澳门特区邮政发行的邮票(1999年12月20日-至今)。
三、澳门邮政自主前发行的邮票
澳门早期邮票为普通邮票,纯粹是为邮政使用目的而发行,数量不多。从设计到印刷全由葡国人包办,殖民地色彩浓厚,毫无澳门特色,图案多为皇冠、葡国国王头像,葡国神话。
自1898年4月1日发行首套《华士古达加马发现印度400周年》纪念邮票起,邮票的种类逐渐増加,如欠资邮票、航空邮票、对剖票、报纸专用邮票以及世界上罕见的局长签名邮票与慈善印花邮票。
澳门第一套普票皇冠邮票1套9枚,单色印刷,面值为5仙、10仙、25仙、40仙、50仙、100仙、200仙和300仙,票呈黑色、橙黃色、鸭尿黃带白、玖瑰红、蓝色、绿色、灰色、橙色与棕色,因为图案是葡萄牙国王权力的象征—皇冠,故名(图1)。该票发行后,曾于1885年与1905年两次再版,现在已成为著名的珍邮,市价约7000元人民币。 1911年7月9日,澳门缺乏半仙、1仙、2仙邮票,澳门总督发布命令准许将《加路士一世》邮票对剖使用,6仙对剖每片可作2仙贴用,3仙对剖后每片可作半仙贴用。同时,澳门发行《加路士一世加盖改值》对剖票2种,分别为4仙加盖改2仙、10仙加盖改5仙对剖使用,10改5仙黑色加盖存世28枚,流落民间市7枚,价约10万元人民币以上。该套对剖票由地方行政首长发布命令发行,可能是世界邮票历史土的特例。
1911年8月8日,为解决邮票短缺,澳门邮政局发行局长签字邮票1套2枚(图2),票面没印面值,以局长签字代邮资,这是可能是世界邮政史上独一无二的范例,也是澳门有史以来首套在本地印制的邮票。该票存世稀少,分网纹纸与横纹纸两种,市价约7000元人民币。该票另有把葡文“correio”印成 “corrieo” 的错体票, 全套市价约3万元
慈善印花原是贴在租单收据、政府文件上,并盖销作为慈善用途,自1930年起至1967年止共发行了7组21枚。1947年3月澳门政府规定,凡每年的1 月1日至8日以及6月和12月全月寄发的本地信件,除了要贴足邮资以外,要加贴一枚面值“壹毫”慈善印花的。这种做法在其它地方很少,其收入作为慈善用途,并坚持了10多年。
从1942年起澳门开始在本地印制邮票,1948年12月20日发行了第一套反映澳门事物的《澳门风景》邮票12枚,展现了澳门当时的一些风景名胜和建筑物。1953年9月22日,澳门发行首套《澳门花卉》特种邮票,共有10种花卉图案,这是澳门第一套彩色印刷的邮票,从此澳门邮票告别单色印刷的年代。 1977年8月9日发行的《澳门立法会》纪念邮票,才首次出现中文。
澳门邮票自问世到1980年, 90多年一直寂寂无名,被国内集邮人士忽视。眥因当其时澳门邮票殖民地色彩异常浓厚,国人视之为外邮,产生排斥心理。而澳门本土居民过去生活水平低,
没闲钱收藏邮票。以致早期澳门邮票大部分在邮政通信中损耗掉,少量存世的邮票则沉淀于欧美收藏家之手
三、澳门邮政自主后至回归前发行的邮票(1981-1999.12.19)
1981年澳门邮政获得自主,从此澳门邮票由本地画家设计,富具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内涵丰富、设计精美、色彩艳丽,赢取了澳门邮票在世界邮坛上的声誉,诚如澳门邮政的宣传语“澳门邮票文化价值属全球”。
表现澳门地方色彩的邮票有澳门古旧建筑、名胜古迹、古今地貌、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博彩活动、传统行业及澳门的生活习俗等系列;同期还推出了多个充分展现了华人文化传统,如中国的神话传说、传统游戏、乐器、工艺美术、生肖、文物、烹调等系列邮票;还有表现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如《贾梅士博物馆》、《孙逸仙先生诞生120周年》、《世界卫生组织10周年》、《邮票面世150周年》、《联合国五十周年》、《文化交流》、《葡人在东方》等邮票,使澳门邮票步入一个繁花似锦的年代。1980至1996年,各种邮票每种平均发行是30万套,目前大部分在面值1.5倍以上,有的高出面值10倍乃至100倍不等。
1983年7月14日,发行的《药用植物》邮票1套6枚,发行量10万套,邮票主图为色彩艳丽的6种药用植物的花卉。同时发行小全张(图3)1枚,发行量 2.5万枚,这是澳门有史以来首枚小全张,无论从观赏角度、邮政历史和发行量来说,有着非一般的意义,1997年邮市高潮时曾升至3000元,目前市价为 500元。
1984年3月1日发行《澳门邮票100 周年》邮票起,澳门邮票开始使用志号,以S加顺序号表示,并印上年份。而且不分纪念、特种、普通邮票,也不因年份而变化,连续往下编号。这也是澳门邮票的一个特点,有些类此国内纪特票邮票。同年4月1日,发行《鼠年》生肖邮票1套1枚、小本票1本;邮票面值60分澳门元,发行量30万枚;小本票含5枚邮票,面值3澳门元,发行量3万枚;这是澳门首套生肖邮票与小本票,也可能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发行的生肖邮品中数量较少的一种,1997年单枚票市价100 元、小本500元,目前市价约35元和160元。
1985年6月27日,澳门发行《贾梅士博物馆25周年》邮票1套4枚,首次采用小版张印制。该票发行量20万枚,折合小版为5万版, 每个小版可以撕成4套连票,横连坚连均可。除掉撕开制作首日封、出世纸、邮折及邮局零售后小版张的存世量已不足千版,1997年市价高达7000元,现在市价约2000元。有心收集小版张的邮友,可千万别错过机会。
1986年11月1 日,澳门发行《孙逸仙先生诞生120周年》邮票1套1枚和小型张1枚,开创了澳门邮票纪念中国伟人的先河,小型张从此也成为澳门邮票中重要角色。该套票、张,色彩雅、人物刻画细致传神,以镜湖医院为背景衬以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突出地展现了孙中山先生从医病到医国的伟大转变。票、张发行后受到国内外邮人的一致好评,票、张发行量75万和5万枚,1997年市价25和600元,目前市价5元和100元。
1987年7月29目,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扇面画被搬上澳门邮票和小全张。1套4枚邮票构图简洁,令人爱不释手。小全张边纸衬以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更与邮票相得益彰,而在此最值得一提的是,此张是澳门第一枚编号发行的小全张,是澳门小全张、小型张印刷编号的“龙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该票发行量 10万套、小全张2.5万枚,1997年市价为350元和4800元人民币,现市价为280元和1200元人民币。
1987年至1997年间, 澳门邮票绝大部分为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如《传统行业》、《八仙》、《婚礼》等,深受集邮者的欢迎,加上发行量都在30万套之下或更少,市面货源紧缺。终于在1996年底引发一轮炒作行情,澳门邮票暴涨几十到几百倍。看到市面紧销,澳门邮政司一再加大发行量,最高发行量竟达230万套,使不少经营澳门邮票的邮商套牢,严重地损害邮商和集邮者的感情,也损坏了澳门邮票的良好形象。1997年全年票由300多元,跌至2002年18元,由于有台湾邮商大量吸纳,目前己回升至30多元,这也恰恰说明了澳门邮票仍具有投资价值。炒风过后,澳门邮票一再削减发行量,以求挽回声誉。
澳门邮政自主后至回归前夕的邮票,是殖民统治下的地区发行展现祖国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的邮票。在世界邮政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而它的发行量(除97、98、99年)偏少,流通量大,是收藏与投资的理想选择。
四、中国澳门特区邮政发行的邮票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走进了新纪元,邮政司也更名为邮政局。特区邮政为庆祝特区成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纪念》邮票6枚、小型张1枚。6枚邮票分别选取了松山灯塔、大三巴牌坊、莲花大桥、妈阁庙等六处建筑作主图,小型张则以莲花与特区徽作主图,邮票票铬首次使用“中国澳门”和英文“MACAU,CHINA”。
特区邮政为重建澳门邮票的良好形象,2000年把邮票发行量从120万削减至75万枚,2001年减至50万枚,2003年减至40万枚。并陆续发行富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邮票,
如《中国书法》、《茗茶》、《三国演义》、《传统工具》、《成语故事》《孝》、《水浒传》,受到集邮者好评的邮票。
2000年12月24日,澳门特区邮政发行《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小型张面值18澳门元,图为澳门特区成立典礼场面与莲花,莲花用24K纯金压制而成,故此张是澳有史以来首枚金箔邮票。金邮票的成本有所增加,可是特区邮政并没有加价销售,该张目前市价约20元。
2001年3日1日,特区邮政发行《传统工具》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是算盘、刨子、烫斗和戥四种中国传统工具,设计精美,在巴黎举办的世界邮票选美活动中,被评为“世界最漂亮邮票冠军”,该票是我国邮票在世界性的邮票选美中获得最好成绩,目前市价仅略高于票面,是一套值得收藏与投资的邮票。
2002年10月9日,特区邮政发行《孝》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小本票1本,选取我国古代经典的孝故事,用工笔国画绘图,人物惟妙惟肖,十分传神。发行10本的《孝》小本票,更是兼具澳门邮票史上几个第一:一、小本票内的四枚邮票全是小型张;二、小本票内的小型张编号分别是2/5、2/5、3/5、 4/5,由此可见它的编号是衔接邮票小型张的,并非独立存在的。三、小本票每枚小型张间衬纸,都录有说明邮票图案的古诗一首,并配以西文译文;四、小本票内有澳门名人题词,使该小本票是澳门第一枚出现中国书法作品的小本票。目前《孝》大全套仅须45元左右,即好购全。
2003年9月26日特区发行了《美食与甜品二———街边小食》邮票1套4枚、小型张l枚。毕子融设计,以鱼蛋、牛肉干、牛脷酥、萨琪玛和杏仁饼为主图,发行量50万套,邮票印刷成12.5万张小版张,其中3.125万张将保持完整,作集邮用途。该票是澳门邮政史上首套热熔胶印邮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特区邮政秉承了往昔澳门邮政的正确方向,在邮票发行上非常慎重,特点在于扎根中华本土,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大力挖掘民间生活题材,于方寸之间展现出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每一套邮票,犹如一组组生动鲜活的生活画卷。担水人、市井小贩、三轮车夫、扇子、店铺、茶楼,看似普通寻常、微不足道的人或物,在设计者的胸怀中均能获得一次艺术洗礼、美的升华的机会,从而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为防止邮票的贬值,2004年发行量已减至32.5万套,如果此量仅是针对澳门本地无疑是不小的。但是,澳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纪念品的销量不少。而内地、港、澳、台已成为中国大家庭的一个整体,内地、港、台的集邮者都有一定的澳门票爱好者。可以说,现在是收藏和投资澳门邮票的最佳时期;澳门特区邮票设计水平不容置疑,小版张精巧美观,发行量仅有内地的1/25,显然有着广宽的升值空间。
五、澳门邮票铬记的变化
澳门邮政发行第一套邮票正值葡萄牙帝国时代,铬记是葡文“CORREIO·MACAU”“(意为大葡萄牙帝国澳门)。
1888年8月18日,发行的《加路士一世》邮票第一组,铬记改为葡文“PORTUGAL MACAU”(葡萄牙澳门)。
1911年葡萄牙民主共和国成立,澳门邮票加盖葡文“REPUBLCA”(共和国)字样。之后,澳门邮票铭记为葡文 “RFPUBLICAPORTUGUESA”(葡萄牙共和国)。1973年葡萄牙“4·25”革命后,其殖民地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正式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所以从1974年4月25日发行的《葡国“4·25”革命一周年》纪念邮票开始不再出现葡文
“RFPUBLICAPORTUGUESA”(葡萄牙共和国)的字样,只有“MACAU”字样。但到1982年6月10日发行的《澳门名胜建筑物》邮票起,葡文“RFPUBLICAPORTUGUESA”的字样又重新出现在澳门邮票上。
1987年5月29日,发行《端午节》邮票起,澳门邮票开始使用中文“澳门”铭记。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从此葡文“RFPUBLICAPORTUGUESA·MACAU”永远消失,取代之的是中文铭记“中国澳门”和英文“MACAU·CHINA”。
澳门邮票铬记的变化,正是澳门历史进程的缩影和回归祖国的历程的反映。
2012-5-30
澳门邮票的发展历史
一、 澳门的地域文化
澳门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旧称濠镜澳,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珠江口西岸,与香港遥遥相对,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40万, 昔属广东香山(今中山市)县辖地。公元1557年萄葡牙人抵达澳门,以晾晒被水浸湿的衣物由,通过行贿明王朝的地方官员,而得登上陆地居住。16、17世纪逐渐成为远东地区的贸易和传教中心。中国内地居民、葡萄牙人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居民的不断迁入,大大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国的文化碰撞、交汇、融合,长达400年, 使澳门成为一座以中为主, 中葡结合的城市。
19世纪, 葡萄牙帝国对澳门实施殖民统治, 把澳门列入其领土范围,澳门的政治、经济法律均附属葡萄牙。1974年, 葡萄牙“四二五”革命后, 在澳门推行非殖民政策,承认澳门是“葡萄牙管理下的中国领土”。1984年, 中葡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祖国,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邮票是历史的微卷,方寸间记录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澳门邮票作澳门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见证,正是澳门近现代史的缩影。
澳门很早就有海上邮政运作,1878年6月1日万国邮联大会,澳门己有派员参加,但是寄递邮件有几十年使用香港邮票纳付邮资。1884年3月1日,葡萄牙人苏沙领导三名邮差成立澳门邮政局,并发行笫一套《皇冠》邮票从而拉开澳门邮票踏足世界邮票之林的序幕。根据澳门邮政历史,
澳门邮票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
一、澳门邮政自主前发行的邮票(1840-1980),
二、澳门邮政自主后至回归前发行的邮票(1981-1999.12.19),三、中国澳门特区邮政发行的邮票(1999年12月20日-至今)。
三、澳门邮政自主前发行的邮票
澳门早期邮票为普通邮票,纯粹是为邮政使用目的而发行,数量不多。从设计到印刷全由葡国人包办,殖民地色彩浓厚,毫无澳门特色,图案多为皇冠、葡国国王头像,葡国神话。
自1898年4月1日发行首套《华士古达加马发现印度400周年》纪念邮票起,邮票的种类逐渐増加,如欠资邮票、航空邮票、对剖票、报纸专用邮票以及世界上罕见的局长签名邮票与慈善印花邮票。
澳门第一套普票皇冠邮票1套9枚,单色印刷,面值为5仙、10仙、25仙、40仙、50仙、100仙、200仙和300仙,票呈黑色、橙黃色、鸭尿黃带白、玖瑰红、蓝色、绿色、灰色、橙色与棕色,因为图案是葡萄牙国王权力的象征—皇冠,故名(图1)。该票发行后,曾于1885年与1905年两次再版,现在已成为著名的珍邮,市价约7000元人民币。 1911年7月9日,澳门缺乏半仙、1仙、2仙邮票,澳门总督发布命令准许将《加路士一世》邮票对剖使用,6仙对剖每片可作2仙贴用,3仙对剖后每片可作半仙贴用。同时,澳门发行《加路士一世加盖改值》对剖票2种,分别为4仙加盖改2仙、10仙加盖改5仙对剖使用,10改5仙黑色加盖存世28枚,流落民间市7枚,价约10万元人民币以上。该套对剖票由地方行政首长发布命令发行,可能是世界邮票历史土的特例。
1911年8月8日,为解决邮票短缺,澳门邮政局发行局长签字邮票1套2枚(图2),票面没印面值,以局长签字代邮资,这是可能是世界邮政史上独一无二的范例,也是澳门有史以来首套在本地印制的邮票。该票存世稀少,分网纹纸与横纹纸两种,市价约7000元人民币。该票另有把葡文“correio”印成 “corrieo” 的错体票, 全套市价约3万元
慈善印花原是贴在租单收据、政府文件上,并盖销作为慈善用途,自1930年起至1967年止共发行了7组21枚。1947年3月澳门政府规定,凡每年的1 月1日至8日以及6月和12月全月寄发的本地信件,除了要贴足邮资以外,要加贴一枚面值“壹毫”慈善印花的。这种做法在其它地方很少,其收入作为慈善用途,并坚持了10多年。
从1942年起澳门开始在本地印制邮票,1948年12月20日发行了第一套反映澳门事物的《澳门风景》邮票12枚,展现了澳门当时的一些风景名胜和建筑物。1953年9月22日,澳门发行首套《澳门花卉》特种邮票,共有10种花卉图案,这是澳门第一套彩色印刷的邮票,从此澳门邮票告别单色印刷的年代。 1977年8月9日发行的《澳门立法会》纪念邮票,才首次出现中文。
澳门邮票自问世到1980年, 90多年一直寂寂无名,被国内集邮人士忽视。眥因当其时澳门邮票殖民地色彩异常浓厚,国人视之为外邮,产生排斥心理。而澳门本土居民过去生活水平低,
没闲钱收藏邮票。以致早期澳门邮票大部分在邮政通信中损耗掉,少量存世的邮票则沉淀于欧美收藏家之手
三、澳门邮政自主后至回归前发行的邮票(1981-1999.12.19)
1981年澳门邮政获得自主,从此澳门邮票由本地画家设计,富具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内涵丰富、设计精美、色彩艳丽,赢取了澳门邮票在世界邮坛上的声誉,诚如澳门邮政的宣传语“澳门邮票文化价值属全球”。
表现澳门地方色彩的邮票有澳门古旧建筑、名胜古迹、古今地貌、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博彩活动、传统行业及澳门的生活习俗等系列;同期还推出了多个充分展现了华人文化传统,如中国的神话传说、传统游戏、乐器、工艺美术、生肖、文物、烹调等系列邮票;还有表现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如《贾梅士博物馆》、《孙逸仙先生诞生120周年》、《世界卫生组织10周年》、《邮票面世150周年》、《联合国五十周年》、《文化交流》、《葡人在东方》等邮票,使澳门邮票步入一个繁花似锦的年代。1980至1996年,各种邮票每种平均发行是30万套,目前大部分在面值1.5倍以上,有的高出面值10倍乃至100倍不等。
1983年7月14日,发行的《药用植物》邮票1套6枚,发行量10万套,邮票主图为色彩艳丽的6种药用植物的花卉。同时发行小全张(图3)1枚,发行量 2.5万枚,这是澳门有史以来首枚小全张,无论从观赏角度、邮政历史和发行量来说,有着非一般的意义,1997年邮市高潮时曾升至3000元,目前市价为 500元。
1984年3月1日发行《澳门邮票100 周年》邮票起,澳门邮票开始使用志号,以S加顺序号表示,并印上年份。而且不分纪念、特种、普通邮票,也不因年份而变化,连续往下编号。这也是澳门邮票的一个特点,有些类此国内纪特票邮票。同年4月1日,发行《鼠年》生肖邮票1套1枚、小本票1本;邮票面值60分澳门元,发行量30万枚;小本票含5枚邮票,面值3澳门元,发行量3万枚;这是澳门首套生肖邮票与小本票,也可能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发行的生肖邮品中数量较少的一种,1997年单枚票市价100 元、小本500元,目前市价约35元和160元。
1985年6月27日,澳门发行《贾梅士博物馆25周年》邮票1套4枚,首次采用小版张印制。该票发行量20万枚,折合小版为5万版, 每个小版可以撕成4套连票,横连坚连均可。除掉撕开制作首日封、出世纸、邮折及邮局零售后小版张的存世量已不足千版,1997年市价高达7000元,现在市价约2000元。有心收集小版张的邮友,可千万别错过机会。
1986年11月1 日,澳门发行《孙逸仙先生诞生120周年》邮票1套1枚和小型张1枚,开创了澳门邮票纪念中国伟人的先河,小型张从此也成为澳门邮票中重要角色。该套票、张,色彩雅、人物刻画细致传神,以镜湖医院为背景衬以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突出地展现了孙中山先生从医病到医国的伟大转变。票、张发行后受到国内外邮人的一致好评,票、张发行量75万和5万枚,1997年市价25和600元,目前市价5元和100元。
1987年7月29目,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扇面画被搬上澳门邮票和小全张。1套4枚邮票构图简洁,令人爱不释手。小全张边纸衬以一幅精美的山水画,更与邮票相得益彰,而在此最值得一提的是,此张是澳门第一枚编号发行的小全张,是澳门小全张、小型张印刷编号的“龙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该票发行量 10万套、小全张2.5万枚,1997年市价为350元和4800元人民币,现市价为280元和1200元人民币。
1987年至1997年间, 澳门邮票绝大部分为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如《传统行业》、《八仙》、《婚礼》等,深受集邮者的欢迎,加上发行量都在30万套之下或更少,市面货源紧缺。终于在1996年底引发一轮炒作行情,澳门邮票暴涨几十到几百倍。看到市面紧销,澳门邮政司一再加大发行量,最高发行量竟达230万套,使不少经营澳门邮票的邮商套牢,严重地损害邮商和集邮者的感情,也损坏了澳门邮票的良好形象。1997年全年票由300多元,跌至2002年18元,由于有台湾邮商大量吸纳,目前己回升至30多元,这也恰恰说明了澳门邮票仍具有投资价值。炒风过后,澳门邮票一再削减发行量,以求挽回声誉。
澳门邮政自主后至回归前夕的邮票,是殖民统治下的地区发行展现祖国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的邮票。在世界邮政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而它的发行量(除97、98、99年)偏少,流通量大,是收藏与投资的理想选择。
四、中国澳门特区邮政发行的邮票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走进了新纪元,邮政司也更名为邮政局。特区邮政为庆祝特区成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纪念》邮票6枚、小型张1枚。6枚邮票分别选取了松山灯塔、大三巴牌坊、莲花大桥、妈阁庙等六处建筑作主图,小型张则以莲花与特区徽作主图,邮票票铬首次使用“中国澳门”和英文“MACAU,CHINA”。
特区邮政为重建澳门邮票的良好形象,2000年把邮票发行量从120万削减至75万枚,2001年减至50万枚,2003年减至40万枚。并陆续发行富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邮票,
如《中国书法》、《茗茶》、《三国演义》、《传统工具》、《成语故事》《孝》、《水浒传》,受到集邮者好评的邮票。
2000年12月24日,澳门特区邮政发行《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小型张面值18澳门元,图为澳门特区成立典礼场面与莲花,莲花用24K纯金压制而成,故此张是澳有史以来首枚金箔邮票。金邮票的成本有所增加,可是特区邮政并没有加价销售,该张目前市价约20元。
2001年3日1日,特区邮政发行《传统工具》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是算盘、刨子、烫斗和戥四种中国传统工具,设计精美,在巴黎举办的世界邮票选美活动中,被评为“世界最漂亮邮票冠军”,该票是我国邮票在世界性的邮票选美中获得最好成绩,目前市价仅略高于票面,是一套值得收藏与投资的邮票。
2002年10月9日,特区邮政发行《孝》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小本票1本,选取我国古代经典的孝故事,用工笔国画绘图,人物惟妙惟肖,十分传神。发行10本的《孝》小本票,更是兼具澳门邮票史上几个第一:一、小本票内的四枚邮票全是小型张;二、小本票内的小型张编号分别是2/5、2/5、3/5、 4/5,由此可见它的编号是衔接邮票小型张的,并非独立存在的。三、小本票每枚小型张间衬纸,都录有说明邮票图案的古诗一首,并配以西文译文;四、小本票内有澳门名人题词,使该小本票是澳门第一枚出现中国书法作品的小本票。目前《孝》大全套仅须45元左右,即好购全。
2003年9月26日特区发行了《美食与甜品二———街边小食》邮票1套4枚、小型张l枚。毕子融设计,以鱼蛋、牛肉干、牛脷酥、萨琪玛和杏仁饼为主图,发行量50万套,邮票印刷成12.5万张小版张,其中3.125万张将保持完整,作集邮用途。该票是澳门邮政史上首套热熔胶印邮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特区邮政秉承了往昔澳门邮政的正确方向,在邮票发行上非常慎重,特点在于扎根中华本土,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大力挖掘民间生活题材,于方寸之间展现出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每一套邮票,犹如一组组生动鲜活的生活画卷。担水人、市井小贩、三轮车夫、扇子、店铺、茶楼,看似普通寻常、微不足道的人或物,在设计者的胸怀中均能获得一次艺术洗礼、美的升华的机会,从而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为防止邮票的贬值,2004年发行量已减至32.5万套,如果此量仅是针对澳门本地无疑是不小的。但是,澳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纪念品的销量不少。而内地、港、澳、台已成为中国大家庭的一个整体,内地、港、台的集邮者都有一定的澳门票爱好者。可以说,现在是收藏和投资澳门邮票的最佳时期;澳门特区邮票设计水平不容置疑,小版张精巧美观,发行量仅有内地的1/25,显然有着广宽的升值空间。
五、澳门邮票铬记的变化
澳门邮政发行第一套邮票正值葡萄牙帝国时代,铬记是葡文“CORREIO·MACAU”“(意为大葡萄牙帝国澳门)。
1888年8月18日,发行的《加路士一世》邮票第一组,铬记改为葡文“PORTUGAL MACAU”(葡萄牙澳门)。
1911年葡萄牙民主共和国成立,澳门邮票加盖葡文“REPUBLCA”(共和国)字样。之后,澳门邮票铭记为葡文 “RFPUBLICAPORTUGUESA”(葡萄牙共和国)。1973年葡萄牙“4·25”革命后,其殖民地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正式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所以从1974年4月25日发行的《葡国“4·25”革命一周年》纪念邮票开始不再出现葡文
“RFPUBLICAPORTUGUESA”(葡萄牙共和国)的字样,只有“MACAU”字样。但到1982年6月10日发行的《澳门名胜建筑物》邮票起,葡文“RFPUBLICAPORTUGUESA”的字样又重新出现在澳门邮票上。
1987年5月29日,发行《端午节》邮票起,澳门邮票开始使用中文“澳门”铭记。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从此葡文“RFPUBLICAPORTUGUESA·MACAU”永远消失,取代之的是中文铭记“中国澳门”和英文“MACAU·CHINA”。
澳门邮票铬记的变化,正是澳门历史进程的缩影和回归祖国的历程的反映。
2012-5-30